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的这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mò)真相和良知。
B.侵华日军野蛮(mán)侵入南京,30万中国同胞(bāo)惨遭杀戮。
C.铭记历史、缅(miǎn)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张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D.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niǔ qū)历史,美化战争,颠倒(dǎo)黑白。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鞋”种类繁多,款式各异,价格参差不齐,高者可达3000元,低者仅需19元。
B.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的文艺才能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
C.“嫦娥四号”选择月球背面登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说是一种别有用心的选择。
D.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写下一篇篇宛若投枪和匕首的文章,至今读来依旧振聋发聩。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记者在一些家庭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到深夜。
B.“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嘱咐说:“做题前一定要认真读题,看清题目要求。”
C.2021年12月13日,老师带学生们观看《南京!南京》等影片,一同重温那段历史。
D.能写到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厉害了!我的国。”这是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发展成果的由衷赞叹。
B.你参加了“用经典润泽心灵”主题演讲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C.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D.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助你。
①这样的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
②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合一,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加踏实。
③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
④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事就放得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⑤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就愿意向你交出心来。
A.③④②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⑤②①③④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sì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 南京大屠杀史实,详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 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 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6.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ì 我国殇 杀lù 惨绝人寰
7.文段是一则围绕“国家公条日”而发表的(体裁) ,立场鲜明地阐述了 的观点。
8.下列词语侬次填入以上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A.聚会 回忆 创造 怀念 B.集会 回想 发动 思念
C.集会 讲述 制造 悼念 D.聚会 讲解 制造 追悼
三、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幅“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中新网12月15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9.速读以上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10.给材料二这则消息拟标题。
11.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12.仔细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的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13.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来这里朝拜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见过很多伟人和富豪的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7月9日,有删改)
(1)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3)第 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士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4)赏析第 段的表达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被侵华日军攻破后,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奔走,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
(节选自2020年1月7日新华网)
(1)上面的新闻能作为课文的论证材料吗?请说出你的见解。
(2)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如果你有幸能在他的墓前悼念,请你为他写一段悼词。(35字左右)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5.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
A.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的这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mò)真相和良知。
B.侵华日军野蛮(mán)侵入南京,30万中国同胞(bāo)惨遭杀戮。
C.铭记历史、缅(miǎn)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张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D.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找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niǔ qū)历史,美化战争,颠倒(dǎo)黑白。
【答案】C
【详解】A.正确;
B.正确;
C.张显——彰显;
D.正确。
故选C。
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老人鞋”种类繁多,款式各异,价格参差不齐,高者可达3000元,低者仅需19元。
B.只有坚持洋为中用、开拓创新,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我国的文艺才能更好地发展繁荣起来。
C.“嫦娥四号”选择月球背面登陆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并且可以说是一种别有用心的选择。
D.鲁迅先生弃医从文,写下一篇篇宛若投枪和匕首的文章,至今读来依旧振聋发聩。
【答案】C
【详解】A.参差不齐:形容不一致。使用正确;
B.中西合璧:比喻中国和西洋的事物组合到一起。使用正确;
C.别有用心: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含贬义。褒贬误用,使用不正确;
D.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用正确;
故选C。
3.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记者在一些家庭中采访,不少家长反映:孩子作业多,做作业时间长,有时做到深夜。
B.“在考场上千万别慌,”老师再三嘱咐说:“做题前一定要认真读题,看清题目要求。”
C.2021年12月13日,老师带学生们观看《南京!南京》等影片,一同重温那段历史。
D.能写到作文里的事,还应该是有趣的、有意义的或者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
【答案】B
【详解】B.所说的内容在“说”字的两边时,“说”字后面的冒号应改为逗号。
故选B。
4.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厉害了!我的国。”这是无数中华儿女对祖国发展成果的由衷赞叹。
B.你参加了“用经典润泽心灵”主题演讲大赛了吗?获得了第几名?
