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整合提升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整合提升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12 19: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地表形态的塑造第四章本章整合提升第四章知识网络归纳 综合素质提升 高考试题展示请根据下面的体系图快速回顾本章内容,把各序号代表的含义填到对应的横线上,构建出清晰的知识网络。
A: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 E:______________
F: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 H:______________
答案 A:风化 B:地壳运动 C:堆积 D:三角洲平原 E:断层 F:向斜 G:聚落分布 H:运输方式一、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地质构造的运用
判断地壳运动状况和受力作用状况。
(1)褶皱——水平运动。
(2)断层——升降运动。
(3)岩层破碎或缺失部分——侵蚀作用。
(4)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此处有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可能有过下降运动。
2.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
(1)利用向斜构造找水。
向斜构造有利于地下水补给,两翼的水向中间汇集、下渗形成地下水,故打井可选在向斜槽部,如下图。 (2)利用背斜找油、气。
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由于天然气最轻,分布于背斜顶部,水最重分布于背斜底部,中间为石油,如下图。 (3)利用向斜确定钻矿位置。
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已被侵蚀、搬运,因此岩层中若含有某种矿产如煤、铁等,往往保留在向斜部分的地下,故应在向斜构造处钻探或打井。
(4)利用断层找水,断层往往是地下水出露的地方。
(5)建筑、工程隧道选址应避开断层。
在断层地带建设大型工程容易诱发断层活动,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塌陷。
(6)修筑铁路开凿隧道时应避开向斜部位。
如果在向斜部位开凿,隧道可能变为水道,因为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 二、利用河流的水系及水文特征判断流域的地理环境特征 1.根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的高低起伏
河流总是在重力作用下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且河流总是沿山谷发育,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常根据河流分布判定山谷,然后再确定河流地貌。
2.根据河流的水系特征判定地形类型
水系的特征与河流支流的汇入直接相关,而支流的发育与形成受地形限制。
(1)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
(2)若水系为放射状,该地形为山地。3.根据河流的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
(1)含沙量大,说明上游地区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
(2)结冰现象,说明该区域冬季气温低于0℃,在我国应分布于秦岭—淮河以北地区。
(3)汛期。
①若出现两次明显的汛期,一次春汛,一次夏汛,则说明该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在我国应分布于东北地区。②若汛期与多雨期一致,则说明该区河流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③若河流汛期与气温变化一致且流量较小,则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4.根据河流的河床宽度与横剖面形状可判断地形
(1)河床较宽阔,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区,以侧蚀和堆积为主,且河道比较弯曲,其横剖面一般呈“U”型。
(2)河流河床深且窄,说明该流域向下侵蚀强烈,一般是分布在高山峡谷中的河流,其横剖面一般呈“V”型。 (2014·北京)下图示意北半球夏季4个气旋的移动路径。读图,回答第1~2题。1.气旋(  )
A.①给南亚地区带来大风暴雨天气
B.②自东南向西北方向移动
C.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D.④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洋面
2.影响气旋④移动路径的主要是(  )
A.东南信风    B.副热带高压   
C.极地东风    D.北赤道暖流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本题实质考查经纬网的判读。①位于西经度,而南亚位于东经度,A错误;②由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B错误;③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同,C错误;根据经纬度,④生成源地位于太平洋热带海区,D正确。第2题,考查影响台风移动路径的因素,生成于太平洋热带海区的台风受东北信风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向西北方向移动。而东北信风是在副热带高压和赤道低压之间形成的,因此本题选B。 (2014·重庆)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砾石滩常见于大河的(  )
A.河源 B.凸岸
C.凹岸 D.入海口
4.下列地貌形态的形成作用中,有与图中使砾石变圆的作用类似的是(  )
A.石笋 B.冰斗
C.风蚀蘑菇 D.花岗岩风化球
答案 3.B 4.C解析 第3题,本题考查河流地貌。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规律,图中砾石滩常见于河流的凸岸。第4题,考查外力作用。图中的砾石磨圆度高,是因为流水搬运过程中,砾石互相磨蚀形成的。风蚀蘑菇是携带沙粒的风磨蚀所遇岩石形成的,其形成作用与砾石变圆作用相似。石笋是沉积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是风化作用形成的;冰斗是冰川侵蚀冰川侵蚀形成的,侵蚀后的产物往往棱角分明。5.(2013·广东文综)下图为某地实景图。其所示地质构造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
A.搬运作用   B.风化作用
C.变质作用 D.地壳运动
答案 D
解析 从图中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该地实景图所示地质构造为向斜,向斜是由内力作用中的地壳运动形成的,故选D项。(2013·浙江文综)图1为某河段景观素描图,图2为该河段河曲水流速度等值线分布(①>②)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题。
6.有关河曲地段水流速度、外力作用和土地利用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甲——流速慢——沉积作用——仓储用地
B.乙——流速快——侵蚀作用——住宅用地
C.乙——流速慢——沉积作用——交通(港口)用地
D.甲——流速快——侵蚀作用——水利设施(防洪堤)用地
答案 D
解析 由图2可知,曲流处凹岸流速快,凸岸流速慢,由图1可知.甲为凹岸,乙为凸岸,A、B两项错误;乙岸流速慢,多泥沙堆积,不适宜建港,C项错误;甲岸流速快,侵蚀强烈,应建设防洪设施,D项正确。(2014·浙江)下图为我国某地沿北纬38.5°所作的地质构造、地貌剖面图,图中一般地势越高地下水埋藏越深。读图,完成第7~8题。
7.对图中四地地质构造成因、地貌外力作用方式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流水侵蚀
B.②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沙砾洪积
C.③地断裂下沉、黄河干流泥沙冲积
D.④地断裂抬升、黄河干流泥沙堆积
8.图中城市历史上曾是某王朝的都城,该王朝一般会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皇家陵墓。图中较为理想的地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7.C 8.B解析 第7题,本题考查了地质构造成因和外力作用。根据图中信息分析,图中①为侵蚀山地,是岩层断裂上升,外力侵蚀而形成,选项A错误;②地断裂下沉,为洪积冲积平原,是河流出山口泥沙沉积形成的平原,与河流干流无关,选项B错误;③地断裂下沉,有黄河流经,为河流干流泥沙冲积而成,选项C正确;④地地壳断裂抬升,海拔较高,不会受到黄河干流的影响,选项D错误。第8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区位选择。根据题干信息分析,该王朝选择在土层深厚、地下水位较深的地方修建陵墓。从图中信息分析,②地沉积物最深厚,地势较高,地下水较深,因此最为理想,选项B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