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周亚夫军细柳 对比阅读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5 周亚夫军细柳 对比阅读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7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1 17:2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八上 文言文对比阅读 25 周亚夫军细柳
翻译: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举侵入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任命)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棘门;任命河内郡郡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来防备匈奴袭扰。
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达霸上和棘门军营时,(皇上的车队)直接驰入,(两军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不久(皇上的车队)来到了细柳军营,军营将士都穿戴盔甲,刀出鞘,张开弓弩,把弓拉满。天子的先行引导的人员来到军营前,(被拦住)不得进入。先行引导的人员说:“天子将要驾到。”守卫军营的将官说:“周将军有令:‘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帝驾到,也(被拦住)不得进入。于是皇帝就派使臣手持符节下诏给周将军:“我要进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营垒大门(让皇上的车队进来)。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着文帝的车马随从说:“周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于是天子就控制住马车,缓缓前行。到了主帅所在的营帐,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拱手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以军礼参见(皇上)。”天子被他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命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离开。
出了细柳军营大门后,随从的大臣们都十分惊诧。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啊!先前(看到的)霸上、棘门的驻军,像儿戏罢了,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至于周亚夫,哪里是能够侵犯的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时命杜充①守建康,金人与成②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竞不出。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三年春,召赴行在③。江西宣谕刘大中奏:“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安,今赴行在,恐盗复起。”不果行。秋,入见,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注释】①杜充:时任江淮宣抚使,留守建康。②成:李成,两次任南宋官职,后为金将。③行在:古代封建皇帝所在的地方。
(节选自《宋史·岳飞列传》)
1.下面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军中不得驱驰 遂许先帝以驱驰
B.将军亚夫持兵揖 弛担持刀
C.使人称谢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D.不果行 未果,寻病终
2.下面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天子为动 或异二者之为
B.成礼而去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
C.称善者久之 前人之述备矣
D.制旗以赐之 可以为师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帝手书“精忠岳飞”字,制旗以赐之。
4.周亚夫和岳飞统领下的军队都纪律严明,【甲】文的表现①_____________;【乙】文的表现②_____________;“精忠岳飞”四个字体现的是对国家的忠诚与担当。在当今的中国有很多有着这种精神的仁人志士,请列举一例③_____________ (姓名及30字以内的事例简介)。
5.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
周亚夫军细柳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
将之所慎
吴子曰:“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凡人论将,常观于勇,勇之于将,乃数分之一尔。夫勇者必轻合,轻合而不知利,未可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备,三曰果,四曰戎,五曰约。理者,治众如治寡;备者,出门如见敌;果者,临敌不怀生;戎者,虽克如始战;约者, 法令省而不烦。受命而不辞,敌破而后言返将之礼也。故师出之日,有死之荣,无生之辱。”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称谢 _____ ②辞 _____
(2)给下面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一处)
敌 破 而 后 言 返
(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②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4)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具体内容说说真将军应具备的特点。(最少写三点)
6.阅读以下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锐兵刃,彀弓弩,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良将李牧
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③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④,急入收保⑤,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
赵王让⑥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匈奴每来,出战,失亡多。复请李牧。李牧至,如故约,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匹百金之士⑦五万人,教者十万人,悉勒习战。李牧多为奇阵,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节选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便(biàn)宜:依照实际情况灵活掌握。②莫府:即幕府。③飨(xiǎng):用酒食招待。④入盗:入侵。⑤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同“堡”。⑥让:责备。⑦百金之士:能冲锋陷阵的勇士。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军细柳 上自劳军
B.居无何 常居雁门
C.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使他人代将
D.已而之细柳军 赵之良将也
(2)选出对甲乙两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 )
A.甲文中有许多词语和古代礼仪相关,如“持节”“揖”“拜”“改容式车”等,其中“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而动容,恪守军礼,以示君威。
B.甲文中汉文帝在细柳军不仅未得到至尊待遇,而且处处都要服从军令,他却对周亚夫大加称赞,体现了汉文帝的开明、识大体。
C.甲文中写细柳军吏全副武装,写军门都尉、壁门军士传达将军的指示,写文帝及群臣的反应,都是从侧面衬托周亚夫“真将军”的形象。
D.乙文中“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从反面说明李牧之前对匈奴的用兵策略是正确的。
(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
