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颁发(bēn) 拨款(bō) 建树(shù) B.遗嘱(shǔ) 诺贝尔(nuò) 巨额(é)
C.评定(píng) 炸药(zhà) 授奖(shòu) D.颇有(pō) 仪式(yí) 渗透(ch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扳发了诺贝尔奖。
B.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栽的各国议会联盟。
C.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D.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讹收入。
3.下列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发布(命令、指示、政策等)]
B.无论何时捧读这些遗嘱,都能感受到一股特别的力量。(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附)
C.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成绩显著)
D.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建立的功绩)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于是,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逐渐困扰起都市人来。
②现代营养专家认为,隔夜食物并不等于洪水猛兽,只要不是放置时间过长,食用频率过多,就无需谈之色变。
③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
④凉拌菜的卫生情况并不好把控,冷藏更容易变质。
⑤熟的河海鲜时间常容易产生蛋白质降解物,会损伤肝、肾脏功能,甚至产生毒素。
⑥不过需要说明的是,这不包括熟的河海鲜和凉拌菜。
A.②③①④⑤⑥ B.③①②⑥⑤④ C.④①②⑥⑤③ D.④①⑤②③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提取句子主干为:评议权属于评委会。
B.“巨款”是名词,“投资”是动词。
C.“这”是代词,“但”是连词。
D.“设立诺贝尔奖金”是动宾短语,“合法拥有者”是偏正短语。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B.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的。
C.通过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能力。
D.一进入体育场,大家就看到了五颜六色的旗子和欢呼声。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B.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
C.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
D.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8.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羡慕之情。
D.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二、字词书写
9.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遗嘱 ( ) 渗透 ( )卓有成就 ( ) 仲裁 ( )
拨款 ( )逝世 ( )颁发 ( )
10.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信拼音写汉字
bān发( ) 仲裁( ) 遗zhǔ( ) 巨é( )
三、填空题
11.词语解释
(1)遗嘱:
(2)渗透:
(3)建树:
(4)仲裁:
(5)卓有成就:
12.新闻的基本结构:
(1)_______:是整篇新闻的眼睛,具有简明、概括的特点。标题包括主标、引标、副标。并非所有消息的标题都如此,可根据消息情况灵活运用,有的消息只有一个主标。引标,用来说明意义,引出主标;副标,则是对主标作阐述和补充。
(2)_______: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基本事实或主题,给读者以总体的印象。
(3)_______: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对导语中已披露的新闻要素作进一 步的阐释和拓展。
(4)_______和_______:消息的结语一般是最后一句或者一段话,常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的小结,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或根据所报道的事实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5)_______、______、____是不能缺少的。_______ 和_______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6)_______:在报道开头用括号或黑体字表示,交代稿子的来源和发稿的时间。
13.指出下列句子属于新闻的哪一部分。
(1)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 )
(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 )
(3)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4.请给下面一则消息拟写标题。(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斯德哥尔摩12月10日电(记者 付一鸣) 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缺席颁奖仪式。依照惯例,主办方用从诺贝尔去世的地方——意大利圣雷莫运来的鲜花装饰颁奖仪式台,获奖者陆续走上颁奖台就坐。瑞典王室主要成员、政界领导人及各界人士1500余人出席颁奖仪式。
在每个诺贝尔奖项评选委员会的代表分别介绍获奖者的成就之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向每位获奖者颁发诺贝尔奖证书、奖章和奖金。今年每项诺贝尔奖的奖金为800万瑞典克朗(约合88万美元)。
获得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是戴维·索利斯、邓肯·霍尔丹和迈克尔·科斯特利茨;化学奖得主为让-皮埃尔·索瓦日、弗雷泽·斯托达特、伯纳德·费林加;生理学或医学奖被授予大隅良典;文学奖被授予鲍勃·迪伦;经济学奖由奥利弗·哈特和本特·霍尔姆斯特伦获得。
五、综合性学习
15.202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结果已于北京时间10月8日揭晓。美国诗人露易丝·格丽克获此殊荣。你们班决定组织同学们开展以“走近露易丝·格丽克”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瑞典文学院的颁奖辞中说:“她用无可辩驳的诗意嗓音,以朴实的美感使个人的存在变得普遍。”你们小组对露易丝·格丽克诗歌的这种“朴实的美感”很感兴趣。想做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
(1)请从三个不同角度拟写出具体的了解和研究方向。
(2)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始终游走在严肃与活泼之间,它本身并不会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什么实际利益,然而,很多人一直在思索、强调诗歌的作用。在以“诗歌的意义”为主题的讨论会上,你想起一位诗人曾说:“一个真正喜欢诗歌的人,他是坏不到哪里去的”。于是,你受此启发,想在会上谈谈诗歌与人的品性修养之间的关系。请写下你的发言内容。(100~120字)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首届诺贝尔奖颁发
①路透社斯德哥尔摩1901年12月10日电 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②今年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有:德国的伦琴(物理学奖),他发现了X射线;荷兰的范托夫(化学奖),他发现了化学动力学定律和渗透压定律;德国的贝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在血清疗法的研究方面卓有成就;法国的普吕多姆(文学奖),他在诗歌创作方面颇有建树。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有:瑞士的迪南,他于1864年建立了红十字会;经济学家帕西,他建立了促进国际仲裁的各国议会联盟。
③从即日起,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由4个机构(瑞典3个,挪威1个)颁发,从按诺贝尔遗嘱建立的基金中拨款。授奖仪式每年于12月10日诺贝尔逝世周年纪念日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和挪威的奥斯陆举行。
④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新闻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
B.人们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称为新闻的“六要素”。
C.《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羡慕之情。
D.诺贝尔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
(2)导语都讲了哪些内容?
