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梦回繁华-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梁(biàn) 绢本(juān) 瀚林(hàn) 田畴(chóu)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竿(wéi)
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杻(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春寒料峭,但热火朝天的人们还是额头冒汗。
B.里应外合,国无宁日的清朝末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C.每年的今天,从全国各地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
D.冬天的海南,游人如织,彼此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汴梁商业_________,除贵族________外,还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________。________,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 B.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
C.繁盛 居住 丰富 因此 D.密集 居住 丰富 因此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筹 行旅 修面整容 疏林薄雾
B.宏敞 摄取 内忧外患 逆水行驶
C.城郭 酒肆 无遐一顾 无所不备
D.御下 槽船 繁而不乱 结构严谨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城市免费WiFi“智慧桂林”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二、基础知识综合
6.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自读课文《梦回繁华》,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rǒng(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______。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qiú( )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 )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_______。它A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B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长而不rǒng( ) 线条qiú( )劲 衣冠( )
(2)加点词“诸人”中“诸”的意思是( )
A.姓 B.许多 C.兼词,“之于”或“之乎”的合音
(3)画横线的两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形态各异 细致入微 B.千姿百态 出神入化
C.形态万千 栩栩如生 D.姿态各异 一丝不苟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A、B处,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不仅……还…… D.虽然……但……
(5)课文重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而不是绘画的技巧,你是怎样理解的?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①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7.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
8.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
9.细读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4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
10.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qiào,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xiá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皱饼”“正店72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春寒料qiào( ) 长途跋( )涉 无xiá( )一顾 摩肩接踵( )
12.画面中段为什么详细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13.说说文中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14.细读第②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为什么这样写?
15.读完本文,说说《清明上河图》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的原因?
四、综合性学习
16.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
(2)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
(3)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
(4)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22.梦回繁华-2023-2024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汴梁(biàn) 绢本(juān) 瀚林(hàn) 田畴(chóu)
B.衣冠(guān) 遒劲(jìn) 摄取(shè) 桅竿(wéi)
C.擅长(shàn) 料峭(qiào) 踏青(tà) 簇拥(cù)
D.枢杻(shū) 沉檀(tán) 纤夫(xiān) 岔道(chà)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对字音和字形的识记。A瀚林—翰林;B遒劲(jìn)的正确读音是 [qiú jìng]; D纤夫(xiān)的正确读音是[qiàn fū];C正确。故答案为C。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尽管春寒料峭,但热火朝天的人们还是额头冒汗。
B.里应外合,国无宁日的清朝末年,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C.每年的今天,从全国各地特意来韶山参观的人都络绎不绝。
D.冬天的海南,游人如织,彼此摩肩接踵,好不热闹。
【答案】B
【详解】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要注意词语的本意、比喻义及其适用对象、场合、习惯;了解词语的来源,还要把握词语的多义现象,使用时辨析好它的意义选择意项,不能望文生义。本题中的词语“里应外合”指的是外面攻打,里面接应。这与句子语境表达不吻合,应该改为“内忧外患”。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汴梁商业_________,除贵族________外,还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________。________,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地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 B.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
