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美丽的颜色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美丽的颜色 分层作业(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9-05 08:50: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9美丽的颜色 分层作业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
1.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然而,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由于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就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以便继续工作,而不至于因烟窒息。
A.lù lóu zù zhì
B.lòu lù cù zhì
C.lù lóu cù zì
D.lóu lù zù zh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在夏天,因为棚顶是玻璃的,棚屋里面躁热得像温室。
B.玛丽继续练制,提取纯镭盐。
C.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D.它们那些略带蓝色莹光的轮廓闪耀着,悬在夜的黑暗中。
3.依次填入下面文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玛丽和比埃尔更要习惯忍受室外的严寒。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 没有把有害气体排出去的“通风罩”,炼制的大部分工作 必须在院子的露天地里进行。每逢骤雨猝至,这两位物理学家就匆忙把设备搬进棚屋,大开着门窗让空气流通, 继续工作, 不至于因烟窒息。
A.但是 因为 所以 只要 就
B.然而 由于 就 以便 而
C.可是 由于 便 不仅 而且
D.然而 不仅 而且 以便 就
4.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工作日变成了工作月,工作月变成了工作年,比埃尔和玛丽并没有失掉勇气。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他们之间的柔情和他们智力上的热情,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他们在这个木板屋里过着“反自然”的生活,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
下列各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种抵抗他们的材料迷住了他们”提取主干是“材料迷住他们”。
B.“失掉”是动词,“柔情”是名词。
C.“这个”是代词,“是”是副词。
D.“比埃尔和玛丽”是并列短语,“迷住了他们”是动宾短语。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和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榜样。
B.冬天的济南,是一个温暖、响晴的季节。
C.生活有多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D.当山林中的老枫树伸开它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
6.下列加点的词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古人讲孝亲,最难的是“色难”,对待双亲不光是生活上的奉养,神情上还要和颜悦色,动不动就烦躁可不行。
B.“00后”唐卡画师更姐左手端碗,右手执笔,小心翼翼地在身前画布上勾勒,一条绿色橄榄枝的轮廓逐渐显现。
C.摩托化步兵在演习期间运用机动防御战术将“敌人”折磨得筋疲力尽,然后转入进攻。
D.改变了人类宇宙观的哥白尼,发现钋和镭两种新元素的居里夫人家喻户晓,他们取得的成就令人侧目而视。
7.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顺——山——倒”,林子里传出我们伐木连小伙子的喊声。
B.玛丽的性格里有一种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着的追求。
C.今天的早餐品种丰富,你是吃稀饭馒头?还是吃豆浆油条?
D.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承千年的美德。
8.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记录,一方面增强文章记事的可信性、真实性,另一方面更直接地表现居里夫人的内心世界,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B.居里夫人发现镭后,英国政府给子她众多嘉奖和荣誉,可是居里夫人对此毫不动心,这体现了她不慕荣利,潜心科学研究,质朴、高尚的人格魅力。
C.本文记叙了居里夫妇克服重重困难,在棚屋中用四年时间发现并提取镭的过程。
D.文中运用了对比和夸张,突出强调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简陋、恶劣。同时,这种极端恶劣的工作环境与下文他们高昂的工作热情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表现出了他们执着、坚定的科研精神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二、字词书写
