课件23张PPT。第 3 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章末高效整合专题讲座植物向性运动的人工实验方法1.暗盒开孔类①直立生长;②向开孔(光)弯曲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开孔(光)弯曲生长。
2.云母片插入类(云母片不透水,会阻止生长素的运输)3.切割移植类
①由于a>b,向b侧弯曲生长。
②由于a>b,a浓度对胚根生长起抑制作用,则向a侧弯曲生长。
③直立生长。
④向右侧弯曲生长。
若将⑤放在匀速转盘上则a浓度=b浓度,①②③为直立生长,④仍为向右弯曲生长。4.锡纸遮盖类
5.旋转类6.幼苗横置类
生长素浓度a7.失重类
幼苗移到太空后,其向光性仍保留,但失去了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负向重力性。1.下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实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①④是一组对照实验
B.向左弯曲生长的是⑤
C.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①③
D.单侧光能够对②④起作用
解析: 含有一定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不能完全替代胚芽鞘尖端的作用,其中的生长素只能极性运输,在单侧光照射下不能横向运输,因此单侧光能够对④不起作用,①④也无法形成以单侧光的有无的对照实验。①、②、③、④、⑤组的胚芽鞘的设置情况依次是: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不生长不弯曲、直立生长和向左弯曲生长。
答案: B2.如下图所示,①、②、③为对胚芽鞘作不同处理的实验,④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向右弯曲生长
B.①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
C.④图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④图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解析: ①图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片,故①直立生长;②图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②向光弯曲生长;③图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③向右弯曲生长,A、B错误;④图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是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C错误,D正确。
答案: D植物激素的相互作用植物的各种生命活动都不是受单一激素的控制,而是各种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下图:(1)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的增殖,而生长素则促进细胞体积继续增大。
(2)脱落酸强烈地抑制生长,并使衰老的过程加速,但是这些作用又会被细胞分裂素解除。
(3)生长素的浓度适宜时,促进植物的生长,同时开始诱导乙烯的合成,当生长素的浓度超过最适浓度一定值后,就会出现抑制生长的现象。3.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细胞分裂素促使果皮细胞转变成与母本相同的基因型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乙烯广泛存在于植物的多种组织,主要促进果实的发育
解析: 防止果实脱落应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或生长素类似物。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分裂。乙烯的生理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答案: C4.据了解,现在有越来越多的蔬菜和水果提前上市,上市销售前用大量的膨大剂、增红剂和催熟剂等化学激素处理,在将其催熟的同时又令其外观变得更好看,像长着长尖的西红柿、个头较大切开后却有空腔的草莓或西瓜,还有一些看起来已经熟透、吃起来却没有什么味道的香蕉或菠萝等。其中的膨大剂和催熟剂可能是( )
A.生长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
B.细胞分裂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
C.生长素类似物和细胞分裂素类似物
D.赤霉素类似物和乙烯类似物
解析: 乙烯可促进果实成熟,具有催熟作用,可作催熟剂;膨大剂能使果实膨大,主要原因应是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细胞数目增多的应为细胞分裂素,由于某些部位的细胞分裂过快,向外蔓延,易出现果实内部空腔。赤霉素和生长素都促进细胞纵向伸长,使细胞长大。
答案: B综合检测谢谢观看!第3章 第1节
一、选择题
1.用燕麦胚芽鞘做向光性实验发现植物生长素产生的部位、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向光弯曲的部位分别是( )
A.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一面
B.胚芽鞘、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C.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尖端下面的一段
D.胚芽鞘尖端、向光一面、尖端下面的一段
答案: C
2.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
A.a、b向光弯曲生长,c背光弯曲生长
B.a直立生长,b、c向光弯曲生长
C.图d中如果固定植株,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植株向左弯曲生长
D.图d中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则植株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
解析: 图a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玻璃片,故胚芽鞘直立生长;图b中生长素能透过琼脂片,单侧光照使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图c中由于胚芽鞘没有尖端,对光不产生反应,胚芽鞘向右侧弯曲生长;图d中固定植株,旋转纸盒,植株向右弯曲生长;如果将纸盒和植株一起旋转,光只能从开口进入,因此植株弯向纸盒开口方向生长。
答案: D
3.从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解析: 由于本题中的单一变量是琼脂块中是否含有生长素,由实验结果可知生长素会对胚轴切段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由于感光部位已被切除,所以胚轴切段没有出现弯曲生长的现象。
答案: A
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是很少的
B.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移动的方向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
C.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运输不需要能量
D.单侧光下燕麦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可从向光侧横向运输到背光侧
解析: 以主动运输的方式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需要能量。
答案: C
5.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IAA)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对一段时间后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c>f=d=e>a=b=g B.f>a>d=e>b=g>c
C.c>a=f>d=e>b=g D.f>a=b=d=e>g>c
解析: 由于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和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量是一样的,由于a、b所在的胚芽鞘去除了尖端所以不会感受到单侧光,从而a、b中的生长素含量相等;d、e所在的胚芽鞘中含有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d、e中生长素的含量相等;由于c位于胚芽鞘形态学的上端,所以不会获得生长素,c中生长素的含量为零;f和g所在的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从而使f侧生长素的浓度高于g侧。
答案: D
6.如图所示一棵植株被纸盒罩住,纸盒的左侧开口,右侧照光。如果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或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或将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一段时间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分别是( )
A.直立生长、向右弯曲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B.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C.向右弯曲生长、向左弯曲生长、直立生长
D.向右弯曲生长、直立生长、弯向盒开口方向生长
解析: 固定幼苗、旋转纸盒时,当转到纸盒的开口处朝向光源时,幼苗朝向光源的这侧能接受单侧光的照射,故一段时间后幼苗弯向光源生长。固定纸盒、旋转幼苗时,任何时刻幼苗都不能接受单侧光的照射,故一段时间后幼苗直立生长。纸盒和幼苗一起旋转时,当转到纸盒的开口处朝向光源时,幼苗朝向开口处的这侧能接受单侧光的照射,故一段时间后幼苗弯向开口处生长。
答案: D
7.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有人利用胚芽鞘、生长素和琼脂块,设计实验如图,下列关于该实验设计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设计不科学,不能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要将生长素涂在形态学上端
B.设计不科学,需要增加对照组
C.设计不严谨,不能证明生长素能否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设计不严密,还应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的情况
解析: 本组实验中缺少对照组,还应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用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
答案: A
8.用燕麦幼苗做如下图所示的两组实验。甲组:将切下的胚芽鞘尖端③如图放置,分别取两个琼脂块①②紧贴在③的切面上,数小时后如图甲所示处理。乙组:将附有琼脂块X和Y的胚芽鞘顶端放在旋转器上匀速旋转,数小时后如图乙所示处理。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⑤将直立生长
B.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④将向左弯曲生长
C.④的右侧生长素多,右侧生长快
D.⑤的两侧生长素浓度不相等
解析: 由于重力的作用,生长素发生①→②的运输,所以②中的生长素含量多,右侧生长快,④向左侧弯曲生长;X、Y受到旋转的影响,生长素的含量相同,⑤直立生长。
答案: D
9.如图是对燕麦胚芽鞘的有关研究,请你仔细分析图示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你认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
B.合成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部分
C.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
D.生长素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分
答案: C
10.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所示进行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
A.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 B.胚芽鞘直立生长
C.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D.胚芽鞘不生长
解析: 由图示可知,由于尖端下部向左移开一段距离,所以胚芽鞘尖端以下部分只有左侧具有生长素,左侧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过程回答:
(1)图甲中,供应块是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接受块是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实验结果,胚芽鞘C发生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这一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胚芽鞘D不能发生C的现象,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
解析: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这种运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