(4)从以上两文中看,李牧在治军方面与周亚夫有什么共同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孝景三年,吴、楚反。以亚夫为太尉,东击吴、楚。因自请上曰:“楚兵剽轻①,难与争锋。愿以梁”上许之。太尉既会兵荥阳③,吴方攻梁,梁孝王请救。太尉引兵东北走昌邑,深壁而守。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梁上书言景帝,景帝使使诏救梁。太尉不奉诏,坚壁不出,而使轻骑兵绝吴、楚兵后食道。吴兵乏粮,数欲挑战,终不出吴兵既饿,乃引而去。太尉出精兵追击,大破之。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摘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
【注】①剽轻:强悍轻捷。②梁:梁地。③荥阳:现河南郑州荣阳大部分地区。
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
军士吏被甲。 通假: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 (1)被:______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居:①住;②在;③经过。 (2)居:______
于是诸将乃以太尉计谋为是。 联系现代文语境解释自以为是 (3)是:______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B.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C.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D.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不肯往。
10.周亚夫为什么被称为“真将军”,请从【甲】【乙】两文各举一例并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
巡①初守睢阳②时,卒仅万人,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前后大小战凡四百余,杀贼卒十二万人。巡行兵不依古法教战陈,令本将各以其意教之。人或问其故,巡曰:“今与胡虏战,数步之间,势有同异。临机应猝,在于呼吸之间。故吾使兵识将意,将识士情,投之而往,如手之使指。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自兴兵,器械、兵甲皆取之于敌,未尝自修。每战,将士或退散,巡立于战所,谓将士曰:“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
(节选自《资治通鉴 唐纪三十六》,中华书局2009年版)
[注释]①巡:安史之乱时镇守睢阳的将领张巡。②睢阳:唐郡名,在今河南商丘县南。
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自劳军(慰劳) B.居无何(经过)
C.城中居人亦且数万(将要) D.卒破敌(最终)
12.下列选项中与“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B.兵甲皆取之于敌 C.手之使指 D.七里之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将士莫敢不还,死战,卒破敌。
14.周亚夫和张巡都恪尽职守,精忠报国,但他们的形象也有不同之处,请说说他们的不同。
古诗文阅读课,老师选择了三篇作品进行群文阅读,请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观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选自《王维集校注》)
【乙】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丙】谢御史者①,吾楚湘乡谢芗泉先生也。当乾隆末,宰相和珅用事,权焰张。有宠奴常乘珅车以出,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奴曰:“敢笞我!我乘我主车,汝敢笞我!”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曰:“此车岂复堪宰相坐耶!”九衢②中,人聚观,欢呼曰:“此真好御史矣!”和珅恨之,假他事削其籍③以归。
(节选自《清史稿·书谢御史》)
【注释】①谢御史:谢振定,乾隆年间进士。御史,清代行使纠察的官吏。②九衢(qú):四通八达的道路。③削籍:除去官籍名姓,即革职。
15.下列对甲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下笔不凡,写出在强劲的北风中,号角吹响,将军带兵攻打渭城的情形,渲染了兵临城下的紧张肃杀的氛围。
B.颔联用“疾”字刻画鹰飞行速度快,以“轻”字形容马儿姿态优美,表现出将军打猎时放松、悠闲的心情。
C.颈联中“细柳营”代指军营,即狩猎将军的住处,“还归”照应“忽过”,可见将军返营驰骋之迅速,画面具有飞动之感。
D.尾联描绘了将军回首弯弓射雕的精彩画面,“千里”指千里马,描绘了将军骑马纵横天地间的骁勇英姿。
1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已而之细柳军
(2)居无何
(3)莫敢诘
(4)假他事削其籍
17.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两处。
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1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2)命卒曳下奴,笞之。
19.王维的诗歌有何特点?作者借《观猎》一诗表达了怎样的人生追求?
20.乙文中,汉文帝称周亚夫为“真将军”,丙文中,百姓盛赞谢振定为“真御史”,你认为他们二人“真”在何处?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
【乙】(穰苴)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①待贾。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②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斩庄贾以徇③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
(选自《史记 司马穰苴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立表下漏: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②不佞:对自己的谦称。③徇:巡行示众。
21.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军士吏被甲 被:__________
(2)居无何,上至 居:__________
(3)穰苴先驰至军 驰:__________
(4)夕时庄贾乃至 乃:__________
2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2)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23.穰苴与周亚夫都具有怎样的品质?两篇文章共同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刻画人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乙】周亚夫反对王信封侯
司马迁
窦太后曰:“皇后兄王信可侯也,帝趣①侯信也!”景帝曰:“请得与丞相议之。”议之,亚夫曰:“高皇帝约:‘非刘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约,天下共击之。’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景帝默然而止。
(有删改)
【注】①同“促”,赶快。
2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军士吏被甲 被:_____________
(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 先驱:___________
(3)曩者霸上、棘门军 曩:_____________
(4)非刘氏不得王 王:_____________
2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已而之细柳军
A.何陋之有 《陋室铭》)
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狼》)
C.辍耕之垄上 (《陈涉世家》)
D.食之不能尽其材 (《马说》)
26.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
(2)景帝默然而止。
27.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周亚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 “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 “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
孙奂字季明。兄皎①既卒,代统其众,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黄武五年,权②攻石阳,奂以地主,使所部将军鲜于丹③帅五千人先断淮道,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三将。大军引还,权诏使在前往,驾过其军,见奂军陈整齐,权叹曰:“初吾忧其迟钝,今治军,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拜扬威将军,封沙羡侯。