9.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踱( ) 炽热( ) 沥青( ) 窒息( )
筋疲力尽( ) zào热( ) 吹xū( ) 氯化léi( )
yíng光( ) cù( )然 zhòu雨( )
10.试解释词语的含义。
炽热:________________
猝:________________
窒息:_______________
吹嘘:_____________
筋疲力尽:____________
和颜悦色:____________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
三、填空题
11.玛丽 居里,波兰裔法国籍女__________。__________,先后荣获__________和__________年诺贝尔化学奖。她和丈夫开创了_______,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____和_____。
12.赏析下列句子。
①但是镭要保持它的神秘性,丝毫不希望人类认识它。
②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
13.文中大量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话,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第二部分 语言、综合素质
四、语言表达
14.这篇人物传记的语言非常优美,请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这是一种奇异的新的开始,这种艰苦而且微妙的快乐(无疑地在玛丽以前没有一个女人经验过),两次都挑选了最简陋的布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穿过院子,比埃尔把钥匙插入锁孔,那扇门嘎嘎地响着(它已经这样响过几千次了),他们走进他们的领域,走进他们的梦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15.某校八年级(1)班以“走近玛丽·居里”为主题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作为本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是某位同学搜集到的几则素材,请认真阅读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材料一:除获诺贝尔奖外,玛丽·居里的各种荣誉称号有:会员56个,会长2个,院士19个,院长1个,博士20个,教授1个,荣誉市民3个;另外获得奖金10项,奖章16枚。爱因斯坦曾说:“在所有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所宠坏的人。”
材料二:荣誉就像玩具,只能玩玩而已,绝不能看得太重,否则就将一事无成。(玛丽·居里)
材料三:我把你们的奖金当做荣誉的借款,它帮助我获得了初步的荣誉。借款理应归还,请把它再发给另一些贫寒而又立志争取更大荣誉的波兰青年。(玛丽·居里)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居里夫人的人生是奉献的一生,请你为她写一段赞美词。
示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阅读能力
六、现代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
①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使玛丽面对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她是应该到布列塔尼去和她的女儿们在一起,还是应该留在巴黎?若是敌军有占领首都的威胁,她是否随卫生机关一起撤退?
②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决定了办法:无论什么事发生,她要留在巴黎。不只是她现在担任的救护工作要她留在这里,她还想到她的实验室,想到居维埃路的精密仪器,想到比埃尔居里路的新建筑。她想着:“我在这里,德国军队或许不敢抢夺它们,但是假如我离开了,所有的东西都会失踪。”
③这个固执而有毅力的玛丽在本能上不喜欢逃避行动,她认为害怕就等于为敌人服务,她决不让得胜的敌人走进无人照料的居里实验室而自鸣得意。
④她准备离别她的女儿们,把她们托付她丈夫的哥哥雅克照料。虽然玛丽能够从容地考虑住在被包围、被轰炸甚至于被占领的巴黎生活,然而有一件宝物——实验室所拥有的那一克镭——却要她加以保护,不让侵略者侵占。她不敢把这一点珍贵的东西交给任何使者,决定亲自把它运到波尔多去。
⑤玛丽坐在一辆满载政府人员和官员的火车里,身穿一件黑羊驼呢的防尘外衣,带着一个小行囊……和一克镭——即装着许多小试管并且包了铅皮的匣子。居里夫人奇迹般地坐席头上找到一个地方,并且还能把那个沉重的包裹放在她面前。她决意不听车箱里悲观的谈话,凝视着窗外阳光普照的田野。但田野上的一切是一派失败气象,铁道沿线的公路上不断有向西逃去的成行的汽车。
⑥法国人大批逃往波东多,搬运工、出租汽车、旅馆房间,都很难找到。天已经黑了,玛丽仍站在车站的广场上,守着那个地无力搬动的重担。人群往来撞着地,她并没有发怒,她觉得自己的处境很有趣……难道她必须终夜守着这个价值一百万法郎的匣子么?一个部里的雇员认出她来,走过来帮助她。这个援助者替她在一个私人住宅里找到一间住房,那一克镭有了安置的地方。第二天早晨,玛丽把她的笨重宝物存放在一家银行保险库里,办妥之后,地就走上了回巴黎的途程。
⑦她到波尔多去并没有引起注意,但是离开时却引起热烈的评论。一大群人围住这个怪人——“这个要回到那边去的女人”。这个“女人”留心不使人知道她是谁,但是话比平常说得多,尽力想平息那些使人惊慌的谣传,并且温和地说巴黎一定“可保”,居民一定不会遭到任何危险……
⑧在她看来,安静的、受着威胁的巴黎在9月初的灿烂的阳光下,似乎有一种它从来不曾有过的美丽和价值。这样一个珍宝难道会失去么?但是街上已经在传布着一个消息,其猛烈不下于海啸。居里夫人风尘仆仆,就忙着去打听:德国军队的进攻已被粉碎,马纳战役业已开始!
