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 列夫·托尔斯泰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胡髭(zì) 长髯(rán) 一绺 鬈发(quán)
B.黝黑(yōu) 粗劣(liè) 气宇 穹顶
C.可憎(zēng) 蒙昧(mèi) 貂皮 酒肆
D.掠过(luè) 颔首(hán) 锃亮 僵绳
2.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她的笑容美极了,入木三分,魅力十足。
B.佟丽娅将汉唐舞演绎得别有一番滋味,颔首低眉,使人感受到整个舞台都仙气满满。
C.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网络直播同样不能成为藏污纳垢的“垃圾桶”。
D.王源、迪丽热巴亮相2021年春晚发布会,体验播报员的工作,正襟危坐的样子,有播报员那味儿。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或正在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事实的报道。
B.《藤野先生》是我国著名作家鲁迅先生回忆他在日本留学生活的一篇作品,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C.《列夫·托尔斯泰》是英国作家茨威格的作品。作者用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墨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大文豪的“肖像画”。
D.《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深切悼念自己母亲的回忆性散文,文中的母亲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劳动妇女,是美的典型。
4.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
B.这个出身于名门望族的男子长相粗劣,生就一张乡野村夫的脸孔。
C.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D.我们见到的是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
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像米开朗琪罗画的摩西一样,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中“在额头上”作补语。
B.“树根”是名词,“灰白”是形容词。
C.“不管”是连词,“留下”是动词。
D.“朝上倒竖”是主谓短语,“滔滔白浪”是偏正短语。
6.对语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当这一副寒光四射的匕首转而对准它们的主人时是十分可怕的,因为锋刃无情,直戳要害,正好刺中了他的心窝。(这句话通过写眼睛来写托尔斯泰观察社会、人生、时代的广阔和深细,以及批判的深度和广度。)
B.从少年到青壮年,甚至到老年,托尔斯泰一直都是长相平平,混在人群里找都找不出来。(这句总结式的一句话,写出了托尔斯泰作为平常人的外表。)
C.直到年纪大了以后胡子才变成白色,因而显出几分慈祥可敬。直到生命的最后十年,他的脸上笼罩的厚厚一层阴云才消除了;直到人生的晚秋,俊秀之光才使这块悲凉之地解冻。(托尔斯泰晚年实现了世界观转变,对土地私有制表示强烈否定,对国家、教会进行猛烈抨击,宣扬博爱修身,从宗教、伦理中寻求解决社会矛盾之路,所以“阴云才消除”、“悲凉之地解冻”。)
D.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批判社会丑恶现象,遭到敌对势力的反击,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
7.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章前半部分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突出了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托尔斯泰外貌的平庸甚至丑陋,二是他和普通人一样,混在人堆里分辨不出来。
B.全文既对托尔斯泰的“形”“神”做了独到细致的刻画,同时也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托尔斯泰的崇敬赞美之情。
C.文中写托尔斯泰平庸甚至丑陋的外表,正是用来反衬他目光的犀利,灵魂的高贵。
D.文中运用大量的排比和夸张写出了伟人平庸粗鄙的一面。
二、字词书写
8.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髭使人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长髯覆盖了两颊,遮住了嘴唇,遮住了皱似树皮的yǒu黑脸膛,一根根迎风飘动,颇有长者风度。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鬈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
长髯( ) yǒu( )黑 一绺绺( )
9.解释下列词语。
器宇:
轩昂:
粗制滥造:
藏污纳垢:
正襟危坐:
颔首低眉:
三、填空题
10.文学常识填空。
(1)茨威格是____(国家)的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列宁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夫 托尔斯泰是_____国伟大的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_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面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1)他生就一副多毛的脸庞,植被多于空地,浓密的胡子难以看清他的内心世界。( )
(2)托尔斯泰给人留下的难忘形象,来源于他那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 )
(3)而在优美动人的音乐影响下,它们可以像村妇那样热泪涟涟。精神上感到满足自在时,它们……它们可以变得冷酷锐利,可以像手术刀、像X射线那样揭开隐藏的秘密,不一会儿意趣盎然地涌出好奇的神色。( )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2.仿写句子。
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找到真理;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3.学校组织“走近托尔斯泰”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相关任务。
