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习题课件(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12 《与朱元思书》习题课件(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7-28 17:37: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12 与朱元思书
第三单元
A
解析:
A.极言其多/极言其多。B.独一无二/停止。C.两个“西”意思均为“向西”,但前者为方位名词用作动词,后者为方位名词作状语。D.同“返”,返回/违背。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都一致的一项是( )
A.猿则百叫无绝 百闻不如一见
B.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C.任意东西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D.窥谷忘反   反其道而行之
2.下面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千丈见底
B.有时见日
C.蝉则千转不穷
D.泠泠作响
C
解析:同“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解析:判断句一般在句子末尾有“者”“也”两个字,或者能够翻译成“……是……”的句式。本句没有这个特征,不是判断句。
D
3.对下列文言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主语省略句)
B.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判断句)
C.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主语省略句)
D.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判断句)
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朱元思是作者的友人,“书”指作者著的一本书。
B.吴均是南朝梁文学家,文章以写景见长。
C.吴均在本文中流露出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和对自然山水的向往之情。
D.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文章常用四字句和六字句。
A
解析:“书”指书信。
5.文言名句默写。
(1)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
(3)《与朱元思书》 中侧面表现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朱元思书》中既表现了富春山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视名利的思想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猿则百叫无绝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鸢飞戾天者
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
6.这篇文章从文体上看是一篇___________,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的
优美景色。描绘异水时,抓住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在描
绘奇山时,紧扣“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征。
山水小品文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千丈见底
直视无碍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阅读《与朱元思书》,回答问题。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许可
C.互相轩邈   轩:往高处伸展
D.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8.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9.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各写了哪些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二、课内阅读
7.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从流飘荡   从:跟、随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许:许可
C.互相轩邈   轩:往高处伸展
D.泉水激石   激:冲击,撞击
B
解析:许,表示约数。
8.翻译下列句子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答案示例:(我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答案示例: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9.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各写了哪些景?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案示例:
视觉上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等,听觉上写“泉水激石,冷冷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两者结合,加深读者感受,使人如同身临其境。
解析:视觉和听觉相结合,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使读者加深印象,并使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10.富春江边的石头上有一副对联,只可惜下联已经模糊不清了,请你根据课文
内容对出合适的下联。
上联:千峰争雄,奇山飘出天籁音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对联要求语句对仗,相对应的词词性相同,既要注意运用修辞手法、符合语境等,还要突出富春江的景物特点。
万丈见底,异水呈现猛浪态
山虽无言,然非无声。那飞流直下的瀑布,是它愤怒的吼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仿写要求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句式要统一;修辞要相同;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本题要注意阐述“山”的声音,要注意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例句写瀑布,答案可以写小溪、泉水等。
11.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进行续写。
那潺潺而来的小溪
是它温情的倾诉
那汩汩而涌的泉水
是它美妙的歌唱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与朱元思书
吴 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与施从事①书
吴 均
故鄣②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③。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④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⑤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⑥颐物⑦,悟衷⑧散赏。
【注】①施从事:不详。从事,汉以后三公及州郡长官皆自辟僚属,多以“从事”为称。②故鄣:古县名,在今浙江安吉西北。③汉:指银河。④企水:口渴思饮。⑤春罗:指女萝,一种地衣类植物。⑥荡累:消除忧虑。⑦颐物:流连物态以怡养性情。⑧悟衷:开阔心胸。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负势竞上 负:_______________ 
(2)绝壁干天 干:_______________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14.【甲】文中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
15.从感官系统上看,两文主要从 视觉 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
作者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之情。
参考译文:
【乙】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乙】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色的屏障千重百叠,清清的河水千回万转。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春萝铺盖住小路。风雨突来时有如夜晚,鸡叫声连续不断。(我)深信这些景物可使人消除忧虑,怡养性情,使人心胸开阔,得到慰藉。
1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负势竞上 负:_____ 
(2)绝壁干天 干:_____________ 
凭借
插,冲,接触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2)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答案示例:蝉长久不断地叫着,猿也持续地啼鸣着。
答案示例: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
14.【甲】文中作者是如何有层次地描绘“异水”的?
答案示例: 先写江水的静态,突出其清澈的特点;再写江水的动态,突出其湍急奔腾的气势。
解析:
【甲】文第二段写水,“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对水的静态描写。其中“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是正面描写,“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是侧面描写,两种描写角度相结合,突出了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是对水的动态描写,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水湍急奔腾的气势。
15.从感官系统上看,两文主要从________角度写景;从写作目的看,两文都抒发了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解析:
第一空,【甲】文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总领全文,除了“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是听觉以外,其他均是作者眼见之景,从视觉角度来描写景物。【乙】文除“鸡鸣不已”是听觉以外,其他描写如青山、归飞之鸟、秋露、春罗、风雨等皆为作者眼见之景,也是从视觉的角度来描写景物。第二空,【甲】文中抒发感慨的句子是“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追求功名利禄之人的蔑视。【乙】文中抒发感慨的句子是“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表达了作者怡情山水,身心得到休憩与慰藉的喜悦,也传达出作者避世隐居的追求。
视觉
热爱自然,娱情山水,避世退隐,鄙弃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