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对《庭中有奇树》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在写景上层层推进。由树到叶,由叶到花(荣),由花到香,而情感也在写景的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
B.这首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眼前的树、眼前的花,谁来欣赏谁来赞?一个独守闺房幽怨憔悴的思妇形象跃然纸上。
C.这首诗以乐景写乐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喜悦之情。
D.这首诗的尾联卒章显志,点明诗旨。诗人在前面着重渲染之后,情感逆转,眼前物不再是那么重要,更令人伤感的是别离那么久的时间,至此全诗的情感突然得到升华。
2.下列对《赠从弟(其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挺拔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3.下列对《龟虽寿》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表明诗人要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下列对《梁甫行》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这两句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但这里的人生活很幸福。
B.“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这两句写了柴门简陋凄清,在海风中摇荡,狐狸、兔子在屋檐下飞来窜去。这些环境描写衬托出边海人民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民的恐惧与凄楚。
C.“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这是对妻子以及孩子的整体形象描写,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不但经受生活的艰难困苦,而且还有随时被野兽吃掉的生存忧惧。
D.本诗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的残破荒凉景象,表达了作者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二、情景默写
5.理解性默写填空。曹植《梁甫行》
(1)诗中描述海边的人民在荒野草丛林木中生活,表达诗人对下层人民的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写出了海边人民衣不遮体、粗陋艰苦的生活方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梁甫行》中通过对狐狸、兔子的描写,从侧面反衬出海边人民生活环境的荒凉以及他们内心的恐惧与凄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理解性默写填空。曹操《龟虽寿》
(1)作者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慨叹人生苦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最能体现诗人壮志犹存、慷慨激昂、壮怀激烈的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表现诗人珍惜生命,敢于有所作为,让有限生命得以永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理解性默写填空。《庭中有奇树》
(1)描写叶绿花盛的春日佳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花寄情,揭示了诗歌的主旨,表达对远行人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之思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点明全诗主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子默写
8.理解性默写填空 刘桢《赠从弟(其二)》
(1)刘桢的《赠从弟(其二)》中描写高山上松树挺拔耸立,山谷间狂风呼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中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柏意态从容、志节坚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调的品性,勉励堂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诗歌鉴赏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诗词。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节选)
辛弃疾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赠从弟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9.《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节选)中,“生子当如孙仲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0.请对《赠从弟》中的画线句进行赏析。
11.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梁甫行
【三国魏】曹植
八方各异气①,千里殊②风雨。
剧③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行止④依林阻⑤。
柴门⑥何萧条,狐兔翔⑦我宇。
【注】①异气:气候不同。②殊:不同。③剧:艰苦。④行止:行动的踪迹。⑤林阻:山林险阻之地。⑥柴门:用树枝等物编成的门。⑦翔:悠闲自在地行走。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首诗描述了边海百姓的艰苦生活,深刻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的困苦不堪的惨烈景象。
B.诗的开篇描写自己现象,写了各地自然环境不同,所遭遇的风雨灾害也迥异。
C.尾联通过狐狸、野兔的正面描写,写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D.颈联写出他们不敢出来,怕被人发现,抓走,白天足不出林莽,黑夜也不敢明火高声,每天就钻在山林里边。
(2)本首诗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步出夏门行》四章中的最后一章,是曹操北征乌桓、踌躇满志时的诗作。
B.诗以“神龟”和“腾蛇”为喻,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说明死亡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C.这首诗主要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表达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D.诗歌的最后两句为诗歌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与正文内容没有直接的关系。
13.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庭中有奇树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
14.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15.请简析这首诗表达的思想情感。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C.错误,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荣”“馨香”等一组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自己的孤单寂寞,抒写心中的哀怨伤感。故选C。
2.C
【详解】C.错误,以“谷中风”的迅疾衬托“山上松”的坚韧。故选C。
3.B
【详解】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全诗的核心,表明诗人要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虚度一生。故选B。
4.A