(1)阅读下面一段富有哲理的话,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至少写两点)
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他去请教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诚恳地对年轻人说:“人好比分数,分子就是他自己实在有的那么大小,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于零了。”
(2)“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茨威格正是抓住了托尔斯泰的眼睛来刻画其心灵。阅读下列两个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的比喻句,试着另写一句来描写托尔斯泰的眼睛。
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
②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列夫·托尔斯泰》,回答下列问题。
14.作者在描写托尔斯泰的外貌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效果?试举例说明。
15.本文说托尔斯泰“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可见他是幸福的;但又说他得不到“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你怎样理解这两种说法?请联系托尔斯泰(或你了解的古今中外文学家,如杜甫、苏轼、鲁迅等)的经历,谈谈自己的认识。
1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
王宏甲
①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
②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③没人会想到,2016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没人会想到”,在巨大的差距下,中国人独立自主创造的这个世界奇迹让全世界为之震撼。)
④“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⑤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
⑥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2008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典礼举行;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⑦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⑧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⑨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蚂蚁搬家”“一点一点”),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⑩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凼,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
“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正是在这封贺信里,FAST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
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
贵州,黄昏的高原上,夕阳又大又圆。南仁东戴上安全帽,兴奋而威严的表情俨然像一个将军。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平静地摆摆手:“让我自己走过去看。”南仁东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慢慢地”“一步一步” )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巨大的反射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
第二天,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南仁东陪同前来参加落成启用典礼的国际天文学家们参观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此时,开工之前曾考察过大窝凼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
FAST的胜利建成,证明了找回“自力更生”的中国科学家和建设者们有着多么巨大的创造力。
2017年1月,南仁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物。这是南仁东生命的最后一年,病中的他原本不去颁奖仪式现场。但听说中央电视台要向全国播出颁奖仪式,南仁东又去了。他要借央视这个平台,说一段不能忘怀的话。他嗓音沙哑,话语断断续续——(“断断续续”却字字千钧,病中的南仁东难以忘怀的是FAST建设者和贵州人民的深情。)
“这个,荣誉,来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觉得我,个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却的,就是,这二十二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族父老乡亲,和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谢谢!谢谢!”
这是南仁东要表达的最后的声音。
2017年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
可是,10天前,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一九年新年贺词:“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讲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追思“中国天眼”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最大的成功不是哪一项技术的创新成就,而是找回了“自力更生”。“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
(1)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
A.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
