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22梦回繁华
毛宁
学习目标
1.梳理本文的说明顺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了解本文主要采用的说明方法,理解作者是怎样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说明方法的。
3.正确认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学会欣赏画作,提高审美能力。
作者简介
毛宁,1975年生,浙江财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讲中外美术史、美术鉴赏等课程。代表论著有《龙门石窟天王力士造像——兼论中国佛教艺术的本土化与世俗化》《从女神头像到钟虞铜人——试论先秦人物雕塑的风格演变》
张择端,字正道,东武(今山东诸城)人。早年游学汴京,后习绘画,宋徽宗赵佶(1101年—1124年在位)时期供职翰林图画院。专工中国画中以界笔、直尺划线的技法,用以表现宫室、楼台、屋宇等题材。他的画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张择端的画作,大都散佚,只有《清明上河图》卷完好地保存下来。
作者介绍
预习检测
生字难字
汴梁 田畴 沉檀 遒劲
坊 春寒料峭 长途跋涉
舳舻 摩肩接踵 络绎不绝
多音辨析
(薄饼) (纤夫) (奇观)
薄 (薄雾 ) 纤 观
(薄荷) (纤弱) (道观)
(biàn)
(chóu)
(tán)
(qiú jìnɡ)
(fānɡ)
(qiào)
(bá shè)
(zhú lú)
(zhǒnɡ)
báo
bó
bò
qiàn
xiān
ɡuān
ɡuàn
(luò yì)
预习检测
词语注释
内忧外患:指国内的变乱和外来的祸患;也指内部的纠 纷和外部的压力。
春寒料峭:形容初春的寒冷。
长途跋涉: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络绎不绝: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摩肩接踵: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作既描绘了北宋时期京城汴梁繁华而热闹的市井景象,又描绘了汴梁近郊清明时节优美的自然风光。画中人物500多个,牲畜60多匹,船只20多艘,房屋楼宇30多栋,车20余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如此恢弘的一部画作,作者是如何用语言文字 将其解说清楚的呢?
根据阅读提示抢答以下问题:
1、本文的体裁是?
2、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3、本文有哪些写法特点?
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
以《梦回繁华》为题……对古代生活的想象。
说明文
《清明上河图》
大量的四字短语……富有韵味。
第5段: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地位。
浏览课文,理清层次结构
就整篇文章来说,作者采用了逻辑顺序,先说画作产生的历史背景,然后介绍画作的作者,紧接着介绍画作的内容,最后说明画作的艺术特色,符合人们的认知规律。
第1段:介绍《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引出说明对象。
第2段:介绍张择端生平,引出画作的背景,呼应题目——梦回繁华。
第3段: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特点。
第4段: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内容。
把课文划分为三大部分,概括大意。
第一部分(①):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的创作背景,引出本文要说明的对象。
第二部分(②):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及其创作动机。
第三部分(③—⑤):具体介绍《清明上河图》。
自由读第一部分,北宋汴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北宋时期,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城市布局打破了坊与市的严格界限,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
空前繁荣
“空前”一词说明了什么?
说明北宋时期的繁荣局面是以前没有过的,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课文理解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在北宋风俗画作品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便是北宋风俗画作品中____________的一幅。
最具代表性
1.第2自然段为什么要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
每个作家的作品都离不开大的社会背景,作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和作家的情感寄托,也就是下文所说的“特殊意义”。作家和作品都具有历史意义,二者不可分离。
默读第二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2.《清明上河图》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建炎之后,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
列数字
1.第3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作品描绘了都城汴京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
通过“24.8厘米”“528.7厘米”等具体准确的数字,介绍了画作的大小,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由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打比方
把“长卷”比作“乐章”,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清明上河图》内容的优美丰富。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
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
空间顺序
好处:这种顺序安排,由前到后,逐次介绍,既符合观赏者的观赏习惯,又显得逻辑清晰有条理。
2.第4自然段是按照什么说明顺序来描述《清明上河图》里的内容的?在文中标出关键词句。说一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后段
中段
开卷
开卷:“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 ;
中段: 结构精美,宛如飞虹,车水马龙;
后段:“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作者使用了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精读第4段,结合原图,找出你认为描写各部分画卷最生动的词句。
说说这些词句有什么妙处。
写出了当时汴京的繁华热闹场景;
写出了春天乍暖还寒时候优美的田园风光
写出了拱桥的精美绝伦
作者在介绍画卷时,为什么详写画面中段的繁华景象?
详写画面中段的繁华景象,一方面意在展现画面的细节,突出画卷描摹得惟妙惟肖;另一方面突出“繁华”这一主题,突出中心。
自由读第三部分,说说下列句子分别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简要分析。
(1)《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
将《清明上河图》的手法和一般的界画进行比较,突出其“线条遒劲,笔法灵动”的特征。
作比较
(2)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
具体说明了《清明上河图》画面细节刻画真实的特点。
举例子
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这是文章的最后几句议论性话语,说说你的理解。
这两句话说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希望读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认识《清明上河图》。“重要形象资料”几个字是文章末尾一句的重点,说明了《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历史领域中一张重要的名片,展现了“北宋汴京”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市井风貌,极具历史价值。
思考:文章主要说明对象是《清明上河图》,为什么不以《清明上河图》为题?
本文主要想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开头和结尾都提到了《清明上河图》所处的历史背景,作者希望引起读者的注意,让读者能够正确、全面地评价《清明上河图》,了解北宋汴梁的社会风俗习惯和人民生活面貌,而整个北宋汴梁空前繁荣,作者用“梦回汴梁”恰好表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且文中说到“南渡的北宋遗民怀念故土,在他们眼中,这幅图卷必有其特殊的意义,正是他们回首故土、梦回繁华的写照。”所以“梦回繁华”更能引人深思。除此之外,“梦回繁华”也比“清明上河图”更具诗意,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梦回繁华
引出说明对象《清明上河图》(略写)
介绍作者张择端生平及代表作(略写)
具体介绍说明《清明上河图》的内容及艺术成就
总括《清明上河图》概况(略写)
详写《清明上河图》内容
详细评述《清明上河图》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课堂小结
本文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结构和内容的阐述,介绍了北宋汴梁的生活面貌,展现了一派繁荣景象,肯定了《清明上河图》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主旨概括
画卷创作的社会背景
结构梳理
北宋商业手工业迅速发展
城市文化生活十分活跃
画卷的基本情况
作者信息、创作时间、特殊意义
画卷材质、大小、总体特点等
画卷开卷处、中段和后段所描绘的内容
画卷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
梦回繁华
高超的绘画技艺
不朽的传世佳作
中国其他传世名画
顾恺之:洛神赋图
阎立本:步辇图
拓展延伸
唐宫仕女图
韩滉:五牛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黄公望:富春山居图
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方式查阅更多关于《清明上河图》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这幅名画。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