(节选自《三国志·吾书·宗室传》)
【注释】①皎:孙皎,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孙奥的哥哥。②权:孙权,东吴的建立者。③鲜于丹:人名。
2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B.上自劳军 皇帝敬劳将军
C.以备胡 以扬武中郎将领江夏太守
D.天子为动 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
29.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已而/之/细柳军 B.军中/闻/将军令
C.请以/军/礼见 D.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30.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甲文汉文帝在细柳军中并未得到在其他军营中的“至尊”待遇,但他并不认为这损害了自己作为皇帝的威严,反而对周亚夫大加赞赏。
B.乙文孙奂代为统领其兄的部队,“降高城,得三将”体现孙奂以卓越的军事才能获得了战争的胜利,他的治军有方,让孙权赞叹有加。
C.周亚夫和孙奂都得到了统治者的认可,甲文通过“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可以看出来,乙文则通过“诸将少能及者,吾无忧矣”来体现。
D.甲乙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甲文刻画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的“真将军”形象,乙文体现出孙奂勇于担当、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周亚夫军细柳》,有删减)
【乙】于时苻坚①强盛,边境数被侵寇,朝廷求文武良将可以镇御北方者,安②乃以玄③应举。中书郎郗超,虽素④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玄必不负举,才也。”时咸以为不然。超曰:“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见其使才,虽履屐间⑤亦得其任,所以知之。”于是征还,拜建武将军、兖州刺史,领广陵相,监江北诸军事。
(节选自《晋书·谢玄传》,有删改)
[注]①苻坚:十六国时期前秦皇帝。②安:指谢安,东晋政治家。③玄:指谢玄,东晋名将,谢安的侄子。④素:一直。⑤履屐(jī)间:用以比喻人的才能相差无几。
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军细柳____________ (2)军士吏被甲__________ (3)吾尝与玄共在桓公府_________
32.结合原文,谈谈汉文帝和谢安对待人才分别有哪些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毂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3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①丈夫之冠也,父命之 命:_____________ ②与民由之 由:_____________
③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女:_____________ ④居无何 居:_____________
3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上自劳军 劳其筋骨 B.已而之细柳军 居天下之广居
C.天子且至 且焉置土石 D.委而去之 成礼而去
3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贫贱不能移。
(2)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
36.乙文中的周亚夫是不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请结合文段分析。
小毅发现“求是”精神在古人身上也有体现,请你阅读他找来的资料,完成探究
(甲)
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节选自司马迁《周业夫军细柳》)
(乙)
张释之,堵阳人也。上①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乘舆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②。释之治问③。曰:“县人来,闻跸④,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更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已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上良久曰:“廷尉当是也。”
(节选自《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
【注释】①上:指汉文帝。②廷尉:古代司法审判机构官职名。③治问;询问、审问。④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开路清道,禁止民众通行。
37.【通字义】参考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文言语句 方法借鉴 字词释义
固不败伤我乎 课内迁移法:根据《周亚夫军细柳》中的“其将固可袭而虏也”的“固”推断 (1)固:____
民安所措其手足 查阅字典法:①放置,安放。②施行。③废弃,放弃。④zé(责)压。 (2)措:____
廷尉当是也 成语推断法:点头称是 (3)是:____
38.【析心理】小毅发现两篇选文的结尾句都有“久”字,它们分别体现了汉文帝的不同心理,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
(甲)称善者久之。
(乙)上良久曰:“延尉当是也。”
39.【提观点】文中画线句分别来自周亚夫的军令和张释之的劝谏,小毅认为这两句话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请帮小毅分析内容并概括观点。
(甲)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乙)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
40.【评人物】小毅想在文中人物里选出一名“求是之星”,你认为谁最合适?请结合原文内容和你对“求是”精神的理解,说明理由。
A.汉文帝 B.周亚夫 C.张释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亚夫军细柳 司马迁
①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毅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③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司马迁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以便宜①置吏,市粗皆输入幕府②,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③,有敢利虏者斩。”匈汉每入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④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赵王乃复强起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
注释:①便宜:根据情况,不拘陈规,自行决断处理。②幕府:指地方府署。③保:同“堡”,营堡。④让:责备。
41.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军士吏被甲 被_________
(2)备匈奴 备_________
(3)介胄之士不拜 介胄_______
(4)为约曰 约_______
4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2)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
43.选文甲第③段中文帝的语言描写有什么作用?
44.选文甲中周亚夫为什么“无礼”?选文乙中李牧为什么“胆怯”?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
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
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
(选自司马迁《周亚夫军细柳》)
【乙】
狄武襄公青初以散直为延州指使。是时西边用兵,公以才勇知略,频立战功。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公识度宏远,士大夫翕然称之,而尤为韩魏公、范文正公所深知,称为国器。文正以《春秋》《汉书》授之曰:“将不知古今,匹夫之勇,不足尚也。”公于是博览书史,通究古今,已而立大功,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天下称其贤。
