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2023-2024学年高一生物学浙科版(2019)必修一课时分层练
【夯实基础】
知识点1 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1.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下列有关糖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中的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蔗糖
B.麦芽糖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
C.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
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能为人体提供大量能量
知识点2 脂质是一类不溶于水的有机物,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
2.下列有关脂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胆固醇和性激素属于固醇类脂质
B.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C.脂质都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D.某些固醇可以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
知识点3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3.下列关于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氨基酸的基本元素为C、H、O
B.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
C.各种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D.氨基酸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4.在下列物质中,有的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的不属于,其中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
①NH2—CH2—CH2OH
②NH2—CH2—COOH
③
④
⑤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
5.角蛋白是头发的主要成分,由2条肽链组成,含有2个二硫键(一S-S一)。下图表示烫发的原理。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烫发过程中角蛋白的空间结构和氨基酸排列顺序均发生了改变
B.角蛋白中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两个游离的羧基
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中,水中的H均来自羧基
D.角蛋白二硫键的形成与肽键的形成场所都是核糖体
6.如图表示一个由200个氨基酸形成的蛋白质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分子中含有198个肽键
B.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200个氨基
C.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3582
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3个羧基
知识点4 核酸储存与传递遗传信息
7.下列关于细胞或生物体的碱基、核苷酸种类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细胞或生物体 碱基 核苷酸
A 口腔上皮细胞 5种 5种
B 洋葱叶肉细胞 5种 8种
C 烟草花叶病毒 5种 8种
D 豌豆根毛细胞 8种 8种
A.A B.B C.C D.D
【能力提升】
8.北京烤鸭是北京传统特色美食。饲喂鸭时,主要以玉米、谷类为饲料,使其肥育。北京烤鸭的食用方法是用薄饼卷起烤鸭片、葱条、黄瓜条或萝卜条,配特制酱料食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鸭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是脂肪
B.鸭肥育的原因是玉米、谷物等食物中大量的糖转化成脂肪
C.与黄瓜条和萝卜条相比,烤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
D.烤鸭中变性后的蛋白质更容易消化
9.如图是油菜植株在不同生理时期糖类和脂肪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可直接分解为可溶性糖
B.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所储存的能量大致相同
C.植株开花过程中,由于可溶性糖更多地转变为脂肪,需要的氮元素增加
D.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可能导致种子有机物的重量增加
10.苏轼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中,“饴”是麦芽糖,“酥”是酥油。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饴”和“酥”化学元素组成相同
B.质量相同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酥油被彻底氧化分解耗氧更多
C.糖类和脂肪是细胞的能源物质,多食富含糖与脂肪的食品会影响健康
D.“饴”属于非还原糖,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处理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能力提升】
11.已知蛋白质受热、酸碱、重金属盐、某些有机物(乙醇、甲醛等)、紫外线等作用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这种情况称为蛋白质变性。蛋白尿是诊断肾炎的重要依据,也是评定肾炎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鉴定尿中是否有蛋白质常用加热法来检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加热使蛋白质的肽链充分伸展并断裂
B.加热使蛋白质发生变性,其原理与水解相同
C.加热后的蛋白质仍然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并产生紫色反应