答案: (1)向左弯曲生长 生长素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上端运输到下端,促进生长 (2)生长素不能由胚芽鞘的形态学下端运输到上端 (3)从形态学上端到下端 主动运输
12.根据有关知识分析下图并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A、B、C、D四块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情况为________________。
(2)若给你一些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并利用上述有关材料,设计实验证明上述结论。
实验设计:
①取四个相同的去除尖端的胚芽鞘。
②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过一段时间后,测量并比较四个胚芽鞘的高度。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把甲组放在匀速旋转的圆盘中央,光照保持不变,则生长素的含量状况为A________B。
(4)________和________是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的重要因素,其中后者也是植物向光性形成的原因。
解析: (1)由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只发生在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图甲中A侧的生长素多于B侧,由于图乙中载玻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所以C、D两侧的生长素浓度是相同的。(2)要证明生长素的含量多少,可以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为实验材料,用胚芽鞘生长的快慢或弯曲程度来衡量生长素的多少。(3)将甲组放在匀速转盘中央则使胚芽鞘尖端受到了均匀光照,所以A、B两侧生长素浓度相同。(4)影响生长素分布不均的因素有重力和单侧光照,由于题目后面的叙述,单侧光照一定是出现在第二个空。
答案: (1)A>C=D>B (2)实验设计:②A、B、C、D四块琼脂块分别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上 实验结果:四个胚芽鞘均生长,它们的高度是A>C=D>B (3)等于
(4)重力 单侧光照
13.为了验证植物向光性与植物生长素的关系,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方法步骤:
取6个小花盆,各栽入一株品种、粗细和大小都相同的玉米幼
苗(要求幼苗的真叶未突破胚芽鞘)。按如下图所示的方法进行实验处理,并编号。接通白炽灯电源24 h后,打开纸盒,观察并记录6株玉米幼苗的生长情况。
(2)实验结果预测:(请填编号)
在以上装置中,玉米幼苗保持直立生长的是装置________,而玉米幼苗基本停止生长的是装置__________。
(3)部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推论:
①根据1号与3号装置之间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根据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与玉米幼苗尖端的存在是否有关。
③根据________号与________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玉米幼苗感光部位在尖端。
④根据5号和6号装置实验记录的对照分析,可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2)玉米要直立生长必须有生长素,而且分布均匀,1、6中分布不均匀,均向右弯曲,2中无生长素停止生长,3、4、5中均有生长素且均匀分布,为直立生长。(3)①1号和3号的单一变量为单侧光照,通过上述实验可说明单侧光是产生向光性的外界原因。②要说明尖端与向光性有关,则单一变量是尖端的有无,而且都有单侧光,所以应选1号和2号。③1号和4号对比,都在光照条件下,尖端是否感光决定了是否弯曲。④ 5号和6号装置中都有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只是放置位置不同,所以生长素分布不同进而引起弯曲不同。
答案: (2)3、4、5 2 (3)①玉米幼苗的向光性生长是由单侧光照射引起的 ②1 2 ③1 4 ④玉米幼苗发生弯曲生长与生长素在玉米幼苗胚芽鞘两侧分布不均匀有关
课件63张PPT。 第 3 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1.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掌握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4.识记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方式和分布。1.达尔文实验
(1)向光性:在_________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单侧光 (2)实验操作及现象:
③和④对照,证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3)结论:
单侧光照使胚芽鞘的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这种刺激传递到_____________时,会造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尖端下部伸长区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2.詹森实验
(1)实验操作及现象:
(2)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_______琼脂片传递给下部。不弯曲、不生长 弯曲、生长 透过3.拜尔实验
(1)实验操作及现象:
切去胚芽鞘尖端,移至一侧;
黑暗中,胚芽鞘向有尖端的________弯曲生长。
(2)结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_________造成了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对侧不均匀4.温特实验
(1)实验组:
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______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会________________生长。接触过胚芽鞘尖端朝对侧弯曲(2)对照组:
①处理:把___________________的琼脂块放于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
②现象: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未接触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不弯曲(3)结论:胚芽鞘的_____________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这种物质被命名为_________。
(4)1946年,科学家分离并鉴定出生长素的化学本质为___________(IAA)。
(5)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弯曲生长生长素产生部位作用部位微量有机物吲哚乙酸 [思考探讨] 1.胚芽鞘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弯曲部位、生长素产生部位分别是什么?
2.判断胚芽鞘是否弯曲生长的依据是什么?
提示: 1.胚芽鞘尖端、尖端以下的生长部位、尖端。
2.看胚芽鞘尖端下部生长素的分布是否均匀,若分布均匀则直立生长,若分布不均匀则弯向浓度低的一侧生长。1.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经典实验的分析
(1)达尔文的实验:①单一变量:b、c一组为尖端的有无,b、d一组为尖端是否接受单侧光照,d、e一组是接受单侧光照的部位不同。
②对照原则:其中b与c、b与d、d与e形成对照,增加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对照实验通常只能有一个变量,如果实验结果不同,就说明是由这一变量引起的。
③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接受光刺激的部位都在尖端。
(2)温特的实验:
①重要性:温特是把达尔文的“影响”变为化学物质的第一人。他综合了鲍森·詹森和拜尔的实验,用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单独放在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而胚芽鞘出现了弯曲生长。说明胚芽鞘产生的某种“影响”是物质并留在了琼脂块上。
②单一变量: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的尖端。(3)生长素发现实验遵循的原则:
①对照原则:有尖端与无尖端,琼脂块接触与不接触胚芽鞘尖端等,均形成了对照。
②单一变量原则:改变研究的因素外,其他的因素均相同。2.植物向光性
(1)感光部位:胚芽鞘尖端。
(2)弯曲部位: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3)原因:外因是单侧光照射;内因是生长素的分布不均匀。(4)作用原理:单侧光照射引起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分布不均匀,背光侧多于向光侧,由于极性运输引起尖端以下伸长区的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如右图。3.植物激素的特点
(1)它是植物在生活过程中细胞内部形成的代谢产物。
(2)自产生部位移动到作用部位,移动的方式和速度随植物激素种类的不同而不同,也随植物种类和器官特性的不同而不同。
(3)有调节效应。1.产生
(1)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__________________。
(2)合成原料:由__________转变而来。
2.运输
(1)极性运输:由形态学________向形态学________单方向运输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的________进行。
3.分布:相对集中地分布在_________的部分,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______、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发育中的种子色氨酸上端下端韧皮部生长旺盛形成层
[思考探讨] 3.引起生长素横向运输的因素有哪些?
4.生长素运输是哪种方式?
提示: 3.单侧光、重力。
4.主动运输。1.生长素的横向运输
植物受单侧光、重力、离心力等作用时,在某些部分会出现横向运输:
Ⅰ.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中的生长素从①运到②。
Ⅱ.在幼根中,重力作用使生长素从③运到④;在幼茎中,重力作用使生长素从⑤运到⑥。
Ⅲ.离心力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从⑦运到⑧。2.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非极性运输
(1)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 (2)非极性运输: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3.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尽管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比顶芽处生长素浓度高,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能源源不断地逆浓度梯度由顶芽运往侧芽;还有实验证明:在缺氧时,生长素的运输受到影响。这些充分说明生长素的运输是一种消耗ATP的主动运输过程。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由内因——植物的遗传特性决定的;横向运输是由外因——单侧光、重力等影响引起的。[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是:单侧光照射后,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两侧生长不均匀,造成向光弯曲。
2.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作植物激素。
3.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
4.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单方向运输,称为极性运输。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植物的向光性 下图为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④
B.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②⑤
C.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
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①⑤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用锡箔纸罩住胚芽鞘尖端,不能感受光刺激,胚芽鞘直立生长;胚芽鞘尖端感光,尖端下面一段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于背光侧,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切去尖端,由于没有生长素,所以不生长也不弯曲;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上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由于无尖端,不感光,生长素均匀向下运输,故直立生长。
答案: C【互动探究】 题干中的哪几组实验能证明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在尖端?