⑨1914年9月6日玛丽写给伊蕾娜①的信上说:
⑩“……战场此刻正在移动,敌军似乎正在撤离巴黎。我们都觉得很有希望,我们都深信法国能取得最后胜利。
要让年轻的费南·沙瓦纳②做物理习题。你们既不能为法国的现在工作,就应该为它的将来努力。唉!这次战争之后,法国一定缺少许多人,必须有人补他们的位置。你们必须尽力研究物理学和数学。”
(节选自《居里夫人传》)
注:①伊蕾娜:居里夫人的大女儿,1935年获诺贝尔化学奖。②费南·沙瓦纳:居里夫人好友的儿子。
16.阅读这段选文,完成下面有关玛丽·居里经历的思维导图。
17.文中两处批注是一位同学提出的疑问,请你帮助解答。
(1)批注1:这里写玛丽把孩子托付给别人,不利于刻画她的正面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呢?
(2)批注2:这里为什么要写田野上失败的气象和成行逃走的汽车?
18.本传记引用居里夫人的信(⑨- 段)有什么作用?
19.请给这段选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并阐述理由。
阅读传记《屠呦呦与青蒿素》,完成下列各题。
屠呦呦与青蒿素
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理由是她研发出了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但青蒿素获奖是集体攻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②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呦呦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
③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把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作为自己的志向。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但屠呦呦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是能战胜一切的。她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
④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领导团队的才干,至今让当年科研组的人们所称道。而屠呦呦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则更是令人叹服不已。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
⑤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
⑥“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
⑦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
20.这篇传记主要记述了屠呦呦的____和____的事迹。
2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 )
A.疟疾是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世界上每年有百余万人被它夺去生命。许多国家的科学家都在努力研发制服它的新药物,我国的科学家率先完成了这个任务。
B.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少数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在短期内显而易见,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研发的青蒿素就属于这一类。
C.传记第⑦段“各种肤色的人表达敬意”的主要原因是:屠呦呦研发的青蒿素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
D.本文在平实的叙述中穿插一些富有文学色彩的描写,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如对屠呦呦研发青蒿素艰难历程的描写就很细腻生动。
22.第④段告诉我们:屠呦呦获得突破性进展,主要是改进了提取药物的方法。她这样做是从哪里受到的启发?改进的最关键的两种提取药物的方法是什么?
23.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因素有很多,请参考示例,从第③④段中再梳理出一个因素并稍加说明(可以引用原文说明,也可以概括说明)。
示例:志向。屠呦呦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把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作为自己的志向。
24.屠呦呦获得成功的哪一个因素对你触动最大?请就这一因素谈谈你的感受。
第四部分 作文素养
七、作文
25.作文小练笔
课文在叙事的同时,多次引用了居里夫人自己的话,既展示出人物的心理感受,又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请你也运用这种方法,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其性格特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详解】字音题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遇到多音多义字时,要先弄清楚它们在词语或句子中的意义,再根据音义对应的规律辨别读音。对于字音题型,平时要注意积累,读准字音,标准调号。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如“简陋”:简单而鄙陋。读“jiǎn lòu”。再如“猝”:仓猝,突然。读“cù”。注意据义定音。故选B。
2.C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字形的识记。A项,“躁”应为“燥”;B项,“练”应为“炼”;D项,“莹”应为“荧”。据此,答案为C。
3.B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关联词语的选用。(1)因为这段话是紧承上文的情况所说,所以用“然而”,可排除A和C。(2)“他们炼制沥青铀矿的设备极其简陋”是后一句的原因,可选用“因为”或“由于”,这样可排除D。(3)第三空是说必须采用的方式,所以选用“就”;(4)第四空前后句之间是顺承关系,用“以便”;(5)第五空,前后句之间是递进关系,用“而”。据此,答案为B。
4.C
【详解】“他们彼此一样,都是为了过这种生活而降生的”中的“是”是判断动词。不是副词。故选C。
5.C
【详解】A.用语重复,去掉“精神”;
B.搭配不当,应为“济南的冬天”;
D.缺少主语,去掉“令”。
故选C。
6.D