(3)概括第②段的内容和作用。
(4)你认为这则消息的背景部分可以删去吗?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
——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天下
据新华社讯 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6国科学家,今天向全世界公布了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为破译这本蕴藏着生命奥秘,决定人的生老病死的“天书”,1990年,被誉为生命“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由关、日、德、法、英和中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
去年9月,我国获准加入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l%,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我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从此,北京与上海等地科学家联手向这一生命科学的高峰发起冲刺。仅用了半年时间,我国科学家就基本完成了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1%测序任务,破译了人类3号染色体部分遗传密码,这标志着我国为国际人类基因组研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按照设想,碱基对测序完毕之后,科学家将分析碱基对如何组成基因以及各种基因有什么功用等。弄清全部基囚的位置、结构和功能,将为人类征服多种疑难病症铺平道路。
“人类基因组工程”破译出的人类遗传密码基本数据,将无偿供全世界研究者使用。据悉,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2001年6月完成所有测序分析工作。
17.这则消息的主标题和副标题分别是什么?
18.这则消息的导语是:(写出首尾句)。消息的导语报道了哪些内容?
19.概括说明消息的主体介绍了哪些内容。
20.“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这句话使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作用是什么?哪个词能与“不仅”相呼应?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七、作文
21.【片段仿写】请你运用这种“倒金字塔结构”写一则身边的消息。(15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颁发(bēn)——(bān);
B.遗嘱(shǔ)——(zhǔ);
D.渗透(chān)——(shèn);
故选C。
2.C
【详解】A.颁发。
B.仲裁。
D.巨额收入。
故选C。
3.A
【详解】A.“颁发”在这里是“授予(勋章、奖状、证书等)”的意思。故选A。
4.B
【详解】此句段从“人们对身体健康也越来越看重”这个大的方面开始讲起,③可作为起始句;①“于是”一词紧承上文文意,讲到了“隔夜食物是否会危害健康的疑问”这个方面,谈论角度更加具体化;②用专家的看法讲“隔夜食物”问题,所以可与上句对接;⑥紧接“无需谈之色变”之意,“不过”一词表转折,讲到了“海鲜和凉拌菜”这一方面;⑤④紧接上句之意,分别讲了海鲜和凉拌菜补充说明第⑥句。所以正确顺序应为:③①②⑥⑤④。
故选B。
5.B
【详解】“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中的“投资”处在宾语的位置上,所以“投资”是名词,而不是动词。故选B。
6.A
【详解】B项,句式杂糅,可删去“是可想而知的”,并将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C项,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D项,搭配不当,应删去“和欢呼声”。
【点睛】病句的类型主要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
7.C
【详解】考查对标点符号的辨析。A项,第一个句号应为分号;B项,引号应改为小括号;D项,句尾的句号应放到引号外。
8.C
【详解】C项错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诺贝尔及获奖者崇高的敬意。
9. yí shèn zhuó zhòng bō shì bān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注意“卓”不能拼成“zhuō”。
10.颁 zhòng 嘱 额
【详解】试题分析:此题是对字音与字形的考查。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作答根据拼音提示写出相应汉字题时,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本题注意“颁”的字形和“仲”的读音。
11.(1)人在生前或临死时对自己身后事如何处理用口头或书面形式所做的嘱咐。
(2)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
(3)文中表示在事业上有很大的成就。
(4)争执双方同意的第三者对争执事项做出决定,如国际仲裁、海事仲裁、劳动仲裁。
(5)形容有突出的成绩和效果。也指做事效率很高,办事方式很有效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注意,渗透:①两种气体或两种可以互相混合的液体,彼此通过多孔性的薄膜而混合。②液体从物体的细小空隙中透过:雨水~了泥土。③比喻一种事物或势力逐渐进入到其他方面(多用于抽象事物):经济~。在每一项建设工程上都~着设计人员和工人的心血。建树:①做出贡献,建立功绩:~功勋。②建立的功绩:在学术上颇有~。仲裁 :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作出裁决。