(节选自《渑水燕谈录》)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上自劳军 劳:_____
②使人称谢 谢:_____
③士大夫翕然称之 翕:_____
④匹夫之勇,不足尚也 尚:_____
(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登辅弼书史策配享宗庙为宋名将
(3)请翻译下列句子。
①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②常被发面铜具,驰突贼围,敌人畏慑,无敢当者。
(4)【甲】文表现了周亚夫怎样的性格?【乙】文狄青为什么能够被天下称贤?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B 3.①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陛下)。
②皇帝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个字,制成旗帜赏赐给岳飞。 4. 戒备森严 或:严阵以待 秋毫无犯 或:保民安境 林则徐主张严禁鸦片,抵抗西方的侵略,坚持维护中国主权和民族利益。并留下了名句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驱车奔驰/奔走效劳;
B.拿/拿;
C.告知/谢罪;
D.成/实现;
故选B。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介词,被/名词,表现;
B.连词,表顺承/连词,表顺承;
C.音节助词,无实义/结构助词,的;
D.动词,给/介词,凭借;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介胄之士:在此指穿戴着盔甲的将领;拜:这里指跪拜之礼;以:按照;
(2)手书:亲自书写;以:来;赐:赏赐。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甲文“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写士兵们严守纪律,戒备森严,严阵以待,防范匈奴入侵。
乙文“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飞兵有纪律,人恃以安”可知,岳飞统领下的军队秋毫无犯、保民安境。
当今的爱国的仁人志士有很多,例如:邓稼先拒绝美国提供的优渥的条件,毅然决然回国参与核武器的研究。
【点睛】参考译文:
【甲】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当命令杜充守卫建康时,金国军队和贼人李成一起侵犯乌江,杜充紧闭城门]不出兵救援,岳飞哭着进谏请求视察军队,杜充最终也没有出兵。恰逢杜充已经投降金国,手下的将领大多进行抢掠,唯独岳飞的军队丝毫不取。绍兴三年春天,朝廷召岳飞前往行在杭州。江西宣谕刘大中上奏说:“岳飞的部队军纪严明,当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宁,现在赶往行在,恐怕盗贼会死灰复燃。”因此岳飞没有成行。秋天,岳飞入朝觐见高宗,高宗亲自书写“精忠岳飞”四字,制成旗帜赐给岳飞。
5.(1) 致意; 推托。
(2)敌破/而后言返。
(3)①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
②文武兼备的人,才可以胜任将领。
(4)文武兼备、刚柔并济、军纪严明,深知“五慎”。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
①句意为:派人致意说。称谢,致意。
②句意为:受领任务决不推诿。辞,推托。
(2)本题考查文言文朗读节奏划分。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明白主语、宾语各是什么,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
句意:打败了敌人才考虑班师。“而”是连词,断句即:敌破/而后言返。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重点词语
①使,派;持节,拿着符节;诏,告诉;欲,想要;劳,慰劳。
②夫,发语词;总,统领。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
从甲文中的“军中闻将军令,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真将军”要治军有方、刚正不阿、军纪严明;
从乙文中的“夫总文武者,军之将也”“兼刚柔者,兵之事也”“故将之所慎者五:一曰理……”可知,“真将军”要文武兼备、刚柔并济,而且要知道“五慎”。
【点睛】参考译文:
【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吴子说:“文武兼备的人,才可以胜任将领。能刚柔并用,才可以统军作战。一般人对于将领的评价,往往是只看他的勇敢,其实勇敢对于将领来说,只是应该具备的若干条件之一。单凭勇敢,必定会轻率应战,轻率应战而不考虑利害是不可取的。所以,将领应当注重的有五件事:一是理,二是备,三是果,四是戒,五是约。理,是说治理众多的军队如象治理少数军队一样地有条理;备,是说部队出动就象面对敌人一样地有戒备;果,是说临阵对敌不考虑个人的死生;戒,是说虽然打了胜仗还是如同初战时那样慎重;约,是说法令简明而不烦琐。受领任务决不推诿,打败了敌人才考虑返回,这是将领应遵守的规则。所以自出征那一天起,将领使应下定决心,宁可光荣战死,绝不忍辱偷生。
6.(1)C
(2)A
(3)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纵马奔驰。
(4)共同点为: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不取悦君主,蓄势以待。
【详解】(1)本题考查文言一词多义。
A.驻军/军队;
B.经过/居住;
C.均译为:派遣,让;
D.到/的;
故选C。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以示君威”有误,“改容式车”是表现文帝为周将军的威严整肃、恪守军礼而动容;
故选A。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重点词:约,规定;驱驰,纵马奔驰。
(4)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根据【甲】文第二段“锐兵刃,彀弓弩”,【乙】文第一段“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可知,两人都蓄势以待,防范匈奴入侵;
根据【甲】文第二段“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乙】文第一段“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第二段“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可知,两人都治军严谨(恪尽职守、令出如山)、不取悦君主。
【点睛】【甲】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参考译文:
李牧是赵国(镇守)北部边境的优秀将领。常年驻扎在代地雁门郡,防御匈奴。(他有权)根据实际需要任命官吏,城市的税收都送进将军幕府中,作为士兵的费用。(他下令)每天杀几头牛犒劳士兵,操练射箭、骑马,优待战士。(他)制定规章说:“匈奴如果侵入边境来抢掠,(应)立即进入营垒坚守,有胆敢(擅自)捕捉俘虏的处斩刑。”匈奴每次入侵,烽火台就举烽火报警,(战士们)随即进入营垒防守,也没有什么伤亡和损失。可是匈奴认为李牧是胆小怕事,就连赵国的边防兵也认为“我们将军胆小怕事”。
赵王责备李牧,李牧仍像以前一样。赵王发怒,调他回京。匈奴每次来侵犯,(新将领都)出战。多次失利,伤亡损失很多。又令李牧戍守此地。李牧到了这里,按照原来的规章(办事),(守边将士)都希望与匈奴一战。这时(李牧)就准备了经过挑选的兵车一千三百辆,精选的战马一万三千匹,能冲锋陷阵的勇士五万人,弓弩手十万人,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李牧大量布下奇特的战阵,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邑。
7. 同“披”,穿着 经过 对(正确)的 8.D 9.(1)文帝被他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2)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前往去救。 10.示例:【甲】①细柳营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或:柳营中常备不懈、严阵以待),可见周亚夫治军有方、军队训练有素;②文帝到细柳营,“不得入”“又不得入”,“遵循军令”,可见周亚夫军纪严明、令行禁止;③面对天子,周亚夫“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刚正不阿,恪守军礼。(意思对即可。)【乙】①用放弃梁地断绝粮道的方法打败吴楚,可见他有谋略(深谋远虑);②从周亚夫“不肯往”“不奉诏”“不出”,可见他有主见,刚正不阿。(意思对即可。)
【解析】7.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
(2)句意为: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居:经过;
(3)句意为: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是:对的,正确的。
