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蝉》同步练习
课前预习·独立自学语文(集体必做)
反复读,读顺文本,攻克生字词
反复读,复述大意,归纳蝉的生活习性、生长规律,领会作者情感。
课后巩固·拓展·提升
一、基础攻关(分层一,必做)
(一)字词关
1.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1) 【bào shài】 (2) 【suì dào】 (3) 【è liè】 (4) 【dǎo xuán】(5) 【zhé zhòu】 (6) 【xiān wéi】(7) 【fáng yù】 (8) 【gù jì】 (9) 【lián jié】(10) 【xún mì】 (11) 【huān yú】
(12) 【bù huái hǎo yì】 (13) 【xià xì】
情境化:仲夏的阳光在鸣蝉xuān xiāo ________的抗议声里显得
wú dònɡ yú zhōnɡ ________。
2.根据意思选词语
(1) :寻求,探索。(2) :1.声音杂乱,不清静。2.叫嚣。
(3) :欢乐而愉快。(4) :怀:包藏。没安好心。
(5) :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6) :裂缝;缝隙;缺点,劣迹。
3.片段化造句:编一个故事将读读写写的生字词写成一段话(写在作业本上)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罅隙还是很多。
B.古代,如果没有腰牌擅自闯入皇宫,可是要按照不怀好意来论罪的。
C.数九寒天,大雪纷飞,人们为抵御寒气的侵袭,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D.他除了在豪华游船上有一份可怜的侍应生工作以外,别的一无所知。
二、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分层二,部分可选做)
消制(节选)
秦自民
①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
②商周青铜器上有与实物相像的蝉纹,也有蝉形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却没有蝴蝶、蜻蜓、萤火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其他昆虫。道家给蝉的羽化赋予了重生的含义。先秦到汉代流行将玉蝉作为殉葬品,寓意精神不死。蝉的若虫从污浊的泥土中脱身而出,脱皮羽化为洁净的成虫,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古人以为蝉饮露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荀子·大略》云:“饮而不食者,蝉也。”因此,玉蝉深受文玩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也有人将其作为饰物佩戴。汉晋时代的达官显贵则喜欢在朝冠上加上蝉形的饰物,称为“蝉冠”或“蝉冕”,后来“蝉冠”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词。唐朝刘长卿有诗云:“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③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蝉就成了文人最爱讴歌的昆虫之一。班昭、蔡邕、曹植、傅玄等文史大家都作过《蝉赋》。曹植的《蝉赋》以绮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备受天敌进攻的处境。蝉品格“清素”,正直清高,与世无争,以蝉比“贞士”,曹植首开先河。西晋陆云的《寒蝉赋》将蝉推向神坛,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郭璞也作有《蝉赞》:“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从此,卑微鄙陋的蝉在文人心目中就更加高洁完美。
④事实上,蝉并非餐风饮露的清洁之虫,而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都拥有刺吸式口器,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植物组织中,啜饮树木的汁液,侵吞树木的营养,从而危害树木的生长。雌蝉的锯状产卵器十分锋利,即使是较硬的桃树、荔枝树等植物的树枝它也能刺插进去。每只雌蝉一生要在二三十根枝条中产卵100多颗。产卵造成新梢枝条组织损伤,切断了树枝的运输系统,阻碍了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这样树枝就会因为营养不良、水分不足而慢慢枯死。南宋诗人范成大也许知道蝉是害虫,他在《初归石湖》中云:“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说他当年亲手栽种在斜桥水畔的柳树因为没人照料,如今无数的鸣蝉已经将原本翠绿的树叶破坏殆尽了。
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蝉虽然伤害树木,通过尖利的口器刺进树木中啜饮汁液养活自己,但它的若虫疏松土壤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集中爆发的周期蝉尸体还为森林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更重要的是,蝉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蝉缺乏防御手段,是螳螂、狩猎蜂、大山雀、黄眉、柳莺等众多捕食者心仪的美食。(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从选文第③段看,不属于中国古代蝉又被赋予了“君子”的品格的一项是( D )
