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课后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课后作业(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7 19:0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唐诗五首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东皋(gāo)  千载(zài)   燕然(yān)  鹦鹉洲(yīng)
B.落晖(huī) 萋萋(qī) 属国(shǔ) 荆门外(jīn)
C.驱犊(dú) 日暮(mù) 萧关(xiāo) 带禽归(qíng)
D.采薇(wēi) 征蓬(péng) 崔颢(hào) 没马蹄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B.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3.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东皋薄暮望             
(2)芳草萋萋鹦鹉洲          
(3)征蓬出汉塞           
(4)来从楚国游          
(5)仍怜故乡水           
(6)几处早莺争暖树
4. 请你仿照所给示例,用一句话介绍王维。
张仲景 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创立中医“辨证论治”原则。《伤寒杂病论》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王 维 唐代诗人,字摩诘,有“诗佛”之称。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多才多艺,他把绘画的精髓带进诗歌的天地,以灵性的语言、生花的妙笔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或浪漫、或空灵、或淡远的传神之作。他的山水诗惯于着色取势,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积雨辋川庄作》)、“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辋川别业》)、“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新晴野望》)。王维以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创造出一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示例】张仲景:“医圣”张仲景作《伤寒杂病论》,对中国医学影响深远。
王 维:
5. 默写。
《野望》
(1)树树皆秋色,           。
(2)王绩在《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黄鹤楼》
(1)          烟波江上使人愁。
(2)晴川历历汉阳树,           。
(3)崔颢的《黄鹤楼》中,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由此引发思乡之愁的诗句是:
        
《使至塞上》
(1)       ,长河落日圆。
(2)        ,归雁入胡天。
(3)王维的《使至塞上》中以传神的笔墨,刻画奇特壮美的沙漠景象的句子是:
         ,         。
《渡荆门送别》
(1)山随平野尽,         。
(2)“         ,         ”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无限眷念。
《钱塘湖春行》
(1)         ,浅草才能没马蹄。
(2)几处早莺争暖树,       。
(3)最爱湖东行不足,         。
(4)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
“           ,           。”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野望》,完成题目。
野 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7. 首联中,“望”字点题,“东皋”交代    ,“薄暮”交代    。
8. 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画面。
9.诗句“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的体裁是    ,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一个字是    。
12.下列选项中,对本诗内容和写法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悬想自己乘黄鹤经过这里的情景,回到现实却发现鹤去楼空,因而惆怅。
B.颔联中“悠悠”一词写出白云飘飘荡荡的样子,表现作者悠闲自在的心境。
C.尾联写诗人清晨凭栏远望,故乡却被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
D.本诗是题咏黄鹤楼的名作,描写诗人登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思乡之情。
13.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叙事,交代了诗人出使塞上时轻车简从、路途遥远的情况和出使的目的。
B.颔联以景喻人,诗人以“蓬”“雁”自比,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C.颈联写塞外奇观,其正确的朗读节奏应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尾联写诗人到了边塞却未遇到将官,表达了诗人对都护没有前来拜见自己的不满。
15、假如大唐也有微信朋友圈,王维来到居延,发布了一条图文信息。请你结合画线诗句,展开联想和想象,将下面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6.下列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点题,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用语简洁。
B.颔联以移动的视角描写景物变化,是诗人行舟观景时的真实体验。
C.尾联由欣赏美景转入思乡之叹,直接表达诗人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D.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出蜀至荆门时所作,写出了诗人心境的变化。
17.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两幅画面,请任选一幅进行赏析。
(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8.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仲春时节美丽景致的怀念之情。
B.首联通过写钱塘湖水面降低、白云与波浪相连接表现季节特点。
C.颔联和颈联选取有代表性的动物和植物描绘春天生机盎然的景象。
D.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19.王维笔下的“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与本诗的颈联都写到了花草,请问这两个景象中所描写的花草有什么不同?
20.对钱塘湖早春的喜爱之情,诗人是如何来表达的?
三、课外阅读
(一)早兴①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②心空思想③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注释】①此诗是长庆三年(公元823年)诗人到杭州任刺史第二年早春所作。②觉:醒。③思想:烦恼。
21.颈联中的“乍”字,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乍”字的妙处。
22.请结合本诗尾联与《钱塘湖春行》中结尾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说说它们的抒情方式与表达的情感有何相似之处。
(二)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②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释】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指诗人永州愚溪住宅西面的菜圃。②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23.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绘第二联呈现的画面。※
24.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分析。
答案
D 2.C
3.(1)接近 (2)草木茂盛的样子 (3)飘飞的蓬草,古诗中常用来比喻远行之人 
(4)往 (5)喜爱  (6)向阳的树
4.“诗佛”王维多才多艺,其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诗坛树起了一面不倒的旗帜。
5、《野望》
(1)山山唯落晖 (2)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黄鹤楼》
(1)日暮乡关何处是 (2)芳草萋萋鹦鹉洲(3)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使至塞上》
(1)大漠孤烟直 (2)征蓬出汉塞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渡荆门送别》
(1)江入大荒流 (2)仍怜故乡水 万里送行舟
《钱塘湖春行》
(1)乱花渐欲迷人眼 (2)谁家新燕啄春泥
(3)绿杨阴里白沙堤 (4)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6、C
7.地点 时间
8.示例1:远远望去,夕阳笼罩下,每棵树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都披覆着落日的余晖。
示例2:举目四望,每一棵树都是枯黄的,每一座山峰都被涂上了落日的余晖。在一片苍茫的暮色中,秋色凋零,眼前越发显得萧索。(3分,任选其一即可,其他合理亦可)
9、描绘了一幅牧人驱赶着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许多猎物回归家园的晚秋牧归图,渲染了牧歌式的田园氛围,使整个画面生动起来。
10.尾联巧用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采薇而食”的典故,直抒胸臆,抒发了诗人避世退隐的心志和苦闷、惆怅、孤寂的情怀。
11.律诗 愁
12、D
13、示例一:炼字角度:“历历”“萋萋”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__示例二:修辞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树木葱翠、清晰可辨与草木茂盛的特点。__示例三:内容角度:此联为登高所见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14、D
15、看到黄沙莽莽,无边无际,天空没有一丝云影,不见草木。极目远眺,但见天尽头有一缕孤烟在升腾,像一把利剑直指苍穹。一条宽广的大河映入眼帘,那圆圆的落日,在广袤的沙漠里是如此荒凉,又是如此温暖。我的精神为之一振,似乎觉得这荒漠有了一点生气。
16.C
17、选择图画一。示例:以静观的视角,描绘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写出江水的澄澈明净,表现作者喜悦开朗的心境。__选择图画二。示例: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
18、C
19、王维写的是正值春天雨中的草色和桃花,花草色彩浓艳;本诗所写的则是初春时节的花草,大地上鲜花繁多,竞相初放,小草嫩绿喜人。
20、开头对钱塘湖早春的景象作整体描写,然后由远及近从听觉、视觉、触觉等作细致的描绘渲染,最后用“最爱”直抒胸臆。
21、“乍”,是“突然”之意,写出了早春时节,诗人脱去冬衣时,猛然间感受到的轻松与舒爽,抒发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22、两诗尾联的抒情方式均为直接抒情(或:直抒胸臆);两诗尾联都抒发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或:都抒发了春天来临时诗人的喜悦之情),都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3、示例: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澈的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发出清越的声音。
24、①谪居僻远之地,孤独愁苦;②情怀无人理解(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意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