提示: ①和② 植物生长方向的判断
(1)首先判断植物受光是否均匀,一般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析:①光源方向是否变化;②暗箱与植物是同步旋转还是不同步旋转。
(2)若受光均匀,植物直立生长;若受光不均匀,则植物表现向光性。
(3)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内部因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外部因素是单侧光的照射。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能直立生长的是①、④和⑥
B.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
C.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⑥进行对照
D.图中弯曲生长的是③⑤解析: 根据生长素的有无和分布是否均匀可以判断;①直立生长,②不生长不弯曲,③向光弯曲生长,④直立生长,⑤向光弯曲生长,⑥直立生长。设计实验时要遵循单一变量原则,若探究植物的向光性,可设置①③进行对照;若探究植物胚芽鞘的感光部位,应设置④⑤进行对照,④⑥不符合要求。
答案: C2.下图表示研究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运输的实验,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位置如图所示,下表是实验装置在黑暗中和单侧光照下,琼脂块甲和琼脂块乙中生长素的相对量,该实验说明( )
A.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
B.光线改变了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分布
C.单侧光使胚芽鞘弯向光源
D.生长素只能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
解析: 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但在本实验中是没有结果能够证实这一点的,C错误;玉米胚芽鞘中生长素的产生与光是没有关系的,在本实验中,黑暗和单侧光照下琼脂块甲和乙中的生长素之和是相同的,A选项中“黑暗中产生的生长素比有光时更多”这种说法是没有根据的,A错误;生长素在玉米胚芽鞘中可以由胚芽鞘顶端向下运输,也可以横向运输,如从向先侧向背光侧运输,D错误。
答案: B生长素的产生及运输 科学家做过如下实验:①把不含生长素的两小块琼脂放在燕麦胚芽鞘下端;②把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在一段燕麦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把另两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小块作为接受块放在下端;③把一段燕麦胚芽鞘倒转过来,把形态学上端朝下,做同样实验。三个实验都给予单侧光照射。经过一段时间后,接受块①②③④⑤⑥的成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星(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
B.①含生长素比②少,⑤含生长素比⑥多
C.在③④⑤⑥小块中,⑤含生长素最多
D.③④中生长素含量之和比⑤⑥中含生长素多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胚芽鞘尖端是接受光线照射的部位,琼脂块对光线的照射无效应,由此得出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④中生长素含量相同,⑤⑥中不含生长素。
答案: D3.为了证明“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有人利用胚芽鞘、生长素和琼脂块设计如下图所示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设计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设计不科学,不能用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要将生长素涂在形态学上端
B.设计不科学,需要增加对照组
C.设计不严谨,不能证明生长素能否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D.设计不严密,还应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的情况
解析: 本实验设计不严谨,缺乏对照组,不能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该增加对照组,即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其他处理不变,而且用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作为供应块。
答案: A 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解析: 达尔文设计了简单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实验,但并没有提出吲哚乙酸的概念,也没有解释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引起的。
答案: A2.科学家温特做了如下实验:把切下的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块切成小块。再将经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该实验证明了( )
A.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B.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某种化学物质
C.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
D.胚芽鞘会弯向光源生长解析: 要证明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应另设一实验组——将去除尖端的胚芽鞘倒置,并在朝上端放上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观察其生长情况,A错误;通过题干的对照实验可知,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能使胚芽鞘弯曲生长(实验组),而未接触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不能使胚芽鞘生长和弯曲,说明琼脂块本身对胚芽鞘的弯曲及生长情况没有影响,而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来自胚芽鞘尖端,这种刺激应为某种化学物质,但不能证明该物质就是吲哚乙酸,B正确、C错误;该实验未提及光源,D错误。
答案: B3.下图为去顶芽对拟南芥主根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
A.去顶芽能促进主根生长
B.去顶芽植株不能合成生长素
C.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非极性运输
D.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解析: 由图可知,与正常植株相比,去掉顶芽后植株主根的长度减小,因此去掉顶芽会抑制主根的生长,A错误。去掉顶芽后根尖等分生组织仍能合成生长素,B错误。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的运输,称为极性运输。生长素由顶芽向下部运输为极性运输,C错误。去掉顶芽后施加外源生长素,主根的长度与正常植株几乎相同,故外源生长素能替代顶芽促进主根生长,D正确。
答案: D4.为了验证胚芽鞘尖端确实能产生促进生长的某种物质,用胚芽鞘和琼脂块等材料进行实验时,对照实验的设计思路是( )
A.将完整的胚芽鞘分别置于单侧光照射和黑暗条件下
B.将胚芽鞘尖端和未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C.将未放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
D.将胚芽鞘尖端和放过尖端的琼脂块分别置于胚芽鞘切面的同一侧解析: 根据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除了琼脂块含有生长素和不含生长素这一条件不同外,其他的处理均应相同,只有选项C符合要求。
答案: C5.将某植物的胚芽鞘(图1)放在单侧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取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制成临时装片(图2),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的分裂和伸长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B.由于b侧细胞较长,所以单侧光来自b侧
C.如果图1植物横放,a侧位于远地侧
D.图1和图2可以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弯曲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部位
解析: 生长素促进细胞伸长生长,不能促进分裂,A错;因b侧细胞较长,则b侧为背光侧,B错;如果图1植物横放,表现背地生长,a侧位于远地侧,C正确;图中是取胚芽鞘尖端,不能说明感光部位在尖端,D错。
答案: C6.如下图所示,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
A.Z④③ B.③④
C.②③ D.③②解析: 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图中4个胚芽鞘均无尖端,因而无法感受单侧光刺激;①和②无尖端,无生长素,因此不生长、也不弯曲;③上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将直立生长;④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右侧,导致右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因此将弯向左侧生长。
答案: B7.下列是生长素发现的一系列实验(实验材料为燕麦胚芽鞘),请认真分析实验条件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A、B实验的推论是:燕麦胚芽鞘具有________。
(2)若要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则应选的实验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E、F实验的推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实验体现了设计实验的单一变量原则,请你写出E、F实验的单一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G实验的推论是:向光性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引起的。
(5)预测实验H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预测该现象是依据实验________(填符号)。答案: (1)向光性 (2)C、D (3)尖端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琼脂块是否接触过胚芽鞘尖端 (4)单侧光引起某种物质分布不均 (5)向右弯曲 C、D、G谢谢观看!第3章 第2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哪一项不能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特点( )
A.植物的向光性
B.根的向地性
C.顶端优势
D.用生长素类似物在农田中除杂草
答案: A
2.某同学发现了一株花色奇特的杜鹃花,于是采摘了部分枝条,打算用扦插的方式进行繁殖。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采摘的枝条中,芽较多的较嫩枝条相对来说更容易生根
B.生长素促进生根效果与生长素处理枝条的时间长短成正比
C.生长素类似物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
D.可发现两个不同的生长素浓度,促进根生长的效果相同
解析: 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生根,A正确;生长素处理枝条生根与时间无关与浓度有关,B错误;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是低毒或微毒的,因此在实验结束后应妥善处理废液,C正确;生长素作用曲线是抛物线形的,除了顶点以外,促进生长效果相同(纵坐标)时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横坐标)有两个,D正确。
答案: B
3.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如下图),然后测定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下表数据能说明( )
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mg/L)
0
0.05
0.10
0.15
0.20
0.25
0.30
0.35
胚芽鞘弯曲的角度α(°)
0
3
7
12
15
18
15
10
A.生长素浓度不同,促进效应就一定不同
B.胚芽鞘弯曲的程度与生长素浓度呈正相关
C.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30 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
D.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0.35 mg/L时,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解析: 分析题可知:生长素浓度为0.20 mg/L和0.30 mg/L时促进效应相同,A错误;超过最适浓度后,胚芽鞘的弯曲程度不再与生长素浓度正相关,B错误;琼脂中生长素的浓度为0.30 mg/L和0.35 mg/L时,对胚芽鞘的生长起促进作用,只是促进作用有所减弱,C正确,D错误。
答案: C
4.某学者曾做过如图a所示的实验,即在天竺葵的同一叶片的不同部位分别滴加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水和14C-葡萄糖,待充分作用后,得到如图b所示的结果,其阴影部分表示具有放射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效应
B.加水是作为实验对照
C.生长素能促进果实的发育可能与它能调运养分有关
D.放射性糖分布不均匀是受单侧光的影响
解析: 由图b结果可以得出,放射性糖集中在滴加一定浓度生长素溶液部位且分布比较均匀,而在滴加水的部位不含有放射性糖。说明生长素有很强的吸引与调运养分的功能,A、C正确;加水起对照作用,B正确;实验中未涉及单侧光的实验,D错误。
答案: D
5.为探究生长素对某植物花粉管伸长的影响,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课外实验,得到下表结果:
外加生长素浓度(mg/L)
0
1.0
2.0
3.0
4.0
5.0
6.0
7.0
花粉管平均长度(mm)
0.5
3.6
5.8
6.4
5.2
3.1
0.4
0.2
由表中数据不可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外加生长素浓度为2.0~3.0 mg/L时,对花粉管萌发的促进作用最大
B.外加生长素浓度高于6.0 mg/L时,对花粉管的萌发起抑制作用
C.外加生长素浓度为0时,花粉管中不含有生长素
D.生长素对花粉管的伸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生长素能促进花粉管的伸长,所以外加生长素为0时,花粉管也含有自身合成促进花粉管伸长的生长素。
答案: C
6.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某植物茎生长的影响,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P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是该植物茎生长的最适浓度
B.当生长素浓度高于P时,茎生长仍可被促进
C.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
D.当生长素浓度高于M时,该植物的根生长开始受到抑制
解析: 图中的曲线可表明低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茎的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茎的生长;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度高于茎,所以根的生长开始受到抑制时的生长素浓度应小于M。
答案: D
7.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通过预实验可以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 ppm至6 ppm
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 ppm
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
解析: 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位于2 ppm至6 ppm之间,但不一定就是4 ppm,NAA属于生长素类似物,不是植物激素。
答案: B
8.在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植物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如图表示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对两类植物生长的影响,则甲、乙曲线分别表示何类植物,以及应当选用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是( )