A正直清高,与世无争。 B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
C出污秽而不染,洁净、高洁。D自由自在,潇洒自然
2.选文第②③段中,多处列举了一些朝代节点,请简要分析这两段的说明顺序。
3.选文第④段主要介绍了蝉的什么特点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4.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角度赏析以下语句。
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都拥有刺吸式口器,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植物组织中,啜饮树木的汁液,侵吞树木的营养,从而危害树木的生长。
5.“螳螂捕蝉”的寓言故事能够反映一条清晰的食物链条,结合选文第⑤段,下面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植物→蝉→大山雀→黄眉 B.露水→蝉→螳螂→大山雀
C.植物→蝉→螳螂→黄雀 D.露水→蝉→大山雀→螳螂
三、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分层三,部分可选做)
1.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指出病因并修改。
①小蟋蟀一脱掉那件身上的精细外套,浑身发灰,几近白色,②立刻便与上面压着的土搏斗开来。二十四个小时,它体色变化,成了一个漂亮的小黑蟋蟀,③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不分高下。④原先的灰白色只剩下一条白带围着胸前,宛如牵着婴孩学步的背带。
(1)第 句,应改为
(2)第 句,应改为:
2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说,啄木鸟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可以说,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名副其实的“基石”物种。
①例如猫头鹰和大山雀,它们很多时候就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
②如果某区域没有初级洞巢鸟,那么次级洞巢鸟也很可能消失。③啄木鸟属于初级洞巢鸟,自己开凿树洞并在涓内繁殖。
④不仅如此,啄木鸟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
⑤同时,还为次级洞巢鸟(指没有洞本领,需要利用啄木鸟的旧洞进行繁殖的鸟类)提供“住所”。
A.①③②⑤④ B.③⑤①④② C.③⑤①②④ D.①④③②⑤
四、古诗文训练·核心素养提升(分层四,部分选做)
恨 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
A.王湾《次北固山下》 B.杜 甫《春望》
C.陶渊明《饮酒》(其五) D.刘 桢《赠从弟》(其二)
2.在这首诗中,作者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
课后巩固·拓展·提升
一、基础攻关(分层一,必做)
(一)字词关
1.用楷体字根据拼音写汉字
(1)暴晒【bào shài】 (2)隧道【suì dào】 (3)恶劣【è liè】 (4)倒悬【dǎo xuán】(5) 折皱【zhé zhòu】 (6)纤维【xiān wéi】(7) 防御【fáng yù】 (8)顾忌【gù jì】 (9)联结【lián jié】(10) 跳蚤【tiào zao】 (11)车辙【chē zhé】 (12)寻觅【xún mì】 (13)欢愉【huān yú】 (14)不怀好意【bù huái hǎo yì】 (15)罅隙【xià xì】
情境化:仲夏的阳光在鸣蝉xuān xiāo _喧嚣__的抗议声里显得wú dònɡ yú zhōnɡ __无动于衷_。
2.根据意思选词语
(1)寻觅:寻求,探索。
(2)喧嚣:1.声音杂乱,不清静。2.叫嚣;喧嚷。
(3)欢愉:欢乐而愉快。
(4)不怀好意:怀:包藏。没安好心。
(5)无动于衷: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
(6)罅隙:裂缝;缝隙;缺点,劣迹。
3.片段化造句:编一个故事将读读写写的生字词写成一段话(写在作业本上)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乍一听,他的解释似乎可以自圆其说,但仔细推敲,罅隙还是很多。
B.古代,如果没有腰牌擅自闯入皇宫,可是要按照不怀好意来论罪的。
C.数九寒天,大雪纷飞,人们为抵御寒气的侵袭,穿上了厚厚的棉袄。
D.他除了在豪华游船上有一份可怜的侍应生工作以外,别的一无所知。
二、现代文阅读·拓展提升(分层二,部分可选做)
消制(节选)
秦自民
①相貌平平,甚至微不足道的蝉,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具有不容忽视的审美价值,有着丰富的美学意蕴,被当作神圣的灵物,代表着纯洁与清高。
②商周青铜器上有与实物相像的蝉纹,也有蝉形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却没有蝴蝶、蜻蜓、萤火虫等现代人喜闻乐见的其他昆虫。道家给蝉的羽化赋予了重生的含义。先秦到汉代流行将玉蝉作为殉葬品,寓意精神不死。蝉的若虫从污浊的泥土中脱身而出,脱皮羽化为洁净的成虫,体现了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更重要的是,古人以为蝉饮露水,是高洁君子的象征。《荀子·大略》云:“饮而不食者,蝉也。”因此,玉蝉深受文玩收藏爱好者的喜爱,也有人将其作为饰物佩戴。汉晋时代的达官显贵则喜欢在朝冠上加上蝉形的饰物,称为“蝉冠”或“蝉冕”,后来“蝉冠”就成了高官的代名词。唐朝刘长卿有诗云:“入并蝉冠影,归分骑士喧。”
