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万仞(rèn) 冀州(jì) 豫南(yù) 山北之塞(sè)
B.魁父(kuí) 渤海(bó) 叩石(kòu) 孀妻弱子(shuāng)
C.穷匮(kuì) 始龀(chǐ) 箕畚(běn) 一厝朔东(cuò)
D.陇断(lǒng) 智叟(sǒu) 荷担(hè) 出入之迂(yū)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
⑵河曲智叟亡以应 亡:
⑶惧其不已也 已:
⑷无陇断焉 断: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 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4.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
古义: 今义:
②聚室而谋曰
古义: 今义:
③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 今义:
5.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惩山北之塞(断一处)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断一处)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以君之力 扶苏以数谏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义不杀少而杀众
D.告之于帝 皆以美于徐公
8.用课文原文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表现移山之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愚公坚信山可移走的原因是:_____ 。
二、阅读理解
(一)、阅读《愚公移山》,回答问题。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愚公决心移山,他的妻子提出了两个疑问:愚公年老力衰,移山怎能成功;移山过程中产生的土石如何处置。
C.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很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邻家孤儿“跳往助之”使得移山场面更加热火朝天。
D.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太行、王屋,分别放到朔东和雍南。
10.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_________________”,邻人之遗男也“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11.下面两人说的话,在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上有无异同?请作简要说明。
①愚公妻:“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1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愚公移山得到支持的根据。
13.本文语言简洁,但又不失生动,请以“始龀,跳往助之”为例作简要分析。
14.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些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15.文中的愚公是一位怎样的老人?
(二)比较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愚公移山》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②,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③一钵④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其几千里也,僧之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选自彭端淑《为学》)
【注释】①鄙:边境。②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在今浙江定海县东面海上。③瓶:水瓶。④钵:和尚用来盛饭食的器皿。
1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贫者语于富者曰( )
(2)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 )
(3)子何恃而往( )
(4)越明年( )
17.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惧其不已也 其真无马邪
B.而山不加增 水落而石出者
C.以告富者 先帝不以臣卑鄙
D.吾欲之南诲 辍耕之垄上
18.用“/”给下面的语句划分朗读节奏。(断两处)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9.翻译下列句子。
(1)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2)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20.对甲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愚公之妻“献疑”,智叟“笑而止之”,这可看出两人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B.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拥护。
C.文章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来突出人物形象。
D.文章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1.甲乙两文告诉我们的一个共同道理是什么?两文的结尾形式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列文言文,回答问题
枭①逢鸠
枭逢鸠。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注释】①枭:猫头鹰的一种。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我将东徙( )
(2)乡人皆恶我鸣( )
(3)以故东徙( )
(4)子能更鸣( )
23.请你查《古代汉语词典》,试着分析“子将安之”与“犹恶子之声”中“之”的意思和用法,并与“学而时习之”“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进行比较。
2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25.这则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C 2. (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绝 3.D
①古义:苦于 今义:处罚,警戒 ②古义:家人 今义:指房屋、家、家族 ③古义:边上 今义:指尾巴,末端,末尾
5.(1)惩/山北之塞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6.(1)冬夏换季,(他们)才往返一次。(2)你太不聪明了。
7.C
8、(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9.D
10、杂然相许 跳往助之 笑而止之
11、思上的相同点:都是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怀疑(质疑、产生疑问、不相信、援疑)。情感上的不同点:①愚公妻子的话表现在对丈夫的关心和关切,是善意的提醒。②智叟的话是讽刺和挖苦的嘲笑,没有善意。(意思对即可)
12、示例:众人“杂然相许”并纷纷献计献策,表明他们是坚决支持愚公移山的;此外,邻人刚刚七八岁的孩子也跑来帮忙,说明愚公移山之举深得人心。
13、寥寥六字,把一个邻家小孩积极参与挖山的动作、神情写活了。作者不直接写孩子小,而是用“始龀”这一典型特征来表现他的幼小,孩子天真、可爱的样子跃然纸上。“跳往助之”中只一个“跳”字,就把孩子兴奋得跳来跳去的那种稚气生动地描摹了出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
14、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15、目光长远、不畏困难、勇于挑战、思虑周全的老人。
16、(1)想要 (2)对……说 (3)凭借,依靠 (4)到、及
17、D
18、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19、(1)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2)一个人树立志向,反而不如蜀地边境的这个和尚吗?
20、A
21、①人要立志,并付诸行动。②甲文以神话结尾,乙文以议论结尾。
22、(1)迁移 (2)讨厌 (3)因此 (4)改变
23、“子将安之”中的“之”为动词,意为“到,往”;“犹恶子之声”中的“之”是助词,意为“的”;“学而时习之”中的“之”为代词,指代“学过的知识”;“友人惭,下车引之”中的“之”为代词,指代“元方”。
24、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因此(我)向东迁移。
25.对待自己的缺点和某些重大问题,要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不能像猫头鹰搬家那样,回避问题,这样问题是解决不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