【详解】A.和颜悦色:和蔼喜悦的神色;和蔼可亲的面色。形容态度温和亲切。句中用来形容孝亲,正确;
B.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来形容言行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大意。句中用来形容更姐画唐卡的小心谨慎,正确;
C.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句中用来指敌人被折磨的状态,正确;
D.侧目而视:形容憎恨或又怕又愤恨。用在这里属于望文生义;
故选D。
7.C
【详解】C.这个句子是选择问句,无论有多少个选择项,只有全句末尾才用问号,所以应将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
故选C。
8.B
【详解】B.给予居里夫人众多嘉奖和荣誉的是美国政府,不是英国政府,故选B。
9. duó chì lì zhì jīn 燥 嘘 镭 荧 猝 骤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和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本题需要注意的字是:骤。
10. 温度高,极热。 突然。 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夸张地宣扬。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详解】试题分析: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11. 物理学家 化学家 1903年 1911年 放射性理论 钋 镭
【详解】玛丽·居里或居里夫人,波兰裔法国籍女物理学家、化学家。曾于1903年和1911年两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玛丽·居里的成就包括开创了放射性理论,发明了分离放射性同位素的技术,以及发现两种新元素钋(Po)和镭(Ra)。在她的指导下,人们第一次将放射性同位素用于治疗癌症。她是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也是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第一人。但她最终因接触放射性物质,死于白血病。
12.①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镭人格化,形象地体现了镭的提炼是如此之艰难。同时也使语言生动。活泼,从而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形象地突出了玛丽工作之艰巨,所遇到的困难之大,进一步赞扬了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着的追求。
【详解】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赏析。要根据句子的内容和语言表达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写作手法、表现的情境、表达的情感等不同方面来分析。①结合“神秘性”“不希望人类认识它”可以看出赋予了镭以人的情感与性格特征,是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了镭十分神秘,以此来表现镭的提取难度之大,过程之艰辛。②“她独自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中的“是”是比喻中的暗喻,把“她一个人”比作“一家工厂”。一般工厂人都是很多的,但是这里玛丽一个人就是一家工厂,说明了研究缺乏人手,她的工作负荷大,所遇到的困难大,以此来赞扬她坚定的科学信念和执著的追求。据此结合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作用进行分析。
13.这样写,补充了历史细节,展示了传主的心理感受,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使行文更加生动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句段的作用。文章中大量引用了居里夫人的话,如:后来她写过这样一段话:“我们没有钱,没有实验室,而且几乎没有人帮助我们把这件既重要而又困难的工作做好。这像是要由无中创出有来。假如我过学生生活的几年是卡西密尔 德卢斯基从前说的‘我的姨妹一生中的英勇岁月’,我可以毫不夸大地说,现在这个时期是我丈夫和我的共同生活中的英勇时期。”“……然而我们生活中最美好而且最快乐的几年,还是在这个简陋的旧棚屋中度过的,我们把精力完全用在工作上。我常常就在那里做我们的饭食,以便某种特别重要的工序不至于中断。有时候我整天用和我差不多一般高的铁条,搅动一大堆沸腾着的东西。到了晚上,简直是筋疲力尽。……他写道:“我一次炼制20公斤材料,结果是棚屋里放满了装着沉淀物和溶液的大瓶子。搬运容器,移注溶液,连续几小时搅动熔化锅里沸腾着的材料,这真是一种极累人的工作。” “……我们在实验室里只有很少几个客人。偶尔有几位物理学家或化学家来,或是来看我们的实验,或是来请教比埃尔 居里某些问题,他在物理学的许多分支领域,是很出名的。他们就在黑板前谈话,这种谈话给人留下了清晰的记忆,因为它们是科学兴趣和工作热情的一种提神剂,并不打断思考的进行,也不扰乱平静专注的空气,这是实验室的真正的气氛。” ……引用了这些话,既补充了历史细节,丰富了文章内容,刻画了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同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使文章的叙述节奏有所变化。据此理解作答。
14. (1) “微妙”,是深奥玄妙的意思,在这里修饰“快乐”,说明这种快乐的非凡、深远,其内涵与意义是不可言尽的。 (2)“领域”,在这里指他们的学术范围,后面的“梦境”又将其形象化,将其比喻为美妙的境界,这就将居里夫妇热爱科学的情怀又一次显现了出来。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微妙”“领域”“梦境”要结合上下文内容来理解。
15. (1)示例:走近玛丽·居里,感受大家风采。 (2)示例:玛丽·居里一生获得很多荣誉,但她淡泊名利。 (3)示例:她用尽一生的时间,去发现美丽的“镭”;她获得过无数荣誉,却视名利如粪土;她从一个漂亮的姑娘,变成物理学的一个计量单位“居里”,成为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她就是玛丽·居里。
【详解】(1)宣传标语的拟写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
(2)材料的探究要结合居里夫人的成就和品质来全面概括。
(3)赞美词要写出居里夫人对“镭”的研究和淡泊名利,辛勤认真工作的科学家精神。如:淡泊名利的你是如此美丽,你是科研事业发展之路的路灯,照亮了美好的未来;无私奉献的你是如此美丽,你是人们学习的榜样,引领人类走向更辉煌的明天!你的美丽,印在我心里;你那庄重的形象,印在全人类的心中!
