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1949年4月24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另一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这则消息与第一则消息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学习目标
01
02
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标题解读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表明我军渡江人数之多,突出了场面的宏大
体现了人民解放军渡江时所向披靡的战斗气势
标题概括了消息的主要内容,胜利的豪情跃然纸上
新闻标题是对新闻内容的高度概括。如《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都交代了“什么人做什么事”。通过新闻标题,我们就能够快速地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
可见,新闻标题对一则新闻来说具有重要作用。纵观历年中考试题,拟写新闻标题,作为压缩语段的一种传统题型,屡见不鲜。
常见的考查形式:
(1)请为这则新闻拟写一个标题(×字以内)
(2)给下面新闻拟写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考点:拟写新闻标题
1.抓住关键句,提取关键词。
拟写新闻标题,首先要学会抓住新闻的关键句,提取关键词。新闻的关键句一般是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句子,修饰词较少,一般出现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也会出现在中间段落的开头或结尾。
2.提炼主干,规范表述。
提取关键词后,可从“人物”“事件”这两个必备要素出发拟写,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另外,注意以下几点:(1)抓住表示程度或有里程碑意义的词语,如“最”“首”“全部”等;(2)保留主要信息,压缩次要信息;(3)适当使用简称。
3.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拟写新闻标题往往有一些限制性条件,如字数限制等,作答时要看清题目要求。
答题技法
课堂练笔
请给下面的新闻拟一个标题。
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价格20年不变。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李大姐称,顾客的自觉才让无人书屋得以长存,会继续做下去,不变初心。“我开这家无人书店的初衷是,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你付出一点,人家也付出一点,这个社会就可以良性循环。”店主李大姐告诉记者。
答案:长沙河西闹市有家无人书店开了20年,书价20年不变。
整体感知
1.阅读这则消息,找出消息的“六要素”。
1949年4月20日夜到22日下午
何时
何地
何人
何事
何故
如何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我百万大军突破长江防线,占领南岸广大地区
人民解放军要解放全中国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导语从渡江作战的兵力、战线(即渡江区域)、战况三个方面总领了全文。
导语:
2.认真阅读课文,找出本文的导语,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3.通读全文,找出这则消息的各个组成部分。
标题
导语
主体
背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二十日夜起……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都很泄气。(包含于主体中)
结语
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从情节发展来看,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的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4.本文的主体部分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排材料的?
5.在报道各战线的情况时,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的详略的?
为什么会这么安排呢?
详写东路军,略写中、西路军。
因为东路军面对的敌人的抵抗较为顽强,东路军的胜利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直接关系到能否包围敌军,解放南京。而中、西路军面对的敌人已经没有战斗力,所以一笔带过。
方法指导
文章详略安排的原因
详略的安排取决于文章的中心。有利于突出文章中心的事件安排详写;反之,略写或不写。
6.主体部分为什么按“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的顺序安排?
中路军最早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写。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军接着中路军写,又合起来加以议论。 最后写东路军的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然后写东路军,这样的顺序反映了三路大军开始渡江的时间先后,也突出地揭示了战役的形势和发展的趋向。根据时间发展及事件特点安排顺序,清晰合理。
7.文中对西路军战况的描述,哪些地方体现了作者的主观态度?