C.大街上摆满了水果摊,甜瓜啊、西瓜啊、苹果啊、葡萄啊……
D.说起黄山,人们很容易想起徐霞客对黄山的赞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答案】B
【详解】试题分析:A项,倒装句,应该是“厉害了”后用逗号,“我的国”后用叹号;B项,正确。C项,顿号改为逗号;D项,句号应该在引号内。据此,答案为B。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你遇到什么事,人家才肯帮助你。
①这样的人不需要考虑何时会露出马脚,自己的内心会一直很踏实。
②同时,因为你人前、人后脸孔合一,别人与你相处,内心也更加踏实。
③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
④一个人内心踏实,想干点正经事就放得开手脚,假以时日,就可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⑤别人的内心踏实了,自然也就愿意向你交出心来。
A.③④②①⑤ B.③①④②⑤
C.④③①②⑤ D.⑤②①③④
【答案】B
【详解】认真阅读所给的句子可知,此语段议论文,中心论点为:“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更有机会走向人生的远方”,应该为首句,“①这样的人”指的就是“人前、人后脸孔一致的人”,所以③①紧密相连,至此,可以确定答案为B。
二、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sì我国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 南京大屠杀史实,详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 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lù。南京的历史,人类的记忆。今天,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再次以隆重的公祭仪式 死难同胞。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
6.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sì 我国殇 杀lù 惨绝人寰
7.文段是一则围绕“国家公条日”而发表的(体裁) ,立场鲜明地阐述了 的观点。
8.下列词语侬次填入以上选段空白处恰当的一项是( )
A.聚会 回忆 创造 怀念 B.集会 回想 发动 思念
C.集会 讲述 制造 悼念 D.聚会 讲解 制造 追悼
【答案】6. 祀 shāng 戮 huán 7. 新闻评论 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8.C
【解析】6.祀我国殇(shāng):指祭奠那些死于国事,为国牺牲的人。注意“祀”字的书写;
杀戮:杀害,屠杀。注意“戮”字的书写;
惨绝人寰(huán):世上还没有过的惨痛。形容惨痛达到极点。注意“寰”字的书写。
7.本题考查文体知识。
阅读文字内容,由“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殇”和“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家公祭鼎铭文向世人讲述南京大屠杀史实,详述设立国家公祭日的初衷”可知,这是一篇新闻评论。新闻评论是社会各界对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所发表的言论的总称。这篇评论由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写起,概述了世界各地正义人士组织的纪念活动,告诉人们历史是不容忘记的;也批判了日本右翼势力妄图篡改历史的丑恶行径。以南京由“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的沧桑巨变,鼓舞、召唤人们铭记历史、捍卫和平、开创未来。根据文字最后一句“中国人民永远牢记南京大屠杀历史,与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和平”可提炼出观点: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8.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第一空:“聚会”指聚集,会合。“集会”则是指集合在一起开会,一般指在某个固定场所为某个目的而进行聚集的正式行为。根据文段语境,“集会”更为恰当;
第二空:“回忆”指(人)回想过去的事情,“回想”与“回忆”等同,“讲述”是把事情或道理叙述出来。“讲解”则是分析说明,解读。联系文段语境,由“国家公祭鼎铭文”可知,这里应当填“讲述”;
第三空:“发动”指使某某行动起来,“创造”指发明出前所未有的事物,“制造”指人为的造成某事(含贬义)。根据文段内容“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可知,这里应填“制造”;
第四空:“思念”指怀念,惦念。“怀念”与“怀念”近义。“追悼”指追念死者表示哀悼。“悼念”指对死者哀痛地怀念。联系文段语境,这里是对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进行“悼念”;
故选C。
三、现代文阅读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今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幅“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中新网12月15日电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虐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9.速读以上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不少于两点)
10.给材料二这则消息拟标题。
11.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12.仔细阅读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的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
13.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答案】9.示例:(1)我国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旨在不忘历史,呼吁和平。(2)日本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冷处理态度,引发人们的质疑和不满。(意对即可) 10.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作重要讲话。(意对即可) 11.中国对待南京大屠杀的态度:没有仇恨,但要以史为鉴,维护和平,努力发展,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意对即可) 12.D 13.示例:当局者们,如果有谁还要抵赖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历史,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也不会答应。只有坦诚面对,勇于认错,才能得到人们的谅解,才能让和平之花在全球盛开!(意对即可)
