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背影》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5 19:1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学习主题 写人记事散文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这个单元学习的散文类型多样,或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情,展示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表达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这些散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丰富精神世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学段的学生的要求,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品味、欣赏语言,体会、理解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并了解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单元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文情思,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重点:通过阅读把握写人记事散文的基本特征。 难点:学会欣赏写人记事散文。
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背影——(1课时)分别教习写人记事散文学习抓住人物特征,学习“淡笔浓情”的表现手法。 白杨礼赞——(1课时)朗读教学,体味象征手法的运用。 散文二篇——(1课时)体会哲理性散文的意蕴和文采,感受作者的胸怀与境界。 昆明的雨——(1课时)朗读教学,学习散文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说明:每个课时的教习重点不同,4个课时的学习安排可较好地讲授散文的类型的多样,把握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背影
课型 新授课√ 复习课□ 实验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本单元为写人叙事的散文为主题,在本课中朱自清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摹写,巧妙地展现了父子之间矛盾的化解,表达出中国式父子之间的情感特征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阅读课文,领会作品的情思,可以培养审美情趣和丰富精神世界。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对赏析散文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但对阅读教学中把握细节描写,感悟作者情思的掌握还需要进一步努力。
学习目标确定 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背影”的分析感知父亲的人物形象。 2、学习抓住人物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手法,进行运用和创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人文情思,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品析语句,感悟作者与父亲的情感变化。 难点:运用“淡笔浓情“的表现手法进行写作。
学习评价设计 要求学生运用“淡笔浓情”的表现手法记叙生活中的人或事,写一篇作文。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环节一:问题导入教师活动1 抛出问题:课文第一段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那么同学们你们与父亲相离的最长时间有多久?你对父亲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 说明: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师生交流,引出作者与父亲之间复杂且不正常的父子情感。学生活动1 踊跃发言。 2个月,半年…… 对父亲印象深刻的是他们严厉、微笑……的样子活动意图说明:抓住学生注意,吸引学生学习本课内容的兴趣。环节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活动2 提问:听写几个词语,检查预习情况。 祸不单行、奔丧、家境惨淡、狼藉、赋闲 2、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点明标题中的“背影”是父亲的背影。那除了首段的背影外,文中还出现了几次背影呢?哪一次的背影使“我”与父亲之间的情感出现了转机了呢? 3、在此之前“我”对父亲是什么态度?父亲对“我”是什么情感?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教师补充资料:朱自清与父亲之间的矛盾,父亲挪用公款被革职,父亲反对朱自清的婚姻等背景资料,帮助学生理解) 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理解文本。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正向的肯定,并对其一一点评,归纳学生的答案。学生活动2 自主思考,小组交流。 预期学生的答案如下 2、共出现三次,分别为 第一次:买橘子时的背影 第二次:父亲回去时的背影 第三次:“我”回忆里的背影 第一次的背影为情感转变契机 3、“我”与父亲之间有着深深的代沟,“我”对父亲的态度是冷漠、不耐烦的。从文中“我不愿父亲相送”“我选择与朋友出去逛也不愿与父亲独处”“我催父亲让其回去”等描述可得出。 但父亲对“我”的情感仍是关爱着儿子,像“反复嘱托茶房照顾我,不放心我亲自去送”“为我不辞辛苦地翻越月台去买橘子”等事件可以看出。活动意图说明:这是让学生自学内容,表达出自己的认知,老师得以了解学情,以便下一步根据学情指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思维的深刻。环节三:文本细读,加深领悟教的活动3 再次阅读课文第六段,赏析作者对父亲第一次的背影的描写1、动作描写:(对比原句与改写的句子) 原句: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改写:他用两手抓着上面,两脚再向上蹬;他肥胖的身子向左歪着,显出努力的样子。 2、外貌描写:(品析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 3、白描手法:抓住典型特征,做寥寥几笔的勾勒,便表现出人物形象的方法。 4、活学活用赏析七年级下册中杨绛《老王》中人物描写的句子“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千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说明: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可选择适当补充以前所学课文来加深理解,例如七年级下册中杨绛《老王》中人物描写的句子。学的活动3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改写的句子没有写出父亲的形象特点,即身体的年迈,历经几重磨难后的沧桑。 由此可见,淡笔并不随意,反而蕴含着作者的精巧设计和深厚的文学底蕴。 2、父亲的穿着,是黑布大马褂,深青色棉袍,而身为儿子的我穿的是皮大衣,从这穿着对比中就体现出父亲对儿子的爱。 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外貌描写、以小见大、白描等手法,将父亲质朴、沧桑、年迈的形象特点传神地展现出来。 3、掌握白描手法的作用。 4、赏析《老王》中的人物描写:抓住老王的人物特征,即病入膏肓、瘦弱、沧桑,“死灰”“翳”“枯黄”生动形象地将老王的状态描写出来。 学生补充完善自己的笔记活动意图说明: 教师根据初步感知的学情,归纳学生已有思维角度和深度,引导学生细细品读课文,体会情感转变后,再补充思维角度和思维深度, 引导学生学习细节描写的作用,品味淡笔浓情的魅力。环节四:整理归纳 回顾这节课所学,我们总结出“淡笔浓情”的表现技巧为: 1、 抓住人物的典型性特征 2、 字句简洁,吐露真情 3、 以小见大,情貌无遗
板书设计 背影 ——朱自清 以“背影”为线索: 第一次:买橘子时的背影 ——情感转变的契机 第二次:父亲回去时的背影 第三次:“我”回忆里的背影 动作描写 外貌描写 父亲的形象:年迈、质朴 以小见大 沧桑、细心 白描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在你的印象中,是否也有人给你留下过如此感动的回忆呢?请你仔细回忆当时的场景,运用散文中“淡笔浓情”的表现手法,具体到对方做了什么动作,他(她)是什么形象,或说了什么话,将他(她)记录下来。 说明:下节课要对学生的写作进行点评与指导,要求学生自行修改自己的写作。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多媒体PPT放映的技术手段,通过问题导入技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活动设计技能充分运用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个性化的阅读体验,品析语句,分析对比,联系以前所学内容来学习艺术手法,感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反思与改进 本节课的形式环节是导入课题、教师组织引导教学活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老师根据学情总结提升、练习巩固。内容环节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题的准备、兴趣,学生初步感知自己的语言认知、通过对比仿用感悟语言文字的巧用。老师指导品析鉴赏,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引用、仿用、创用练习,使学生在语言运用、审美鉴赏、思维能力、文化自信等语文核心素养各方面得到训练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