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教学目标
1.借助诵读,欣赏文章的语言风格。
2.把握文中景物不同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3.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山水的情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把握文中景物不同的特点,领略不同的写景手法。
课前准备
1.准备多媒体课件。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的生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曾引起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就让我们来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一同感受怡神悦性的山水之美,体味作者寄情自然的高雅情趣。
1.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医药家和文学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构思精巧,语言清新,是一篇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礼聘陶弘景,陶弘景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弘景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像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时人又称之“仙人”。
2.文体简介。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二、预习检查
1.给下列字注音。
颓(tuí) 歇(xiē) 鳞(lín) 与(yù)
2.读准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3.解释下列词语。
五色交辉:文中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夕阳。
颓:坠落。
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鳞,指代鱼。
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文中指人间。
与: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三、合作探究
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是从哪两个观察角度描写的?体现了山水怎样的特点?
明确:分别从仰视、俯视的角度写的。
特点: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突出了山之高。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突出了水之净。
【板书展示】
2.作者写石壁、树木、竹的句子是哪几句?这几句是从哪个观察角度描绘的?这些景物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角度:平视。
特点:色彩鲜艳。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长存,呈现出一派绚烂多彩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从色彩方面描绘秀美景色,表现了色彩配合之美。
【板书展示】
两岸石壁,青林翠竹——平视 色彩配合之美
3.为了说明这个“美”字作者还写了什么时候的景物?谁能够用自己诗意的语言把这样的景色描述一下呢?
明确:由早到晚,从晨到昏。清晨白雾缭绕,既而如带如丝,最后只见晨曦不见雾纱。这时随着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万物都恢复了勃勃生机,猿鸟的叫声此起彼伏……傍晚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猿猴也在树上休息了,一切都将归于寂静之时,多情的鱼儿在水中争相跳出水面,给晚景增添了生命的灵动。
4.作者在写山中的声音时用了一个“乱”字,你认为好不好?试说明理由。
明确:好。“乱”把猿鸟此起彼伏的声音准确地表现出来,给人一种充满生机与活力之感。
5.到了傍晚,水中游鱼“竞”相跳跃,这个“竞”字好在哪里?
明确:“竞”写出了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的动态,好像鱼儿也被这美景吸引了。
【板书展示】晨昏变化之美 动静结合之美
四、拓展延伸
1.文中对这幅清丽自然、有声有色的山水画的赞美、感慨之句是哪一句?
明确: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这样的感慨,隐含着作者怎样的心情?
明确:(1)说明能够欣赏山水之美的人很少,作者很自豪。
(2)隐含着作者沉醉于自然山水之中的愉悦欢快、悠然自在之情。
3.此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明确:表达了作者亲近自然的喜悦之情,抒发了作者和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五、达标检测
1.翻译下面加点的文言词语。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共:共同)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交:交相)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俱:都)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入:耸入)(见:看见)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歇:消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坠落)(竞:争相,争着)
2.本文四字写景句非常多,请任选两句扩展成一段写景的文字。
答案:(示例)“青林翠竹,四时俱备”:青色的林木,翠色的竹子,共同融汇成一片绿色的海洋。无论是春秋,还是冬夏,总能看到绿意,总能听到风吹林叶交织出的动人旋律。
六、课堂小结
这篇短文,作者仅用了六十八个字,一句一景,一景一意,情随景生,景随情移,按“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从形态、色彩、声音三个方面描摹。本文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七、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文。
2.写一段对文中所描绘景色的赏析文字。
八、板书设计
九、教学反思
【资料链接】
答谢中书书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社会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答谢中书书》一文正是如此。
书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尺牍的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可以写景,如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可以写私人的事情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等等。另外,书信不一定都用“书”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虽未带“书”字,却是书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