D.蛋白质加热后,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12.向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葡萄糖标准液、2mL梨匀浆,2mL鸡蛋清稀释液,再各加入1mL斐林试剂,均置于60℃恒温水浴锅中加热2min,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下列预期结果及相关分析有误的是( )
A.甲试管中会发生从浅蓝色溶液到砖红色沉淀的颜色变化
B.水浴加热后,乙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
C.乙试管中的现象与甲的相同,说明梨匀浆中含有葡萄糖
D.丙试管中的溶液呈浅蓝色,说明鸡蛋清稀释液中不含还原糖
13.某同学为探究去除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中是否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试管 磷酸葡萄糖溶液/Ml 蒸馏水/ML 去除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ML 煮沸后的去处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ML
1 1 1 - -
2 1 - 1 -
3 1 - - 1
A.实验前可用碘液检测马铃薯提取液中的淀粉是否完全去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
B.若用碘液检测,只有试管 2 出现蓝色,则说明提取液中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
C.若用斐林试剂检测,3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提取液中无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
D.试管3为对照组,高温使酶失活,可进一步说明马铃薯提取液中是否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
14.生物大分子通常都有一定的分子结构规律,即是由一定的基本结构单位,按一定的排列顺序和连接方式形成的多聚体,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若该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肽键,3的种类有20种
B.若该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的种类有4种
C.若该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则1表示磷酸基团,2表示脱氧核糖,3的种类有4种
D.若该图表示多糖的结构模式图,淀粉、纤维素和糖原是相同的
【综合素养】
15.下图分别表示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的部分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
(1)丙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由许多____________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____________。这三种物质中,在功能上与另外两种截然不同的是____________,这种物质参与植物细胞中____________(填某细胞结构)的构成。
(2)乙图所示化合物的基本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可用图中字母______(a/b)表示。
(3)某致病细菌分泌的外毒素为环状肽,其结构简式如甲图所示。请据图分析回答:从氨基酸结构通式的角度看,“框B”内结构的名称是________。该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氨基_____个,组成该化合物的氨基酸有_____个。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A、细胞中的糖类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A错误;B、葡萄糖常被形容为“生命的燃料”,B错误;C、脱氧核糖是DNA的组成成分,C正确;D、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不能为人体细胞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
2.答案:C
解析:组成脂质的化学元素主要是C、H、O,有些脂质还含有P和N,C错误;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等,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D正确。
3.答案:A
解析: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基本元素为C、H、O、N,各种氨基酸分子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氨基酸可分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答案选A。
4.答案:B
解析: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团,因此除了①④外,其余都属于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分子,B正确。
5.答案:B
解析:A、烫发过程中角蛋白的肽键没有断裂,但发生了二硫键的断裂和重组,从而改变了角蛋白的空间结构,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没有改变,A错误;B、角蛋白由两条肽链构成,故至少含有两个游离的氨基和羧基,B正确;C、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的过程中,水中的2个h来自氨基和羧基,C错误;D、肽键的形成发生在核糖体中,形成二硫键是加工的结果,形成了空间结构,两者场所不同,D错误。故选B。
6.答案:C
解析:A、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该蛋白质分子含有两条肽链并且两条肽链间有1个肽键连接,所以能内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数=200-2=198个,链间肽键1个,该蛋白质分子共有的肽键数=198+1=199个,A错误;
B、该蛋白质的两条肽链之间通过1个肽键连接,说明构成该蛋白质的200个氨基酸的R基中至少含有1个氨基和1个羧基,故这200个氨基酸中至少有的氨基数=氨基酸数+R基中的氨基数=200+1=201个,B错误;
