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6藤野先生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2.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30 08:43: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6 藤野先生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匿名(nì) 芦荟(huì) 不逊(xùn) 难以下咽(yàn)
B.解剖(pāo) 教诲(huì) 诘责(jié) 毫不介意(jiè)
C.畸形(jī) 发髻(jì) 瞥见(pi ) 拍掌欢呼(hū)
D.凄然(qī) 扒手(pá) 细菌(jùn) 深恶痛疾 (wù)
2.下面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斥责 愧纠 樱花 精通时事 B.掌故 脱落 驿站 油光可鉴
C.监狱 泄露 和蔼 抑扬顿挫 D.烂漫 芋梗 霉菌 杳无音讯
3.下面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家主席习近平用抑扬顿挫的声音发表了新年贺词。
B.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深恶痛绝。
C.他是正人君子,一向受到人们的尊重。
D.餐厅的菜油放得多,菜放在餐桌上油光可鉴。
4.对下面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1)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2)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3)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A.拟人、比喻、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比喻、比喻、反语 D.夸张、比喻、比喻
5.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 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 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
A.感激 涂改 脱漏 纠正
B.激动 涂改 遗漏 纠正
C.感激 添改 遗漏 订正
D.感激 添改 脱漏 订正
6.对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的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肖像描写)
B.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语言描写)
C.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神态描写)
D.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动作描写)
7.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恶痛疾(厌恶) 不逊(谦虚)
B.杳无消息(远得看不见踪影) 匿名(隐藏)
C.油光可鉴(照) 好意难却(推辞)
D.抑扬顿挫(停顿转折) 瞥见(斜着眼看)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七集大型政论专题片《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
B.在常规能源中,水能的优越性是无可比拟的,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再生能源。
C.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使得不少消费者愿意为绿色优质农产品付更高价格。
D.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举行的世界技能组织大会上,全体成员一致决定,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中国上海举办。
9.对“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日本爱国青年看不起中国人是有理由的。
B.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中国人就是低能儿,只能忍受日本爱国青年的蔑视。
C.作者认为中国是弱国,弱国的学生能力差,因此
D.作者模拟日本“爱国青年”的口吻,用两层荒谬的推理,表达自己作为弱国国民的极度激愤和无奈。
10.关于本文内容,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我国现代史上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文章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C.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1926年写于日本东京。
D.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字词书写
1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绯红( ) 不逊( ) 诘责( ) 发髻( )
扒手( ) 订正( ) 畸形( ) 瞥见( )
解剖( ) 深恶痛疾( ) 杳无消息( )
1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zhǎng gù______颇为熟悉的了。
(2)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在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nì míng______。
(3)其实我并没有决心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qī rán______,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三、填空题
13.文学常识填空。
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是______,原名______,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______家、______家和_______家。
14.解释下列词语。
(1)标致:
(2)油光可鉴:
(3)抑扬顿挫:
(4)深恶痛疾:
15.请指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
(2)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道:“我就是叫做藤也严九郎的……”( )
(3)但是我还不服气,回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6.在下面语句的横线上补写上两句话,修辞、句式必须与所给例句相同。
例句:思想家的鲁迅,是大海上的灯塔,灯光划破中国社会的黑暗。
文学家的鲁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革命家的鲁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记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过程中的哪四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完成下表。
事情 品质
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第四件事
五、综合性学习
18.《藤野先生》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20世纪初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故事,谱写了一曲老师的赞歌。为此,某校八年级(2)班拟开展以“老师,您是我心中的灯塔”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下列活动。
[活动一:读懂师心]丽丽同学搜集了以下几则材料,阅读后,请你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韩愈《师说》)
材料二
一个老师排除了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魏巍《我的老师》)
材料三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鲁迅《藤野先生》)
(1)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联系生活实际,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师心”。(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2)阅读,可借用诗文名句进行批注。对上面材料的批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B.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C.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D.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活动二:略表我心]在第36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明明同学和佳佳同学进行了一番对话。
明明: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打算送一张明信片给老师。
佳佳:很好,“一日为师,①____________________”嘛。
明明:明信片上的内容为一副对联,上联为“鹤发银丝映日月”,你能帮我想出下联吗?