8.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句意:我希望先把梁国放弃让他们进攻,我们去断绝他们的粮道,这样才能把他们制服。
“愿以梁委之”是想法,“绝其粮道”是举措,“乃可制”是达到的目的;
故断为: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
故选D。
9.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1)句重点词语:为动,被感动。改容式车,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式,同“轼”。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
(2)句重点词语:日,每天;使,派遣;使,使者;请,指向太尉求救。
10.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人物形象分析。
甲文从“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冑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周亚夫穿着铠甲用军礼拜见文帝,并以“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以备敌人的突袭”说明了理由,这是正面描写他的治军严明;而“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可看出,军营的严整,士兵的戒备;从“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既出军门,群臣皆惊”这些皇帝和群臣的反应也可看出周亚夫的治军严谨,将士们都能恪尽职守;这些都从侧面描写,突出周亚夫治军严明、恪尽职守、凛然不可侵犯的真将军形象;
乙文,根据文中第一段“愿以梁委之,绝其粮道,乃可制”分析,周亚夫采用了断绝叛军粮道的计划,成功地平定叛乱可以看出他有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根据文中第二段“梁日使使请太尉,太尉守便宜,不肯往”分析,他没有听从皇帝让他去救梁国的命令,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
据此总结作答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景帝三年,吴、楚叛乱。周亚夫任太尉,领兵向东攻打吴、楚叛军。于是亲自请示皇帝说:“楚兵强悍轻捷,很难(与他们)通过交战取胜。希望把梁国放弃,断绝敌军的粮道,才可以制服他们。”景帝同意了他的建议。太尉周亚夫把军队会合到荥阳之后,吴国叛军正在进攻梁国,梁孝王请求援救。太尉却领兵向东北跑到昌邑,挖深沟筑高垒来坚守。梁国天天派使者向太尉求救,太尉不肯去救。梁国上书报告景帝,景帝派使者诏令太尉救梁国。太尉不遵从皇帝的诏令,坚守营垒不出兵,而是派遣轻骑兵去断绝吴、楚叛军后方的粮道。吴国军队缺乏粮食,屡次想要挑战,(太尉)始终不出兵。吴兵已经饿了,于是就撤退离去。太尉派精兵去追击,大败吴军。于是将领们才认识到太尉的计谋是正确的。
11.C 12.D 13.(1)天子被感动了,表情严肃起来(改变神情),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2)将士没有(人)敢不回去(作战的),拼死作战,最终打败敌人。 14.周亚夫恪尽职守、精忠报国表现为:治军严明,刚正不阿,连皇帝车驾都要依礼守规。张巡恪尽职守、精忠报国表现为:指挥作战,灵活应变,身先士卒,鼓励将士拼死作战,与将士同进退。
【解析】11.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
C.“城中居人亦且数万”的意思是:城中居民百姓却有将近数万人。且:将近。不是“将要”。
故选C。
12.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闻天子之诏”中的“之”是助词,的。
A.动词,到,往;
B.助词,不译;
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D.助词,的;
故选D。
1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1)句中的“为(被)、动(感动)、改容(改变了脸色)、式(车前的横木)”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2)句中的“莫(没有)、还(回去)、卒(最终)”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14.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甲】文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至,不得入”“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等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带兵有方、严守军纪的将军。由“亚夫乃传言开壁门”“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以看出,周亚夫是一个刚正不阿之。
【乙】文中“巡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兵将相习,人自为战,不亦可乎”“我不离此,汝为我还决之”可以看出,张巡对待百姓热情诚恳,指挥作战灵活应变,身先士卒,鼓励将士与敌拼死作战,与将士同进退。
据此理解分析概括作答。
【点睛】参考译文:
【甲】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乙】张巡起初坚守睢阳时,仅有士兵一万人,而城中居民百姓却有将近数万人,张巡每见一人就询问其姓名,以后没有不认识的。前后大小战斗共进行了四百多次,杀死叛军十二万人。张巡练兵不按照古人的兵法作战布阵,而是命令部下的将领各自按照自己的战略教习战法。有人问其中的原因,张巡说:“现在是与反叛的胡人作战,有时在数步之内,军势都不同。临时随机应变,只在呼吸之间。我让士卒了解将领的心意,将领熟悉士卒的情绪,这样将领指挥士卒作战,就如手使用自己的指头一样自如。兵与将都相互了解,部队各自为战,不是很好吗!”自从与叛军交战以来,守城所用的器械与作战所用的兵器都是缴获敌人的,守城部队没有修理制造过。每当战斗激烈时,有的将士后退下来,张巡就立在阵地上对将士们说:“我不离开这里,你们为我返回去继续与敌军决战。”将士听后,没有敢再后退的,又纷纷向前,与叛军死战,最后都能够打退敌人的进攻。张巡待人诚恳,胸怀坦荡;善于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并且号令严明,赏罚分明,能够与部下同甘共苦,所以部下的将士都拼死效力。
15.C 16.(1)到,往(2)经过(3)没有人(4)借 17.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18.(1)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
(2)(谢御史)命令士卒把宠奴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 19.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佛。他既是山水诗人,又是边塞诗人。他的边塞诗明朗清丽,豪迈雄浑。通过刻画将军狩猎时的骁勇英姿,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的人生追求。 20.(1)周亚夫“真”在忠于职守、治军严明、不卑不亢,从汉文帝在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的描写中可以看出。(2)谢御史“真”在不畏权贵,敢于执法,从严惩宠奴,焚烧和珅用车的故事中可以看出。
【解析】15.本题考查诗文内容的理解分析。
A.首联“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意思是,劲风吹过,绷紧的弓弦发出尖锐的颤声,只见将军正在渭城郊外狩猎。点明了猎者和猎所,渲染出紧张肃杀的气氛。A项中“将军带兵攻打渭城”“兵临城下”是错误的;
B.“疾”指猎鹰眼力的锐利,也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指的是马走得轻快,写出了将军纵马驰骋的雄姿,表现出了狩猎过程中人物轻快、兴奋的心情。B项“疾”“轻”的解释,以及情感的理解与原文不符;
D.尾联“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意思是,凯旋时回头一望,那打猎的地方,千里无垠,暮云笼罩,原野静悄悄。“射雕处”借用斛律光被人称作“射雕手”的典故,此处代指将军射猎之处,隐含将军武艺之高强。“千里暮云平”暗示将军还归之晚,出猎之遥。D项“将军回首弯弓射雕的精彩画面”““‘千里’指千里马”分析错误;
故选C。
1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字词的含义,还要注意理解文言词汇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之:动词,到,往。
(2)句意:过了不久。居:经过,表示相隔一段时间。
(3)句意:没有人敢质问他。莫:没有人。
(4)句意: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假:借。
