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读书交流课实录
教材分析:
《昆虫记》所在的位置是部编新教材八年级上册。对于这本书,教材中提出的阅读建议是阅读科普作品。这本书是在第五单元后面推荐的,本单元学习重点是“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单元的写作主题是“抓住特征,说明事物”,选入了本书作者法布尔的单篇课文《蝉》,编者这样编排,充分体现了新教材用单篇带动整本书阅读的理念,也映照了《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这一要求。
(二)学情分析:
《昆虫记》是一部相对浅显的作品,对于八年级的学生而言,阅读起来没有太大的障碍,况且小学学段对于这本书也有过推荐,所以学生对于把握这本书的内容还是没有问题的。但所谓经典是常读常新的,八年级的学生阅读这部科普作品,应从两方面着力:作为科普作品,应在《昆虫记》的阅读中学习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精神,培养科学思维;作为文学作品,应在《昆虫记》的阅读中品味其语言的生动幽默,文笔的优美流畅,思想的深邃宽广。这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挑战性的。
教学目标:
1、通过筛选信息、了解实验流程等,感知科学知识,体会法布尔科学精神的实质,培养自己科学思想,开启科学思维。
2、通过朗诵、分析写作手法、品味生命启迪等,感悟作品的文学性和哲学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猜昆虫,我能行
1、在池塘的深处,( )在活泼地跳跃着,它的前翅的尖端带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是帮助它呼吸用的。它的胸下有一片胸翼,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像佩带在一个威武的大将军胸前的一块闪着银光的胸甲。
2、见过()的人,都会十分清楚地发现,它的纤细的腰部非常的长。不光是很长,还特别的有力呢。与它的长腰相比,()的大腿要更长一些。而且,它的大腿下面还生长着两排十分锋利的像锯齿一样的东西。
3、( )像个吝啬鬼,身穿一件似乎“缺了布料”短身燕尾礼服。
4、( )是一种非常怕冷的动物。它们常常在温暖的烟囱内筑巢。
5、 ( )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歌唱大概五个星期。四年黑暗的苦工,一个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的生活。
师总结:同学们都猜出来了,看样子大家读得很认真,对这些昆虫很了解。接下来的学习我们用挑战赛的形式,看看大家能不能勇于接受挑战。
二、初级挑战: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精神
1、屏显:为了奖励认真读书的同学,老师决定制作几本昆虫台历送给他们,请你选择十二种昆虫,并说说你会在台历上介绍这些昆虫的哪些知识(在书中勾画出来)。
生1:我选择蝉、泥水匠蜂、 螳螂、蝈蝈、矿蜂、萤火虫、被管虫 、樵叶蜂 、蟋蟀、捕蝇蜂、采棉蜂和采脂蜂 ,我会放上他们的图片,以便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它们,然后,我会介绍它们的学名、俗名、外形、住所、习性。
生2:我选择圣甲虫、老象虫、粪金龟、碎蜂、毛虫、孔雀蛾、条纹蜘蛛、狼蛛、石蚕、螳螂、萤火虫、圣甲虫等昆虫,除了介绍它们的名称、外形、住所、习性之外,我还会介绍它们的食性、婚配、繁殖和寿命。