【解析】9.此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首先要阅读三则材料,提取关键词“。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各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可知国家公祭日活动,目的在于不忘历史,呼吁和平。“日本媒体静得出奇”,可知对日本的处理态度,表示不满。
10.拟写新闻标题。要题文一致;一语破的;简洁明快;旗帜鲜明;生动活泼。一般的格式为:“谁干了什么事”或“哪发生的什么事”。可提取导语一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压缩整理即可。
11.此题考查探究材料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二中,一是国家首脑的重要讲话,指出了和平对人类来说很重要,并且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二是代表了民族未来的南京青少年们的宣言,告诉我们日本大屠杀的暴行中国人永不会忘记,但这并不是记忆仇恨,而是以史为鉴。把二者的主要内容用简约准确的文字综合概括出来,就是本题答案。
12.此题考查对阅读材料的信息提取和整体把握能力。A项,谈论的是发生在国家公祭日的感人场景;B项,是对上述所有材料的核心概括;C项,是材料二中由历史到现在的一种精神指引;D项,实际上是对材料三的一种曲解。从材料中的隐含信息来看,日本当局对从前的错误既没有真诚的忏悔,也没有凝重的反思,解读错误。
13.此类题目属于开放性题型,考查的是学生的文本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述能力。根据材料中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和对日本当局态度的论述,能够晓之以理,并义正辞严地进行警示,并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来即可。
14.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问题。
美丽墓园
刘月新
①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我见到了有生以来所见过的最美的坟墓。
②最美的坟墓,不是一座,而是一个墓园。
③跃上47级台阶,跨过大门,镶嵌在纪念馆血红色外墙上似乎还带着声响的弹壳,加上大炮和坦克,以及征战的雕塑,构成了一部沉甸甸的史书封面,迫不及待地要帮你解读此次战役的惊心动魄。
④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是一片松树林。棵棵松树挺拔峭立,整齐排列,一丝不苟,像列队整装待发的士兵。树下静静地卧着一排排的坟墓。一个个刚离起地面的小土堆,用水泥抹了周边,上面覆盖一块小长方形大理石卧碑,碑面中央镶着一颗醒目的五星。没有墓志铭,甚至没有名字。
⑤这些数不清的大理石板下面,躺着孟良崮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战士的躯体。他们远离尘嚣,静静地躺在林荫里。这些墓冢只是一个个小长方形的土堆而已。坟墓周围,开满了小小的叫不出名字的鲜花。放眼望去,空旷辽阔,庄严肃穆,青松翠柏掩映的五星点点,点点五星就像一颗颗天上的星辰,每一颗都是一个永垂不朽的英灵。
⑥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了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你禁不住要屏住呼吸,不敢大声,怕惊扰了这些栖息的灵魂。风抚摸着一座座无名者之墓,树林飒飒作响,几只蜂蝶在林中嬉戏。整个墓园透出一种大美、凄美和壮美,一种少有的朴素之美。
⑦60多年前发生在这里的那场血战,彻底扭转了华东战局,成为解放战争中振聋发聩的经典之战。然而扭转战局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孟良崮纪念馆的烈士墓园,在苍松翠柏间,就安葬着此次战役中牺牲的我军壮士的忠骨,共有2865名。
⑧“青松挺拔,可是我战友的身姿?”
⑨“烈士灵前我默默伫立。”
⑩这是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一位将军说的两句话。然而将军要伫立的陵墓其实不过是眼前的一个个土丘。他们原本是一个个热血男儿,他们的英雄壮举,成就了当年惊天动地的功绩,而战争的惨烈致使他们成为一个个无名烈士,据说安葬于此的2865名烈士中人与名对上号的只有138名。
来这里朝拜的人很多,男女老幼都有。不论是什么时候来到这儿,人们都会想象得到,这每一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里,都安眠着一个最可爱的人,尽管你不知道他们的姓名。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他们是为人民的安宁幸福而死,虽死犹生;他们虽然没有豪华坟墓和高大墓碑,可他们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诗人臧克家的著名诗句最能代表此刻的心声: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从这个墓区向左跨出几步远,又有几座坟墓,给人的感觉同样是震撼人心。站在墓前,当地朋友问我,你可知中国最小的烈士有多大?有多大?出生10天。10天?啊!刚刚学会吃奶,刚刚睁开蒙眬的眼睛来看世界。当时的世界山河破碎,狼烟四起,抗战的硝烟正浓。在她来到这个世界第10天时,母亲行刑的时日到了。母亲抱过她说,儿啊,你生下来就没吃过妈一口奶,临走了,就喝妈一口血吧。她瞅定女儿,毅然咬破手指,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这是何等的壮举?又是何等的惨烈?人世间有多少豪华的坟墓能装得下这种悲壮与豪情?又有多大的石碑能述说得尽他们的英勇与伟大?
又一阵风吹过,在苍松翠柏间留下一丝清凉,就像烈士的英灵在轻语。静静地站在这个墓园里,心,从未有过的平静,从未有过的澎湃。这些整齐排列的小土堆,构成了最宏伟、最感人的风景,成为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朝拜的庄严圣地。见过很多伟人和富豪的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
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美美地静静地站立在那里。它撑起巨大的扇面形树冠,是想用绿荫和清凉来庇护装点这本沉甸甸的史书?还是想陪伴抚慰长眠在这里的先烈们的英魂?
