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诗文鉴赏及考点揭秘
【知识储备】
一、导入
颍州西湖美如画,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的欧阳修对颍州也是特别钟爱,晚年辞官退休后也选择此地定居,还曾作《采桑子》十首,歌颂颖州西湖四时美景,抒发恬淡安适情怀。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其中的第一首《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二、目标
目标:
1.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2.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3.了解此词结构上的特点。
重点: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颖州西湖自然之美和作者的感情之美。
难点:体会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会情景交融的意境。
三、原文
采 桑 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四、注释
《采桑子》选自《欧阳修全集》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2001年版)。
采桑子:词牌名。徘徊:来回走。
短棹:划船用的桨。
逶迤: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琉璃: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
涟漪:水的波纹。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五、词意
西湖风光好,驾着轻舟划短棹多么逍遥。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音乐歌唱,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像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六、赏析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绿水逶迤”“芳草长堤”写出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隐隐笙歌处处随” 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下阕主要写“绿水逶迤”。因无风,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
整体赏析:
全词描绘了春日的颍州西湖,景色是那样引人入胜,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美不胜收,清新可爱,令人留连忘返,从中足见欧公乃词坛写景高手。
七、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写作背景
欧阳修曾经担任颍州知州,喜爱那里的民风、景物,并与梅尧臣相约,在颍州买田,以便日后退居。几年以后,欧阳修终于如愿以偿退居颍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歌咏颍州西湖四时的美景,抒发恬淡安适的情怀。
八、问题探究
(1)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
参考:
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2)第一句作者说“西湖好”,结合全词,用自己的话说说西湖好在哪里?
参考:
“西湖好”表现在轻歌曼舞,芳草萋萋,绿水悠悠和那荡起的阵阵涟漪,惊起的只只飞鸟上。
(3)上阕中,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去写景的?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参考:
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轻舟(短棹)、绿水、芳草、长堤等意象。 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廖廖数笔,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4)词的下片被人们广为流传,请做简要赏析。
参考:
运用比喻,把无风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了水面的光滑,让人感觉不到船的移动;动静结合,无风水面与惊起的沙鸟形成鲜明的对比,画面富有生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沙鸟掠岸图,表现了词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5)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参考:
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6)这首词在艺术上有何特色?
参考:
词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出西湖之美景,犹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同时,注重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动写静的方法,把西湖清新可爱之美表现得美不胜收,并寓情于景,令读者想象而思考。
(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 (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
九、诗歌主旨
全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依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描绘了颍州西湖春日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景色,表现出词人无比惬意的心境,以及对西湖的无限喜爱之情。
十、课堂小结
1、在艺术上,词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出西湖之美景,犹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同时,注重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动写静的方法,把西湖清新可爱之美表现得美不胜收,并寓情于景,令读者想象而思考。
2、熟读成诵。
十一、板书设计
答案
【基础过关】
1.《采桑子》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号“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短棹 ②逶迤 ③长堤 ④笙歌 ⑤涟漪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短棹:
(2)逶迤:
(3)涟漪:
(4)沙禽: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轻舟短棹西湖好, 。芳草长堤, 。
2、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 。
理解型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 【2017·贵州中考真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6.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2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2019·江苏中考模拟】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5.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16.词的下阕“无风水面琉璃滑”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2017·全国初二期末】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8.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19.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四)诗歌鉴赏 【2018·山东初二期末】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3.这首词的“采桑子”既是_________,又是题目。上片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季节)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美景图。
4.简要分析词下片运用的表达技巧。
5.全词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五)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回答问题。【2019·山东中考模拟】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六)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2018·江苏中考模拟】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0.“无风水面玻璃滑”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2016·江苏初三月考】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即菱。
20.词中通过波平岸静 、月色清幽、______________ 表现“西湖好”。
2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2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二)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一词,完成后面小题。 【2017·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jì):即菱。
23.词中说“西湖好”,下列哪一项不是表现“西湖好”的( )
A.繁花飘落 B.波平岸静 C.月色清幽 D.莲香宜人
24.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2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三)古诗词阅读。 【2019·浙江中考模拟】
采桑子①(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采桑子》一词,完成下题。 【2016·浙江初三月考】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词中“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意境很美,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胸怀与心境?