佳佳:哦,我想想看,那就“②____________________”吧。
明明:太好了!表现出老师的一片丹心,对仗也很工整。
(3)请你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
①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②“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③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鸣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④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19.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0.如何理解“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21.“——鸣呼,无法可想!”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2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最后一堂语文课
曾颖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手里轻捻的那本语文书,也许纯粹是用来应付教导主任的。他要讲的课文以及知识点,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就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觉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来一趟。
⑧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⑨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⑩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小说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
平时的课:____________
最后一课:____________
(2)如果对第⑧段做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
①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_____________。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_____________。
(3)读完全文,请你说说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4)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对小说的理解,续写几句。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七、作文
23.微型写作巧练
白描: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指描绘人物和花卉时用墨线勾勒物象,不着颜色,称为“单线平涂”法。它源于古代的“白画”。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在《藤野先生》中,作者采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对人物简单勾勒几笔,就甚为传神。例如“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等几句描写,作者没有过多地渲染,就把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请你仔细观察一个你熟悉的人,用白描的手法描写一下,突出其某方面的性格特征。(10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解剖(pāo)——pōu;
C.瞥见(pi )——piē;
D.细菌(jùn)——jūn;
故选A。
2.A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愧纠——愧疚;
故选A。
3.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A.抑扬顿挫:指声音的大小起伏和停顿转折。在此形容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新年贺词的声音,使用正确;
B.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物厌恶、痛恨到极点。在此形容对不正之风的厌恶,使用正确;
C.正人君子:指品行端正的人。在此形容一向受到人们的尊重的他,使用正确;
D.油光可鉴:形容非常光亮润泽。在此形容油放得多的菜品,望文生义,使用有误;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修辞方法分析。
(1)把“樱花”比作“轻云”,比喻;
(2)把学生头上盘辫子的样子说成“富士山”,明显夸大,是夸张;
(3)“正人君子”带引号,是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故选B。
5.D
【详解】这是同义词辨析考点。学生对配伍题中同义词辨析应学会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词语含义、程度、对象、范围、色彩等方面加以比较辨别。选出正确的答案。D中“感激”有感谢的意思;“添改”有添加的意思;“脱落”有专指文字遗漏;“订正”专指改正文字中的错误。
6.B
【详解】B.有误。应该是心理描写,而不是语言描写。故选B。
7.D
【详解】瞥:很快地看一下。故选D。
8.D
【详解】A. 成分残缺。改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的精神风貌。
B. 搭配不当。压缩主干就会发现它的毛病。“……优越性是……的再生能源。”显然主宾搭配不当。可将“取之不尽”前的顿号改为逗号,并加上“水能是”。
C. 成分残缺。删掉“随着”或“使得”。
故选D。
9.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的理解。ABC三项错误。因为“认为中国是弱国的不是作者,而是日本人,而作者使用日本人的口吻来说这一认识。”故选D。
10.C
【详解】考查文学常识。C项“1926年写于日本东京”表述错误。本文1926年写于厦门。
【点睛】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和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零散的文学常识就像是没有穿好的一大把针,只要有一根线将它们贯串起来,这些文学常识就显得非常系统了,这根线可以是时间、空间、风格、内容等。此题考查的是与《藤野先生》有关的文学常识。
11. fēi         xùn  jié jì pá dìng jī piē pōu wù  yǎo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本题需要注意的读音是:剖pōu。
12. (1)掌故 (2)匿名 (3)凄然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要注意“凄”的偏旁是两点水。
13. 朝花夕拾 鲁迅 周树人 文学 思想 革命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
本题考查鲁迅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作品,作品集有《朝花夕拾》《呐喊》等。本文选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14.(1)漂亮。反语,用来讽刺。(2)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3)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4)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识记。要求学生在平时多读课文,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注意“标致”在本文中是反语。
15.(1)肖像描写(2)语言描写(3)心理描写(4)神态描写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描写方法的把握。可根据内容和重点词语分析,(1)根据肤色、肌肉、胡须、眼镜判断为“肖像描写”;(2)项是直接引用所说的语言可判断为“语言描写”;(3)项“心里却想道”可判断为“心理描写”;(4)项“脸色”可判断为“神态描写”。
16. (示例)长空雁群中的一只头雁,叫声成为现代文学的第一声呐喊。 寒光闪闪的一柄宝剑,剑锋直指封建时代的魁魅魍魉。
【详解】本题考查仿写能力。答题时,可以根据题干提示,分析例句的特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采用“什么是什么”的句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对鲁迅的了解,如他创作了小说集《呐喊》,他的杂文如匕首、投枪,作答即可。示例:山涧里的甘泉,泉水滋润了中国民众的心田;寒光凛冽的一支投枪,枪尖直刺敌人的心脏。
