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练习题
积累运用
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粗糙(zāo) 畸形(jī) 深恶痛疾(wù)
B. 教诲(huì) 诘责(jí) 正襟危坐(jīn)
C.轻薄(báo) 酒肆(sì) 颔首低眉(hàn)
D.炽热(chì) 猝然(cù) 暴风骤雨(zhò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轩昂 躁热 粗糙 油光可鉴
B.简陋 落弟 俭朴 筋疲力尽
C.窒息 仁慈 蒙昧 为富不仁
D.慰勉 畸形 愚钝 诚皇诚恐
3.对下面的语段提出修改意见。
父亲是农民,仅仅上过三四年学。①父亲面朝黄土背朝天,在那块贫瘠的土地上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②然而,生活依然清贫,父亲更何况想把五个儿女培养成有别于他们的“文化人”,这对于一个守着黄土过日子的农民来说,谈何容易!终于他开始做起了买卖。③对于父亲这一举动,让我很不以为然。当时,我正在城里读初中,受城市同学的影响,身上滋生了一种市侩气——虚荣、浮华。为我“卑贱”的出身而苦恼,④竟然不敢承认父亲不是大字不识多少的农民,对父亲的忙碌嗤之以鼻。直到长大后,我才体会到父亲对我至真至纯至深的爱!⑤对于父亲,我有一种深深的愧疚之情。
(1)①处语义重复,可以这样改: 。
(2)②处语序不当,可以这样改: 。
(3)③处成分残缺,缺少主语,修改意见: 。
(4)④处表意不正确,修改意见: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条猎犬的速度极快,一眨眼的工夫,就消失得杳无消息。
B.要知道,病从口入,手指甲可是藏污纳垢的好地方。
C.这个演员把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一回王老师真是生气了,一向和颜悦色的他,霎时严肃起来。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
6.综合性学习。
八年级(1)班决定开展以“人无信不立”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来参与其中的两个环节。
(1)[认识诚信]请写一个有关诚信的故事名字,并简单概述。
(2)[评说诚信]据报载:一出租车司机在救助一位被一辆货车(已逃逸) 撞伤的老人时,先让老人写下证明(证明不是自己撞的老人) ,然后才救助老人,请你对这位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加以评论。(60字以内,要求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可从对这种做法的理解和批评两个角度谈认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3)[提倡诚信]当前形势下,如何提倡“诚信”的社会风气,请结合链接,说说你的观点。
【链接】成都一家卤味店采用自助售卖形式,购买者自行选购,自觉付费。营业两天,顾客的自助付款额还不足商品总价值的百分之三十。人们没有意识到“信”的重要性,而把占便宜当成了自然的事。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课文《藤野先生》节选部分,完成题目。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7.选文主要记述了一件什么事?请简要概括。
8.选文中“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两处“他们”分别指哪些人?
9.“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阅读选文,请你试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原因加以概述与评论。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
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一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着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不知道又将爬上几道皱纹,我这个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 弟弟妹妹还小,母亲身体又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又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了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再说些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儿,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
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而是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