12.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结语 电头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新闻的基本结构:(1)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2)导语: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用简要的文字,集中呈现最重要、最新鲜或最有特点的新闻事实,提示新闻的要旨,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文章。(3)主体:新闻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具体叙述新闻事实,提供更详尽的信息;有时还要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4)背景:事物的历史状况或存在的环境、条件,是消息的从属部分,常插在主体部分,也插在“导语”或“结语”之中,可有可无。(5)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容的需要,可有可无。(6)电头——指电讯稿件播发的新闻单位、地点、时间的说明,也有只说明新闻单位和时间。用电发往外地称“电”,稿件发给当地的称“讯”。电头,又叫做“消息头”,是消息体裁的外在标志。它是用来表示稿件发出的单位、地点以及时间的。新闻通讯社主要以“电报电传电话”等方式发稿,所以通讯社的稿件常常以“××社××地×月×日电”作为电头。“本报讯”“本台讯”则是为了表明这篇稿件是自己的记者或者通讯员的作品,如果是外埠采访也必须注明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写成本台××地×月×日专电。
13. (1)导语 (2)背景 (3)结语
【详解】(1)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消息开头部分。所以“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今天首次颁发了诺贝尔奖”为新闻的导语部分。
(2)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所以从文中看“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这使他获得巨额收入”不是新闻的正文,而是新闻的背景。
(3)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从这个意义上讲,“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一句即新闻的结语部分。
14.2016年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在斯德哥尔摩举行
【详解】考查拟写新闻标题。要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可提取导语“201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经济学奖颁奖仪式10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文学奖得主鲍勃·迪伦缺席颁奖仪式。”压缩整理即可。
15.(1)【示例】“朴实的美感”的起源、“朴实的美感”的内涵、“朴实的美感”的代表作。
(2)【示例】大家好,我认为学习诗歌不仅可以提高一个人的文学修养,丰富人的精神生活,而且能提升人的艺术修养水平,增强实现理想的勇气与信心,更充分地使人感受人生的趣味。中国人讲究含蓄委婉,诗词里多用起兴,所蕴含感情都是借风物传达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学习诗歌时深入体会其中的风物、品味感情、有助于培养人的品性修养。
【解析】(1)
本题考查设计研究方向的能力。
此题可围绕“朴实的美感”的主题,从内涵、起源、发展过程、突出表现、代表作品、意义等方面设计研究方向即可。
(2)
本题考查发表看法的能力。
此题可根据题干“一个真正喜欢诗歌的人,他是坏不到哪里去的”的提示,从诗歌对品性修养产生的积极作用角度作答即可。诗歌精神是诗人精神世界的产物,与创作主体的品性、修养密切相关。诗品即人品、诗如其人的例证不胜枚举。一方面,伟大诗人的人格魅力与精神感召力在诗歌中得到充分释放、展现;另一方面,高尚的人生价值观与诗歌境界又可以激荡出动人的诗情,滋养诗歌乃至人类的文化品格。如此,才有了蕴藉醇美、骨气端翔的佳作。诵读诗歌,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诵读习惯,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累积厚重的文化内涵。学生可将诗歌经典内化为自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影响自身的行为。对诗歌内容加以理解、运用,这种理解、运用体现在生活和语文学习的方方面面。可据此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16.(1)C
(2)导语为课文第一段话。导语交代了颁奖的时间,颁发者和颁奖机构以及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
(3)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的国籍、姓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第四段交代了新闻背景,进一步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解析】(1)
C.错误,《首届诺贝尔奖颁发》表达了作者对获奖者的崇高的敬意。故选C。
(2)
颁奖的时间:1901年12月10日;颁发者和颁奖机构:瑞典国王和挪威诺贝尔基金会;诺贝尔奖设立的奖项: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做出最大贡献的人。
(3)
这段话分别列举了当年诺贝尔奖的各个门类的获奖者德国的伦琴、荷兰的范托夫、德国的贝林法国的普吕多姆的国籍、所获得的奖项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这些内容都是真实的,充分体现了新闻内容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4)
结合背景的内容分析这段话介绍了诺贝尔奖奖金的来源(1896年诺贝尔逝世,这笔巨款用来设立诺贝尔奖金。他留下来的资金每年的利息将支付这5种诺贝尔奖金。),补充说明资金管理权与奖项评议权的分离(诺贝尔基金会是这笔资金的合法拥有者,并管理这笔资金的投资,但与诺贝尔奖的评定无关。诺贝尔奖的评议权属于瑞典和挪威的诺贝尔奖评委会),这样更有利于读者了解和认识诺贝尔奖,从而增强了新闻内容的真实性。
【点睛】(1)此题考查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解题时需细心对比,防止张冠李戴,时代混淆等。
(2)本题考查对文章的概括,首先要在审题后确定提取答案的范围,即在文章中寻找段落。然后从前向后精读文章,抓住其中切题的信息,将它们提取出来。最后根据这些语句组织成切题的合乎要求的答案。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及作用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作用应从新闻的准确性的角度考虑。