17.藤野先生为作者添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对工作的极其负责任和对作者的热心帮助。
藤野先生为作者纠正解剖图;表现了藤野先生对作者要求严格,一丝不苟。
藤野先生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说明藤野先生对作者热情诚恳、体贴入微。
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问题;说明他求实,注重调查,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
【详解】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事件的概括能力及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课本中的几个事件不难找出来,注意语言要简洁。“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表现了藤野先生强烈的责任心;“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突出了藤野先生的严格;“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善良和体贴;“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说明藤野先生具有求实精神。
18.(1)老师就如灯塔,在知识上为我们答疑解惑;在做人上温暖我心,为我们指引方向。
(2)C
(3)①终身为父 ②丹心热血沃新花
【详解】(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答题时,一方面要读懂材料,材料一和材料三侧重于传授知识,材料二侧重于做人的道理;另一方面结合题干要求,如“联系生活实际”“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据此作答即可。示范:老师是太阳,指引我们人生的方向;老师是春风,吹散我们学业的困惑。
(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
A.赞美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
B.赞扬老师甘为人梯的精神;
C.纯粹的景物描写,没有比喻义;
D.比喻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体贴入微,潜移默化;
故选C。
(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①根据平时的积累作答即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②可以紧扣上联“鹤发银丝映日月”,按照对联“一一相对”的特点,字数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结合“表现出老师的一片丹心,对仗也很工整”作答即可。示范:赤胆丹心灌幼苗。
19.“看电影”事件推动“我”决定弃医从文。 20.“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表明作者没有把自己看成局外人、旁观者,没有因为自己出国留学就自认为高于平凡的同胞,作者的心始终与多难的祖国和同胞紧靠在一起。面对麻木愚昧的民众,作者内心充满了痛苦与愤懑。 21.抒情。面对长期被残酷压迫和思想统治的国民表现出的麻木与愚昧,作者感到深切的痛心与愤懑,并决心弃医从文。
【解析】19.本题考查概括语段主要内容的能力。
由选文第①段可知,主要事件是“看电影”;由选文最后一段可知,事件的结果是“我”决定弃医从文。将以上内容整理概括即可。
20.本题考查理解重要句子的能力。
第①段“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个句子中的“一群中国人”,是电影中围观的人群。“我”不在电影中,不在国内,却深刻地感受到屈辱悲愤。“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说明鲁迅始终没有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他虽然身处异国,但仍然时刻关心着国内同胞和局势,对围观的那些麻木的中国人深感痛心,对民众的愚昧感到无比愤满,因此“虽身在日本讲堂”,但心系祖国,最终回到国内展开斗争。
21.本题考查分析表达方式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呜呼,无法可想!”表现了鲁迅的强烈愤慨,运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第③段“此后回到中国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体现了作者对这些麻木与愚昧的中国人的无比痛心。他们幸灾乐祸、是非不辨、麻木不仁的思想和做法,是在长期的封建思想压迫和毒害下形成的,作者为此感到愤懑不平,因此决心弃医从文,从文化上、思想上引导民众觉醒,走上自新自强的道路。
22.(1) 气定神闲,娓娓道来。 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2) 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 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3)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无论干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现实的残酷。
(4)示例一:说起文化与美,都有一种心向往之并身体力行的景仰和坚持。
示例二: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有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解析】(1)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1)结合④段的“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可以看出黄老师平时讲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
(2)结合⑧段的“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和⑨段的“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可以看出,他此时是奉命疏导,语言语重心长。
(2)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提取。
从第⑧段的“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中的“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可以看出,黄老师的神态表情发生了变化,他为学生们的抗议感到深深的忧虑,从中看得出黄老师的不安;
从第⑧段的“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中的“以背诵的样式”“重述”可以看出黄老师只是在完成学校领导安排的任务,并不代表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表现了他其实不愿意取消语文课,内心的不甘。
(3)
本题考查人物性格分析。
从第④段“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可以看出黄老师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
从第⑧段的“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可以看出黄老师只是在完成学校领导安排的任务,并不代表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表现了他内心的不甘;
从第⑨段的“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可以看出黄老师是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热爱学生。
(4)
本题考查情景补写。
结合⑨段的“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可以看出,内容可以围绕我们对于语言文字与文化之美的坚持景仰来拟写。
示例:语文是我们最亲密的伙伴,时时与我们分享快乐,排解忧愁,指引方向,树立目标和信心,一路伴我们成长。
23.示例:她走路,步子迈得极大,摇摇晃晃。她音域较宽,嗓门压低时,完全是男孩的声音。她极少穿裙子、长袜,爱穿T恤、短裤、短袜,显出一股男儿气。她的力气很大,敢和男孩较劲,自称是“假小子”。
【详解】本题考查小作文。运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等简单的描述,不加修饰的刻画人物性格特点即可。
示例:妈妈在做饭的时候,常将长发盘起来,将切好的菜一一放在灶台前,起锅烧油,放葱姜蒜,紧接着将菜一股脑的倒在大锅中,用铲子翻炒,不一会儿,菜的香味便散发出来,妈妈拿筷子夹点菜放入口中品尝,菜熟味美,微微一笑,便将饭菜盛上桌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