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教案:城市化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地理教案:城市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11 10:34:22

文档简介

章节与标题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主备人 辅助备课人
授课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了解城市化过程中的利与弊,客观评价我国城市的发展,懂得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学生科学发展观和人文关怀。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重点: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难点:绿地系统模式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图片,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教师二次备课栏
第二课时 复习检查<情境创设,设疑导学>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灵璧县城也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使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大家把收集的成果展示一下<信息共享 动态调整>课前分的污染组(又分空气污染调查小队、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污染调查小队、噪声污染调查小队、固体废弃物调查小队、光污染调查小队)、交通组、住房组、就业组、人口组交流各自的调查结果。(师生共同分析归纳)学生虽然分组调查某一方面的环境问题,但因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环境问题往往不是一个问题单独存在的,而是与其他环境问题组合在一起。并且环境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学生在交流调查结果时可能会出现多元素的结论。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目标,因势利导的完成教学任务。<活动探究 > 完成教材37面问题<分组讨论,各显其能>1, 教师投影上海市的卫星城镇建设、交通改善图以及住房图等,探讨上海为解决城市化的问题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2, 想一想在城市化带来了诸多好处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认识到城市化带来的问题,若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必将影响城市的进一步发展。结合上海市的经验,想想解决城市化问题除此以外,你还有哪些高见?3, 议一议你赞同“先发展后治理”的发展模式还是赞同“边发展边治理”的发展模式?抑或你有更好的发展模式的建议。4, 未来展望——生态城市 以合肥市环城公园为例,学生探讨生态城市绿地系统的模式。<前引外联,活学活用>1, 分析灵璧的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除了共性之外,有没有自己的个性问题?2, 就灵璧某个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展开集中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3, 灵璧如何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的打造生态城市?请为自己的家乡出谋划策<兴趣分组,研学拓展>任选一题 自由分组 1, 在人们普遍质疑高房 ( http: / / www.21cnjy.com )价的时候,请分析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哪些?若有人向你咨询买房,你从哪几方面给他提供思考帮助?假若你是县长,请问通过什么途径解决房价过高问题?2, 就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诸多问题中选择某个问题集中探讨,并因地制宜的提出你的见解及措施。3, 就灵璧的城市规划布局结合自己所学知识分析。写一篇“在绿色的城市中生活”为主题的文章课堂小结。板书设计: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影响2、对策 生态城市课外作业 目前的信息来源渠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学生的信息获取以及知识储备提供了可能性。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调整有助于实现新课标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借上海的例子一方面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优秀的意识;借学生的集思广益,发挥聪明才智,让学生意识到合作共事的必要性;借生态城市的讨论,反思灵璧的城市规划;借学生的讨论,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结合身边的地理,落实乡土地理的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从身边的环境小事做起,落实环境教育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引领学生关注人们生产生活与地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素养。
备注章节与标题 课时安排 2 课时
主备人 辅助备课人
授课人 使用日期或周次
本课时学习目标或学习任务 1学生通过影像、实地调查与教材的学习,能准确地说出城市化的定义及表现,了解其进程及差异2学生通过实地调查,掌握基本的调查步骤,及注意事项3通过小组的合作调查,树立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并通过实地调查,对家乡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为家乡的环境多一份责任感,为家乡的城市化出谋划策,为家乡更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本课时重点难点或学习建议 1城市化的进程2采用资料与图像的对比
本课时教学资源的使用 多媒体、地图、参考书
教 学 过 程 学习要求或学法指导 教师二次备课栏
第一课时<情境创设,设疑导学>学生观看:1, 影像《民工潮》片断2,课件展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3,课件展示上海1911、1949、1990年城市用地图并提出:1, 上海城市用地扩展图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发展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 什么是城市化?3, 城市化的基本特征有哪些?<互动交流,共同探究>学生交流学生交流课前调查的灵璧城市用地变化,灵璧以前是什么样子”等师生交流1) 在学生的交流调查结果的基础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师适时地提出:土地利用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进而言之,城市化的动力因素有哪些?(拉力:哪些 ? 推力: 哪些 ?)2)在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发展图上标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请问这是依据什么划分的?教师复习:小城市 :<20万 (市区非农人口)中等城市:20万-50万大城市 :50万-100万特大城市: >100万3) 我们用什么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呢?换句话,就是城市化的最主要的标志是什么?教师点拨:通过影像资料、地图以及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的实际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明显的变化?(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用地规模扩大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可以将这三点作为城市化的标志。其中第③点可用来衡量城市化的水平。4)所见所闻: 学生交流城市化带来的生活变化,发表自己见解。<信息传递,过渡承转>资料1:20世纪50年代以后,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单位:%)1950年1980年2000年世界293947发达国家506772发展中国家172544资料2:全球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分配情况:(单位:个)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1960年62521980年1031192025年(预计)153486资料3,以美国为例,50年代后不同年份郊区人口数量变化(单位:万)1950年1960年1970年4 0006 0007 600除洛杉矶以外的12座最大城市,1950-1971年城区人口:由2 625.3万降到2 552.4万郊区及卫星城人口:由1 463.5万增到1 714.7万资料4:人教版地理必修2 P32 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800――2000年)<问题探究,实例分析>1) 市化进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以及各个阶段的特点动一动:学生动手设计阶段水平发展速度地域扩张趋势常见问题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3)比较英、美、日、巴西、印度等国的城市化的开始时间、发展趋势各有什么不同?它们各处于城市化的哪个阶段?4) 教师补充:中国的城市化。5)提供图片:伦敦1801、1851、1981年的城市扩展上海1911、1949、1990年的城市扩展要求:用目前所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比一比:看谁讲得完整,讲得清楚,讲得透彻 通过城市的扩张与民工的流动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 ( http: / / www.21cnjy.com )冲突,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意识学生实际调查的感性材料与教材的理论知识的有机结合,有助于加深学生的理解。知识的及时巩固有助于学生的认识深化以自己的生活经验谈城市化在生活、社会、观念等方面带来的有利变化。资料1、2、3作为补充资料对于教材中的图“世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理解有帮助,同时通过图表的组合,培养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