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第1课时 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点,把握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全过程,感受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发展变化和中国海军的豪迈气魄。
2.品读课文,欣赏文章映衬、烘托的手法特点。
设计意图:了解本课教学目标,便于学生在学习时有的放矢,在复习总结时有路可循。
操作建议:齐读。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如何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是中国海军研究了多年的难题。
2012年,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当时在全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同时也备受世界人民的关注。这次成功着舰,在世界面前彰显了中国强大的综合实力,是一件非常值得我们自豪的事。
视频:辽宁舰歼-15首次着舰
设计意图:引入课堂,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操作建议:此处教师应用严肃、深沉的语气朗读导入词。引入下页标题。
【背景资料】
本文选自2012年11月25日《人民海军报》。有改动。
2012年9月25日:辽宁舰经过十次试航,正式交付海军,中国终于有了第一艘自己的航空母舰。但是,对于以舰载机为主要作战武器的辽宁舰来说,如果不能实现舰载机顺利起降,它就还不能称为一艘真正意义上的航母。
11月23日上午: 辽宁舰成功进行了歼-15舰载机的着舰训练,飞行员戴明盟驾驶552号歼-15战斗机从陆上某训练基地起飞,飞临正航行在渤海某海域的辽宁舰上空,并成功着舰。这篇通讯记录的就是552号歼-15战斗机着舰的经过,向读者展现了这惊心动魄、振奋人心的“一着”。
【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通讯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它和消息一样,要求及时、准确地报道生活中有意义的人和事,但报道的内容比消息更具体更系统。
设计意图:了解关于通讯的文学文化常识。
操作建议:接上页幻灯片,可使用导入语“那么什么是通讯?它的特点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然后教师读此页内容,并强调红字部分。
设计意图:了解关于通讯的文学文化常识。
操作建议:接上页幻灯片,教师给出本页内容,简单讲解,让学生自行阅读,有所了解。
比较消息、新闻特写、通讯三种文体的异同。
设计意图:比较三种新闻文体的区别。
操作建议:接上页幻灯片,教师给出本页内容,简单讲解,让学生自行阅读,有所了解。
【读准字音】
着舰(zhuó) 澎湃(péng pài) 桅杆(wéi) 凛冽(lǐn liè)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mò qì) 咆哮(páo xiào ) 紧绷(jǐn bēng)
镌刻(juān kè) 殚精竭虑(dān jīng jié lǜ)
【多音字】
【形近字】
【形旁辨字法】用金(钅)来镌(juān)刻,携(xié)手(扌)去游玩。
设计意图:识记本课生字词,特别关注其中的易错字、多音字、难写的字,为学生阅读文本扫清障碍,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征。
操作建议:学生先在练习本上给红色字体注音,可以抽1名学生黑板上板书拼音,然后出示答案,若出现问题需提醒学生注意,并可对出错的字做进一步的解读,如字源、组词、造句等,便于学生真正学会该字不再犯错。
【理解词语】
镌刻:雕刻。
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浩瀚:水势盛大。形容广大或繁多。
咆哮:(猛兽)怒吼。形容水流奔腾轰鸣,也形容人暴怒喊叫。
一丝不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起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词语辨析】
殚精竭虑——处心积虑
相同点:都有“用尽心思”的意思。
不同点:
“殚精竭虑”指用尽精力,费尽心思,褒义词。
“处心积虑”指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
辨析:
1.指医护人员为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日夜奔波,真可谓是( 殚精竭虑 )。
2.疫情期间,一些不法分子四处散播谣言,( 处心积虑 )地破坏社会稳定。
设计意图:同上张幻灯片,识记本课词语含义。
操作建议:在课下注释中划出这些词语的含义,并在课下注释处补充给出解释的词语。让学生齐读以上词语解释。
【新课讲解】
1.朗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每部分大意。
2.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第一部分:(1-4)交代辽宁舰着舰前的环境和准备、意义与风险。
第二部分:(5-21)详细报道舰载机着舰成功的整个过程。
第三部分:(22-26)报道着舰后的欢庆场面,揭示着舰的重大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理清文本内容,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操作建议:教师提问,学生自行按照要求阅读文章,并提取信息、概括总结。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查漏补缺,并出示正确答案。
2.说说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进行叙述的,并找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几个主要环节。
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叙述的。
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理清文本内容,锻炼学生提取、概括信息的能力。
操作建议:教师提问,学生自行按照要求阅读文章,并提取信息、总结。教师待学生回答后查漏补缺,并出示正确答案。
3.这篇通讯报道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
答题思路:
1.摘取法。从新闻中摘取导语或中心句作为答案。如果是一段新闻,先看第一句话;如果是多段新闻,先看第一段。如果新闻没有导语,要找中心句;若是多段,应抓多个段落的共同点。
2.提要法。(1)提取新闻的主体和事件,围绕“六要素”,组合关键词。(2)突出事件的独特性和新颖性。在明确新闻要素的前提下,找出新闻中“首次”“第一”“标志”等最吸引人、最有价值的信息。(3)组织语言答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课后练习】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上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皓翰的大海可以做证:为了这一梦想成真,古老的中华民族,已经等了近百年;人民海军官兵,已经期盼了半个多世纪。
(1)给下列红色字注音。
承载( zài ) 航母舰载战斗机( jiàn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皓 改为 浩
翰 改为 瀚
2.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
B.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
C.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D.“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