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五章本章整合提升第五章知识网络归纳 综合素质提升 高考试题展示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横线上,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A: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
答案 A:生物 B:水 C:平衡 D: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E: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及其应用
1.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表现
(1)从山麓到山顶的热量差异很大
山地垂直带谱(即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即按从低纬向高纬、从沿海向内陆更替的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的自然带与水平带一致,垂直带(即垂直自然带的种类和组合)与其所在纬度向较高纬度方向上的水平带谱相似。一般来讲,海拔每升高1 000米气温下降约6℃。据此可知: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分异类似于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如图);纬度越低,山地自然带数量越多,相对高度越大,自然带类型越多。 (2)从山麓到山顶的水分状况差异明显
一般来说,从山麓到山顶降水量呈“少—多—少”的变化。因此,有些基带在草原或荒漠的高山,由于山地降水增多,可能出现森林带,如天山(下图)。
此图是天山南北坡自然带分布图。天山北坡受西风的影响,北坡降水多,南坡降水少,因而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北坡低于南坡。(3)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
随纬度和坡向的变化,同一自然带在不同地区分布高度不同:①纬度越高,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越低,如针叶阔叶混交林带,在亚热带(台湾玉山)海拔可达2 800米,到暖温带(小五台山)只能到2 000米,而到了温带(长白山)仅有1 200米;②同一自然带在阳坡位置高、阴坡位置低;③同一自然带在迎风坡位置低,背风坡位置高(如下图雪线受此影响明显)。上图是位于我国中纬地区自东向西由于逐渐远离海洋,大陆性逐渐增强,水分逐渐减少,因而水分(降水或湿度)起主导作用,使得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自东向西逐渐升高,即东坡低、西坡高。 (4)雪线高度不同
夏季气温小于0℃的地方有永久性积雪,即夏季气温0℃线为山体的雪线。雪线是冰雪带的下限。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有:
①温度。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世界范围内雪线高度的总趋势是:两极最低,向低纬逐渐升高。同一山体,阳坡因日照强,气温高,故雪线高于阴坡。
②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呈负相关。山地迎风坡降水多,雪线较低,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低,主要是因为南坡降水多。
③地表起伏。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失,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会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2.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应用
应用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主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1)判断自然带的名称;
(2)根据基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位置;
(3)结合不同坡向同一自然带分布的海拔高度偏低或偏高,判断南北半球;
(4)由垂直带谱的多少(山地垂直地带性分布明显与否)判断山脉分布的纬度高低。(2013·安徽文综)地表岩石风化后,由残留在原地基岩上的风化产物组成的壳层,成为风化壳。下图为不同气候——植被带的风化壳厚度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 )
A.气温、降水、蒸发
B.降水、蒸发、气温
C.降水、气温、蒸发
D.气温、蒸发、降水
2.风化壳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为热量丰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为植被茂盛、蒸发量大
C.刚果盆地总体上大于格陵兰岛
D.伊朗高原总体上大于恒河平原答案 1.B 2.C
解析 第1题,由图中自然带热带森林带—亚热带森林带—温带森林带—苔原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热量条件的变化引起的;自然带热带森林带—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半荒漠草原及荒漠带的变化可知,该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曲线Ⅰ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降低,应代表降水;曲线Ⅱ由热带森林带到热带草原带迅速升高,应代表蒸发。 第2题,风化作用是指暴露于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各种岩石在温度变化、水、大气及生物作用下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因此,风化壳的发育厚度与温度、降水、植物生长量有关,而且与这三个因素都呈正相关。 图中风化壳厚度甲大于丁主要是因为甲地降水量大,温度低,蒸发微弱,空气潮湿;乙大于丙是因为乙地降水量大,气温高,植被茂盛;刚果盆地位于热带森林带,格陵兰岛位于苔原带,由图可知刚果盆地风化壳厚度总体上要大于格陵兰岛;伊朗高原属于热带荒漠草原带,恒河平原属于热带森林带,由图可知伊朗高原风化壳厚度要小于恒河平原。 (2013·山东文综)下图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读图回答3~4题。3.图中②为( )
A.草原 B.荒漠
C.针叶林 D.针阔混交林
4.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 )
A.纬度 B.洋流
C.地形 D.季风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②地位于内蒙古高原,植被应该为草原,故选A项。第4题,东部森林植被分布南宽北窄,主要是受夏季风的影响。因为夏季风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势力逐渐减弱,所以年降水量也是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植被的覆盖范围也逐渐减小。故选D项。 (2011·江苏)下图是珠穆朗玛峰地区南、北坡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
5.与北坡相比,南坡自然带丰富的原因是( )
A.相对高度大,纬度低
B.坡向朝南,温度高
C.坡度大,纬度低
D.海拔高,降水多
答案 A
解析 由图可知珠峰南坡相对高度大、基带的纬度低,海拔低,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变化幅度大于北坡,因此A项正确;考虑坡向,北半球南坡为阳极,相同海拔比北坡温度高,主要影响相同自然带分布高度的差异,故B项错;坡度大小与自然带复杂程度无关,故C项错;山的南坡北坡海拔应相同,故D项错。6.(2012·上海高考)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的相同,简析其原因。答案 (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的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
解析 第(1)题,注意气候、地形、水文、植被之间的相互影响,充分说明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第(2)题,读甲地和乙地的气候资料图,从降水量的季节分配角度说明原因。第(3)题,由题干可知,丙地应该比同纬度地区温度偏高,降水偏多。结合丙地的位置,考虑地形、洋流等因素即可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