(五)古诗阅读。 【2018·江苏初二期末】
采桑子(其十)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①好,来拥朱轮②。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③,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注释] ①西湖:此处指颖州西湖,风光秀美。②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1049年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③辽东鹤:词人22年后辞官如愿归居颖州。
词人感慨“平生为爱西湖好”,结合全词说说“好”在哪里?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12·山东中考真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3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2分)
3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3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019·浙江初三期中】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37.诗中“______ ”和“______”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38.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八)课外古诗赏析。【2017·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初一期中】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____时段的景物。
2)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2018·四川初三月考】
浣 溪 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2019·江苏初二期末】
采桑子·彭浪矶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41.下列诗句与“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抒发情感相似的一项是( )
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2.赏析上阙“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句子的表达效果。
43.细读全词,简要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2016·浙江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
【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①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乙】采桑子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释】①林子方被调离杭州,往福州任职,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以为然,送别好友时,写下此诗。
12.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美景,在欧阳修《采桑子》中以“ ”、“ ”了形象生动的概括。
13.以上一诗一词描绘的都是西湖荷景,但诗人抒发的情感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情感的异同。
(二)阅读下面晏殊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2012·江苏初三月考】
浣 溪 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 桑 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28.这两首词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浣溪沙》通过摄取旧亭台、夕阳西下、落花等触人愁绪之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而《采桑子》借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______________等哀景抒发了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3分)
2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2分)
30.“好梦频惊”是《采桑子》的点睛之笔,请结合词的上阕说说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迁移拓展】
你还能背诵欧阳修的一写诗句吗?
暂解尘中绂,来寻物外游。
——《龙门泛舟晚向香山》
缕金裙窣轻纱,透红莹玉真堪爱。
——《鼓笛慢·缕金裙窣轻纱》
碕岸接芳蹊,琴觞此自怡。
——《题张损之学士兰皋亭》
君家花几种,来自洛之滨。
——《题光化张氏园亭》
兵闲四十年,士不识金革。
——《韩公阅古堂》
答案
【基础过关】
1.《采桑子》的作者是 ,字 ,号 ,晚号“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朝代)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答案】 欧阳修 永叔 醉翁 六一居士 北宋 唐宋八大家
【解析】考查基本的文学常识。同学们平时要注意积累。
2. 写出加粗字的正确读音。
①短棹 ②逶迤 ③长堤 ④笙歌 ⑤涟漪
【答案】①zhào ②wēi yí ③dī ④shēng ⑤lián yī
【解析】考查学生对拼音的掌握情况。平时注意拼音的正确书写,注意积累。
3.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短棹:
(2)逶迤:
(3)涟漪:
(4)沙禽:
【答案】
(1)划船用的桨。
(2)形容道路或河道弯曲而长。
(3)水的波纹。
(4)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解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实词的理解。平时学习时注意背记课下注释。
【实战过关】
一、默写
记忆型默写:
1、轻舟短棹西湖好, 。芳草长堤, 。
2、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 , 。
【答案】
1、绿水逶迤 隐隐笙歌处处随
2、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背记并能默写古诗词。注意“逶迤”“笙歌”“涟漪”“沙禽”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理解型默写:
1、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的句子是: , ,______________。
2、词中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写出风平浪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绿水逶迤 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处处随
2、微动涟漪 惊起沙禽掠岸飞
3、无风水面琉璃滑
【解析】
考查古诗词默写能力。同学们平时除了要背记默写古诗词,还要能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注意“逶迤”“笙歌”“涟漪”“沙禽”等字词的正确书写。
二、课内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 【2017·贵州中考真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26.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景色。
B.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的一幅淡远的画面。
C.下片结合“惊起沙禽掠岸飞”以静衬动写涟漪微动难免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愈显西湖的幽静。
D.“无风水面玻璃滑”中的“滑”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面的平滑,更显其晶莹、澄澈。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下阙动静互衬,静中有动,动中显静(动静结合),不是以静衬动写。故选:C。
2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的闲适)之情。