(4)本题考查分析新闻背景及其作用的能力。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历史条件和环境条件。历史条件指事实自身的历史状况,环境条件指事实与周围事物的联系。介绍背景,能对新闻事实起到说明、补充、衬托作用,又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并且有利于了解新闻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深化新闻的主题,并有丰富内容、增加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作用。
17.主标题: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副标题: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天下。 18.“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的意义,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这项科研成果的深远影响。 19.①人类基因组所含基因数目及分布。②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③我国加入这一计划的时间及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破译人类遗传密码是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也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程。④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2001年6月完成所有测序分析工作。 20.议论性语句。突出强调这项科研工程对生物学领域和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也”。
【解析】17.新闻往往有多行标题。主标题是指一篇文章的大标题,用来提出文章中心或主旨;副标题是指用来解释主标题的话,跟在主标题后。所以根据该新闻的标题可以分析得出正标题是:今天是人类历史上最值得纪念的一天。副标题是: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天下。
18.一般情况下,一则新闻的导语为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起的作用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此导语为第一段,写出首尾句即可。“人类基因组遗传密码的基本破译,昭示着人类对自身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交代了人类基因组草图公布的意义,这项科研成果的深远影响。“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美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和中国6国科学家”交代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
19.考查概括内容。做此题首先要阅读这则消息的主体部分,了解新闻内容,抓住表述的要点,梳理内容,抓住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概括。阅读第二段,“人类基因组约含6万到10万个基因,由约30亿个碱基对组成,分布在细胞核的23对染色体中”“由关、日、德、法、英和中国的科学家共同参与。”可概括出:人类基因组所含基因数目、分布及参与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国家。阅读第三段,“我国获准加入这一研究计划,负责测定人类基因组全部序列的l%,也就是3号染色体上的3000万个碱基对,我国因此成为参与这一研究计划的唯一发展中国家。”可概括出:我国加入这一计划的时间及所承担的人类基因组测序任务。第四段“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第五段“人类基因组的完成图将于2001年6月完成所有测序分析工作。”据此整理分条作答。
20.“破译人类遗传密码不仅被认为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事件,同时也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研工作”揭示“破译人类遗传密码”的意义,运用的是议论的表达方式,强调这项科研工程对生物学领域和人类历史上的重要意义。“不仅”指不止这一个,还有类似的。从选段中找出与之有相同作用的词语是“也”。“不仅……也……”表示递进关系,两个词是呼应的。
21.【例文】实验中学八(1)班开展“好新闻奖”评选
2017年9月3日,实验中学八(1)班举行“好新闻奖”评选活动。共有八篇新闻分别获一、二、三等奖。活动过程中,同学们拿着自己搜集到的新闻,踊跃参加,积极展示。按照同学们共同拟定的评选标准,《多地出台小学升初中新政,多校划片成热点》《义务教育按成绩分班为何禁而不止》等获得“好新闻奖”。通过“推选好新闻”活动,我们学习到了新闻知识,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体验到整个社会的人文关怀,拥有了胸怀天下的气度。
【详解】试题分析:这是一则消息的写作练习。消息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后两部分有时暗含在主体中)。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减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可以仿照《首届诺贝尔奖颁发》导语部分集中讲述最重要的新闻事实——首届诺贝尔奖颁发。然后随文章的展开、事实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背景材料放在新闻事实的后面。按照这样的方法,选择身边的“新闻事件”,按照“倒金字塔结构”的方法写作即可。
【点睛】新闻作为一种以叙事为主的文体,它的基本要素和我们语文界常用的记叙文的六要素是一致的。其特点是:真实性——新闻要求报道真实的事实。人们通过这样的真实事实,可以洞察宇宙万象的恢弘、社会发展的趋向、生活演进的动态……新闻中所列举的事实还必须是典型的、带有普遍意义的、能反映本质和主流的事实。时效性——就是要及时。准确性——指的是在新闻写作表现方式和技巧中要准确地表达和描述新闻事实。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一项基本原则。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