C.繁盛 居住 丰富 因此 D.密集 居住 丰富 因此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和运用。
第一空,“繁盛”,指繁荣兴盛;“密集”指数量很多地聚集在一处。用来形容北宋汴梁商业兴盛,故“繁盛”合适;
第二空,“聚集”,指集合。这里展现北宋汴梁商业各色人等竞相登场,不仅有贵族,还有商人、手工业者、市民。故用“聚集”;
第三空,“活跃”,指气氛活泼而热烈;“丰富”指种类多或者数量大。此处用来形容文化生活热闹非常,故“活跃”合适;
第四空,“由此”和“因此”都有交代原因的意思,但“由此”更强调前者是后者形成的依据。因为北宋汴梁商业的繁荣,所以绘画题材范围大为扩展,故选“由此”。
故选B。
4.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田筹 行旅 修面整容 疏林薄雾
B.宏敞 摄取 内忧外患 逆水行驶
C.城郭 酒肆 无遐一顾 无所不备
D.御下 槽船 繁而不乱 结构严谨
【答案】B
【详解】A.筹→畴;
C.遐→暇;
D.御→卸;
故选B。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科技大讲堂的活动现场,充满了孩子们求知与探索的热情。
B.目前,城市免费WiFi“智慧桂林”的热点数已逾9000个左右。
C.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是因为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D.通过“多读书,读好书”活动,使同学们的阅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答案】C
【详解】试题分析: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A句缺少主语。可以把“孩子们”放到“充满”的前面;B句“逾”和“左右”矛盾,去掉其中一个即可;D项介词“通过”和“使”滥用,导致句子主语的缺失,去掉其中一个即可。
二、基础知识综合
6.语文课上,老师带领大家学习自读课文《梦回繁华》,请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相关任务。
《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rǒng(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______。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qiú( )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以及“天晓诸人入市”“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 )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_______。它A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B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长而不rǒng( ) 线条qiú( )劲 衣冠( )
(2)加点词“诸人”中“诸”的意思是( )
A.姓 B.许多 C.兼词,“之于”或“之乎”的合音
(3)画横线的两处,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形态各异 细致入微 B.千姿百态 出神入化
C.形态万千 栩栩如生 D.姿态各异 一丝不苟
(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A、B处,你认为最合适的一项是( )
A.不是……就是…… B.不是……而是……
C.不仅……还…… D.虽然……但……
(5)课文重在介绍《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而不是绘画的技巧,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案】(1) 冗 遒 guān
(2)B
(3)A
(4)B
(5)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要通过这幅画作展示北宋时期都城汴梁的繁华,描绘当时的社会现实。读者通过文章的细致介绍,自然可以更多地了解到当时的社会风貌。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长而不冗(rǒng):指作品或授课虽然时间长,内容多,但是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和无用的内容;
线条遒劲(qiú):线条雄健,刚劲有力;
衣冠(guān):指衣服和帽子。
(2)本题考查理解词语的意思。
诸人:众人。诸:众多,许多。
故选B。
(3)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
形态各异:指很多人或事物形状、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千姿百态:形容姿态多种多样,各不相同;形态万千:事物的形状或表现各不相同;姿态各异 :指人或物姿势或形态各不相同。结合“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可知,句中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画中的人物 姿态、形式不尽相同,各有特色,故应选用“形态各异”;
细致入微:比喻看问题非常全面;对人体贴关心无微不至;指描写、表演非常细腻,细小之处也充分表现出来。出神入化:形容文学艺术或技艺高超达到了绝妙的境界,还形容超脱了神通达到了自由国度的境界。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一丝不苟:形容做事十分认真、细致,一点儿也不马虎。结合“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可知,句中所填词语是用于形容画面上的细节充分表现出来了,故应选用“细致入微”。
故选A。
(4)本题考查关联词语的选用。
结合“它A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B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可知,所填的关联词语应是表示并列关系。
A.表示选择关系;
B.表示并列关系;
C.表示递进关系;
D.表示转折关系;
故选B。
(5)本题考查理解内容与表达看法。
结合“《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rǒng( ),段落清晰,结构严谨”“《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可知,作者重点介绍了《清明上河图》画作的内容,向我们展示了北宋时期汴梁的城市生活的繁华景象,展现了当时的社会形态,使读者通过作者的介绍,清楚地了解到12世纪中国城市生活状况,并使读者认识到《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据此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绘画艺术是由具体的形象语言来表述的,通过描述画面内容传递一种信息或理念和自己的感受。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摩耶之艺魂
冯骥才
①摩耶精舍在台北的正北面,毗邻台北故宫博物院,面朝一条从山林深处潺潺而来的溪水。一边是儒雅的人文,一边是天然的山水。大千先生的故居貌不惊人,一座朴素的门楼静静地立在一条弯弯曲曲上坡的小道边,倘若门楣上不是悬挂着台静农题写的“摩耶精舍”的墨漆木匾,谁知这是一代大师的故居?
