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愚公移山 课件(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 愚公移山 课件(共4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6 11:59: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24 愚公移山
第一课时
01
走进作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 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作品:《列子》这部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 故事和神话传说。
本文是一篇带有神话色彩的寓言故事,选自《列子 汤问》。
知识库—寓言
概念 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
特点
作用 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如:《揠苗助长》、《自相矛盾》、《郑人买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
①篇幅一般比较短小,结构简单,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③故事具有虚构性;④常运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朗读课文
点它开始朗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 jì ) 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 sè ),出入/之迂( yū )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 zhí )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 kuí )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 hè )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 jī )畚( běn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 shuāng ) 妻有遗男,始龀( chèn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 s u )/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zē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kuì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é)氏二子/负二山,一厝( cuò )朔(shuò)东,一厝雍( yōng )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l ng )断焉。
熟读课文
朗读要求
理解文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后面加上表示长度的数字或数量词,表示纵横若干长度。
传说中的太行、王屋两座山,周围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理解文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
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杂然相许。
将近
苦于
阻塞
曲折,绕远
家人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
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远。集合全家来商量说:

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
“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
如……何,把……怎么样。
提出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况且。
相当于“之于”。
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况且往哪里放置土石呢?”众人纷纷说:“把它扔到渤海边上,隐土北面去。”
在哪里。
放置、安放。
理解文意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土挖石,用畚箕运到渤海边上。
寡妇。
肩负、扛。
敲、打。
用竹篾、柳条等编织的器具。这里是用箕畚装土石的意思。
刚,才。
更替。
能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寒来暑往,季节交替,才往返一次。
指死了父亲的男孩。
换牙。
同“返”,往返。
语气词。
理解文意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
指草木。
老年男子。
严重。
同“慧”,聪明。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动不了,
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理解文意
凭借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即使
长叹。
通达,这里指改变。
穷尽。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
子子孙孙没有穷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担心挖不平吗?”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比不上。
幼儿,小孩。
愁苦。这里指担心。
理解文意
没有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抓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害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便向天帝报告。
放置、安放。
停止。
指神话中的天帝。
被……所感动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
座山,一座放在朔方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
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同“垄”高地。
理解文意
隔绝
第二课时
02
方七百里
古义:古代计量面积用语。
今义:方向,方面。
惩山北之塞
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古义: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今义:曾经。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古义:指草木。
今义:动植物的皮上所生的丝状物。
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什么,担心什么。
今义:何必自寻苦恼,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
——古今异义
积累词语
第一段:交代故事背景:两座山的面积、高度、地理位置。 (背景)
第二段:具体写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经过。 (开端)
第三段:写愚公驳斥智叟的错误观点。 (发展、高潮)
第四段:写愚公感动天地,山被移走。 (结局)
内容探究
1、请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
①愚公为什么要移山?
②移山的过程艰辛吗?从哪里看出来?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内容探究
②移山的过程艰辛吗?从哪里看出来?
路途遥远、时间长
方七百里,高万仞
山又高又大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始龀,跳往助之
劳动力少、弱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工具简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年且九十
领导人年纪大
内容探究
内容探究
2、面对这样大的困难,愚公是怎样做的?(扣动词,找原句)
聚——谋——率——叩
——垦——运
3.挖山结果怎样呢?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愿望实现
聚焦人物
简析不同人物对待移山的不同态度
聚焦人物
人物 相关语句 态度
大部分 家人
愚公妻子
孀妻弱子
智叟
操蛇之神
天帝
杂然相许。杂曰:“投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支持移山的举动,
并主动献计献策,
对移山存有疑虑,一是担心愚公的力量,二是担心无处放置土石
邻人京城氏之……跳往助之
不顾力量弱小 支持移山的举动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其如土石何?”
轻视、嘲讽愚公
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对愚公的决心和勇气 感到畏惧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儿子负其山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置土石?”
被愚公移山的行动及其精神感动
对 比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发展的
眼光
静止的
观点
远大抱负
顽强毅力
不怕困难
大智大勇
目光短浅
知难而退
无所作为
自作聪明
不愚
不智
聚焦人物
聚焦人物——愚公
家人①______
②______担心
遗男帮助
山神畏惧
天帝③______
支持
感动
妻子