16.A 亲自运送镭到波尔多;B 把镭存放到银行保险库 ;C 听说德军进攻失败,马纳战役已开始 17.(1)这一举动,体现了玛丽对子女的爱,这是人之常情。使玛丽的形象更真实,更丰满。
(2)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渲染了紧张氛围;反衬出玛丽的勇敢与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18.引用居里夫人的信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性;表达了她对法国取得胜利的信心,以及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进一步凸显了玛丽的伟大。 19.孤军奋斗。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她的实验室,她决定孤身一个留在巴黎与敌人作战;为了保护那一克镭,她孤身一人亲自将它护送到了波尔多。这一系列行为,都表明她为了科学在孤军奋战。
【解析】16.本题考查情节的梳理与概括。观察思维导图,结合全文内容,从文中筛选出关键语句提炼作答。从②段“她冷静地考虑这些可能发生的事,决定了办法:无论什么事发生,她要留在巴黎”可知,写玛丽坚决留守巴黎;从④段“实验室所拥有的那一克镭——却要她加以保护,不让侵略者侵占。她不敢把这一点珍贵的东西交给任何使者,决定亲自把它运到波尔多去”,⑤“玛丽坐在一辆满载政府人员和官员的火车里”可知,写玛丽亲自运送镭到波尔多;从⑥段“天已经黑了,玛丽仍站在车站的广场上,守着那个地无力搬动的重担”可知,写玛丽在广场守护镭;从⑥段“这个援助者替她在一个私人住宅里找到一间住房,那一克镭有了安置的地方。第二天早晨,玛丽把她的笨重宝物存放在一家银行保险库里”可知,写玛丽把镭存放到了银行保险库;⑦段写玛丽平息谣言,安抚居民;从⑧段“居里夫人风尘仆仆,就忙着去打听:德国军队的进攻已被粉碎,马纳战役业已开始!”可知,写玛丽听说马纳战役业已开始;⑨- 段写玛丽写信叮嘱。据此理解完成思维导图。
1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1)从上文可知,当德国军队的迅速推进时,玛丽决定留守巴黎。这体现了她的坚强勇敢。她是一位科学家,但她也是一位母亲,所以在她决定留在巴黎与敌人孤军奋战之前,她把女儿们托付她丈夫的哥哥雅克照料,这是一位母亲对子女的爱,这种爱是人之常情。有了这一情节,使玛丽的形象更真实,也更丰满。
(2)写“一派失败气象,铁道沿线的公路上不断有向西逃去的成行的汽车”,一方面交代了当时的社会环境,渲染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氛围;另一方面,“向西逃去的成行的汽车”表明随着德军向巴黎迅速推进,很多人选择了逃跑,而玛丽却选择了留守巴黎保护她的实验室,反衬出玛丽的勇敢与愿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18.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是一篇传记,引用居里夫人的信能增强作品的真实性。从信中内容来看,“我们都深信法国能取得最后胜利”表达了她对法国取得胜利的信心,以及她对第二故乡法国的热爱;从“这次战争之后,法国一定缺少许多人,必须有人补他们的位置。你们必须尽力研究物理学和数学”可以看出,这是玛丽对孩子们的叮嘱,表明她对孩子们寄予厚望,希望孩子们好好学习,为将来而努力,为国家的科研事业而奋斗。从而进一步凸显了玛丽的伟大。
19.本题考查拟写题目。从文章的背景看,这一部分内容写于比埃尔去世之后,此时的居里夫人在丈夫去世后把伤痛深藏,独自撑起一个家庭,并继续投入教学工作与科学研究中;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为了她的实验室,为了居维埃路的精密仪器,她决定孤身一个留在巴黎,她决不会让得胜的敌人走进无人照料的居里实验室而自鸣得意;为了保护实验室所拥有的那一克镭,她孤身一人亲自将它护送到了波尔多并存放到一家银行的保险库里。这一系列行为,都表明她为了科学在孤军奋战,故可拟题为:孤军奋斗。
20. 立志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 发明青蒿素的经过 21.D 22.从东晋名医葛洪的有关记载中受到启发;乙醇冷浸法 低沸点溶剂提取法。 23.示例:①源于兴趣理想的动力: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②克服困难的执着精神: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③选对研究方向,并具有研究操作的实践能力:把从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进行大量实验,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素上;④临危受命领导团队的才干: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 24.示例:屠呦呦在设备简陋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说明其心无旁骛。屠呦呦在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等情况下,不气馁,坚持研究。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发现了青蒿素。说明其坚持不懈。
【解析】20.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传记主要内容的能力。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①②段写屠呦呦因获得诺贝尔奖,被人熟知。第二部分,③段④段写她获得诺贝尔奖的具体原因。③段“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把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作为自己的志向”是本段文中心句,可知她的志向是探索中药治病的奥秘。④段以时间为序,写屠呦呦发明青蒿素的经过。第三部分,⑤⑥⑦屠呦呦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值得所有人向她表达敬意。