17.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先梳理句子的大意,结合语法,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这句话的意思是: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根据句意可知,本句包括三个分句:“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因此可断句为: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
1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要求是“信、达、雅”,基本原则是“留、替、调、补、删”。翻译句子时还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省略句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语:
(1)乃,于是、就;使,动词,派;使,名词,使者;持,拿着;节,符节,皇帝派遣使者或调动军队的凭证;诏,诏令,告诉。
(2)命,动词,命令;卒,士兵;曳,拖拽;笞,动词,用鞭子打。
19.本题考查诗歌特点及主旨分析。
(1)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幼时通音律,工书画,善属文,多才多艺。王维的诗歌,前期以边塞诗为题材,明朗清丽,豪迈雄浑;后期作品多为描写隐居幽栖生活,表现闲适情趣,宣扬佛教禅理的山水田园诗,被称为“诗佛”。宋代文学家苏轼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2)《观猎》以“猎”字贯串全篇,生动鲜明地描绘出了一组将军冬日狩猎图。前四句写出猎,“角弓鸣”、“鹰眼疾”、“马蹄轻”三个细节点染猎骑的英姿;后四句写猎归,“新丰市”“细柳营”出自《汉书》,典雅有味,不是实写。“忽过”、“还归”,写出返营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里”之感。此诗运用先声夺人、侧面烘托和活用典故等艺术手段来刻画人物,从而使诗的形象鲜明生动、意境恢宏而含蓄。诗写的虽是日常的狩猎活动,但却栩栩如生地刻画出将军的骁勇英姿、感染力,表达出诗人渴望效命疆场,期盼建功立业。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由【乙】文“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在汉文帝“劳军”细柳营被挡的一段史实中,周亚夫的“真”表现在:忠于职守、治军严明、不卑不亢。
由【丙】文“人避之,莫敢诘”“先生为御史,巡城遇之,怒,命卒曳下奴,笞之”“先生益大怒痛笞奴遂焚烧其车”严惩宠奴,焚烧和珅用车的故事可以看出,谢振定的“真”表现在:不畏权贵,敢于执法。
【点睛】参考译文
【乙】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
【丙】谢御史,就是我们湖南湘乡的谢芗泉先生。在乾隆末年,宰相和珅掌权,权势很大。有一个得宠的奴仆常常乘坐和珅的车马出门,人们都躲着他,没有人敢质问他。谢芗泉先生担任御史,巡查京城时遇到了他,非常生气,命令士兵将这个奴仆从车上拖了下来,鞭打他。这个奴仆说道:“敢鞭打我!我乘坐我主子的车,你敢鞭打我!”谢先生更加愤怒,将这个奴仆痛打一顿,最后将他坐的车烧掉。谢先生说:“这辆车怎么还能够让宰相乘坐呢!”大街上,人们围聚在一起观看,欢呼道:“这真是好御史啊!”和珅很恨他,借别的事情免去他的官职让他回到家乡。
21. 同“披”,穿着 经过 (车马等)奔跑、快跑 才 22.(1)皇帝被感动,表情严肃起来,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
(2)军法上,对约定时间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 23.纪律严明,不徇私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来表现的。
【解析】2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军士吏被甲:细柳军营的军士官吏身披铠甲。被:同“披”,穿着。
②居无何,上至:过了不久,皇帝到了。居:经过。
③穰苴先驰至军:穰苴率先赶到军门。驰:(车马等)奔跑、快跑。
④夕时庄贾乃至:到了傍晚时分,庄贾才到。乃:才。
2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1)重点词有:为:被;式:同“轼”,车前的横木。
(2)重点词有:军法:按照军法;期:约定;至:到达;何:怎么。
23.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和对人物形象的把握。
【甲】文中,根据语段中“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至,不得入”“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可知,作者通过正面描写周亚夫的言行,侧面描写文帝劳军的表现、士兵的表现,塑造了周亚夫恪尽职守、治军严明、带兵有方、严守军纪、刚正不阿的将军形象。
【乙】文中,根据语段“立表下漏待贾”“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斩庄贾以徇三军”可知,作者通过正面描写穰苴面对不守时的庄贾的行为、语言,侧面描写庄贾因“不佞大夫亲戚送之”而迟到的自由散漫表现和“三军之士皆振栗”的表现,刻画了一位坚持原则、纪律严明、不卑不亢、不徇私情的将军形象。
【点睛】参考译文:
【甲】
不久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乙】
穰苴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合。”第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到了傍晚时分,庄贾才到。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示众,军士们都感到震惊。
24. 被:同“披”,穿着。 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曩:先前。 王:封王。 25.C 26.(1)于是,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霸上。(2)景帝沉默不语,只好作罢。 27.周亚夫是一个守职尽责,军纪严明的将军;也是一个不畏强权,坚守原则的丞相。(意近即可)
【解析】24.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
(2)句意: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驱:先行引导的人员。
(3)句意: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曩:先前。
(4)句意:不是刘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王:封王。
25.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辨析。
例句的“之”是“动词,到”的意思。
A.宾语前置标志,不译;
B.结构助词,的;
C.动词,到;
D.代词,代指千里马;
故选C。
26.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1)乃,于是;军,驻军。
(2)默然,沉默不语的样子;止,停止。
27.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由甲文“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周亚夫是一个守职尽责,军纪严明的将军。
由乙文“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可知, 面对窦太后和景帝想要给王信封侯一事,周亚夫坚持认为没有立功,封他为侯是违背规约的,可见周亚夫不畏强权,坚守原则。
【点睛】参考译文:
【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于是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我是盔甲在身的将士,不便跪拜,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在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岂是能够侵犯他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窦太后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了。”景帝说:“这件事需要和丞相商议一下。”景帝就与丞相商议。周亚夫说:“当初高皇帝规定‘不是刘氏家族的人不能封王,不是有功的人不能封侯,谁不遵守这个规定,天下人共同攻击他’。如今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没有立功,封他为侯是违背规约的。”景帝听了默默无言,只好作罢。
28.B 29.C 30.D
【解析】28.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
A.动词,巩固/副词,必,一定;
B.都是动词,译为“慰劳”;
C.连词,表目的,来/介词,凭借;
D.介词,被/动词,作为;
故选B。