【解析】 诗言志,读诗就要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与诗人一起共鸣。 “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 “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游人沉醉在这“琉璃”般的世界中,荣辱皆忘,物我浑然一体。 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之情。
(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2019·江苏中考模拟】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5.词的上阕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案】 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解析】 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 绿水蜿蜒曲折,长堤芳草青青,春风中隐隐传来柔和的笙歌声。 水面波平如镜,不待风助,小船已在平滑的春波上移动。这首词如同一幅清丽活泼 、空灵淡远的风景画。
16.词的下阕“无风水面琉璃滑”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面的平滑、晶莹、澄澈。(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 此句的意思是: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可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写出了风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
17.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的闲适之情。
【解析】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此诗描写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动景换,表达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和游览西湖时的愉快心情。
(三)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2017·全国初二期末】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①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①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18.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
【答案】 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 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解析】 考查诗句的内容和作用。 上阕主要写堤岸风景,笔调轻松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 “绿水逶迤,芳草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 而“隐隐笙歌处处随”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动感。
19.词的下片主要是用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案】 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 一、二句写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 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 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以及作者的喜爱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解析】 考查表现手法的类型及所抒发的感情。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是写静:写水面平滑,“无风”二字为枢机所在,盖正因无风,方使得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其间不仅有诗情,而且合乎逻辑。 “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的写动。 结拍写船动惊禽,划破了湖面的平静,为这一趟悠闲之旅平添了一个兴奋点。大概沙禽久已习惯于西湖的平滑,所以轻舟带来的小小涟漪,就足以惊起沙禽而掠岸飞过。答作用时一定要答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点睛】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四)诗歌鉴赏 【2018·山东初二期末】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3.这首词的“采桑子”既是_________,又是题目。上片描绘了一幅__________(季节)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美景图。
【答案】 词牌名 春天
【解析】 考查诗歌的文学常识及所描绘的时令。 一空,词牌名不是题目,是词的格式,它规定了词的韵律、曲调、长短句,任何人都可按照词的词牌去填词,“采桑子”即词牌名。二空,从“芳草长堤”一句来看,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
4.简要分析词下片运用的表达技巧。
【答案】 示例:①比喻,把风平浪静的水面,比作琉璃,写出水面的晶莹澄澈。②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解析】 分析词下片运用的表达技巧。 “无风水面琉璃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这是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手法。 形象地写吃了西湖水面清澈而平滑,也方使得游人“不觉船移”。 “惊起沙禽掠岸飞”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这是是以动衬静,以动写静,更衬托出西湖的幽静。 以动衬静是写作的一种手法是一种对比的方式。以动态的景物来反衬静态的景象。烘托出一种更宁静的环境的一种表现手法。
5.全词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答案】 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
【解析】 考查诗歌所抒发的思想感情。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这首词以轻松淡雅的笔调,描写泛舟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 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充满诗情画意,清新可喜。从中折射出欧阳修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心理。
(五)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回答问题。【2019·山东中考模拟】
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这首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案】 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湖水绵延,芳草满堤,清丽活泼的春日西湖美景。 表达了作者泛舟湖上、流连山水的轻松愉悦、惬意的心情。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内容及思想感情。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上片轻舟短棹,春草碧色,绿水清波,长堤掩映,柔和的笙箫随风飘来,描绘了一幅淡远的西湖美景。 “西湖”的春天是美丽的,“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湖水明净“澄鲜”,白云倒影其中。游人沉醉在这“琉璃”般的世界中,荣辱皆忘,物我浑然一体。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悠然闲适之情。
(六)阅读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2018·江苏中考模拟】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玻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0.“无风水面玻璃滑”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案】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面的平滑、晶莹、澄澈(意思对即可)。