烘托
对比
④______嘲讽
(鼠目寸光 自以为是)
智叟
愚公是一个有远大的抱负,不惧怕任何困难,有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敢于斗争的令人尊敬的老人。
答疑解惑
1、 写愚公及其子孙们移山,为什么要穿插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的情节?
这是一处精彩的细节描写:①“遗男”“跳往助之”,必然是得到了他母亲的同意,是出自真心,高高兴兴去的,可见愚公的伟大壮举得到众人的支持;②把孩子高兴的神态生动地描写出来,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避免了单调;③和下文智叟的态度形成对比,增强讽刺的艺术效果。
答疑解惑
2、本文以天神帮助愚公移走两座山的神话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赞扬了愚公的伟大抱负、坚毅精神。
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战胜自然的美好愿望。
深入探究
3、作者在愚公和智叟的命名上有什么深意?
①“愚”和“智”是一对反义词,作者用一对反义词为两人命名,可以形成鲜明对比。②作者在命名上还特意将两个人物加以颠倒:愚公大智大勇、坚定执着,命名为“愚”;智叟鼠目寸光、冥顽不灵,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③“公”和“叟”的称呼也值得深思。“公”和“叟”带有一定的感彩:“公”是敬称,相当于“老人家”;“叟”则是一般的甚至带有一丝不敬的称呼,相当于“老头子”。作者对人物的命名,反映了作者的感情倾向,不仅加重了对比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效果。
课文寓意
只要认识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怕艰难困苦,勇敢坚持斗争,就能够改造客观世界。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力量弱小、
工具简陋
文中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找出来并概述其作用。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两山高峻、
路途遥远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表明愚公移山的艰难,突出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意志的坚定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遗 男
智 叟
以遗男的热情帮助,突出表现智叟的顽固不化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深入探究
愚 公
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智 叟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显示智叟的目光短浅、安于现状、自以为是,突出愚公的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大智若愚
深入探究
拓展延伸
1、你从这个寓言故事得到什么启发?
看事情要有发展的、长远的目光。
遇到困难不能逃避,要有克服苦难的决心,要坚持不懈,做一个有毅力、有恒心的人,最后一定会成功的。
拓展延伸
2、愚公移山的精神——克服困难
“愚公移山”的精神就是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今天仍然需要发扬这种精神,因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干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语言积累
有关坚持的名言警句
1.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2.锲(qiè)而舍之,朽木不折(zhé);锲而不舍,金石可镂(lòu)。 ——荀子
3.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pù)十日寒。 ——胡居仁
积累词语——通假字
始一反焉
“反”同“返”,往返
汝之不惠
“惠”同“慧”,聪明
无陇断焉
“陇”同“垄”,高地
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
副词,将近
连词,况且
杂然相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动词,赞同
副词,表示约数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荡胸生曾云
曾益其所不能
同“层”,重叠
同“增”,增加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可译为“连……都……”



积累词语——一词多义
汝心之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形容词,顽固
动词,巩固
何苦而不平
必先苦其心志
动词,愁苦,这里指担心
动词,使……痛苦
河曲智叟亡以应国恒亡
动词,无、没有
动词,灭亡、消亡



积累词语——一词多义
且焉置土石
有子存焉
疑问代词,往哪里、在哪里
语气词
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介词,凭借
连词,来
其妻献疑曰
其如土石何
惧其不已也
代词,他的,指愚公的
用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代词,他,指愚公



积累词语——一词多义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告之于帝
于我如浮云
舜发于畎亩之中
介词,到
介词,向
介词,对、对于
介词,从
河阳之北
跳往助之
汝心之固
助词,的
代词,他们,指愚公及其家人
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积累词语——一词多义
面山而居
聚室而谋曰
而山不加增
连词,表修饰
连词,表顺承
连词,表转折
帝感其诚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名词,诚心
副词,真正、确实


积累词语——一词多义
积累词语—词类活用
面山而居
吾与汝毕力平险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
形容词用作名词,险阻
名词作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判断句:
“……者,……”,表判断
省略句:
省略主语,即“(家人)杂然相许”
杂然相许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即“汝之不惠甚矣”
告之于帝
状语后置,即“于帝告之”
被动句:
“感”是“被……感动”的意思
帝感其诚
积累词语—文言句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