②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为自己“创作”的作品。他把一座别出心裁的双层楼式四合院放在这块土地的中间。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前园很小,植松栽竹,引溪为池,大小锦鲤,游戏其间;房子中间还有小园,立石栽花,曲廊环绕,可边走边赏。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大千先生还在园中高处搭了两座小亭,以原木为柱,棕榈叶做顶,得以坐观山色溪光晨晖暮霭林木飞鸟。
③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园内的地面依从天然高低,开辟小径蜿蜒其间;草木全凭野生野长,只选取少许怪木奇花栽种其中;水池则利用地上原有的石坑,凿沟渠引山泉注入其内。院中有一长条木椅,式样奇特,靠背球样地隆起,背靠上去很是舒服。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
④细细琢磨,大千先生这后花园构思真是极妙。矮矮的围墙外是一片自然的天地,园内园外大气贯通,合为一体。房子里边也一样融入了这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到处陈放他喜好的怪木奇石,一排挂在墙上的手杖全是山间的老枝、古藤、长荆、修竹,根根都带着大自然生命的情致和美感。这情致与美感到了他的画上,一定就是绝妙山水了。
⑤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这就更使我明白了上世纪四十年代初,在中国画坛如日中天的大千先生,为什么会忽然远赴大西北的敦煌,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
⑥现在,我们把敦煌的大千先生与这里的大千先生合在一起,就认识到了一位大师的精神之本,也就更深刻地认识到他的艺术之魂,这便是故居的意义。
7.作者在重点介绍后花园之前,为什么还要用简洁的笔墨介绍前园和中园?
8.作者认为“这后园一定是大千先生心灵徜徉之地”,那么,请概要说说后花园“景”与“物”的构思理念是什么?
9.细读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从原文中选4个字精要概括张大千先生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主要做了一项什么工作。
10.你认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究竟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案】7.因为文章的介绍对象是摩耶精舍,而不只是摩耶精舍的后花园,前中后园都介绍到才能给人以完整印象;另外介绍前园和中园的“小”与“一般”,是为了烘托后园的“大”与“特别”。 8.融入了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 9.张大千临摹壁画。 10.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
【详解】1.考查学生对文章整体布局谋篇掌握情况。根据文章的题目及全文内容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摩耶精舍,摩耶精舍前后有花园,中间也有花园,后花园只是摩耶精舍的一个部分,所以不能仅仅介绍后花园,也要介绍前园和中园,这样才能给人完整的印象。结合第②段的内容“前园很小”“房子中间还有小园”“至于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就大不一样了。来到这里,视野与襟怀都好像突然敞开,满园绿色似与外边的山林相连”可知,前中园都很小,后园很大,而且后园与前边的园子大不一样,由此可看出后园的“大”和“特别”,由此可知写前园和中园还能对后园起到衬托作用。
2.考查学生提取相关信息解读关键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阅读全文,找到与问题相关的段落,抓住关键句子作答。与问题相关的段落为第③段,抓住关键句子“在园林的营造上,大千先生一任天然,稍加修整而已,好似他的泼墨山水”“他每作画时间长,便来院中坐在这椅子上,一边歇背一边赏树观山,吸纳天地之气”等语句可知,后花园的设计是一任天然,吸纳天地之气,融入了天地的生气与自然的野趣。
3.考查学生从长句中提取句子主干的能力。这个长句子写的对象是大千先生, 结合“举着油灯去临摹幽暗洞窟中那些被历史忘却的千年壁画了”,可提炼出他做的事情是临摹幽暗洞窟中的千年壁画。根据题干字数要求,可提炼出四个字是:临摹壁画。
4.考查学生提炼和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文章的⑤⑥段说明摩耶精舍是大千先生精神的巢和心灵的床,表现主题的句子也在这两段中,因为要用原文回答,所以从这两段中找原文即可。抓住第⑤段的句子“这里既没有鄙俗的器物与艳俗的色彩,也不见世俗的享乐和物欲的张扬,更不是名利的展厅与文化的秀场,而是无时无处不体现着——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可概括出张大千先生的精神之本和艺术之魂是对大自然和艺术本身真率的崇拜与神往。
阅读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梦回繁华(节选)
毛宁
①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整个长卷犹如一部乐章,有慢板、柔板逐渐进入快板、紧板,转而进入尾声,留下无尽的回味。
②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qiào,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团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较长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xiá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帛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③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中所绘景物与文献中有关汴梁的记载基本一致。《东京梦华录》中所记述的街巷、酒楼、饮食果子、诸色杂卖等都能在这画面中找到生动的图释。画中的“孙阳店”“脚店”等,与东京梦华录中所记的“曹婆婆皱饼”“正店72户……其余皆未知脚店”等,无有不符。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
1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春寒料qiào( ) 长途跋( )涉 无xiá( )一顾 摩肩接踵( )
12.画面中段为什么详细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13.说说文中第②段划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
14.细读第②段,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为什么这样写?
