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4 12:0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富春山居图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宋·苏轼)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元·吴桓赞)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走近作者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文章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称。文词清拔有骨气,人称“吴均体”,亦能诗。《与朱元思书》是历来传诵的骈文名作。
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这种文体的作品,大多追求一种形式主义的倾向。但这些骈体文中也不乏优秀作品,《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的文章,本文是骈体文。
关于体裁——骈体文:
缥( )碧 急湍( )
窥( )谷 轩( )邈( )
泠泠( )作响 鸢( )飞戾( )天
经纶( ) 横柯( )上蔽
嘤( )嘤成韵 千转( )不穷
piǎo
xuān
miǎo
líng
yīng

lún
yuān

kuī
tuān
zhuàn
读准字音
风烟俱静,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 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朗读课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与朱元思书
吴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
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消散
一样的颜色
顺、随
向东向西
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译文: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青白色
超过、胜过
飞奔的马
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水都是青白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波浪像飞奔的马。
译文: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凭借
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通“啭”,鸟鸣声
停止,断
美丽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之间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
(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译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筹划
“反” 通“返”,返回

树木的枝干
好像,如同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互相掩映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1.文章描写的是哪里的景物?哪句话概括了景物的总体特征?全文结构有什么特点?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富春江的景色
描写异水
描写奇山


结构美
整体感知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正面描写水之色、水之深。
静态:秀丽清澈
游鱼、细石看得清楚,从侧面烘托江水的清澈。
2.朗读第二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朗读第二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运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甚箭”为夸张,“若奔”为比喻,写出了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
动态:壮观湍急
这一段从江水的静态和动态两方面写了水的清澈和湍急,突出了富春江水“异”的特点。
异水
清澈
湍急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
(色)
(深)
(清)
(急)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比喻、
夸张、对偶
(夸张)
静态
动态
动静结合
正侧结合
3.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竞”“争”二字,化静为动,赋予了静态的山以奋发向上的生命力和动感,从视觉角度生动地描写富春江两岸崇山峻岭高耸入云的雄奇美景。
视觉
(拟人)

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从听觉角度写山间自然音响——泉水声、鸟鸣声、蝉鸣声、猿啸声,既呈现出万物欣荣、欢快自得的气象,又以动衬静,突出山林的幽静。

听觉
(对偶)
朗读第三段,思考: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景物色调发生变化,由动返静,由明亮活跃转为晦暗沉寂:枝密林茂,幽暗不见天日。这里实际是写光影的变化,显示出富春江景物的多变,又是一个奇景。

总:作者眼中的山是怎样的?请根据文中的有关词语说说山的特点。
奇山
山形——
山声——
山色——
高山寒树轩邈成峰
水激 鸟鸣
蝉转 猿叫
横柯上蔽 疏条交映
比拟
(秀丽、高峻)
(幽静)
以声衬静
以动写静
(林茂荫浓)
对偶
1.“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合作探究
2.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文章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流露出作者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高洁志趣。
3.本文和《三峡》同是写山水的精美文章,试与《三峡》作比较阅读,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谈谈两篇文章的异同。
相同之处
内容:
写水都提到了水大浪急,写山都突出了山势高峻,其中也都提到了密林、泉水、猿啼……
表达方式:
都主要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突出描写了山水的景色。
表达情感: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和热爱之情。
不同之处
内容:
《三峡》在写景方面突出了四时的变化;写山时,还突出了山的连绵不断。
写作目的:
《三峡》主要是为了客观地介绍地理知识,而《与朱元思书》则突出了对大自然的赞赏,而且写出了作者的内心感触。
本文通过描写富春江的奇山异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厌弃尘俗的生活情趣。
情感的抒发与景物的描写相得益彰,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作对比,反衬出富春江景色惊人之美和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课堂小结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山中杂诗
吴均
拓展阅读
总 说:
分 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奇山
异水
板书设计
寄情山水
厌弃尘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