29.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C.句意为: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故“军礼”不可断开,正确断句应为:请以/军礼/见。
故选C。
30.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D.有误。根据【乙】文“自帅吴硕、张梁五千人为军前锋,降高城,得三将”“见奂军陈整齐”可见,体现出的是其治军、带兵有方的形象,没有体现出孙奂勇于担当,凛然不可侵犯的形象。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灞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孙奂字季明。他的哥哥孙皎已经去世,(他就)代为统领孙皎的部队,凭借扬武中郎将的身份兼任江夏太守。黄武五年,孙权进攻石阳,孙奂凭借当地主人身份,派遣自己的部将鲜于丹率领五千人先截断淮河水道。自己统率吴硕、张梁等五千人马作为大军的前锋,迫使高城投降,俘虏投降的三位将领。大军撤返,孙权下诏让(孙奂的部队)在前面停下,车驾经过孙奂的军队时,看见孙奂军队队列齐整,孙权感叹地说:“当初我担心他迟钝,(他)现在治理军队,各位将领中很少有能比得上他的人,我没有担忧的了。”任命孙奂为扬威将军,封爵沙羡侯。
31. 驻军,驻扎 同“披”,穿着 曾经 32.汉文帝:拥有至高无上权利的皇帝,劳军也要严格遵守军礼。在“群臣皆惊”时,他却“称善者久之”,可见汉文帝开明、识大体、知人善用,爱才,识才,任才。谢安:谢安举荐侄儿谢玄去应征,他这是举贤不避亲,唯才是举,公正无私,让英雄有用武之地。
【解析】3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驻军在细柳。军:驻军,驻扎。
(2)句意为: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被:同“披”,穿着。
(3)句意为:我曾经与谢玄共同在桓将军幕府做事。尝:曾经。
3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可以看出,汉文帝敬重人才;
结合“‘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可以看出,汉文帝爱惜人才,赞赏人才。
结合“中书郎郗超,虽素与玄不善,闻而叹之。曰:‘安违众举亲,明也’”和“虽履屐间亦得其任”可以看出,谢安内举不避亲,唯才量用,用人识人皆有一套,公正无私。
【点睛】参考译文:
甲: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任命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细柳,以防备胡人侵扰。
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奔驰进入,从将军到下属军官都骑马迎进送出。不久文帝到达细柳军营,军中的将士都披挂铠甲,手拿锐利的兵器,张开弓弩,拉满弓弦。天子的先导跑到军营,不能进入。先导说:“天子就快到了!”把守军门的都尉说:“将军命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过了不久,文帝到达,又不能进入。于是文帝就派使臣持符节诏令将军说:“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军官对文帝的随从车骑人员说:“将军有规定,军营中不准车马奔跑。”于是天子就拉紧缰绳缓慢行进。到了军营中心,将军周亚夫手拿武器拱手说:“穿铠甲、戴头盔的将士不能跪拜,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皇上。”天子深受感动,面容变得庄重,靠在车前横木上向官兵致敬。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慰劳礼仪结束后离去。
出了细柳营军门,群臣都很惊讶。文帝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以前在霸上、棘门军营看到的,简直像儿戏,他们的将军未来一定会遭受袭击而被俘虏;至于周亚夫,怎么可能冒犯他呢!”称赞了周亚夫很久。
乙:其时苻坚势力强盛,晋国边境多次被他侵扰,朝廷下令征召能够抵御北方的文武兼备的良将,谢安便推荐了谢玄。中书郎郗超,虽然历来与谢玄不和,但听到这一举荐也不得不感叹。他说:“谢安敢于冒触犯众怒的危险举荐亲侄子,确实是英明的;谢玄一定不辜负他叔叔的推荐,因为他确实是难得的人才。”当时人都不赞同郗超的看法。郗超说:“我曾经与谢玄共同在桓将军幕府做事,亲眼见他用人能各尽其才,即使是一些细小事务,安排人也非常恰当。所以知道他一定能成功。”于是朝廷召谢玄回朝,任命他为建武将军、兖州刺史,并做了广陵相,管理江北各军队事务。
33. 教导、训诲 遵从 同“汝”你 经过 34.D 35.(1)贫贱不能使他动摇。
(2)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遣使节手持符节诏告将军:“我想要进入军营慰问军队。” 36.是,孟子认为具有“仁”“义”“礼”品德的人才是真正的大丈夫,乙文主要记叙了汉文帝到周亚夫的细柳营慰问军士的事件,以生动的事迹突出了周亚夫威武不能屈“真将军”的形象。应该也是孟子心目中的“大丈夫”。(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33.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命:教导、训诲;
(2)句意: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由:遵从;
(3)句意: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女:同“汝”你;
(4)句意:过了不久。居:经过。
34.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A.动词,慰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B.动词,来、到\结构助词,的;
C.副词,将要\连词,况且;
D.都是连词,表承接,然后;
故选D。
35.本题考查文言翻译。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移:使……动摇;
(2)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乃:就;第一个“使”:派遣;第二个“使”:使节;持:拿着;欲:想;劳:慰劳。
36.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明确观点:是。根据【甲】文“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可知,在孟子看来要坚守“仁”“义”“礼”,且要做到“大丈夫”的三个标准,即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结合【乙】文“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周亚夫治军严明,即使是面对权力至上的君王,也坚守原则,体现了【甲】文中的“威武不能屈”,所以周亚夫是孟子心中的“大丈夫”形象。
【点睛】【甲】参考译文:
孟子说:“这哪里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 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训导他;女子出嫁时,母亲训导她,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做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才叫作有志气有作为的大丈夫。”
【乙】参考译文:
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们都下马迎接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
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37. 必,一定 ① 对,正确 38.甲文中“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军纪严明,刚正不阿,文帝“称善者久之”,体现了他对周亚夫的敬重心理,又为边塞上这么严密的防守而心安。乙文中文帝先是要求严惩惊马的人,后听从了张释之按法律维持原判的意见,考虑“良久”反映出他虽有所犹豫,但终能虚心纳谏,既为自己的狭隘而惭愧,又敬重张释之公正执法,不阿谀逢迎的可贵品质。 39.甲句意思是“将军有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的命令?。”,乙句意思是“法律,就是天子和天下黎民百姓都要共同遵守的。”这两句的表面意思看似不一样,实则背后的观点都是相同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做到刚正不阿。 40.示例:我选张释之。因为张释之没有按照皇帝的要求去严惩惊马的路人,而是按照法律的规定维持了自己原来只处罚金的判决,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皇帝也不例外的公平公正的执法原则,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求是”精神。
【解析】37.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含义。根据句意,推知词义。
(1)句意:一定不弄坏车使我受伤吗。“其将固可袭而虏也”中的“固”意思是“一定、必定”;故(1)空填写“必,一定”。