③自东汉魏晋时期起,蝉就成了文人最爱讴歌的昆虫之一。班昭、蔡邕、曹植、傅玄等文史大家都作过《蝉赋》。曹植的《蝉赋》以绮丽的语言、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蝉的生活习性及其备受天敌进攻的处境。蝉品格“清素”,正直清高,与世无争,以蝉比“贞士”,曹植首开先河。西晋陆云的《寒蝉赋》将蝉推向神坛,说蝉有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等美德。郭璞也作有《蝉赞》:“虫之清洁,可贵惟蝉。潜蜕弃秽,饮露恒鲜。”赞扬蝉拥有出污秽而不染,饮晨露而洁净的宝贵品质。从此,卑微鄙陋的蝉在文人心目中就更加高洁完美。
④事实上,蝉并非餐风饮露的清洁之虫,而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蝉的成虫和若虫都是“树木吸血鬼”,都拥有刺吸式口器,口器下唇延长成喙,上、下颚特化成针状,适于刺入植物组织中,啜饮树木的汁液,侵吞树木的营养,从而危害树木的生长。雌蝉的锯状产卵器十分锋利,即使是较硬的桃树、荔枝树等植物的树枝它也能刺插进去。每只雌蝉一生要在二三十根枝条中产卵100多颗。产卵造成新梢枝条组织损伤,切断了树枝的运输系统,阻碍了水分和养分的运输,这样树枝就会因为营养不良、水分不足而慢慢枯死。南宋诗人范成大也许知道蝉是害虫,他在《初归石湖》中云:“当时手种斜桥柳,无限鸣蜩翠扫空。”说他当年亲手栽种在斜桥水畔的柳树因为没人照料,如今无数的鸣蝉已经将原本翠绿的树叶破坏殆尽了。
⑤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的。蝉虽然伤害树木,通过尖利的口器刺进树木中啜饮汁液养活自己,但它的若虫疏松土壤也有利于植物的生长。集中爆发的周期蝉尸体还为森林提供了大量的有机肥。更重要的是,蝉是生态系统食物链中重要的一环。蝉缺乏防御手段,是螳螂、狩猎蜂、大山雀、黄眉、柳莺等众多捕食者心仪的美食。(选自《百科知识》,有删改)
1.从选文第③段看,不属于中国古代蝉又被赋予了“君子”的品格的一项是( D )
A正直清高,与世无争。 B文雅、清白、廉洁、俭朴、诚信。
C出污秽而不染,洁净、高洁。D自由自在,潇洒自然
答案:2.运用了时间顺序,按“商周”“先秦到汉代”“汉晋时代”“自东汉
魏晋时期起”的时间顺序,依次介绍了蝉在不同时期的审美价值。
3.特点:蝉是树木的破坏者,一生都对植物有害。说明方法:举例
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
4.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蝉的成虫和若虫”比作“树木吸血
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蝉对树木的危害,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5.C
三、语言运用·核心素养(分层三,部分可选做)
1.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子有两处错误,请指出病因并修改。
①小蟋蟀一脱掉那件身上的精细外套,浑身发灰,几近白色,②立刻便与上面压着的土搏斗开来。二十四个小时,它体色变化,成了一个漂亮的小黑蟋蟀,③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不分高下。④原先的灰白色只剩下一条白带围着胸前,宛如牵着婴孩学步的背带。
第 句_,应改为 (2)第 句 ,应改为:
答案:(1)① 语序不当 小蟋蟀一脱掉身上的那件精细外套
(2)③用词不当 乌黑的颜色可与成年蟋蟀一争高下
2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答.C[解析]这段文字说明的中心是“啄木鸟在促进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③句介绍啄木鸟的所属类别及这类鸟的特点;⑤句进一步说明啄木鸟还为次级洞巢鸟提供“住所”,承接③句;①句以猫头鹰和大山雀为例,说明它们的繁殖离不开啄木鸟的旧洞,承接⑤句;②句从反面假设没有初级洞巢鸟的严重后果;④句中的“不仅如此”进一步说明啄木鸟的洞还能为花鼠、貂等哺乳动物提供繁殖栖息场所,自然得出下文“啄木鸟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群落组织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此可知正确的排序为③⑤①②④,
四、古诗文训练·核心素养提升(分层四,部分选做)
恨 别①
杜甫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②急为破幽燕。
【注】①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成都所作。②司徒:指唐军将领李光弼。
1.下列诗歌表达的情感与本诗最接近的一首是( )
A.王湾《次北固山下》 B.杜 甫《春望》
C.陶渊明《饮酒》(其五) D.刘 桢《赠从弟》(其二)
2.在这首诗中,作者的“恨”包含了几层含意?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B(《恨别》抒发了诗人流落他乡的感慨和对故园、骨肉的怀念,表达了他希望早日平定叛乱的爱国思想,与《春望》的情感最接近)
2.示例:包含四层含意。一写远离家乡,洛城一别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二写“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恨战乱之久;三写兵戈阻绝,思家忆弟,恨骨肉分离;四写听到河阳连战告捷的喜讯,恨故园未收。
【译文】我离开洛阳辗转漂泊了四千里之遥,安史叛军长驱直入中原已有五六年。草木由青变黄,我西行来到剑阁之外,烽火阻断归程,只能渐老在锦江岸边。思念家乡,踏着月色伫立在清辉冷夜,惦记兄弟,仰看行云因疲倦白昼即眠。听说河阳近来已经攻克正乘胜追敌,李司徒应一鼓作气捣贼巢拿下幽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