B.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C.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
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南仁东星”。
(2)选文多处写到外国、外国人的相关信息,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20世纪末,我国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很落后。
B.外国人对我国科技水平的怀疑激起了南仁东痛彻的反思。
C.中国人独立建成大射电望远镜这一壮举,让外国人敬佩。
D.没参与中国大射电望远镜的建设,这让外国人深感遗憾。
(3)选文括号中的批注有两处未完成,请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4)作者为何不用《南仁东传》作为标题?请简要分析。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七、作文
17.作文小练笔
本文运用比喻兼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托尔斯泰的面部轮廓和结构,极言他粗糙而丑陋的形象。但他的眼睛无比精美,犀利、敏锐,透出深邃的精神世界。这些都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刻画出来的,请你也写一个人物的外貌,抓住特征,刻画其性格特点。200字左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A.胡髭(zì)——(zī);
B.黝黑(yōu)——(yǒu),气宇——器宇;
D.掠过(luè)——(lüè),颔首(hán)——(hàn),僵绳——缰绳;
故选C。
2.A
【详解】考查成语运用。
A.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强劲。也用来比喻分析问题深刻。不能形容笑容,用错对象;
B.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正确;
C.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正确;
D.正襟危坐:整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恭敬或拘谨的样子。正确;
故选A。
3.C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C.《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作品。故选C。
4.B
【详解】A.“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没有运用修辞手法;
C.“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运用了夸张的修辞;
故选B。
5.D
【详解】D. “朝上倒竖”是偏正短语,“滔滔白浪”是偏正短语。故D错误,选D。
6.D
【详解】D项对语句理解有误。选项的最后“一生中无法过上幸福的生活”一句范围太大,于现实无据,理解错误。
7.D
【详解】D.有误。文中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用伟人平庸丑陋的外表来反衬其眼睛的神奇,灵魂的伟大。故选D。
8. rán 黝 liǔ
【详解】考查词语注音和看拼音写词语的能力。这类题目一般多考查多音字的注音,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注意不同读音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另外注意平时多积累并熟记课本上的重点词语。
髯——rán,长髯:两颊上的长须。
yǒu——黝,黝黑:很黑;漆黑,没有光亮;(注意“黝”是形声字,从黑,幼声,本义是“淡黑色”)
绺——liǔ,一绺绺:表数量。用于线、麻、发、须等。
9.器宇:人的外表;风度。
轩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粗制滥造:指产品制作粗劣,不讲究质量。
藏污纳垢:比喻包容坏人坏事。
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词语,多查字典,多识记。注意“器宇”“藏污纳垢”“正襟危坐”的解释。器宇和轩昂也可在一起理解。器宇轩昂,汉语成语,释义为形容人的气质、风度出众,不同一般。
【点睛】此题型的题目要求多归纳整理,养成积累词语的好习惯。理解词语含义,做到融会贯通,同时注意一些成语的固定用法。
10. 奥地利; “俄国革命的镜子” 俄国、 《战争与和平》、 《安娜 卡列尼娜》、 《复活》。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识记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小说家、诗人、剧作家、传记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三大师》和《一个政治性人物的肖像》。列宁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是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列夫 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 卡列尼娜》《复活》等。
11. 比喻 比喻,夸张 排比
【详解】本题考查辨析修辞手法。
(1)把“须发”比喻成“植被”,把“脸庞”比喻成“空地”,写出了须发的浓密。
(2)把“胡子”比喻成“天父般的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滔滔白浪”还有夸张的手法。
(3)“它们……它们……它们……”是排比的修辞。
12. 示例: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别人不以为然的工作中获取经验; 他们用自己的双脚在别人尚未涉及的道路上践行成功。
【详解】开放性语言运用,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注意例句“用……”的句式。
13.(1)①有才能的人从不会高估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②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2)这道目光就像闪电,瞬间发出耀眼的光芒,让人感到无比震撼。
【解析】(1)
考查阅读启示。
联系“有个青年总想一举成名”“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可知,这位青年明显认为自己有着杰出的才能,所以才会想着一举成名。由此可得启示:人不能高估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