A.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c点浓度
B.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a点浓度
C.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b点浓度
D.单子叶植物、双子叶植物;b点浓度
解析: 由题意可知双子叶杂草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度高,其生长易被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所抑制,而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类似物的敏感度低,其生长在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下不易被抑制,故曲线甲、乙分别表示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当生长素类似物浓度高于b点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即受到抑制,当浓度达到c点时,抑制作用更强,且此浓度对单子叶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故可选用c点浓度。
答案: A
9.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涂抹子房,得到的无子番茄果实平均重量见下表:
2,4-D浓度度(mg/L)
0
5
10
15
20
25
30
35
无子番茄平均重量(g/个)
0
13.5
26.2
46.5
53.6
53.7
43.0
30.2
据表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2,4-D浓度超过25 mg/L,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B.2,4-D与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
C.2,4-D可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D.2,4-D诱导无子番茄的最适浓度范围为20~25 mg/L
解析: 2,4-D是一种生长素类似物,从题中可以看出,它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A选项中的浓度仍能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由于缺少使用生长素的实验作对照,故不能得出B选项的结论,B错误;C选项与表格数据无关,C错误;其所示浓度在正常使用浓度范围内,且能最大限度地促进番茄果实的发育,D正确。
答案: D
10.如图为横放在地面上的植物的生长状况,茎弯曲向上生长,根弯曲向下生长,这与重力影响生长素的分布和根、茎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有关。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生长素浓度比b处高,茎对生长素敏感性高,a处生长受抑制,b处生长快,茎向上生长
B.d处生长素浓度比c处高,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d处生长受抑制,c处生长快,根向下生长
C.c处生长素浓度比d处高,根弯曲向下生长
D.a处生长素浓度比b处高,茎弯曲向上生长
解析: 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b、d侧分布较多,在a、c侧分布较少,由于根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大于茎,故同样浓度的生长素对根起抑制作用,而对茎来说则起促进作用。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1.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不同部位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图甲是一株盆栽植物,图乙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图乙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图甲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1)图甲②处结构长不出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______,此后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________mol·L-1。
(2)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图乙中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图乙中_____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________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________点浓度,所以________侧生长快,茎将________生长。
(3)能够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mol·L-1,能够同时促进根、茎、芽生长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mol·L-1。
解析: (1)根据图甲所示,①表示顶芽,②表示侧芽,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在侧芽部位积累,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其生长。解除顶端优势的方法是去除顶芽,去除顶芽后侧芽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10-6 mol·L-1。(2)当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作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生长素浓度,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抑制根的生长,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但促进程度小,同时也促进根生长,所以⑦侧可用e点表示,⑧侧用a表示,所以根向重力弯曲生长。⑤侧生长素浓度可用g或k点表示,⑥侧用c点表示。所以茎⑤侧生长快,茎背重力生长。(3)由图乙可看出,促进茎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10-10~10-2 mol·L-1,同时促进茎、芽、根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10-10~10-8 mol·L-1。
答案: (1)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 去除顶芽 10-6 (2)e a 向重力弯曲 g或k c ⑤ 向上(背重力)弯曲 (3)10-10~10-2 10-10~10-8
12.设计实验验证生长素是以酸化细胞的方式促进细胞生长的。
Ⅰ.材料用具:
燕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溶液,弱酸性缓冲溶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溶液,蒸馏水,锥形瓶等其他相关实验器材。
Ⅱ.方法步骤:
(1)选取________________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测量并记录长度,用蒸馏水浸洗胚芽鞘切段,吸干表面水分。
(2)取锥形瓶3个,编号为A、B、C;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放入3个锥形瓶中。
(3)在A瓶中加入中性缓冲液2mL;B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C瓶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加盖,并放在________________条件下培养。
(4)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Ⅲ.结果预测:
A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变化不明显;B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C组胚芽鞘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选取的胚芽鞘生长状况、数量须一致,三组胚芽鞘的培养条件应相同且适宜。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胚芽鞘所处溶液的pH,所以三个组中分别加入中性缓冲溶液、弱酸性缓冲溶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溶液形成对照。本实验的因变量是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变化,因为每组有多个胚芽鞘切段,因此应求平均值。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根据“生长素是以酸化细胞的方式促进细胞生长”这一理论,A组胚芽鞘在中性条件下,故基本不能生长;B组胚芽鞘在弱酸性条件下,能明显生长;C组胚芽鞘放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溶液中,但其中的生长素可以通过酸化细胞而促进胚芽鞘伸长。
答案: Ⅱ.(1)生长状况一致 (2)浸洗过的燕麦胚芽鞘切段均分成3等份 (3)弱酸性缓冲溶液2 mL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中性缓冲溶液2 mL 相同且适宜 (4)测量并记录三组胚芽鞘切段的长度,并求其平均值
Ⅲ.切段伸长明显 伸长量与B组大致相当
13.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先是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能够促进细胞伸长,现提供黑暗中萌发的小麦幼苗(如图)若干、5种不同pH的系列缓冲液(pH=2.0~6.0)、蒸馏水、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小瓶等材料器具,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若干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切取图中________(字母)对应的胚芽段,放入蒸馏水中浸洗,作为实验材料。
(2)实验分析:
①如果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组实验。
②首先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瓶投入10段相同的实验材料。
③将各组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培养,定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预期结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酸性物质作用于__________(结构),使之可塑性变大,从而促进了植物细胞伸长生长。
答案: (1)b (2)① 6 ②将6支洁净的小瓶编号,分别装入等量的5种不同pH值的缓冲液和蒸馏水 ③测量胚芽鞘切段的平均长度并记录 ④在一定范围内酸性越强,细胞伸长越明显,过酸则抑制细胞伸长 (3)细胞壁
课件64张PPT。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1.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作用特点。
2.理解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的产生原因。
3.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1.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细胞____________生长;影响细胞分裂和分化。
2.作用特点及理解
(1)特点:_________,即_________促进生长, _________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理解:既能促进生长,也能________生长;既能_______发芽,也能______发芽;既能防止____________,也能___________。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纵向伸长两重性低浓度高浓度抑制促进抑制落花落果疏花疏果3.具体体现:顶端优势(如图)
(1)现象: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
(2)原因:
①_______生长素浓度低→ _______生长。
② _______生长素浓度高→ _______生长。
(3)解除措施: _____________。顶芽促进侧芽抑制去掉顶芽[思考探讨] 1.怎样利用生长素培育无子番茄?
2.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产生的原理相同吗?
提示: 1.在花蕾期去掉雄蕊,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雌蕊,可以使其发育成无子果实。
2.培育无子番茄的原理是利用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培育无子西瓜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生长素能够促进植物生长。生长素促进生长,是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生长来实现的。2.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一般情况下,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甚至会杀死细胞(如下图)。(1)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物生长称为“高浓度”。
(2)曲线中的OH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增强。
(3)曲线HC段表明:随生长素浓度增高,促进生长作用减弱(但仍为促进生长)。
(4)H点表示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为g。
(5)C点表示促进生长的“阈值”,即大于C点的生长素浓度(i)时,将会使生长受抑制。3.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影响
有关生长素曲线的分析: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不同。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效也不同,这是因为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大小:根>芽>茎)。
③曲线在A、B、C三点代表最佳促进效果,A′、B′、C′点以上的部分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的促进效果,A′、B′、C′点分别表示生长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3.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
(1)顶端优势:
产生原因的实验探究步骤:取生长状况相同的某种植物,随机均分为A、B、C 3组:
A组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
B组去掉顶芽→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组去掉顶芽,切口放含生长素的琼脂块→侧芽生长受抑制。
结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生长受抑制。(2)根的向地性:
根的向地性形成原理,如右图。
重力→生长素分布不均(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背地一侧生长素浓度低即C>A)→生长不均(根的向地一侧生长慢,背地一侧生长快)→根的向地性。 并非所有事例均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顶端优势和根的向地性都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但茎的向光性和背地性却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无非是促进的强弱不同而已,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1.概念: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_________________的化学物质。
2.常见的生长素类似物:α—萘乙酸、2,4—D等。
3.应用
(1)促进____________;
(2)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3)防止_____________。生长素类似物及其应用相似的生理效应果实发育落花落果 [思考探讨] 3.扦插的枝条要去掉成熟叶片,保留芽和幼叶,这是为什么?
