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三第六章第一节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4-11-09 08:14: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8张PPT。 不仅行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且正常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从而感受到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2、造成人群如此拥挤的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从表面上看,是由于
从根本上看,是由于人口在某一地区过于集中;人口增长过快以及人口流动过于集中。第1节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节聚焦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如何?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怎样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一、全球及我国人口的现状及前景1、全球人口现状及前景 目前,全球平均每秒钟便有4.4个婴儿降生,不仅出生率令人震惊,而且分布也相当不平衡,不到57%的新生人口集中在亚洲,26%在非洲,9%在南美,5%在欧洲,3%在北美,不到1%在大洋洲。

目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是每天增加大约20万人,相当于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城市的人口。 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5个国家依次为:
中国(13亿)
印度(11亿)
美国(2.97亿)
印尼(2.23亿)
巴西(1.81亿)
预计到2050年,印度将拥有16亿人口,超过中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而中国以14亿人口居第二位。
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1、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2、我国人口现状及前景1、我国人口近几百年来为什么会明显增多?2、生物种群消长的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吗?(1)出生率较高和逐渐下降的死亡率,形成了巨大的“落差”,从而使人口增长加快。
(2)人口基数过大。 人是生物界中的一员,所以,生物种群消长规律有适用于人口增长的一面。但是,人不同于一般的生物:人具有特别发达和善于思维的大脑;具有制造工具和能动地调控人口增长以及能动地改造和保护自然的本领,等等。所以,生物种群的消长规律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的情况。讨论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6.01亿。
1963年,第二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7.23亿。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0.32亿。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1.60亿。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总人口为12.95亿。
2005年,全国1%抽样调查,总人口为13.06亿。

  注:历次人口统计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及台湾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计划生育 1、鼓励晚婚(比法定婚龄晚3年)
晚育(24周岁以上生育为晚育)
2、提倡一对夫妇生育一个孩子
中国法定最低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算一算:我国妇女如果20岁结婚生孩子,100年能有几代人?
实行“晚婚”政策,25岁结婚生孩子,100年之内将会有几代人?3.902.900.88对比两图,你能够发现什么问题?同样的人口增长率,人口基数越大,增长的人口越多。观察材料:我国十五岁以上人口中的文盲1995年为12%,
2000年下降为6.7%;而西方发达国家不到4%。人口质量不高 2、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
3、人口质量不高
4、人口老龄化中国的人口特征中国人口特征1、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计划生育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情况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已经进入了低生育水平国家行列。
由于人口基数大,我国人口仍将在较长的时期内持续增长。我国人口的现状与前景我国人口发展目标:
2010年
2020年
21世纪中叶
以后,
控制在13.6亿以内控制在14.5亿以内15亿以内 缓慢下降, 基本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中国究竟多少人才合适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研究所李小平的观点是: 中国的长远的人口目标应该确定为:100年后应力求降到8亿并力争更低的水平,无论如何不应高于10亿,200年后降到3亿左右的水平,最多不高于5亿。二、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人的多种
需求水粮食森林、草原、燃料和矿物质等多种自然资源以及一定的生存空间。精神需求 由于人的各种需求直接或间接地依赖自然资源,所以随着人口的增加,对生态环境形成的压力也愈加沉重。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1、对自然资源的压力(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的1/3)(人均淡水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4)(人均占有量世界排位121位)1.对土地资源的压力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由于非农用地增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壤污染等原因,促使人口增加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越来越尖锐,人口增加对土地的压力越来越大。
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对水资源的压力
   虽然水是可再生资源,但也有一定的限度。
   人口增加,用水量就会相应增加,同时污水也相应增加,人均水资源就必然会减少。
   要维持生活水准,则需要开采更多的水资源,造成水资源缺乏日益严重,甚至导致水荒。
   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有世界人均的1/4,缺水的农村和城市多,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对能源的压力
  能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必需。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统计,1850-1950之间的100年间,世界能源消耗年均增长2%。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发达国家能源消耗年均增长率为4%-10%,出现能源危机。
为了满足对能源的需求,除了矿物燃料外,木材、秸秆、粪便等都成了能源,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燃料有90%来自于森林,造成森林资源的严重破坏。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人口增加,人类需求也不断增加,为了满足需要,人们违背自然规律的制约,不断进行势在掠夺性开发,使得越来越多的森林受到破坏。
   森林的大肆砍伐,破坏了生态平衡,引起了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我国人均占有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面积的1/5.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口众多对我国的生态环境产生了沉重的压力2、环境破坏及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和经济发展,使污染物的总量增大。大量工农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排放到环境中,影响了环境的纳污量以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能力,加剧了环境污染,从而进一步影响到人类的健康。沙尘暴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三、协调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1. 控制人口增长。2. 加大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力度。如植树种草,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防止沙漠化;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的污染;加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以及推进生态农业等。因治理沙漠化成效显著而荣获“全球500佳”
称号的宁夏沙坡头村◇发展生态农业北京大兴留民营生态农场吴江:农业生态园不施一丝化肥种出30万公斤水果 1.人口过快增加会导致
A.土地资源减少,水资源缺乏,环境污染加剧
B.森林资源破坏,打破了生态平衡,引起水土流
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问题。
C.能源需求不断增大,出现能源危机
D.?以上都是练习2、有关人口增长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世界各大洲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欧洲 B.人口增长越快越好,因为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C.人口过多会给社会增加一系列负担,所以人口发
展越慢越好 D.人口增长必须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
境、资源相协调3、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从种群特征看,这种措施是调节( ),措施要达到的目的是降低( )
种群密度 B. 年龄组成
C. 性别比例 D. 出生率DA4、在美国的亚利桑喀巴高原上狮子、狼捕食鹿。为了保护鹿,人们就开始对鹿的这些天敌进行了大规模的驱赶和捕杀,若干年后,鹿的数量剧增,以致它们得不到足够的食物,许多鹿饿死了,其他的鹿啃食树皮,因而树也死了,对鸟类和其他小型哺乳动物的生存也造成了严重影响,水土大量流失。你认为造成上述生态系统稳定性被破坏的根本因素是
A.鹿的繁殖能力太强
B.缺乏足够的水,使高原上草的生长受到影响
C.鹿的适应能力太差
D.人类的干预违背了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D2、书后习题:“现在的人,有五个孩子不算多,每个孩子又各有五个孩子。爷爷活着的时候,就有二十五个孙辈了。这就造成了社会上的人口多而物资少,虽然辛勤劳作,生活用品却依然匮乏。”这句话反映出作者的忧虑:如果不节制人口增长,将会对家庭和社会增加沉重的负担。1、近5年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
2002年——“让地球充满生机”;
2003年——“水——20亿生命之所系”;
2004年——“海洋兴亡,匹夫有责”;
2005年——“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
2006年——“沙漠和沙漠化”。拓展题6.5是世界环境日2、解决这类问题的办法主要有: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都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各级政府要加大资金投入,以便大力开展有利于环保事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改造;对于近期无望解决环境污染的企业,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依法并妥善实施“关”、“停”、“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