联系“而分母就是他把自己想象的那么大小。分母愈大,分数就愈小,如果分母是无穷大,分数就等于零了”可知,人不能高估自己,越是高估自己,自己的价值就越渺小,就越难以进步。所以人要谦虚低调。由此可得启示: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
(2)
考查仿写。
开放类试题,运用比喻的修辞,仿照例句的格式,表现托尔斯泰眼神的锐利即可。
如:这道目光像一把锋利的投枪,带着风声和巨大的气势向人词来,让人无处躲藏。
14.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从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如描写眉毛,“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描写须发,“一绺绺灰白的鬟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描写皮肤,“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描写鼻子,“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这些外貌描写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15.不矛盾。【示例】“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者,自然是幸福的;但“能够看清真相的人”通常也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托尔斯泰正是这样的人,他看透了暴政、丑恶、虚伪和苦难,也看清了造成人间种种罪恶的原因,并尽自己毕生努力去改变它,但总是事与愿违,这才是最大的痛苦。晚年的托尔斯泰厌弃贵族生活,决定放弃财产,以致和家人产生矛盾,最后毅然离家出走,客死于途中,这样的经历便可说明这一点。
【解析】14.考查对修辞手法的辨析和作用分析。解答时,首先找出外貌描写的句子,再根据句子内容进行分析。
联系文章中“宽约一指的眉毛像纠缠不清的树根,朝上倒竖”,“一绺绺灰白的鬟发像泡沫一样堆在额头上。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你都能见到热带森林般茂密的须发”“他那犹如卷起的滔滔白浪的大胡子”,“皮肤藏污纳垢,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一个宽宽的、两孔朝天的狮子鼻,仿佛被人一拳打塌了的样子”的内容可知,在描写眉毛、须发、皮肤、鼻子时,作者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把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表现得极为生动形象,从而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托尔斯泰的外貌特征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15.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先解释文中看似矛盾的两种说法的含义,再联系托尔斯泰或其他有着相似思想高度的文学家的经历,将自己的观点简明清晰地表述出来。
示例:幸福是因为他能看清真相,“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常是痛苦的,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智者的痛苦。如果他既是智者又是仁者那么痛苦将是双倍的。作者说,“具有这种犀利眼光,能够看清真相的人,可以任意支配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这就是说这样的人可以成为整个世界及其知识财富的主宰和主人,这句话和“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并不矛盾。杜甫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跟同时期另一位诗歌大神李白其名,对后世的影响极大,被后人誉为“诗圣”。只因为他一生身体力行,是儒家思想忠实的拥护者,无论是他得意也好,还是失意也罢,始终都把儒家思想作为自己为人处世的准则,始终像“圣人”一样关心着天下苍生的悲欢疾苦,所以他拥有了“诗圣”的名号。杜甫用诗歌记录了大唐王朝的兴衰沉浮,他的个人命运始终跟大唐王朝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大唐王朝的任何荣辱兴衰,都能在他的心里引起强烈震荡。
16.(1)C
(2)D
(3)示例:“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设备之巨、力量之微可见运输之难,人民群众艰苦奋斗,用双手创造的奇迹让人赞叹。“慢慢地”“一步一步”,不仅是因病而行走缓慢,更蕴含了南仁东以无比庄重的姿态见证FAST建成的满怀深情。
(4)《南仁东传》这个标题侧重表现南仁东的个人生平和个人精神品质。《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这个标题突出“中国天眼”对南仁东个人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同时突出这一科技奇迹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最重要的是,南仁东、“中国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的核心力量。
【解析】(1)
此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掌握。
C.有误,第 段写的是2016年9月25日,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联系第 段“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可知,“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发生在典礼进行的前一天,属于插叙,并非是按照时间顺序展开的;
故选C。
(2)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有误,根据第①②④段“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可知,写到外国、外国人的相关信息,表现了我国射电望远镜的建设水平在国际上很落后,这也是南仁东一定要建设成中国天眼的重要原因之一;联系第 段“此时,开工之前曾考察过大窝凼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可知,写建成后外国专家不可思议的表现,是突出他们对我国的敬佩,但并没有展现因为没有参与建设而产生的遗憾;
故选D。
(3)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赏析。