【解析】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玻璃滑”意思是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面的平滑、晶莹、澄澈。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或悠然自得闲适之情(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解析】 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去写的。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西湖春景:春草碧色,春水渌波,与绵长的堤影掩映着;柔和的笙箫,隐隐地在春风中吹送。 廖廖数笔,营造出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表达了作者游湖时的愉悦心情。
三、课外诗歌鉴赏
(一)阅读诗歌,完成小题。 【2016·江苏初三月考】
采桑子
欧阳修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即菱。
20.词中通过波平岸静 、月色清幽、______________ 表现“西湖好”。
【答案】 莲香宜人
【解析】 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①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 ②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 ③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考点】 识记诗歌的基本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21.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月”这一意象的作用。
【答案】 与上片“残霞夕照”相照应,写出时间的推移;营造出了一种清幽的境界,烘托出西湖之美;表现出诗人对景色的陶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意象的理解。 “月”在诗中不仅暗示时间的推移,对西湖的美景也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考点】 鉴赏诗歌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 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解析】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全词以轻舟的行进为线索,渐次写出堤岸和湖面的景物特征,并将游人之悠闲意趣融入其中,轻舟短棹、绿水芳草、游人笙歌与惊飞沙禽,“西湖好”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诠释。 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胜景,流连于风景之情的喜悦之情。
【考点】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二)阅读欧阳修的《采桑子》一词,完成后面小题。 【2017·靖江外国语学校中考模拟】
残霞夕照西湖①好。花坞②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
西湖月上浮云散,轩槛③凉生,莲芰④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注释)①西湖:指颍州西湖。②坞(wù):湖岸凹入处。③轩槛:长廊前木栏干。④芰(jì):即菱。
23.词中说“西湖好”,下列哪一项不是表现“西湖好”的( )
A.繁花飘落 B.波平岸静 C.月色清幽 D.莲香宜人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 “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水面风来”,既送来莲香,也吹醒了人的醉意。原来他喝醉了酒,就这么长时间地悄无声息地沉浸在“西湖好”的美景中。本词中并没有繁花飘落的描写。故选A。
24.作者通过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 作者通过视觉、触觉与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西湖好。 视觉上,作者看到残霞夕照,花草繁茂,岸幽湖平,月上云散,写出了西湖的美景; 触觉上,作者手触轩槛,感到清凉,微风拂面,倍感清爽; 嗅觉上,作者在晚风中闻到阵阵莲菱清香,沁人心脾,倍感惬意。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写法的理解。 我们有五大感官,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 诗中主要是通过视觉写了欣赏到的西湖美景,写闻到“荷香”则是嗅觉,写“轩槛凉生”,让人感觉凉风习习,则是触觉。
25.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 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做此题要在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感情。 这首词,上片描绘载酒游湖时船中丝竹齐奏、酒杯频传的热闹气氛。下片写酒后醉眠船上,俯视湖中,但见行云在船下浮动,使人疑惑湖中别有天地。 整首词寓情于景,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悠然闲适之情,超凡脱俗之情。
【点睛】 考查了学生赏析诗歌的能力。赏析诗歌要熟读全诗,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懂得用心去感悟,另外,要注意结合写作背景有利于理解诗歌。
(三)古诗词阅读。 【2019·浙江中考模拟】
采桑子①(其四)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注释]①本词作于熙宁四年(1071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来到额州西湖游玩,心生喜悦而作《采桑子》十首。
下面是小文与小涵对此诗的讨论。请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小文:从“残红”“春空”等可以看出这是一首伤春之诗,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
小涵:未必是这样的。赏析诗歌要注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可用知人论世(结合注释)的方法,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尽管写暮春时节“狼籍(藉)残红”,但“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双燕归来”都含蓄地透露出轻灵欢娱之情; 其次还可抓关键词“好”字,“好”写出诗人游玩之乐以及对春天的眷恋和赞美之情。
【解析】 题干要求根据你的理解将对话补充完整。 一定要读懂题干。小文的意见是“表达作者对春光易逝的伤感”,是通过对“残红”“春空”等词分析出来的。 小涵对他的这种分析方法及分析出来的情感给予否定。 所以小涵肯定使用另一种方法分析,并得出与之不同的情感。如小涵可回答:可用知人论世并结合诗歌内容的分析方法。知人论世是了解诗人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 从注释中可看出欧阳修辞职后游玩是喜悦的,诗歌用词含蓄,透露的是轻灵欢娱之情。还可分析诗眼“好”,表达的是同样的情感。
(四)阅读《采桑子》一词,完成下题。 【2016·浙江初三月考】
采桑子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1.词中“狼籍残红,飞絮濛濛”意境很美,请任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
【答案】 示例一:“狼籍”“飞絮”写落经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示例二:“濛濛”运用叠词,富于韵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絮随风飘扬的迷蒙,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解析】 古人写作诗歌讲究对字的推敲,所以有“炼字”“诗眼”之说。品味关键字词是诗歌考查的主要内容。 学生应留心字词在诗中的意思,体会该字词在诗中创设的意境,学会分析该字词所传达的情感。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 “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的姿态。 以上数句,通过落花、飞絮、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
2.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胸怀与心境?