(选自《人民日报》2011年7月9日,有删改)
(1)本文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2)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举一例分析。
(3)第 段为什么要交代抗战时期烈士母女临刑前的场景?
(4)赏析第 段的表达效果。
【答案】(1)明线:“我”瞻仰烈士墓园的过程。暗线:孟良崮战役的血与火的历史。
(2)示例:第 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些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通过对比突出烈士为国捐躯虽无名,但长留世人心中,永远流传;而有些刻意想要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人淡忘。
(3)细写这个场景,更能触发人类的共同情感:哺乳的母亲,刚出来的婴儿都没有被放过,可见敌人是何等的残忍和没有人性。这更能激起人们对和平的珍爱,对战争残酷的痛恨。
(4)一方面借物喻人,借合欢树表达了作者对那段英雄历史的铭记,对烈士的崇敬和不舍;另一方面连用两个设问,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更突出,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解析】(1)本题考查写作线索的判断。阅读全文,根据首尾处第④段“穿过纪念馆的大门向里走”,第 段“走出烈士墓园,再次看到门前那棵合欢树”等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是以自己对烈士墓园的参观过程为明线的;“暗线”是指隐含在事件中的文章要表现的主要内容。阅读全文可知,作者写参观烈士墓园,意在表现对先烈的由衷赞美之情,而这种赞美之情文章是通过回忆孟良尚战役的有关史实达到的,所以文中的暗线是:孟良固战役的那段血与火的历史。
(2)本题考查对对比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题时需明确,对比手法,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主题。根据这一理解,可知文中第 段“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那此一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就是运用对比手法,来突出这些无名烈士虽无名,却为人们所永记的高大,而那些有意想让人注意的人却更易被淡忘。文中第 段“见过很多伟人和富豪的陵墓,都不曾给过我如此至纯至美的感觉,都没有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这样能剧烈震撼人内心深藏的感情”也运用了对比,通过与“伟人和富豪的陵墓”比较,突出了无名墓冢给人内心震撼之深。
(3)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阅读文章第 段“刹那,仿佛给满腔热血找到了奔突的出口,鲜血一滴一滴滴到了小烈士口中”,可知本段交待抗战时期烈士母女临刑前的场景,详写了烈士临刑前咬破手指来喂养从未吃过母亲一口奶的女儿。一个出生刚十天的婴儿,就这样失去了母亲,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细想这样的婴儿何罪之有,要让敌人痛下杀手?所以作者说详写这一场景,意在让读者感受到敌人的残忍和没有人性,更能激起人们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幸福生活的珍惜。
(4)本题考查对段落内容及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解答本题,要从段落的表达技巧人手,结合段落内容分析其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达方式等,再进一步说明其在表情达意方面的妙处。结合文本内容可知,文章第 段写合欢树,看似是对合欢树发出疑问,实则是作者情感的表达。作者是借树来喻人,表现出他对历史的铭记,表达了对烈士的崇敬和赞美。而把两个问句置于文章的结尾,又能引发读者的深思,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四、综合性学习
15.阅读下面的新闻,完成后面的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南京被侵华日军攻破后,作为德国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与多位国际友人奔走,组建南京国际安全区,为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避难所,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也是近年来中德两国历史题材歌剧、电影,书籍的重要灵感来源和史实依据。
(节选自2020年1月7日新华网)
(1)上面的新闻能作为课文的论证材料吗?请说出你的见解。
(2)1950年1月5日,拉贝先生去世。如果你有幸能在他的墓前悼念,请你为他写一段悼词。(35字左右)
【答案】(1)可以。一方面,拉贝先生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可以成为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另一方面,拉贝先生的善举,代表了正义的力量,体现了课文“为佑世界和平”的主题。
(2)(示例)你是中国人的朋友!你的正义之举挽救了无数生命,你的高尚美德永载史册!
【详解】(1)本题考查材料探究能力。答题时,一方面根据新闻中的信息,另一方面再联系文章的主题即可。如拉贝先生的善举“拯救了大批中国人生命”能从维护世界和平的角度与课文对接,“拉贝在灾难期间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成为揭露日军制造南京大屠杀罪行的铁证”可以从日军的罪证来与课文对接。据此理解作答。
(2)本题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答题时,可以从行动和品德等方面对拉贝先生进行褒奖。注意字数要求,语言力求精练。示例:拉贝先生,感谢您为中国人所做的牺牲,您的善举对我们来说是最大的支持,您永远是中国人的朋友!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