21.A.④段中,“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可知A是正确的;
B.⑥段中“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可知B是正确的;
C.⑥段中“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可知C是正确的;
D.“对屠呦呦研发青蒿素艰难历程的描写就很细腻生动”中“细腻生动”错误,应为“平实”;
故选D。
22.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第④段中,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 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由此可知,屠呦呦是从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得到启示。第④段中“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采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法,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可知,改进的最关键的两种提取药物的方法是乙醇冷浸法和沸点溶剂提取法。
2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由③“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可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③“她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可知执着能战胜一切。由④“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领导团队的才干,至今让当年科研组的人们所称”,可知唯有担当,方显赤诚。由④“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可知毫不气馁更显英雄本色。由④“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可知不惧失败,善于总结,方能成功。
24.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由①“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但青蒿素获奖是集体攻的成果,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可知谦虚低调,彰显的是人格的魅力。由③“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可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③“她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可知执着能战胜一切。由④“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领导团队的才干,至今让当年科研组的人们所称”,可知唯有担当,方显赤诚。由④“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可知毫不气馁更显英雄本色。由④“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可知不惧失败,善于总结,方能成功。由⑤“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可知只有不断拼搏,才能书写人生传奇。然后以此为据,再谈自己的感受。
25.示例;有一次,王老师看了我们写他的作文,有好些同学都写“他为了第二天用更美的语言、更美的动作来教我们而进行体育锻炼,常常琢磨到深夜。夜很静了,只有他的房间灯还亮着 ”。他指着作文直摇头,对我们说:“你们写的,与我的生活习惯完全相反。我从不喜欢熬夜,体育老师嘛,需要有充沛的精力,应该保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你们这样写,是不是想把我累垮呀 ”说完,他狡黠地望着我们。“不是,不是,绝对不是!”我们急得涨红了脸,慌忙分辩着。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片断描写。个性化的人物对话描写,是指作文中对人物说话的内容、语气、 声调等进行文字描写,人物对话是语言描写的一种方式。古人说“言为心声”,语言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本题要求“写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语言描写,表现其性格特点”。 因此,人物对话应该反映人物的真实感情,表现人物的特点。还要注意符合当时的情境。
点睛:写好对话描写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 描写对话要符合人物身份。2、个性的对话要有生动有趣的细节描述。3、要在叙述事例中描写个性的人物对话。4、对话时要结合着描述人物说话时的神态变化。5、在描写对话时可结合描写环境变化。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