【答案】 表现了词人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
【解析】 鉴赏诗歌的情感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从而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学生应全面了解背景,把握形象内涵,体会意境特点,明确抒情方式。 这里作者通过写景抒发的是晚年解脱政务之后的开朗、愉快的心境。
(五)古诗阅读。 【2018·江苏初二期末】
采桑子(其十)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①好,来拥朱轮②。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③,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注释] ①西湖:此处指颖州西湖,风光秀美。②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1049年曾任颖州知州,故以太守自比。③辽东鹤:词人22年后辞官如愿归居颖州。
词人感慨“平生为爱西湖好”,结合全词说说“好”在哪里?
【答案】 示例:(1)颍州西湖的自然风光秀美(2)颖州的二十年让作者感到功名富贵正如浮云变幻(3)颍州的变化让作者淡泊名利、寄情山水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要结合全诗,从三个不同方面回答“西湖的美妙”。 “平生为爱西湖好,来拥朱轮。”这首词开头两句是说,我平生因为喜爱西湖的风光美妙,所以到这里任最高地方长官。“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富贵像浮云一样的过去了,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二十个春秋。 不但个人在政治上屡经升沉,而且整个政局也有很大变化,因此他不免深感功名富贵正如浮云变幻。 “归来恰似辽东鹤,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这次归来,就像离家千年才化鹤归来的仙人丁令威,无论是城郭、人民等等,一切都与过去不同。 有谁还能认得当年的旧主人——曾任地方长官的我啊!表现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夙志。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012·山东中考真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31.这首词从字数上看,属于 ;从创作风格上看,属于 派。(2分)
【答案】 小令 婉约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小令知识的认知能力。根据小令的知识来解答此题即可。
32.“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在下阙中,“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 西风吹寒、梧桐叶落、淡月胧月、高楼雁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根据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来分析“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即可。
33.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案】 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苦思恋。
【解析】 本题考查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体会作者的情感:(1)诗歌的内容,(2)诗歌的写作背景,(3)作者的生平经历。这首词的意思是:人从出生到逝去,都要经历人世间的这段时光。可岁月悠悠,人生易老。时光就那样,它只懂得催人老,不相信世间有多情的人。常常在长亭短亭的离别后而伤感,离别后每次酒后(我)就因思念而泪湿春衫呢。 昨夜西风急,在梧桐锁寒秋的深院里,刮了整整一夜,几次次从梦里把人吹醒,醒来只看到窗外月明,朦朦胧胧,幽幽的,淡淡的。在我这高楼上,突然不知道从何处传来一声雁叫(更添了夜醒人的凄凉和孤寂)。可知诗歌表达了感叹时光的流逝,人生易老,离别的伤感,思念的苦闷等复杂情感。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2019·浙江初三期中】
戏答元珍①
[宋]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
曾是洛阳②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本诗写于欧阳修降职为峡州夷陵县令时。元珍曾写《花时久雨》一诗给欧阳修,欧阳修为此诗作答。②洛阳:宋仁宗天圣八年至景佑元年,欧阳修曾任洛阳推官。
37.诗中“______ ”和“______”两种景物让作者在尾联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
【答案】 橘 笋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橘、笋两种景物让作者生发出“不须嗟”的感慨。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早春的雪压在枝头, 雪中的橘树傲然挺立;在寒冷的春雷中,竹笋即将破土出芽。 作者捕捉这春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暗示春天的蓬勃生机,象征着诗人在逆境中的操守与气节,表现作者在逆境中的坚强与对未来的希望。
38.本诗后四句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情感,请赏析。
【答案】 五六句(颔联)写诗人在新年的夜晚听到归雁之声,顿生思乡之愁,感叹人生病痛;七、八句(尾联)写想到曾经在洛阳为官,即使现在境遇不佳也不应该嗟叹,既有自我安慰,又对前途充满乐观(或:七、八句写曾经在洛阳为官,虽然现在境遇不佳不应该嗟叹,但实际上表达的是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凄凉)。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五、六句,诗人抒写乡愁,感叹人生之短暂。 “夜闻归雁”与“病入新年”深刻地反映出了诗人心里的苦闷,贬诸山城兴起思乡之情在所难免,面对新年又至、物华更新, 不免要感慨时光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 第七、八句含蓄地流露出诗人对眼前处境的自我慰藉及对前途充满乐观信念。表面上说他曾在洛阳做过留守推官,见过名扬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没有什么可感叹。 但“不须嗟”实际上有“大可嗟”之意,因此才有了这首借“未见花”的寻常小事生发出人生乃至于政治上的感慨。