15.读完本文,说说《清明上河图》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的原因?
【答案】11. 峭 bá 暇 zhǒng 12.因为“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画面的这部分最能表现北宋商业及手工业的繁荣。 13.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汴京街头的繁华热闹景象。 14.作者是按画面的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这样写,能够使文章显得条理清晰,脉络分明;能恰当地把《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成为中国画的骄傲的原因交代清楚。 15.①这幅画作于北宋时期,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场景。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②张择端为了画这幅画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且这幅画十分精美,画上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所以,《清明上河图》能成为故宫的镇馆之宝。
【解析】1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春寒料峭(qiào):形容初春的寒冷;
长途跋涉(bá):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无暇一顾(xiá):指目前忙于别的事情而没有时间处理(目前的情况或事情);
摩肩接踵(zhǒng):肩碰肩,脚碰脚。形容来往的人很多,很拥挤。
1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②段“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可知,因为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所以画面中段要详细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结合第②段“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床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可知,这部分内容一片繁忙,热闹非凡,最能表现北宋商业及手工业的繁荣,故详细描绘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
1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
结合第②段划线句“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分析,这是对《清明上河图》中汴京街头的汴河桥头的繁华热闹的景象进行描绘,这是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形象直观地展现画面内容,使图画内容更形象可感、具体。
14.本题考查说明顺序。
结合第②段“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描写汴梁市区的街道”可知,作者先介绍画面开卷处,再介绍画面中段,最后介绍画面后段,这是按画面的空间顺序介绍《清明上河图》的;用这种方法安排材料,显得文章的条理清晰,脉络分明,使读者对《清明上河图》的各个部分和整体都有较明晰的认识,使读者通过画面的介绍,明确了解《清明上河图》的雄伟、美丽及其能成为中国画的骄傲的原因。
15.本题考查理解概括文章内容。
结合第①段“张择端画的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纵25.5厘米,横525厘米。作品描绘了京城汴梁从从城郊、汴河到城内街市的繁华景象”,第③段“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全图内容庞大却繁而不乱,长而不肿,段落清晰,结构严谨;画中人物有五百多个,形态各异。采用兼工带写的手法,线条遒劲,笔法灵动,有别于一般的界画。《清明上河图》是一副写实性很强的作品”“画面细节的刻画也十分真实,如桥梁的结构、车马的样式、人物的衣冠服饰、各行各业人员的活动,皆细致入微。它不是一般热闹场面的记录,而是通过对各阶层人物活动的生动描绘,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状况”可知,张择端为了画这幅画付出了很多心血,而且这幅画十分精美,画上人物众多,形态各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幅画作于北宋时期,画的是北宋都城汴京的生活场景;
结合第③段“画中丰富的内容有着文字无法取代的历史价值,在艺术表现的同时,也是为12世纪中国城市的生活状况留下的重要形象资料”可知,这幅画使我们看到了八九百年以前的古都风貌,为研究北宋历史提供了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四、综合性学习
16.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国家内部的变乱和外部的侵略。( )
(2)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
(3)肩并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 )
(4)形容行人很多,往来不断。( )
【答案】 (1)内忧外患 (2)长途跋涉 (3)摩肩接踵 (4)络绎不绝
【详解】试题分析:此类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提供的有效信息并自己识记的词语来分辨,做出判断。平时要理解成语的意思并做到能正确使用。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