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散文二篇
素养目标 1.理解并把握文章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包含的人生哲理。 2.理清文章的思路,品味两篇文章各具特色的语言,学习文章的写法。 3.探寻作者的思想境界,领会课文的人文内涵。
学法指引 如何赏析现代文中的句子 1.答题思路:看题干是否限制赏析角度,如果没有限制,可以从语言特色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点评。所选的赏析角度一定是自己熟悉的,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 2.答题格式:运用……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句式特点+写了……内容,有……效果+表达了……情感。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1)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现当代作家。他的童话、寓言创作故事生动、构思巧妙,具有很浓的哲理与诗意,被誉为“一种献给儿童的特殊的诗体”。著有童话集《南南和胡子伯伯》、中篇童话《“下次开船”港》等。
(2)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著有《西方哲学史》《罗素自传》等。
2.背景简介
(1)《永久的生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无数战士在战场上牺牲,千百万人民惨遭蹂躏。1938年,为了阻止日军西进,国民党政府采取“以水代兵”的方法,对河南郑州“花园口”渡口人为改造决堤,形成大片黄河泛滥区,间接导致1942年的河南大饥荒。在那样的年代,生命如此卑微和脆弱,全国上下笼罩在悲观消沉的情绪之中,作者却认为应该积极乐观地去面对,因而写下了这篇文章。
(2)《我为什么而活着》:这是罗素晚年为其自传而作的序言。文章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他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挚爱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思想家的博大情怀和崇高的人格。
3.完成自学结构图
基础夯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xìnɡ wèi(兴味)。
(2)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bēi wēi(卑微),那样柔弱。
(3)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niú dú(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rónɡ máo(茸毛)。
(4)那些个体xiāo shì(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5)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fán zhí(繁殖)着, 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6)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è zhì(遏制)的同情。
(7)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bīn lín(濒临)绝望的边缘。
(8)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shēn yuān(深渊)。
(9)我希望知道xīng chén(星辰)为什么闪闪发光,我试图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即数字支配着万物流转。
(10)流连在这纯净的琉璃世界,看着梦一般的雪景,周身被雪花簇拥,心灵被xǐ dí(洗涤)的感觉油然而生。
(11)纪念馆负责人说,未来这支传承人队伍还将进一步扩容,历史的见证者终将离开,但正义与和平不会diāo xiè(凋谢)。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D)
A.大湾区开放、多元、包容的社会和文化氛围,使得很多濒临失传的武术流派得以在此保留、传承。
B.广东省出台全链条措施,着力从空间规划、用地审批等多个环节遏制违法用地,并切实保障合法用地需求。
C.遵循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而是可以通过自觉认识和把握规律,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推动经济发展。
D.回顾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历程,一步一个脚印,中国人把曾经深不可测的飞天梦想变成了现实。
【解析】“深不可测”,指深得无法测量,比喻对事物的情况捉摸不透。用来形容“飞天梦想”不恰当。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广东各方积极合力,解决中小企业面临的海运“一箱难求”、物流时效低、运力不足等。(在“等”后加上“困难”)
B.广东争创国家跨境电商示范省,力争到2025年培育出100个年销售额不低于亿元以上的跨境电商自主品牌。(把“培育”改为“打造”)
C.经济发展与政治环境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只有政治环境良好,就能涵养清风正气,保障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把“就”改为“才”)
D.“双智”建设跨越了多个行业,不同的参与者正确定位自己,对产业能不能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正确定位”前加上“能否”)
【解析】“不低于”和“以上”表意重复,可删去其一。
素养提升
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为了培养同学们的科学精神,班级开展了以“激发科学兴趣 享受科学乐趣”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一:追求真正的科学精神】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物理学家爱因斯坦
面对悬崖峭壁,100年也看不出一条缝来。但是用斧凿,能进一寸进一寸,能进一尺进一尺,不断积累,飞跃必来,突破随之。——数学家华罗庚
活动开始,板报组成员选择了以上材料作为本期板报的内容。请你研读材料,思考内涵,将下面的语句补充完整。
青年人需要科学精神。在爱因斯坦看来,科学精神意味着发现,这种精神可以促使科学真正进步;在华罗庚看来,科学精神意味着坚持/实践,这样必能厚积薄发,迎来突破。
2.【活动二:阅读经典的科普作品】
透过这本厚厚的书,人们能看到的不仅仅是奇异的昆虫世界,还有一个科学家闪光的人格。
以上是小华同学给科普作品《昆虫记》的书评,请你结合《昆虫记》的相关知识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示例:《昆虫记》描写了丰富多彩的各类昆虫,比如拥有神奇记忆力的蚂蚁、花园中的“淑女”瓢虫、筑巢高手蟋蟀等。法布尔将昆虫的生活和习性展现出来,记录了一个奇异的昆虫世界。同时,法布尔在书中讴歌了美好的自然、美好的生命,形成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这正是一个科学家闪光的人格。
名著联读(热爱生命)
名著篇目 人物 相关内容
《昆虫记》 法布尔 热爱、敬畏生命,是一曲生命的赞歌。
《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 追求自由与理想,热爱自然和生命。
《红星照耀中国》 红军战士 在路上唱歌,时刻都很快活。
课文精读
1.赏析下面的句子。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运用对比,将“生命”和“衬衣”相比较,突出了个人生命短暂、不可重复的特点,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无可奈何。
2.《永久的生命》写出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入低谷;接着用“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赞美;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情高亢,给人以磅礴的力量。②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更深层次,同时使行文有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3.《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说“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种感情比作“飓风”,生动形象地表明了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的一生中追寻、奋斗的原动力,在给他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带来不安和痛苦。
4.《我为什么而活着》中,作者为什么说人是“值得活”的?试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因为有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拓展阅读
谈生命
冰 心
①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②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他涌过了,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呵!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③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中,城墙里,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歌唱,他会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鸟的怪嗥。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荫,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的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又有一番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的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手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④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选自《再寄小读者》,有删改)
1.根据选文内容,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树木的生命状态:破壳出土→春天繁花满树→①夏天浓荫如盖,果实累累→秋天树叶绯红,庄严灿烂→②冬天消融归化
暗示的人生历程:③生命诞生(或:童年快乐成长)→青年朝气蓬勃→中年创造辉煌→④老年宁静怡悦→生命终结
2.“生命是什么”与“生命像什么”只有一字之差,作者为什么对前者“不敢说”而对后者“能说”呢?请谈谈你的理解。
“生命是什么”涉及对生命本质的终极回答,而“生命像什么”则可借助通俗易懂的比喻作答,使行文更容易选择切入角度,便于引出下文对生命过程的形象化描绘,便于作者抒发对生命的独特感受。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④段画线的句子。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云翳”喻指丰富多样的经历,生动形象地表明作者希望我们的一生有丰富多样的经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验到人生的美好;作者通过比喻,富于诗意地告诉我们: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4.阅读选文,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和规律分别是什么?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生命?
①生命的本质:蓬勃成长、顽强进取、坦然奉献,任何力量也无法阻碍它、压制它。生命的规律:始而渺小、微弱,继而强健、壮大,终而归于消亡,其间幸福与苦难、顺境与逆境相伴相随。②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努力学习,用有限的生命、时间做对社会有意义的事。
微写作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微写作。
课文中的两篇短文仿佛是作者与读者在面对面地交谈,都阐明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读后让人深受启发。请你也写一段话,抒发你对生活的感悟。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