【详解】A.错误,应是:“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是说天下的自然环境不一样,所遭受的风雨灾害也不一样。言外之意是说,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龙卷风也时有发生,是不适合人生存的地方。故选A。
5. 剧哉边海民 寄身于草野 妻子象禽兽 行止依林阻 柴门何萧条 狐兔翔我宇
【详解】本题中“哉”“象”“萧”“翔”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6. 神龟虽寿 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 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 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 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 可得永年
【详解】本题中“竟”“腾”“骥”“枥”“暮”“盈缩”“怡”等是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
7. 庭中有奇树 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 将以遗所思 馨香盈怀袖 路远莫致之 此物何足贵 但感别经时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重点字“华滋、攀、折、遗、馨、盈、袖、致”的书写。
8. 亭亭山上松 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 松枝一何劲 岂不罹凝寒 松柏有本性
【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瑟、罹、凝”等字的正确书写。
9.表达了作者对年少有为、不畏强敌的孙权的赞美,希望南宋也有这样的英雄;也暗示了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意思对即可) 10.示例一:运用对比,突出狂风中松树坚劲的形象。
示例二:“一何”是“多么”的意思,连用两个“一何”,强调了风之“盛”、松之“劲”。(意思对即可)
【解析】9.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理解。
“生子当如孙仲谋”意为:生下的儿子就应当如孙权一般。从“年少万兜鍪”可知孙权年少有为,“坐断东南战未休”可知他不畏强敌,有建功立业之心。而后面句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是作者赞叹其这种英雄气概,希望后人仿效。这里是借古讽今,借孙权的历史事迹,表达对南宋朝廷屈辱求和、苟且偷生的失望与愤慨之情。
10.本题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为: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画线句突出特点是用了两个“一何”,“一何”是“多么”的意思,两个连用,突出强调了作者对松树在劲风中不改本性的赞美之情;并且前后两句形成对比,用风的强盛突出了松枝的强劲,寄托着作者以松柏高洁、坚贞的品性喻人,勉励其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亦以自勉的情感。这两点都与课文《石壕吏》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一致,所以解答此题可以从对比的角度赏析,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
11.(1)C
(2)诗歌主要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全方位描写了边海人民的贫困生活,反映了边海农村残破荒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正面描写”错误,应该是通过对狐狸、兔子的侧面描写,反衬出边海人们生活环境的荒蛮以及边海人们的恐惧与凄楚;
故选C。
(2)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和作者情感分析。
要先回答手法,再结合时代背景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回答情感。
本诗后三句描写了边海民的悲惨生活,并无过多的修饰,纯为客观描绘,这是白描的写法。他们生活在草野山林之中,与狐兔为伴,又是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使边海贫民悲惨的生活图景跃然纸上,言简意赅,寓意深刻。
联系写作背景可知,曹丕上位后,诗人被贬到贫困的海边,在自己生存的艰难不幸的环境中,看到下层人民的困苦生活,逐渐体会到下层人民的痛苦,这首诗比较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百姓生活困苦不堪的惨痛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生活的同情。
12.C 13.诗人自比为衰老的骏马,但仍有奔驰千里的志向,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奋斗精神。
【解析】12.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C.根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可知,这是采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了作者为统一天下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抒发了诗人老当益壮且积极进取的情怀。选项“采用借景抒情的方式”说法有误;
故选C。
13.本题考查诗句赏析。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这四句笔力遒劲,韵律沉雄,内蕴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曹操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壮心不已”表达了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作者以“老骥”自喻,骏马虽衰,但仍有奔驰千里的志向,表达自己不服老,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意志,表达了勇于追求理想、实现志向的豪情与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抒发了作者对建立功业的渴望之情。
14.庭树叶绿花开,主人公折花欲赠远人,持花无所致而思念的画面。(或:见花一折花一赠花一深思的画面。观、折、赠、思。) 15.主人公对远行人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描述诗句画面的能力。描绘画面,就是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诗句中展现的画面和意境。
前两句诗“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出了茂密的花朵,显得格外生气勃勃;“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时的她,只是痴痴地手执着花儿,久久地站在树下,听任香气充满怀袖而无可奈何;“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借着花儿表达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据此分析进行描述即可。
15.本题考查对诗歌表达思想感情的理解。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写思妇面对这繁花似锦的景象,忍不住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束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亲人;“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借着花儿表达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主人公折花,原是为了解脱相思的痛苦,从中得到一点慰藉。而偏偏所思在天涯,花儿无法寄达,平白又添了一层苦恼,相思怀念更加无法解脱。据此分析可知,此诗写一个妇女对远行的丈夫所产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以及长期盼归又寄情无望而产生的忧愁。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