提示: 去掉成熟叶片能降低蒸腾作用,保持植物体内水分的平衡,有利于插条成活;保留芽和幼叶是因为芽和幼叶在生长时能产生生长素,有利于生根。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实验图示:
图示分析:
①通过以上A、B、C三组实验可以说明选材时应用芽或幼叶较多的插条比较容易成活。
②通过A、C、D三组实验可以说明,幼芽可以产生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生根。
③扦插时去除成熟叶片的作用:降低蒸腾作用,保持内部水分的平衡。(2)培育无子果实。
①原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
②过程:
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无子果实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相同。可以看出生长素是果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
(3)农作物除草剂。
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与生长素的作用相同,在高浓度时不仅能抑制植物生长,甚至还能杀死植物。由于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所以在农业生产上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常作为植物杂草的除草剂,除去种植单子叶作物的农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无子西瓜与无子番茄的形成原理
(1)无子西瓜是三倍体植株,是多倍体育种形成的,由染色体变异引起,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2)无子番茄的形成是由于涂抹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但无子番茄的染色体与正常细胞相同,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记知识纲要] [背关键语句]
1.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时,能促进生长,促进发芽,防止落花落果;高浓度时,能抑制生长,抑制发芽,疏花疏果。
2.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程度不同:根>芽>茎。
3.顶端优势是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其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侧芽部位生长素浓度高,抑制侧芽的发育。
4.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插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浓度。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是( )
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
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 mol·L-1
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
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 mol·L-1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1时,对根生长起促进作用,A错误;生长素浓度大于10-6 mol·L-1时抑制芽生长,生长素浓度小于10-6 mol·L-1时促进芽生长,B正确;对于根、芽、茎,生长素均具有两重性作用,C错误;根对生长素特别敏感,由于重力原因,背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于向地侧,背地侧生长较快,D错误。
答案: B1.如下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mol·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上图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解析: 曲线FC段均能促进生长;AC段仍为促进生长,CD段抑制生长;根向重力性的产生是由于重力作用,引起近地侧(b)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细胞生长;背地侧(a)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细胞生长,从而使根弯曲向下生长;在太空中,无重力作用,a、b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同,根水平生长,坐标图中各生长素浓度仍适用于根的生长。
答案: A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某植物根和茎的作用效果,通过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由此可初步推测( )
A.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相同
B.促进该植物的茎和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溶液浓度相同
C.生长素浓度高于10-4mol/L时,该植物的根不再生长
D.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时,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比根广[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生长素浓度为10-7mol/L时,生长素对根和茎的作用效果相同,A错误;促进茎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约为10-6mol/L,而促进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约为10-8mol/L,B错误;生长素浓度高于10-4mol/L时,该植物的根生长速度降低,但不是不再生长,C错误;生长素浓度高于10-8mol/L时,促进茎生长的浓度范围比根广,D正确。
答案: D1.实验过程2.实验设计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配制质量浓度为5 mg/mL的生长素类似物母液(用蒸馏水配制,如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质量浓度为0.2、0.4、0.6、0.8、1、2、3、4、5 (单位均为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内,及时贴上相应标签。
(4)枝条处理方法:浸泡法和沾蘸法。(5)记录:把每组处理过的杨树枝条下端依浓度按从小到大分别放入试管中浸泡,放在适宜温度(25~30 ℃)下,每天观察一次,并记录生根的情况。结果可记入下表中:3.预测实验结果
经过一段时间后(约3~5天),用适宜浓度的2,4-D或NAA处理过的插条基部和树皮皮孔处(插条下1/3处)出现白色根原体,此后逐渐长出大量不定根;而用较低浓度、较高浓度或清水
处理的枝条长出极少量的不定根或不生根。
4.实验分析
由右图曲线可知,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A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在A点两侧,存在促进生根效果相同的两个不同生长素浓度。2.某生物兴趣小组进行探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他们设计如下实验:
(1)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月季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量筒、NAA、蒸馏水等。
(2)配制一系列具有浓度梯度的NAA溶液。
(3)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将月季枝条随机均分为5等份;
第三步:根据第一步的实验结果,将5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5号NAA溶液中,其他条件相同;
第四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回答相关问题:
①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答案: (3)第一步:对α-萘乙酸(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最适浓度进行预实验
第五步:每天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4)①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
②NAA溶液的浓度 生根的数量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无关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
D.温特的实验中,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块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解析: 生长素从胚芽鞘尖端基部进入琼脂的方式为扩散,而在植物体内的极性运输过程是与光照无关的主动运输,D错误,B正确;顶芽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并积累,从而导致了顶端优势现象,并不影响侧芽生长素的合成,A错误;草莓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都有关,C错误。
答案: B2.下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A.根和茎对生长素的反应相同
B.A、B、C点对应生长素的浓度分别是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其中茎对生长素最敏感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了根的生长
D.B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促进芽的生长,而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抑制芽的生长解析: 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代表了根、芽、茎三者的最佳促进浓度,茎对生长素最不敏感,根对生长素最敏感,则D点对应生长素浓度促进茎生长,却抑制根生长,同时对芽促进效果不明显。
答案: C3.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对此正确的解释是( )
A.此浓度只对小麦起作用
B.此浓度只对杂草起作用
C.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D.此浓度对小麦和杂草都起抑制作用
解析: 相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2,4-D)可以杀死小麦田里的双子叶杂草,而不会抑制小麦的生长,说明在此浓度下双子叶杂草的生长受到抑制甚至死亡,而小麦的生长没有受到抑制,可见小麦和杂草对此浓度敏感程度不同。
答案: C4.图1中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的情况(用α表示);图2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为b时α的值最大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α的值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2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解析: 在一定范围内,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越高,胚芽鞘的生长速度越快,向右弯曲的角度越大,但α的值越小;当生长素浓度为b时,胚芽鞘的生长速度最快,向右弯曲的角度最大,α的值最小;当生长素浓度高于c时,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因此从图2可以看出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答案: A5.探究吲哚乙酸(IAA)对月季插条生根的作用,结果如下图所示。有关实验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是( )A.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不同
B.本实验可以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
C.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相同
D.吲哚乙酸超过一定浓度范围能抑制扦插枝条生根
解析: 不同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扦插枝条的时间应相同,A错误;本实验如果不设用蒸馏水处理扦插枝条的对照组,就不知道某一浓度是促进还是抑制作用,B错误;使扦插枝条产生相同根数的吲哚乙酸浓度一个低于最适浓度,一个高于最适浓度,D错误。
答案: D6.某生物兴趣小组用迎春枝条作实验材料,做了探究α-萘乙酸(NAA)促进插条生根最适浓度实验的预实验,结果如下图。请根据预实验结果,设计进一步的探究实验。 (1)材料用具:生长旺盛的一年生迎春枝条若干、烧杯、量筒、培养皿、NAA、蒸馏水等。
(2)配制溶液:配制浓度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溶液浓度梯度差为0.5 ppm)的NAA溶液9份,并编号1~9。
(3)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每天对扦插枝条的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4)请设计本实验的观察记录表。
(5)该实验应控制好两个主要的无关变量,具体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根据预实验的结果,可确定进一步探究的浓度范围是2~6 ppm,再根据题中要求浓度差为0.5 ppm,可确定要配制的浓度梯度为2 ppm、2.5 ppm、3 ppm、3.5 ppm、4 ppm、4.5 ppm、5 ppm、5.5 ppm、6 ppm共9个不同的浓度。填写实验步骤时,应遵循随机分组→浸泡→培养(扦插)→统计的思路进行解答。该实验的无关变量应从实验材料、处理时间、温度等方面考虑。答案: (2)2 ppm、2.5 ppm、3 ppm、3.5 ppm、4 ppm、4.5 ppm、5 ppm、5.5 ppm、6 ppm (3)将迎春枝条随机均分为9份 将9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9号NAA溶液中 (4)如下表
(5)各组枝条处理时间长短一致 所用植物材料尽可能做到生长状况一致谢谢观看!第3章 第3节
一、选择题
1.为了使从南方运来的青香蕉尽快成熟,以便尽早上市,可选用的措施是( )
A.将其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
B.放在薄塑料袋中
C.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
D.放在冷库中低温保存
解析: 能够促进果实成熟的激素为乙烯,乙烯是一种气体激素,能够从已成熟的果实中释放,所以青香蕉可与成熟的苹果共同存放,以促进其尽快成熟。