从用词看,描述人民解放军,均用褒义词,如“英勇善战” “锐不可当”;描述国民党军队,均用含贬义的词语,如“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甚为微弱”“泄气”等。
从称呼语看,称呼人民解放军为“我西路军”“我军”;称呼国民党为“国民党反动派”,称呼国民党军官汤恩伯为“战犯”。
这些都包含了作者对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情感爱憎分明。
8.有人认为,消息是客观公正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情,既然是客观报道,就不应在字里行间带有感彩。你认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不认同。这是对新闻语言的片面理解。作者在写新闻时,总会在文中凝聚自己的感情。 本文中的“纷纷溃退”“毫无斗志” “甚为微弱” 用语简洁,突出了敌军的不堪一击,反衬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包含了作者对人民解放军的高度赞扬,也充满了对敌人的嘲笑和讽刺,表现了作者的爱憎分明,也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合作探究
本则消息在新闻语言的使用上堪称典范。读课文,体会这则消息的语言,并说说它们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
“冲破”,突破某种状态、限制等;“突破”,集中兵力向一点进攻或反攻,打开缺口。二者在使用时存在区别。体现了消息用词的准确。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不含”指不包括九江在内,准确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
“至发电时止”,用词斩截有力,毫不拖沓,体现了语言的精练、铿锵;把时间交代得非常准确,体现了新闻的及时性。
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
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第一句话十分书面化,具有文化气息,第二句话又非常口语化。或雅或俗,各得其妙。
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
使用“很”“较为”来说明不同的程度,表达准确。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这句话充满了嘲讽意味,汤恩伯是来督战的,结果他认为“很巩固”的东面防线被我军突破。这里的“不料”,正显示出我军的神勇。
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敌军一部分被“歼灭”,一部分被“击溃”,所以说“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概括主题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情况,表现了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情况,分析了国民党军队士气低落的根本原因,表现了我军战士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合作探究
比较异同
课文中的两则消息对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进行了持续的报道。借助旁批、按下表要求进行分析。
标题 用红笔画出 分析两则消息标题的特点及之间的联系
电头(消息头) 用蓝笔画出 比较两则消息电头的异同
正文 导语 用黄笔画出 分析两则消息导语的共同点
主体 用括号标注 分析两则消息的主体在内容上的联系
标题 分析两则消息标题的特点及之间的联系
电头(消息头) 比较两则消息电头的异同
正文 导语 分析两则消息导语的共同点
主体 分析两则消息的主体在内容上的联系
标题简明、醒目、概括性强;
由“三十万”到“百万”,反映了军队人数上的变化,显示了渡江的进展情况。
同:新闻媒体相同(新华社),播报地点相同(长江前线);
异:播报的时间不同。
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交代清楚了
第一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突破敌阵”的神速和英勇,以及敌军的不堪一击。
第二则消息的主体主要报道了我“百万大军”的中、西、东路军渡江的进展情况,并分析了敌军毫无斗志的原因。
两则消息的主体按我军渡江的进展追踪事实,时效性强,对我军胜利渡江这一新闻热点作了完整的报道。
写作特色
1.详略得当。
详略得当是这则消息的主要特点。中路军写得简略,西路军写得详细,东路军写得更详细。叙述 东路军时,强调了我军取得的重大战果和这一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意义。
2.穿插议论。
作者在叙述三路大军胜利进军的同时,插入了一部分简要的议论,一方面揭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和士气败落、不堪一击的军情。
素养心语
这两篇新闻稿让我们感受到毛主席作为一位战略家的领袖风范和他作为一位文章高手的大家手法,也让我们领略到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而英勇斗争,不惜牺牲生命的大无畏精神。在和平安定的社会中,我们更应好好珍惜如今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树立理想,为建设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让祖国变得更强大。
板书
消息二则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导语
中路军
首战告捷
主体
背景
结语
导语
主体
结语
西路军
东路军
所向无敌
战绩辉煌
摧枯拉朽
万船齐放
英雄式的战斗
课后活动
做一次播音
如果你是当时的播音员,你将怎样向全国人民播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请选择其中一则,以播音员的身份播报消息。注意语调、语速、节奏等要素。
学生自由练习。
播音展示,自主评价。
教师点拨:新闻以陈述事实为主要内容,所以一般采用陈述语气;要读出导语和主体之间的层次感;可以通过语调的高低表达新闻中或喜或忧的情感。
课后作业
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里发生了哪些好玩的新鲜事儿呢?
请选择其中一件事写一则消息。要求做到概括、简洁、准确。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