(八)课外古诗赏析。【2017·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初一期中】
丰乐亭游春①(其一)
欧阳修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
鸟歌花舞太守醉,明日酒醒春已归。
【注释】①此诗作于庆历七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的第三年。丰乐亭,在琅琊山幽谷泉上,距醉翁亭不远,为欧阳修所建。
1)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天____时段的景物。
【答案】 晚春(落花体现)
【解析】 从“晴风荡漾落花飞”中的“落花飞”表明,此诗歌描绘的是晚春。
2)诗歌的开头两句写了哪些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绿树、山鸟、晴风、落花(答对两种即可)。
【解析】 考查对诗歌所描绘的意象的提取。 “绿树交加山鸟啼,晴风荡漾落花飞”,从中找出被描写的意象即可,注意不要改动词语,用用原有词语作答即可。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表达了诗人珍惜春天、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大意答对即可)
【解析】 综合赏析诗句注意从意境的创设、构思的精巧、手法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的角度进行分析,此题可从对晚春的具体描绘来分析情感。
【点睛】 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九)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2018·四川初三月考】
浣 溪 沙
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樽前。
(注)欧阳修早年被贬颍州,晚年又隐居于此,州城西北,有一天然水泊,人称西湖,风景优美,是当时的名胜之地。欧阳修常来此游览。六幺,为唐代琵琶曲名。
(1)词的上片中“逐”和“出”两个字用得极其精妙,请任选一个字进行赏析。
【答案】 “逐”字生动地写出了游人如织、喧嚣热闹的场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 “出”符合荡秋千时在围墙之上时隐时现的情况,暗中写出了秋千女的形象。
【解析】 对关键词语的理解。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 绿杨楼外出秋千”:堤上踏青赏春的游人如织,踊跃追逐着湖里的画船,春水荡漾,四周水天相接,波涛击打着堤岸。湖畔绿杨掩映的小楼之外,传出秋千少女的欢愉之声。 一个“逐”字,生动地道出了游人如织、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形。表现了堤上游人对水上画船的喜爱之情。“出”字用得极妙。 晁无咎说:“只一‘出’字,自是后人道不到处。” “出”字突出了秋千和打秋千的人,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使人们好象隐约听到了绿杨成荫的临水人家传出的笑语喧闹之声,仿佛看到了秋千上娇美的身影,这样就在幽美的景色中,平添出一种盎然的生意。
(2)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春日泛舟,与民同乐的愉快心情; 同时也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
【解析】 对词所表达的词人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此词以清丽质朴的语言,描写作者春日载舟颍州西湖上的所见所感。 词的上片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的欢娱,下片写作者在画舫中宴饮的情况,着重抒情。 整首词意境疏放清旷,婉曲蕴藉,意在言外,别有意趣。此词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 最后一句议论,它是作者感情的升华,写得凄怆沉郁,蕴含词人仕途坎坷的无限感慨。 耐人品味。
【点睛】 炼字题答题技巧:①解释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 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③说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十)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2019·江苏初二期末】
采桑子·彭浪矶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本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洛阳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41.下列诗句与“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抒发情感相似的一项是( )
A.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C.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答案】 B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分析选项。 “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两句写回首北望所见所感,此时的金兵入侵,国破家亡,山河破碎,诗人处于这样的颠沛流离之中,对国家未来担忧。 A项,醉酒后的情景; B项,感叹国破家亡,山河破碎; C项,报答知遇之恩; D项,感叹时光流逝。故选B。
42.赏析上阙“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句子的表达效果。
【答案】 比喻,诗人自比“旅雁”“孤云”,抒发了其孤独寂寞的情感。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结合“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的意思为“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可得出:作者采用了不遇的修辞方法,把自己比作“旅雁”“孤云”,抒发了其孤独寂寞的情感。
43.细读全词,简要说说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国破家亡之痛,去国离乡之愁,流落他乡之孤。