答案: C
2.在农业生产上,用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诱导无子果实的效果比用天然的生长素要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
A.萘乙酸成本低,用量大,而用吲哚乙酸成本高,用量少,影响效果
B.萘乙酸分子上有两个发挥作用的基团,而吲哚乙酸分子上只有一个作用基团
C.植物体内没有分解萘乙酸的酶,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植物体内有分解吲哚乙酸的酶,所以吲哚乙酸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D.萘乙酸化学性质稳定,不易挥发,可长时间发挥作用,而吲哚乙酸化学性质不稳定,易挥发,不能长时间发挥作用
解析: 在植物体内有合成生长素的过程,也存在着生长素的分解过程,这样才能保持生长素的正常生理浓度。使用吲哚乙酸时,当吲哚乙酸浓度高出植物体的正常水平时,将很快被植物体内的酶分解掉而恢复到正常水平。而生长素类似物效果明显优于天然的生长素,因为生长素类似物能够发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而植物体内又没有分解它的酶,故可长时间发挥作用。
答案: C
3.甲、乙、丙及NAA等四种植物激素的作用模式如下图,图中“+”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甲、乙、丙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
B.甲、乙皆可促进果实成熟
C.乙、丙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D.甲、乙之间具有拮抗作用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推知甲是脱落酸,乙是赤霉素,丙是生长素,赤霉素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而脱落酸不能促进果实成熟,B错误;三种物质皆为非蛋白质的小分子有机物,赤霉素和生长素在促进生长方面是协同作用,而脱落酸和赤霉素在种子休眠和植物生长方面相互拮抗,A、C、D正确。
答案: B
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激素都是由植物体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
B.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果实发育,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
C.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D.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植物的向光性、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均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解析: 顶端优势是指低浓度促进侧芽生长,高浓度抑制侧芽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茎的背地生长是由于受重力影响,茎的远地侧生长素向近地侧运输,使得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较高生长快,表现为背地生长的特性;植物的向光性是指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向光一侧生长素移向背光侧,使背光侧生长素相对较多,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两者都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答案: D
5.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命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赤霉素能促进茎的伸长主要与细胞壁的伸展性有关。有人进行了CaCl2和赤霉素对莴苣种子胚轴生长速率影响的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实验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胚轴生长速率(相对值)
30
29
30
10
8
7
7
8
28
30
32
40
A.用CaCl2溶液处理的时间在10~15 min之间
B.CaCl2可能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
C.加入赤霉素溶液的时间是35 min后
D.赤霉素可能增加了细胞壁中的Ca2+含量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从10 min开始,胚轴生长速率明显降低,而15~35 min处于低速率稳定阶段,说明用CaCl2处理的时间在10~15 min,A正确;对比知CaCl2可能对细胞壁的伸展起抑制作用,B正确;从35 min开始,胚轴生长速率又快速增加,说明用赤霉素的时间是35 min后,C正确;赤霉素不能改变细胞壁中包括Ca2+在内的某种成分的含量,D错误。
答案: D
6.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低浓度的2,4-D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
解析: 高浓度的2,4-D可用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因为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要强,A错误;生长调节剂是化学合成的化合物,可能会损害人体的健康,C错误;在动物细胞内没有植物激素的受体,理论上对人体无害,D错误。
答案: B
7.现有与某种植物种子萌发有关的4组实验处理如下表:
实验组
Ⅰ
Ⅱ
Ⅲ
Ⅳ
处理
种皮完整,25 ℃蒸馏水浸泡24 h
机械破损种皮,25 ℃蒸馏水浸泡24 h
种皮完整,0.05%赤霉素水溶液25 ℃浸泡24 h
机械破损种皮,0.05%赤霉素水溶液25℃浸泡24 h
下列组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仅做Ⅰ组与Ⅱ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B.仅做Ⅰ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种皮完整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C.仅做Ⅱ组与Ⅲ组实验,可探究赤霉素或机械破损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D.仅做Ⅱ组与Ⅳ组实验,可探究机械破损条件下赤霉素对该种子萌发的影响
解析: 对照实验自变量必须单一,否则无法说明因变量产生的原因。Ⅰ组与Ⅱ组对照,自变量为种皮的完整性;Ⅰ组与Ⅲ组对照,自变量为完整种皮条件下有无赤霉素;Ⅱ组与Ⅳ组对照,自变量为机械破损条件下有无赤霉素。Ⅱ组与Ⅲ组之间变量不单一,无法进行对照。
答案: C
8.植物特定部位能感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引起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从而引起植物发生相应的反应,几种激素之间的合成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低温会促进银杏细胞中的①②过程
B.促进③④过程有利于水稻种子萌发
C.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平衡协调控制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不会影响组织分化
解析: 冬季低温,细胞分裂和生长减慢,抑制银杏细胞中的①②过程,A错误;促进①②过程抑制③④过程有利于水稻种子萌发,B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多种激素平衡协调控制,C正确;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配比会影响组织分化,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刺激培养细胞的伸长,在组织培养中一般使用赤霉素来刺激分化的丛芽或小植株快速长高,D错误。
答案: C
9.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解析: 在未受粉的雌蕊柱头上涂抹生长素可促进子房壁发育成果实,从而获得无子番茄,但没有改变番茄细胞的遗传物质,A正确;生长素和赤霉素都具有促进果实发育的作用,B正确;脱落酸能促进器官脱落,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C错误;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到多种植物激素的共同调节,D正确。
答案: C
10.如图表示苹果生长发育时期几种激素的动态变化,图中甲、乙、丙三条曲线依次代表三种激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甲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
B.激素乙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C.苹果在成熟期只受激素丙的影响
D.乙、丙两种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衰老
解析: 激素甲促进细胞的分裂,所以甲是细胞分裂素;激素乙主要是促进细胞的伸长,所以乙是生长素;激素丙在果实成熟过程中起作用,所以丙应为乙烯。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
11.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这两种激素的相互作用。科学家用某种植物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初步推测:
(1)图乙中曲线B代表的激素是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乙烯利能增加细胞内乙烯的含量。如果在第X天喷施乙烯利,曲线________将呈现出加快的上升趋势。
(3)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生长发育有重要________作用的一类化合物。本实验中________mol/L浓度的溶液促进茎段伸长的效果最明显。
解析: (1)由生长素和乙烯的关系可知,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后会促进乙烯的产生,而乙烯的产生会对生长素的产生起抑制作用。(2)由于曲线A表示的是乙烯的含量变化,乙烯利对乙烯的产生有促进作用,所以会加快乙烯的产生。(3)生长素类似物是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它对植物的生长具有调节作用,由图甲可以看出大约在10-6mol/L 时促进作用最明显。
答案: (1)生长素 生长素主要在幼嫩部位合成,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较早 (2)A (3)调节 10-6
12.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
预处理方法
室温、保湿(甲)
4 ℃、保湿(乙)
4 ℃、水浸种(丙)
4 ℃、干燥(丁)
种子萌发实验条件
温度和水分等适宜条件
种子萌发率(%)
0
100
98
0
(1)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________。
(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四种预处理方法形成了两组对照,甲、乙两组自变量为温度,乙、丙、丁三组自变量为水,由最终萌发率可知,在4 ℃、保湿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第二组测定的两种激素的含量中,由于激素A的含量高,乙、丙激素B的含量高,说明促进种子萌发的是激素B,抑制种子萌发的是激素A。要验证激素A对白菜种子萌发的作用,需要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且自变量为激素A的有无,思路如下:因种皮中含有激素A,所以事先要剥离白菜种子的种皮;然后均分为两组,一组用激素A处理,另一组用等量的蒸馏水为对照;因本实验为验证性实验,
结果和结论必须是唯一的且应一致,所以结果应为用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萌发率低,结论应为对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
答案: (1)低温 水分(或4 ℃保湿、4 ℃水浸种)
(2)激素A (3)步骤:②分别用等量的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结果: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 得出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13.植物体内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调节细胞的生长。某校生物兴趣小组以离体的水仙花茎切段为材料,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切段生长的影响。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见下图。请回答:
(1)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排除切段中_________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该小组在进行上述实验过程中还探究了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对切段的共同影响,请补充完善该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说明生长素和赤霉素能共同促进切段伸长。
答案: (1)外源生长素和赤霉素均能促进切段伸长
(2)自身内源激素 (3)增加一组用生长素和赤霉素混合液培养切段,重复前面实验 实验结果:混合液处理组的切段伸长率最大
课件53张PPT。第3节 其他植物激素自主学习 新知突破1.掌握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2.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
3.知道植物体内各种植物激素之间的相互作用。1.赤霉素
(1)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___的种子、___________。
(2)主要作用:促进细胞_______,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成熟。
2.细胞分裂素
(1)合成部位:主要是_______。
(2)主要作用:促进细胞_______。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未成熟幼根和幼芽伸长根尖分裂3.脱落酸
(1)合成部位:根冠、萎蔫的叶片等。
(2)分布:将要脱落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多。
(3)主要作用:抑制细胞_______,促进_____________的衰老和脱落。
4.乙烯
(1)合成部位:植物体的____________。
(2)主要作用:促进____________。分裂叶和果实各个部位果实的成熟 [思考探讨] 1.生长素与乙烯对果实发育与成熟的生理作用有何区别?
2.纯种的矮秆玉米用赤霉素处理后,可长成高秆玉米,此高秆玉米的基因型改变了吗?高秆性状能遗传后代吗?