C、由于该蛋白质分子共有的肽键数=198+1=199个,所以合成该蛋白质时相对分子质量减少了199×18=3582,C正确;
D、该蛋白质中至少含有的游离的羧基数=肽链数=2个,D错误。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口腔上皮细胞、洋葱叶肉细胞和豌豆根毛细胞均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所以含有8种核苷酸(4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5种碱基(A、T、C、G、U),B正确,A、D错误;烟草花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RNA),所以含有4种碱基(A、C、G、U)、4种核糖核苷酸,C错误。
8.答案:A
解析:A、生物生命活动所需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糖类,A错误;B、玉米、谷物等食物中含有淀粉等糖类,鸭肥育的原因是玉米、谷物等食物中大量的糖转化成脂肪,B正确;C、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多糖,与黄瓜条和萝卜条相比,烤鸭特有的多糖是糖原,C正确;D、烤熟的鸭子蛋白质发生了变性,但蛋白质空间结构被破坏,因而容易被消化,D正确。故选A。
9.答案:D
解析: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可直接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脂肪不是糖类,不会直接分解为可溶性糖,A错误;质量相等的可溶性糖和脂肪,脂肪储存的能量多,B错误;脂肪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C错误;种子萌发过程中,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因为脂肪含氧少,糖类含氧多,所以脂肪转变为可溶性糖会使有机物的重量增加,D正确。
10.答案:D
解析:A、“饴”是麦芽糖,元素组成为C、H、O,“酥”是酥油,元素组成为C、H、O;质量相同的麦芽糖和酥油相比较,酥油H元素含量多,O元素含量少,故酥油耗氧多,产生能量多;糖类和脂质是细胞的能源物质,多食“小饼”等富含糖与脂质的食品会导致人体内血脂和血糖浓度过高,从而影响健康;“饴”是麦芽糖,属于还原糖,溶解后滴加斐林试剂水浴加热处理产生砖红色沉淀。
11.答案:C
解析:加热会使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导致其功能也发生改变,但其肽键没有断裂,蛋白质仍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并产生紫色反应,A、D错误,C正确;水解后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肽键被破坏,水解与变性的原理不同,B错误。
12.答案:C
解析:ABC、向含有还原糖的溶液中加入斐林试剂,溶液的颜色从浅蓝色逐渐变成砖红色;梨匀浆中含有丰富的还原糖,因此水浴加热后,乙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测出还原糖,而不能证明该还原糖是葡萄糖,AB正确,C错误;
D、鸡蛋清稀释液中基本不含还原糖,用斐林试剂检测时,溶液呈现的是斐林试剂的颜色即,浅蓝色,D正确。
故选C。
13.答案:C
解析:A.本实验的材料是去除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淀粉遇碘液变蓝,则可用碘液检测马铃薯提取液中的淀粉是否完全去除,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故A正确; B.由于马铃薯提取液中的淀粉已经被去除,若用碘液检测,只有试管2出现蓝色,说明试管2产生了淀粉,则说明提取液中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故B正确; C.斐林试剂和还原糖会产生砖红色沉淀,若用斐林试剂检测,3支试管均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提取液中含有还原糖,但不能证明没有产生淀粉,故不能证明没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故C错误; D.高温使酶失活,煮沸后的去除淀粉的马铃薯提取液中的酶失活,可以作为对照组,与试管1和2对照,可进一步说明马铃薯提取液中是否含有催化磷酸葡萄糖转化成淀粉的酶,故D正确。
14.答案:B
解析:若题图为一段肽链的结构模式图,多肽的单体为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1种,图示的2中含有肽键,3表示的R基有21种,A错误;若题图为一段RNA的结构模式图,RNA的单体为核糖核苷酸,一分子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则1表示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是含氮碱基(A、C、G、U),B正确;若题图为一段单链DNA的结构模式图,DNA的单体为脱氧核苷酸,一分子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磷酸和一分子碱基组成,则1表示脱氧核糖,2表示磷酸基团,3是含氮碱基(A、C、G、T),C错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单体是相同的,都是葡萄糖,但不同多糖的葡萄糖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同,即结构不同,D错误。
15.答案:(1)葡萄糖(单糖);淀粉;纤维素;细胞壁
(2)核苷酸;b
(3)R基;0;7
解析:(1)丙图中的三种物质都是多糖,是由许多葡萄糖连接而成的;其中属于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是淀粉;这三种物质中,淀粉和糖原是储能物质,纤维素是结构物质,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之一。
(2)乙图所示化合物为核苷酸链,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苷酸,一分子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可用图中b表示。
(3)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另外连在碳原子上的有一个氢原子和一个R基,则“虚线框B”为R基;该化合物为环状多肽,化合物中含有游离的氨基0个,不同氨基酸在于R基的不同,甲图中化合物是由7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形成的环状7肽,其中两个氨基酸的R基是-CH3,故共有5种氨基酸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