(1)“蚂蚁搬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把当地政府带领群众把“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运进大窝凼的过程比作蚂蚁搬家,蚂蚁搬家时,过程漫长艰难,但它们从未放弃,团结一心,最终搬家成功。所以这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这把设备零件送到大窝凼这一过程的艰难与漫长,“一点一点”同样突出了这一过程的艰难与漫长,这两个加点词语突出了天眼建设者们坚韧与顽强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他们的赞美与崇敬之情。
(2)联系第 段“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可知,此时南仁东已经身染重病,所以“慢慢地”与“一步一步”生动地表现了他此时行动的艰难,联系后文“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可知他这一缓慢的动作也表现了此时内心的激动与深情。
(4)
本题考查赏析题目。
阅读文本可知,选文主要介绍了南仁东建设中国天眼的经过,对他的生平籍贯,成长经历并没有过多介绍,所以不能用“南仁东传”作为标题。《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说明“中国天眼”对南仁东意义非凡,充分体现了南仁东等中国天眼建设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功的法宝,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是振兴中华民族之魂,能够激励广大工作者不断奋斗,使国家不断发展。
17.示例:我有个聪明而淘气的小侄子。他今年九岁,个子不高,脸蛋儿又瘦又黑,大脑门儿尖下巴,这都是不爱吃饭造成的。他特别喜欢户外活动,每天放学后他都要玩到天黑才回家,节假日经常在外面玩大半天,即使是烈日炎炎的暑假,他也天天都要出去玩。他的眉心上有一道三厘米长的伤疤,那是他的顽皮留下的教训。他呀,眼睛虽小,却透亮灵气,眼珠一转就想出个鬼点子来。他那张小嘴能说会道,每次都千方百计地说服父母让他出去玩。
【详解】试题分析:人物外貌不但指人的容貌、身材、衣着打扮,还指人的神情、姿态、声音等。把人物的这些特点具体地写下来,就是人物外貌描写。学会观察和描写人物外貌是写 记叙文 的一项不可忽视的基本功。因为,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出现在舞台上一样,首先映入观众眼帘的是外貌。 要写好人物外貌,关键在于平时仔细观察。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注意人物的身分,了解、熟悉他们的个性。还要留心他们的变化。具体来说:第一,描写人物外貌要抓住人物外貌的特点,这样,就不会出现“千人一面”的毛病。第二,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的身分,不能张冠李戴。第三,描写外貌要注意人物内心感情的变化。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在不同时期,不同情况下,年龄、经济地位、职业、心境、感情都在起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必然会反映到人物的外表来。因此,写人物外貌,不能一成不变,要通过人物外貌的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心内世界。第四,描写外貌,还要注意人物的性格特点。人,各有各的性格,就是一对双胞胎,尽管长相一样,但性格和气质是不尽相同的。描写外貌的时候,就要注意“以形传神”地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反映出来。
点睛:外貌描写四法:外貌描写,就是对人物的容貌、衣饰、神情、姿态等等进行描写。通过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能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白描式描写。就是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的词藻,而以简练单纯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来。这种描写方法的运用,可以给读者一个简单而明快的印象。如《藤野先生》中写藤野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旧外套。抓住特征,几笔勾勒,就活画出了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二、漫画式描写。在人物描写中需要强调人物外貌的某一特征,可以采用夸张的手法。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人的外貌就是漫画式描写。如鲁迅笔下的阿Q:“最恼人的是在他头皮上,颇有几处不知起于何时的癞疮疤。这虽然也在他身上,而看阿Q的意思,倒也似乎以为不足贵的,因为他讳说‘癞’以及一切近于‘赖’的音,后来推而广之,‘光’也讳,‘亮’也讳,再后来,连‘灯’‘烛’都讳了。”鲁迅先生抓住阿Q外形上最引人注目的、最富幽默色彩的特征——头上的癞疮疤,以诙谐的语言进行了夸张的描写。为读者展现了一幅幽默的漫画。
三、工笔式描写。工笔描写指对人物多用笔墨作细致入微的刻画。犹如电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写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都能让读者看得清清楚楚,留下深刻印象。如刘绍棠《榆钱饭》中:“丫姑野性,胆子比人的个儿还大:她把黑油油的大辫子七缠八绕地盘在脖子上,雪白的牙齿咬着辫梢儿,光着脚丫,双手合抱比她的腰还粗的树身,哧溜溜,一直爬到树梢,岔开腿骑在树岔上。”这段文字用工笔细描法,把一个“野性”“胆大”饥不择食的“丫姑”惟妙惟肖地刻画了出来。对人物的外貌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使人过目难忘。
四、间接式描写。就是作者不直接写出人物的外貌特征,而是通过写周围人物的反应来表现特定人物的外貌。此法含蓄隽永,给人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如《陌上桑》描绘罗敷出众的美貌:“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着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行者”见到罗敷放下担子摸着胡子,身心沉浸在美的享受之中。“少年”见到罗敷脱下帽子,只戴纱巾,希望引起姑娘的注意。和罗敷邻里的“耕者”、“锄者”,他们该不是第一次见到罗敷吧,可也因观看罗敷而常常停下活计导致贻误了工时。这几句,没有一词半句直接描绘罗敷的容貌。我们甚至无从知道罗敷是高还是矮,是苗条还是丰满,可我们就是觉得她很美。间接描写十分含蓄,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