提示: 1.生长素是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是促进果实的成熟。
2.高秆玉米的基因型没有发生变化,高秆性状不能遗传给后代。1.生长素和赤霉素
(1)两者关系:
①促进:赤霉素通过促进色氨酸合成生长素来促进细胞伸长。
②抑制: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抑制作用,赤霉素与生长素对促进细胞伸长具有协同作用。
(2)两者的生理效应:
①赤霉素能解除种子、块茎的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②生长素能防止落花落果,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2.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3.脱落酸和赤霉素
如下图表示种子萌发过程中,脱落酸和赤霉素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
(1)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抑制植物体内许多生理过程,能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一般在脱落的果实和种子中含量较高。
(2)赤霉素能促进种子萌发,所以种子是否萌发取决于赤霉素和脱落酸浓度之比,两者对种子萌发的作用是相反的。4.生长素和乙烯
(1)两者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2)两者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3)生长素达到一定浓度后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对生长素的合成起抑制作用。 与植物各生理活动有关的激素
(1)与器官脱落有关的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实的脱落。
(2)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萌发;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1.定义: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_______作用的化学物质。
2.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 ___________、效果_______等优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调节原料广泛稳定3.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其应用 [连线]
①乙烯利 A.处理大麦,简化酿酒工艺
②赤霉素溶液 B.催熟未成熟果实
③赤霉素 C.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提示: ①—B ②—C ③—A [思考探讨] 3.秋水仙素是植物激素吗?它有何作用?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效果比植物激素更稳定,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3.不是,它是百合科植物秋水仙产生的一种生物碱,可抑制植物有丝分裂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还能诱发基因突变。
4.原因是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植物体内没有分解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酶。植物各种激素间的关系总结
(1)相互促进的激素:
①促进生长的激素: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②延缓叶片衰老的激素:细胞分裂素、生长素。
(2)相互抑制的激素:
①与器官脱落有关的激素:生长素、细胞分裂素抑制器官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②与种子萌发有关的激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促进,脱落酸抑制。[记知识纲要][背关键语句]
1.植物体内的激素主要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2.赤霉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3.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合作探究 课堂互动其他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下图为生长素(IAA)对豌豆幼苗茎内赤霉素生物合成影响的示意图。图中GA1、GA8、GA20、GA29是四种不同的赤霉素,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若图中酶1或酶2的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相应的生化反应受阻。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对去顶芽豌豆幼苗外施适宜浓度IAA,该植株茎内GA1的合成可恢复正常
B.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处理豌豆幼苗的顶芽,该植株较正常植株矮
C.对酶1基因突变的豌豆幼苗施用GA20,该植株可恢复正常植株高度
D.酶2基因突变的豌豆,其植株较正常植株高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由题干信息可知,酶1的基因发生突变,无法将GA20催化为GA1,而只有GA1能促进豌豆茎的伸长,GA20不具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体外施用GA20植株无法恢复正常植株高度,C错误。
答案: C1.某种植物种子经低温处理1~2个月后能够提早萌发。在低温处理过程中,种子内的激素含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赤霉素
B.喷洒细胞分裂素溶液,有利于种子储存
C.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升高
D.喷洒赤霉素,可以替代低温促进种子萌发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种子萌发时脱落酸含量减少,细胞分裂素和赤霉含量增多,这说明脱落酸抑制种子萌发,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促进种子萌发。
答案: D植物生长调节剂 丝瓜为雌雄同株植物,将刚萌发的该植物种子先分别放在下表所示的含有五种物质的溶液中泡24h,然后种植。比较最初的雌花与雄花平均数,求出性别比,实验观察结果如下表,分析数据,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外源植物生长调节剂或激素打破了内源激素比例的平衡,从而影响雌雄花的性别分化
B.该实验浓度下的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
C.花器官的性别分化是各种激素和内外环境因子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
D.该实验浓度下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 [自主解答] ________
解析: 各种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不同的,该实验得出100mg/L的赤霉素、CP有利于雌花的形成,此浓度下的整形素有利于雄花的形成。经过乙烯利处理后,花的性别比例几乎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乙烯利对丝瓜性别分化影响不大,但是并不能说明乙烯利对其他植物也是如此,B错误。
答案: B 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的区别2.目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蔬菜水果等的种植中已有较多应用,下列说法肯定错误的是( )
A.用高浓度的α-萘乙酸在适当的时期处理桃可以提高产量
B.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
C.在芦苇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可使其纤维长度明显增加
D.用乙烯利催熟香蕉不会明显影响香蕉品质
解析: α-萘乙酸属于生长素的类似物,在使用时应该用合适的浓度,高浓度反而会抑制生长,降低产量,A错误;一定浓度的2,4-D可促进插条生根,B正确;一定浓度的赤霉素溶液能促进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C正确;乙烯利会促进果实成熟,使用得当不会明显影响香蕉的品质,D正确。
答案: A高效测评 知能提升1.在植物体内的各种激素中,生理作用最为相似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 B.脱落酸和细胞分裂素
C.赤霉素和脱落酸 D.生长素和乙烯
解析: 赤霉素和生长素都能促进细胞伸长。
答案: A2.光照、赤霉素和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对某种植物茎伸长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茎伸长受抑制均由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引起
B.赤霉素是影响茎伸长的主要因素之一
C.植物茎伸长与光照时间无关
D.该植物是赤霉素缺失突变体
解析: 由1、4两组实验结果可得,茎伸长受抑制与光照时间有关,A、C错误;由1、4两组实验结果可知,只要给予充足的光照时间,植物茎也能充分伸长(比第2组还长),该植物不缺乏赤霉素,D错误。
答案: B3.将甲、乙、丙三株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别做下表所示处理,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根据图表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素的作用可抵消顶端优势
B.顶芽摘除后,侧芽生长停滞
C.顶芽的存在不影响侧芽的生长
D.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作用原理相同解析: 由于顶芽的存在侧芽的生长受抑制而形成顶端优势,若摘除顶芽则解除抑制,侧芽会生长;在保留顶芽的情况下,添加细胞分裂素的侧芽生长明显,所以在一定程度上细胞分裂素会抵消顶端优势;细胞分裂素会促进细胞的分裂,而生长素会促进细胞的伸长,两者的作用原理是不同的。
答案: A4.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解析: 据图可知,乙烯浓度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成熟叶片脱落率先升高后降低,A错误;图示生长素浓度与乙烯浓度的变化关系,没有显示二者对叶片脱落的作用之间的相互关系,B错误;由图示,当生长素浓度达到一定值后,生长素浓度愈高,成熟叶片脱落率愈低,故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D正确。
答案: D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合成的高浓度2,4-D可以用于除去小麦田间的单子叶杂草
B.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
C.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激素类似物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
D.少年儿童常食用经乙烯利催熟的水果,会导致性早熟解析: 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单子叶植物作物田中的双子叶植物,A错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应该用赤霉素,B正确;水果、蔬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会损害人体健康,植物激素在动物体内不会产生相应作用,C、D错误。
答案: B6.植物激素中的赤霉素与生长素都能促进茎秆伸长,两者促进植物生长及关系可用下图表示,请根据图中信息和相关知识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微量有机物
B.图中赤霉素对过程①起促进作用,对过程②也应该是起促进作用
C.赤霉素促进茎秆伸长是通过提高生长素的含量而实现的
D.赤霉素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不同的解析: 赤霉素与生长素均为植物激素,是植物的一定部位产生的微量有机物,二者化学本质不同,能协同促进植物生长。由图示可知,赤霉素促进生长素的合成。过程②为生长素转化成氧化产物,赤霉素对过程②起抑制作用。
答案: B7.科学家在对黄化豌豆幼苗切段的研究中发现:生长素促进植物生长主要在于促进细胞纵向伸长,随着生长素浓度不断提高,这种促进细胞纵向伸长的功效不断增强。但当生长素浓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一方面抑制细胞纵向伸长,同时促进细胞横向扩大。(如图所示)
(1)题干及图示说明生长素诱导________的合成。
(2)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在不同时期,两者分别促进细胞________伸长和________扩大。
(4)甘蔗在长粗阶段激素的调节情况: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从题干及图示可以看出,当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高时,会促进乙烯的合成,而乙烯的合成又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使植物体内生长素的含量不会过高,从而维持植物体内激素水平的稳定,共同调节植物体的生命活动。生长素浓度低时可以促进植物体的纵向伸长,而乙烯浓度高时促进植物体的横向扩大。所以在植物的长高阶段,体内生长素浓度较低,可以促进茎的伸长生长;在植物的增粗阶段,乙烯的含量会比较高。答案: (1)乙烯 (2)促进 抑制 抑制 (3)纵向 横向 (4)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乙烯增多,抑制细胞伸长生长,促进细胞横向扩大谢谢观看!第3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既可以直接参与代谢,又可以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
D.对于根和茎的生长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解析: 单侧光照射引起的生长素由向光侧向背光侧转移属于非极性运输;生长素由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属于极性运输,A正确;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根尖、茎尖,B正确;生长素是生长调节物质,不能直接参与代谢,C错误;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对于根和茎都是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D正确。
答案: C
2.某同学取一段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 mm,在上端放一块有生长素的琼脂,下端放一块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如图甲所示,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上)。过一段时间检测,发现下端的琼脂块逐渐有了生长素(如图乙所示)。该同学就此实验做出结论:①下端琼脂块上的生长素来自上端的琼脂块;②生长素在胚芽鞘内只能由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关于这个实验与结论的评价正确的是( )
A.从该实验不能得出结论①,也不能得出结论②
B.这个实验设计严密,实验与结论间推理正确
C.如果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就可以得出结论②
D.这个实验结论是“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解析: 此实验只做了生长素可以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至下端的情况,但没有对照实验,不能得出结论②,要想得到结论②,应设置对照实验,把形态学的上端和下端倒放,再观察下部的琼脂块能否收集到生长素。
答案: C
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同时存在对茎切段细胞分裂有增效作用
B.图1中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在促进茎段伸长方面起协同作用
C.图2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在F点
D.图3中侧芽b和顶芽a所含生长素的浓度依次为A和D
解析: 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都是通过促进细胞纵向伸长来促进生长的,A错误;图2中幼根a侧生长素浓度若在曲线C点,则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E点,C错误;图3中侧芽b的生长受到抑制,所含生长素的浓度大于C点对应的浓度,D错误。
答案: B
4.取某种植物幼茎等长切段若干(无芽和无叶)均分为四组,a组浸泡在蒸馏水中,其他三组分别浸泡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其中有高浓度、低浓度和最适浓度),培养一段时间,测量并记录各组切段的平均长度,实验重复两次,结果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的幼茎切段应浸泡在蒸馏水中以消除茎内原有激素对实验的影响