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座座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干活。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我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一块石头,一点儿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 ”“回来啦。”“回去吧。”“不,锄一会儿吧。”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来。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天渐渐黑了,山脚边的村子炊烟袅袅,传来女人唤鸡和狗吠的声音。父亲站起身,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拍拍身上的尘土,说道:“回去吧。”我扛起锄头,沿着小路,慢慢向山脚下走去。父亲走得很慢,头上的咖啡色毡帽上有些尘土,我几次想替他掸去,但终于停住了手,我不想打搅正在专心走路的父亲。
几年过去了,到了四年级,研究生考试开始报名了。我却犯起了难,左思右想总下不了决心,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然而放弃多年的心血……我有些濒于绝望了,但我终于决定回家去征求父亲的意见。父亲对我的突然回家只略微有些惊讶,却没有多问。吃过晚饭,收拾好后,父亲和我坐在厨房里的桌边,母亲在一旁纳着鞋底,小弟弟坐在旧桌边做他的作业。我艰难地开口了:“我想读研究生,特地回家来商量,我只是担心……”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破旧的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父亲长时间地沉默着,脸上仍是那平静的表情,母亲停止了纳鞋,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父亲,嘴张了几下终于没说话。屋子里一阵凝固般的寂静,我的心悲哀起来,为父亲,也为自己。
父亲打破了沉默,声音很安详:“考吧,别担心家里。”我刚想张嘴,父亲又说:“读书是好事,不能误了。坐了一天车,早点儿歇吧。”母亲纳鞋的声音又响起来了,屋内又沉默了。我没有再说什么,站起来向里屋走去。
第二天,父亲送我上路了,我们一前一后走着,和第一次送我上大学一样,所不同的是,没背行李,但我却多了份重压。车来了,父亲道:“到学校好好儿学。”我使劲点点头。车已经开得老远了,我还能看见父亲仍站在那儿。
父亲,回去吧。
11.第1自然段中哪两个细节表现了父亲真挚的爱子之情
12.在第5自然段中,哪些语句点明了“我”犯难的原因
13.理解第5、6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文中说父亲“木讷”,怎样理解木讷的父亲“是座耸立的山”呢
(三)阅读下面一篇回忆散文,回答问题。
英 雄
①匆匆赶到医院时,母亲已经神志不清,只是看医生和护士忙着给她输氧、输液。
②氧气罩罩着她的脸,她艰难地呼吸着,但神情却安详、镇定,没有疼痛袭身时,那种难以忍受的表情。相形之下,医生和护士的表情却显得特别严峻。
③我站在病房的一个角落,有点手足无措。
④我突然想起了四十年前,还在读初中的我,跟母亲去一所镇医院就诊。
⑤当时我风湿热发作,几个大关节红肿疼痛,举步维艰。医院没有电梯,母亲背着我,从底楼的门诊室一直背到四楼的病房。我下巴搁在母亲的肩头,侧着脸似乎看到了母亲的鼻尖,有一滴汗珠,随着摇晃的身子,摇摇欲坠。我很想腾出一只手,把母亲鼻尖上的汗轻轻抹去,但一时间害羞起来,终于没有伸出手去。到了病房,值班医生把我安顿在床上,他是我家的邻居,跟我们都熟悉,他大概也看到了母亲脸上的汗,就笑着说:“别冒汗了,你儿子住院是可以享受一半医保的,不会花太多的钱。”母亲笑了起来——当时我家的经济条件确实拮据。我真不知道,母亲的冒汗,是因为背我太累,还是在为医药费担心。但当她随着医生的玩笑话笑起来时,我却笑不出来。
⑥其实,母亲一直比我更乐观、更勇敢,也更有力量。
⑦五十年前反修防修,我父亲因为被冤枉成“特务”正在接受隔离审查,所以家人经常成为游行者骚扰的对象。我家是临街的老房子,那天有游行队伍从我家经过时,我母亲正用一只大脸盆在门外边给我和姐姐依次洗头。走在队伍前面两位领大家喊口号的人,看见了我们,突然换了口号内容,把反修防修变成了喊打倒我父亲的名字。游行队伍很长,连绵的口号汹涌而来,我和姐姐听到了先是一愣,接着就大哭起来。母亲当即把我俩推进门里,然后端着那一大盆水,冲到队伍前面,把一长串队伍硬是拦了下来。我和我姐躲在门里,看涌上来的人把母亲围起来,母亲被人群湮没了,彼此说什么根本听不清,只觉得街上吵成一锅粥。最后不知怎么一回事,游行队伍就此散掉,母亲毫发无损回到家里,嘴里还嘀咕着:“他们怎么可以自说自话喊口号,喊什么口号都由上级规定的,还以为我不知道呢,我踩正了道理,还怕他们不成?”一边嘀咕,一边微微显出得胜回头的样子。
⑧我眼睁睁地看着母亲独自一人,当街把那么一长串游行队伍拦下来,对我母亲佩服得不得了,简直把她当成了电影里的英雄。
⑨现在,我依然相信母亲,相信母亲是一位英雄,能够镇定地面对死亡,能够独自一人,把死神的阴影挡在我们的家门之外。
15.全文回忆了关于母亲的两件事,请根据文章内容作简要概括。(要求包括事情的时间、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16. 文章第⑤段写到“母亲笑了起来”和“我却笑不出来”,根据上下文,母亲为什么“笑了”? “我”为什么又“笑不出来”?
