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使至塞上》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唐诗五首——野望、使至塞上》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4 18:08: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e7d195523061f1c0c2b73831c94a3edc981f60e396d3e182073EE1468018468A7F192AE5E5CD515B6C3125F8AF6E4EE646174E8CF0B46FD19828DCE8CDA3B3A044A74F0E769C5FA8CB87AB6FC303C8BA3785FAC64AF5424785C80615233B8BFBBF93FB15EF9F2842CC31512510A59567CDFC09C4B330B78657F3B5013869B76B2251005608998399849F59FA1FABB539
“我常常觉得,诗只是在你最哀伤、最绝望的时刻让你安静下来的东西”
——蒋勋
△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通常的律诗规定“四联八句”,分别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律诗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野望》王绩
“此诗格调最清,宜取以压卷”
——王尧衢
“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
——沈德潜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常居东皋,号东皋子。仕隋为秘书省正字,唐初以原官待诏门下省。后弃官还乡。放诞纵酒,其诗多以酒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嘲讽周、孔礼教,流露出颓放消极思想,表现对现实不满。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东皋子集》(一名《王无功集》)。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东皋:地名,在今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高地。
薄暮:傍晚。薄,接近。
徙倚:徘徊。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分析首联
地点:东皋
时间:薄暮、傍晚
行为事件:徙倚、望
文本翻译: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赏析颔联、颈联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请同学们找一找诗歌中写得最好的诗句。
我认为……写得最好(所找诗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翻译)
它具体写出了……(具体理解)
树树皆秋色
此句写秋天山林之静景,勾勒了一幅秋之晚景图,渲染出孤寂苦闷的气氛,给人一种荒凉落暮之感。
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找一找诗歌中写得最好的诗句。
我认为……写得最好(所找诗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翻译)
它具体写出了……(具体理解)
诗人对眼前景观的粗线条的描绘,着重于色彩的透明度,层层树林已染上萧瑟的金黄的秋色,起伏的山峦惟见落日的余晖,这是多么宁静、开阔、美丽的画面啊。
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找一找诗歌中写得最好的诗句。
我认为……写得最好(所找诗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翻译)
它具体写出了……(具体理解)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两句,着力刻画视野所见山野放牧的生活场景,为整个静谧的画面注进了一股跳动的情致和欣然的意趣。这四句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一动一静,一远一近。
请同学们自读诗歌,找一找诗歌中写得最好的诗句。
我认为……写得最好(所找诗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翻译)
它具体写出了……(具体理解)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诗人于一静一动的描写之中,把山山树树、牛犊猎马交织成一幅带着田园牧歌式气氛的艺术画卷。
光线与色彩的调和,远景与近景的搭配,都显得自然和谐。
唐朝建立不久后,王绩以秘书省正字待诏门下省,但他自觉难以位列台阁,于是入唐后不久就弃官还乡。贞观中出为太乐丞,旋又告归。此诗当作于诗人辞官隐居东皋(在今山西万荣)之时。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完全道出诗人内心的苦闷和怅惘,不认识“驱犊返”的牧人与“带禽归”的猎马,也是写自己与现实当权者并非志同道合的“相识”之人。
只好长歌当哭,效仿伯夷、叔齐那样不食周粟、上山采薇,来做一个隐士。尾联抒发情感,他要辞官归隐。一种孤寂无依的愁绪与彷徨心情。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融情于景
辞官归隐
惆怅孤寂
地点
地点
地点
《使至塞上》 王维
王维,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信奉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他的画和诗被苏轼评价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地点:居延 边塞地区
身份:属国 出使边塞的使者
事由:问边 慰问边关守军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后留在河西节度使幕府任节度判官,实际上是被排挤出了朝廷。这首诗所写的即为此次出使途中的所见所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发挥你们的文本赏析能力,对诗歌进行赏析。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同学们找一找诗歌中写得最好的诗句。
我认为……写得最好(所找诗句)
这句话的意思是……(翻译)
它具体写出了……(具体理解)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远行漂流在外的游子。人们认为雁是住在北方,天气冷的时候才到南方来避寒,天气暖了以后就要往北飞,所以叫“归雁”。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诗人以“蓬”、“雁”自比,诗人觉得自己好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随风飘转出关塞,又恰似振翅北飞的“归雁”一般进入胡天,描写了出使时的漂泊之感。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直”——“烽烟”多用狼烟,有轻直、聚集的特点,不会相互纠缠
“圆”——落日没入地平线,又大又圆,衬托出大漠之苍茫
“孤”“直”——视觉性很强。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说明战事是紧张的,这两句写出了将士们保卫家园的决心与爱国热情,表达诗人对他们的赞美。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