(2)句意:老百姓把他们的手足放在什么地方呢。措:放置,安放;(2)空选①。
(3)句意: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点头称是”,“是”意思是“对,正确”;故(3)空填写“对,正确”。
3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结合重点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理解词句的含义,再结合上下文理解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
(甲)句意:(皇上)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由【甲】第①段“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上至,又不得入”“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见周亚夫军纪严明、戒备森严、刚正不阿,文帝“称善者久之”,体现了他对周亚夫的敬重和肯定,又为边塞上这么严密的防守而心安。
(乙)句意: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由【乙】“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而廷尉乃当之罚金!’”可知,文帝开始想要严惩惊马的人,但张释之发表不同意见“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民安所措其手足?”文帝听后考虑“良久”,最终却做出“廷尉当是也”的决断,可知,文帝权衡犹豫很长时间,最终虚心接纳张释之的意见。其心理应围绕“既为自己的狭隘而惭愧,又敬重张释之公正执法,不阿谀逢迎的可贵品质”而谈。
39.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分析能力。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挖掘其深层含义。
(甲)句意:将军有令说:“军中只听将军的命令,不听皇帝的命令”。深层含义是军队是守卫国家安全的,在军营中,任何人都得听从军中的命令;
(乙)句意: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深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两句话背后的观点是相同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要做到刚正不阿。
40.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能力。
“求是”指探究自然、社会和人本身运动(活动)的奥秘、规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求是精神”指尊重事实的精神,指做人、做事求真务实的精神。
A.【甲】文中汉文帝对于周亚夫“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以军礼见”等行为不恼怒,甚至敬重,可以看出文帝是一个深明大义、明辨是非、尊重事实的人;
【乙】文中汉文帝面对张释之对惊马者“罚金”的处罚虽然不满,甚至发怒,但还是听从了张释之按法律维持原判的意见,可见他是一个虚心纳谏、顾全大局的人。也可以说汉文帝是一个讲求原则、讲求是精神的人;
B.【甲】文对周亚夫主要是侧面描写,“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上至,又不得入”“将军令曰”“将军约”,刻画了周亚夫在面对外敌入侵的事实,不因为皇上劳军而松懈军备的军纪严明、恪尽职守的精神;对周亚夫正面描写只有一句:“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可知,周亚夫是一个忠于职守、刚正不阿的人,也可以说周亚夫是一个尊重实际、有求是精神的人;
C.【乙】文张释之面对“文帝怒”,只是平静的解释和劝谏:“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唯陛下察之。”建议文帝按照法律维持原判,可以看出张释之是一个公平公正、以事实说话的人,是有“求是精神”的人;从以上分析自主选择人物,结合原文人物的言行说明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甲】
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月,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说:‘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准进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的将士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被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一定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
【乙】
张释之,是堵阳人。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突然从桥下跑了出来,皇帝车驾的马受了惊。于是命令骑士捉住这个人,交给了廷尉张释之。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好久,以为皇帝的队伍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看见皇帝的车队,就立即逃跑了。”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本来使我的马受惊,我的马幸亏驯良温和,假如是别的马,一定不弄坏车使我受伤吗?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金!”张释之说:“法律,是天子和天下人应该共同遵守的。现在法律就这样规定,如果改变加重它,这样法律就不被百姓相信了。而在那时,皇上您让人立刻杀了他也就罢了。既然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带头人,稍一偏失,天下执法者都会任意或轻或重,老百姓把他们的手足放在什么地方呢?愿陛下明察。”许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41. 同“披”,穿着 防备
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规定 42.⑴军营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天子的诏令。
⑵李牧是赵国北部边境的优秀的将领。 43.第③段文帝的语言描写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突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还表现了汉文帝善识人才的特点。 44.周亚夫“无礼”是因为他严格遵守军纪;李牧“胆怯”是因为当时匈奴实力强大,以硬碰硬,只会导致损失惨重。(结合文章内容,意对即可)
【解析】4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被:同“披”,穿着;
(2)句意:防御匈奴的入侵。备:防备;
(3)句意: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介胄:铠甲和头盔,这里用作动词,指披甲戴盔;
(4)句意:订立规章。约:规定。
42.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闻:听从;令:命令;之:的;诏:诏令;
(2)本句为判断句;良将:优秀的将领。
43.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选文甲第③段中文帝所说的话“嗟乎,此真将军矣”,直接表现了对周亚夫将军行为的认可与赞赏;“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将霸上、棘门军与周亚夫领导的细柳军再作对比,突出周亚夫的“真将军”风范,体现其治军严格,谨慎防范外敌入侵。联系第②段“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等语句,写士兵们在边境听从周亚夫将军的指挥,却不听从皇帝的诏令,皇帝却没有误认为周亚夫有谋逆之心,体现了汉文帝善识人才、信任人才的特点。
4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甲文第②段“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 ”“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结尾段“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等语句可知,周亚夫“无礼”是因为他严格遵守军纪,防范外敌入侵;
根据乙文“岁馀,匈奴每来,出战。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可知,李牧“胆怯”是因为当时匈奴实力强大,以硬碰硬,只会导致损失惨重,妨碍国家发展。
【点睛】(甲)参考译文:
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