17.根据下面母亲的具体表现,概括出母亲的形象特点。
(1)“我”生病了,母亲背着“我”从底楼门诊室到四楼病房。( )
(2)“我”风湿热发作的医治,给本不宽裕的家庭又添负担,母亲依然微笑面对。 ( )
(3)因为游行队伍自说自话喊打倒父亲的口号,母亲和他们争辩,拦下了游行队伍。 ( )
18.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19.同样是写母亲,本文与胡适《我的母亲》一文抒发的情感同中有异。请作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杨继盛,字仲芳,容城人。七岁失母。庶母①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曰:“若幼,何学?”继盛曰:“幼者任②牧牛,乃不任学耶?”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举乡试卒业③国子监④。
(《明史·杨继盛传》)
【注释】①庶母:旧时对父亲的妾的称呼。②任:担负得起。③卒业:完成学业。④国子监:旧时设在京城的高等学府。
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1)睹里中儿读书( )
(2)因语兄( )
21.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家贫 益自刻厉 举乡试 卒业国子监
2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幼者任牧牛,乃不任学耶?
2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杨继盛的求学经历中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写作
24.在暗夜里,你会感谢那个为你提灯照亮的人。在人生路上,也有那样的“提灯人”,帮你拨开迷雾,让你找寻到人生的方向……
请以《感谢那个为我提灯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答案
D 2.C 3. (1)将“辛苦”或“操劳”删掉 (2)将“父亲”与“更何况”调换位置 (3)删掉“对于”或“让” (4)“不是”改为“是” 4、A 5.D
6.(1)示例:①立木为信的故事。商鞅变法时,为了树立威信,下令在城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重赏。终于有人站出来并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重赏了他。
②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周幽王为了逗妃子笑,点烽火,戏弄诸侯,结果当敌人来犯时,再点燃烽火,其他诸侯不来救援,自己失败丧命。
(2) 示例一:司机的行为可以理解,因为当今社会诬陷好人的事情时有发生,司机在保护自己的前提下,依然心存善念,救助老人,是值得肯定的。
示例二:司机的行为不正确,因为人要常存善念,司机在救助他人之前,不应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应以救人为先,急人之所急。(可从对这种做法的理解和批评两个角度谈认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示例:①多进行“自心”的检点,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符合“信”的标准;②要加强“信”的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诚信的重要性;③社会要对不诚信的行为予以谴责并作出相应惩罚。
7.电影事件改变了“我”的观念。
8.前一个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9.表达了作者在遭受屈辱之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10.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评价: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11. ①对“我”说到了学校给家里写信。②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了一遍。 解析:根据第1自然段概括即可。
12. ①“眼前老是晃动着父亲那双疲惫的眼睛,还有几个年幼正在上学的弟妹的满是热切盼望的眼睛。”②“我没有说下去,看着眼前苍老的双亲,看看破旧的被烟熏得昏暗的墙壁,我突然想骂自己。”
13. 画线的句子通过母亲纳鞋的声音的停、响,反衬了这件事的难度,表现了父亲的难处和对“我”深沉的爱。
14. “木讷”和“山”在此是如此协调,山峰高耸、巍峨,正如父亲一样崇高。这两个词语突出了父爱的无言与深沉。
15、①四十年前,“我”风湿热发作,母亲背着“我”从底楼到四楼,满头大汗;在医生的善意玩笑后,母亲笑了。②五十年前,父亲正隔离审查;母亲一个人拦下了游行队伍,据理力争。毫发无损回来后,母亲略显得胜归来的样子。__
16.(1)母亲终于把“我”背到四楼,儿子能及时就诊了,放下心来;而医生说住院可以享受一半医保,不会花很多钱,对经济拮据的她来说是好消息,所以母亲笑了。__(2)“我”笑不出来是因为母亲背着“我”很吃力,“我”心疼母亲;虽然能享受一半医保,但对经济拮据的家庭来说,“我”的医药费仍然是一大笔支出,“我”很担心。
17. (1) 爱护孩子
(2) 乐观豁达
(3) 勇敢,坚守原则
18.①表达了“我”对母亲这次也能战胜病魔的坚定的信心。②点明了母亲在“我”心中是英雄,呼应题目,升华主旨。
19.同:两篇文章都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激和深深地怀念之情。异:本文还表达了“我”对乐观、勇敢、有力量的母亲的敬佩之情。
20、(1)看见 (2)告诉,对……说
21、家贫/ 益自刻厉 /举乡试 /卒业国子监
22、年纪小的人可以担负得起放牛这件事,竟然担负不了读书这件事吗?
23、①发自内心的喜欢读书是学有所成的重要前提。 ②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要尽力克服各方面的障碍。不要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③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能紧扣杨继盛的经历中的某一点,引发出合理的、积极的启示,言之成理即可)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