2、屏显: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曾经这样说过:“不管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人文科学,或者在个人行动上,我们都要保留一个怀疑求真的态度,要靠实践来发现事物的真相。”《昆虫记》这本书,记录了很多法布尔细心观察、精心实验的过程,请你精读作品,简述一个实验流程。
生1:为了证明蜣螂孵化的时候必须在潮湿的环境,法布尔做了两个实验进行对比:第一个实验流程是:把圆球放在一个盒子内,保持干燥——持续两三天后,用小刀在硬壳上戳开一个洞——不到半个月,蜣螂全部死亡;第二个实验流程是:用湿布把圆球包起来,放入瓶中——等到湿布上的湿气把硬壳浸透以后再拿开湿布——蜣螂破壳而出。
生2:法布尔用孔雀蛾做过一个实验,流程是这样的:看到一只孔雀蛾从茧中钻出来——用金属丝的罩子罩住——看见房间几十只孔雀蛾——思考这是雄性孔雀蛾来找配偶,由此断定罩住的是一只孔雀蛾公主。
生3:为了找出北方螽斯没有蝉肉可以吃,会以什么做美食的答案,法布尔做了一个实验,流程是这样的:先将细毛腮角金龟投进笼子,螽斯们将它们吃得只剩脑袋、翅膀和足爪——接下来又投进松鼠腮角金龟,螽斯将它们吃得只剩身体残片。这个实验证明,螽斯嗜血成性,几乎没有不喜欢吃的昆虫。
生4:为了探究黑步甲虫装死实验,法布尔做了多次实验,实验路程是这样的:假设连续刺激黑步甲,假死时间不断延长——不停刺激黑步甲,记录黑步甲假死时长——发现黑步甲假死时间一次比一次长——得出结论:连续刺激会使黑步甲假死时间不断延长。
3、《昆虫记》是一部严谨的科普作品,阅读《昆虫记》,我们应该学习作者法布尔的科学精神,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那么,你认为法布尔科学精神的实质是什么呢?请用“法布尔精神是一种——(填词语)精神,你看——(填句子)”的句式说一说你的理解。
生1:法布尔精神是一种质疑精神,你看,他质疑斑蝥蜂是因为懒惰才进化为昆虫的。
生2:法布尔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你看,为了探究黑步甲装死的答案,他做了多次实验。
生3:法布尔精神是一种坚持精神,你看,为了观察蟋蟀产卵,他日日夜夜、一年四季不放弃观察。
生4:法布尔精神是一种严谨的精神,你看,他写蜣螂的卵孵化为幼虫的时间多么准确。
生5:法布尔精神是一种执着精神,你看,他用四十年时间终于建立了自己的野外实验室。
师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都是法布尔的知音。贫穷和偏见困惑了法布尔的一生,他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化学和数学天赋走一条驾轻就熟的捷径,为自己赢得财富,过上好日子。然而不论在多恶劣的环境下 ,法布尔依然不忘初心, 执着而艰难地探索昆虫的本能问题。法布尔之所以如此顽强 ,是因为他有着求真精神 ,即追求真理的精神。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就没有《昆虫记》,人类的精神之树上将少掉一颗智慧之果 。
三、中级挑战:品味文学语言,感悟生命情怀
1、屏显:360百科上这样定义科普作品:科普作品,又称"科普著作",它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作品。所以,科普作品一般都是严谨而专业性很强的,但这部《昆虫记》,却一改一般科普作品冷冰冰的严肃面孔。它生动活泼,面容和善,吸引着不同时代不同国界不同年纪的人阅读。请你在书中找出一段,有感情地朗读,说说作者是怎样做到使科普作品妙趣横生的。
生1:“果然,一大群口干舌燥的家伙在东张西望地转悠着。它们发现了这口井, 井边渗出来的汁液把它暴露了。这群家伙一拥而上, 开始还有一点儿小心翼翼, 只是舔舔渗出来的汁液。我看到匆忙赶到甜蜜的井口边的, 有胡蜂、苍 蝇、球螋、泥蜂、蛛蜂、金匠花金龟, 最多的是蚂 蚁。那些个子小的为了走近清泉, 便钻到蝉的 肚子下 , 蝉宽厚地抬起爪子, 让这些不速之客 自由通过;那些大一点儿的昆虫, 不耐烦地跺着脚, 迅速地吸了一口就退开, 到旁边的树枝 上去兜一圈, 然后更加大胆地回来。它们越发贪婪了,刚才还有所收敛, 现在已变成了一群乱哄哄的侵略者, 一心要把开源引水的凿井人