B.实验结果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切段的生长
C.d组切段伸长最多,说明d组使用了最适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D.b组切段伸长最少,说明b组使用了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解析: 由图知a组是对照组,实验组的平均长度都大于对照组,说明三种浓度的生长素均能促进茎段的生长。最适浓度下,植物切段伸长效果最好。生长素的作用曲线形似抛物线,低浓度和高浓度作用效果可能相同,因此无法判断b组使用的是高浓度生长素溶液还是低浓度生长素溶液。
答案: D
5.图甲、乙、丙、丁表示胚芽鞘的系列实验,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分析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图甲中的胚芽鞘向光生长
B.图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左多右少,主要是生长素横向运输的结果
C.图丙中胚芽鞘Y的现象是向光弯曲
D.图丁胚芽鞘向右弯曲,是生长素在其下端分布不均匀的结果
解析: 胚芽鞘在单侧光的照射下,表现出向光生长的特性,A正确;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尖端横向运输到左侧,再极性运输到下部,B正确;P、Q分别代表形态学的上端和形态学的下端,倒置后,生长素不能从Q传向P,胚芽鞘不生长,C错误;胚芽鞘向右弯曲,是生长素在左侧下端分布较多,右侧下端分布较少的结果,D正确。
答案: C
6.有人做了如下实验:将某种开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加入少量蔗糖作为能源,同时设置了空白对照组。他发现在有生长素的培养液中出现了乙烯,且生长素浓度越高,培养液中乙烯浓度也越高,根尖的生长所受的抑制也越强。下列推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此人设置的空白对照组是等量根尖放在含等量蔗糖但不含生长素的培养液中
B.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浓度,因变量是乙烯浓度和根尖生长情况
C.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都具有两重性
D.据实验结果可推知,生长素能诱导根细胞合成并分泌乙烯
解析: 本实验说明,在生长素的作用下,根尖产生了乙烯,而且生长素浓度越高,乙烯浓度越高,乙烯对植物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本实验的自变量是生长素的浓度,因变量是根尖生长状况以及培养液中出现的乙烯的浓度。生长素和乙烯都属于植物激素,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但是乙烯没有。
答案: C
7.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
A.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使其加快生根
B.处理青色的生香蕉,使其加速转变为黄色
C.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获得无子果实
D.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长长一段
解析: 处理青色的生香蕉,使其加快成熟,利用的是乙烯的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
答案: B
8.水平放置的胚根弯曲向下生长,与根冠近地侧的Ca2+浓度明显高于远地侧有关。研究表明,根总是朝着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为验证这一结论,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组胚根向下生长,乙组胚根向上生长
B.甲组水平生长,乙组向下生长
C.甲组生长素不发生横向运输,乙组发生了近地侧→远地侧的横向运输
D.本实验设计不合理,因为生长素的运输还受重力的影响
解析: 本实验属于验证性实验,验证根总是朝向Ca2+浓度高的方向弯曲生长。甲组根的生长只受重力的影响,向下弯曲生长,乙组因为上部有含Ca2+的琼脂块,所以根向上弯曲生长,A正确。
答案: A
9.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 )
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
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
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解析: 植物的向光性是由于在光的作用下,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导致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比向光侧高而引起的。
答案: D
10.如图表示用胚芽鞘中段和含生长素的琼脂块(黑色方框)做的一组实验,过一段时间后测定原先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方框表示)中含有生长素的是( )
A.琼脂块a和b B.琼脂块c和d
C.琼脂块b和c D.琼脂块b和d
解析: 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即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据此,可得出:含有生长素的为琼脂块b和c。
答案: C
11.如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此图给你的信息是( )
A.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促进生长和抑制生长的浓度相同
B.a、b、c三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C.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茎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却抑制芽的生长
D.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
解析: 生长素对三种器官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但不同的器官需要的浓度不同如图当浓度为10-2 ppm时,对根和芽起抑制作用,但对茎却是促进作用,A错误;a、b、c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分别是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B正确;d点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对芽和茎的生长都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幼嫩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灵敏,成熟的细胞对生长素反应不灵敏,图中没有体现这样的信息,D错误。
答案: B
12.图甲表示燕麦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图乙表示将—株燕麦幼苗水平放置,培养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图丙表示燕麦胚芽鞘。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乙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
B.图乙中a、b两点的生长素浓度都小于10-8mol/L
C.图丙Ⅰ段产生生长素,只能向Ⅱ段极性运输而不能横向运输
D.用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则最适浓度在这两种浓度之间
解析: 图甲中横轴以下是抑制,横轴以上是促进。乙图中a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b侧生长素浓度较低促进生长,所以图甲、乙都说明了植物生长素具有两重性,A正确,B错误。生长素的运输有极性运输和横向运输,前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往下端,而不能反向进输,后者是发生在尖端的运输,C错误。由图甲看出,用任何两种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插条,都能生根,但最适浓度并不一定在这两种浓度之间,D错误。
答案: A
13.人工合成的植物激素类似物常用于生产实践。某课题小组分别研究了激素类似物甲和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则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从图中可得出初步结论: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是先促进后抑制,而激素类似物乙是始终抑制
B.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初步确定激素类似物甲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
C.根据图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0.3 μmol/L的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有抑制作用
D.若激素类似物甲属于生长素类似物,则甲可用于相关水果的催熟
解析: 从图中信息可知,在研究的浓度范围内,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均为促进作用,且当浓度为10 μmol/L和50 μmol/L时,促进效果基本相同,因此可初步推出激素类似物甲对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为10~50 μmol/L,A错误、B正确;从图中信息不能得出,激素类似物乙在0~1 μmol/L范围内,对月季插条生根均为抑制作用,因此无法判断0.3 μmol/L激素类似物乙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C错误;生长素类似物不具有催熟的功能,植物激素中具有催熟功能的是乙烯,D错误。
答案: B
14.右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茎的向光性实验中,若测得茎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为b点浓度,则背光一侧的浓度一定在de之间
B.若e点表示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则cd段可表示最靠近顶芽的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
C.在利用生长素作用原理来培育无子番茄时,所用生长素浓度应高于e点浓度
D.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则可用a、b点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解析: 若c点表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因为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根>芽>茎,所以可用a、b分别表示促进根、芽生长的最适宜浓度。
答案: D
15.某裸子植物的种子具有坚硬的种皮,萌发率很低。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探究“2,4-D能否提高该种子的萌发率”,用4种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处理两组种子,实验结果如右图所示。对此实验的评价和分析合理的是( )
A.该实验的对照设置不全面
B.浓度范围设置合理
C.两线交点对应的是处理种子的最适浓度
D.砸裂种皮会导致全部种子失活
解析: 本实验探究“2,4-D能否提高该种子的萌发率”,故实验的自变量应为2,4-D溶液的有无,但从实验结果看,实验中没有设置无2,4-D的空白对照组,A正确。
答案: A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6.(21分)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1,用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如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其茎的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
(2)图2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和抑制作用的关系,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上H点表示____________。
(3)图1的装置①中,植物茎的远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若为m,则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要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自变量应为单侧光的有无,所以应选用装置③④进行实验。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的圆心上,由于光源与植物的相对位置固定,故茎生长依然表现出向光性,因此向窗口弯曲生长。(2)曲线上C点表示该浓度的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H点表示促进植物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3)由于重力的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大于远地侧,且促进生长的效果大于远地侧,故茎的近地侧生长素的浓度范围是大于m小于2m。
答案: (1)③④ 向窗口弯曲生长 (2)既不促进生长也不抑制生长 最适生长素浓度 (3)大于m小于2m
17.(19分)植物的顶芽生长占优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某校生物小组的同学欲探究顶端优势是否与植物激素有关,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有关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假设:顶芽产生生长素抑制侧芽生长。
(3)实验材料:发育状况相近的杨树幼苗若干、琼脂块、生长素(IAA)等。
(4)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发育状况相近的杨树幼苗若干,均分为四组,并编号A、B、C、D。
第二步,将A组杨树幼苗切除顶芽;将B组杨树幼苗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C组杨树幼苗切除顶芽,并在顶芽处放置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对D组杨树幼苗________________,作空白对照。
第三步,四组幼苗均在______________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每组幼苗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顶芽抑制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无关。
②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顶芽抑制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解析: 本题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的相关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1)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要探究的问题是顶端优势是否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有关,即实验目的是探究杨树幼苗的顶芽抑制侧芽生长是否与生长素有关。(4)本实验涉及顶芽、生长素两个自变量,所以联系其他两组的实验处理可知,对B组杨树幼苗的处理应是去顶芽并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而对D组杨树幼苗不做任何处理,作为空白对照。四组幼苗经处理后均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培养,并观察因变量侧芽的生长情况。(5)由于本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结果和结论未知,需要进行讨论。题干中已经明确“顶端优势”的存在,即A、B组的侧芽正常生长,D组的侧芽生长受到抑制,只需要讨论C组幼苗侧芽的生长情况。若C组幼苗侧芽正常生长,则顶芽抑制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无关;若C组幼苗侧芽生长受抑制,则顶芽抑制侧芽生长与生长素有关。
答案: (1)探究杨树幼苗的顶芽抑制侧芽生长是否与生长素有关 (4)第二步:切除顶芽,并在顶芽处放置不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不做任何处理 第三步:相同且适宜 侧芽的生长情况 (5)①A、B、C组杨树幼苗的侧芽正常生长,D组杨树幼苗的侧芽生长受抑制 ②A、B组杨树幼苗的侧芽正常生长,C、D组杨树幼苗的侧芽生长受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