从泉水边赶走。 ”
我觉得作者根本就没有把它们看作是虫子,而是看作了很多有情感的小生命,所以,才把它们写得那么有趣不枯燥。
生2:当两只雄蝎子遇到同一只雌蝎子时, 谁将能够邀请它去散步呢 那要看谁能拉得赢了。它们一左一右各抓住美丽姑娘的一只手, 拼命往自己身边拉。它们用后腿作杠杆支撑着身体, 臀部微微颤抖, 尾巴摇摆着, 以增强暴发力。加油啊! 它们拽着姑娘又是摇, 又是猛力向后拉 , 好像要把它分成两半, 一人带一半回家。小伙子求爱时, 姑娘可有被撕裂的危险。 ……看着它们争夺得那么疯狂, 我真害怕姑娘的胳膊被拽下来, 然而姑娘完好无损。
我觉得这部作品之所以生动吸引人,是因为法布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在他的笔下,昆虫都有了人的感情和动作,就像人类一样。
生3:蟋蟀在洞口卷动着触须, 腹部朝着阴凉处, 脊背朝着太阳。它并不嫉妒蝴蝶, 而且可怜蝴蝶;它那带着嘲弄的怜悯神情, 就像在临街闹市开了一家商铺的老板, 看到衣着华丽却无家可归的人从自己门口走过那样。它根本不诉苦, 而且非常满意自己的住所和小提琴。
它是真正豁达的人, 知道虚荣是怎么回事;它喜欢远离寻欢作乐者的喧嚣, 独自享受陋室的好处。
我认为法布尔是在借昆虫抒发自己的心情,就像周敦颐借莲花、刘禹锡借陋室一样,他也是托物言志,这本书带给人启迪,就妙趣横生了。
2、屏显:法布尔说过: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它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恐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你在阅读中,从哪种昆虫身上获得了生命的感悟。
生1:我从蜣螂得一二十次的跌落才能爬上一个坡,知道了人干什么事也应该坚持,执着。
生2:我从蟋蟀在洞口晒太阳,知道了人活着应该安贫乐道,不羡慕别人。
生3:我从狼蛛为了让宝宝能够健康成长,每天都要把卵囊抱出去晒太阳,为了让每个宝宝都能够充分享受阳光,它自己经常呈倒立的姿势;每隔一会儿,就会变换自己的姿势。想到了我的妈妈,我觉得不管动物还是人,母爱都特别伟大。
生4:我从蝉等了四年只能活几个月中,感悟到只要活着,就应该珍惜生命,好好活着。
师总结:《昆虫记》不仅是了不起的科普作品,更是一部文笔优美、富有哲思的文学作品,被称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1915 年法国文学界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遗憾的是他没有等到评奖委员会作出最后决议, 在 92岁生日前几天就逝世了。一位昆虫学家与诺贝尔文学奖擦肩而过, 在昆虫界堪称百年奇迹。
四、终极挑战:透视虫性世界,关照自我生活
屏显:阅读《昆虫记》,你或许获得到了科学思想,或许得到了生命的启发,请选择你喜欢的一种虫子,为它写一首诗,抒发你的阅读感悟。
生1:《条纹蜘蛛》:黄、黑、银三种颜色的条纹/使你看上去穿了一件美丽的连衣裙/微微发胖的体型,使你像一位唐朝美人/你不仅外表美丽/使你更美的是你的母性/你用丝织成一个建筑学家也做不成的精巧的巢/给宝宝一个安全的家/直到再也吐不出一根丝/你便毫无眷恋地离家出走/直到疲惫、衰弱地走向生命尽头/是你,教会我/天地再大,大不过母亲对我的爱/而我,能做的/只有好好报答……
生2:《蝉》:在我写作业的时候,你叫/在我要睡觉的时候,你叫/但我一点也不讨厌你/因为我知道,你是在地下忍受了四年黑暗/才能在地面痛快地歌唱一个月/所以,我要好好听你唱歌/听你唱歌,我就知道该怎样珍惜生命。
师总结:以虫为镜,我们获得了生命的密码;以法布尔为镜,我们学习到科学的严谨。小昆虫,大启发,希望我们带着求知欲更深地走进作品,带着从作品中学到的科学思想和人文情怀更好地走进学习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