【解析】 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分析。 诗词的意思为“乘舟避难江南,就像失群的大雁,孤独的浮云。穿梭在连绵的烟尘之中,回国中原已泪满斤。 碧山对着水边的平地有丝丝凉意,看着枫树叶和芦苇根。 太阳落山了水波平静了怨恨离开了家乡。”从中可以看出:国破家亡之痛,去国离乡之愁,流落他乡之孤。
四、诗歌对比鉴赏
(一)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题。 【2016·浙江中考模拟】
阅读下面诗歌
【甲】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①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乙】采桑子
(宋·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
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注释】①林子方被调离杭州,往福州任职,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以为然,送别好友时,写下此诗。
12.杨万里笔下“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盛夏美景,在欧阳修《采桑子》中以“ ”、“ ”了形象生动的概括。
【答案】 绿盖、红幢
【解析】 阅读诗词,了解其内容,掌握其主旨,理解题目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写的内容,阅读采桑子找出概括其景象的词语。
13.以上一诗一词描绘的都是西湖荷景,但诗人抒发的情感却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情感的异同。
【答案】 相同点:都是盛赞了西湖之夏的荷景; 不同:杨万里借荷景之美是想要挽留朋友不要离开,欧阳修则是喝酒泛舟赏花,一片陶醉,休闲自得。
【解析】 根据古诗常用的借景抒情的方法,从诗人所写景物中来体会诗人的情感。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盛赞了西湖之夏的荷景; 不同:杨万里借荷景之美是想要挽留朋友不要离开,欧阳修则是喝酒泛舟赏花,一片陶醉,休闲自得。
(二)阅读下面晏殊的两首词,完成题目。 【2012·江苏初三月考】
浣 溪 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采 桑 子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28.这两首词都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表现手法,《浣溪沙》通过摄取旧亭台、夕阳西下、落花等触人愁绪之景,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而《采桑子》借骤急的西风、惨白的淡月、______________等哀景抒发了伤离别、苦相思的悲情。(3分)
【答案】 借景抒情 人生易老、年华将逝 高楼的雁叫
【解析】 《浣溪沙》的上片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咏叹,将怀旧之感、伤今之情与惜时之意交织、融合在一起。 “去年天气”句包蕴着一种景物依旧而人事全非的怀旧之感,“夕阳西下”句不仅是惋惜时光的匆匆流逝,同时也是概叹昔日与伊人同乐的情景一去不返。 下片仍以融情于景的手法申发前意。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表达出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之情,对巢燕的归来兴怀旧之感。 渗透在句中的是一种混杂着眷恋和惆怅的人生感触。 《采桑子》以轻巧空灵的笔法、深蕴含蓄的感情,书法了叹流年、悲迟暮、伤离别的复杂情感。 起首二句把时光拟人化,暗含“多情自古伤离别”和“思君令人老”的双重含义。 三、四句词人感时光易逝,怅亲爱分离,心中的烦恼无可化解,只好借酒浇愁,然而不久便又“泪滴春衫”。 下片先写不眠,次写惊梦。 西风飒飒,桐叶萧萧,窗外月光朦胧而又惨淡,一股凉意直透人的心底,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 “何处高楼雁一声”写室中人沉抑的情绪正凌乱交织之中,突然传出一声高亢的哀鸣,响彻天际,透入人心,它把室中人的思绪提升到一个顶峰。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作者情感的理解能力。
【点评】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时,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先看修辞。再看运用了哪一类抒情、哪几种手法,最后看章法特点。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如何运用用了这种手法。 第三步指出此种手法的效果,如何有效的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古诗鉴赏通常涉及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例如:兴,百姓苦……)等,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常用表现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讽今、烘托(衬托)、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对比、反衬(以动衬静、以乐景衬哀情)、白描细描(语言简洁,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诗文句子,引用神话故事,化用历史故事)等。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古典诗词表达思想感情大多采用较为含蓄的手法。 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窥测诗词的情感。分析诗眼,透视诗词的情感,例如《天净沙秋思》中的断肠二字,可以表达出诗人的情感,那便是词人思念家乡寂寞悲苦的情感! 解读意象,挖掘诗词的情感,例如“不畏浮云遮望眼”一句,为什么不用白云、孤云,而用浮云呢?因为浮云可以暗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可以通过理解这个意象,知晓诗人艰难险阻的精神。借助典故,探寻诗词的情感。
29.“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2分)
【答案】 这两句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人事无常的感慨,委婉含蓄地抒写了伤别怀旧之情,画面生动,寓意深刻。
【解析】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意为对春花的凋落没有办法,形容留恋春景而又无法挽留的心情,后来泛指怀念已经消逝了的事物的惆怅心情。 “无可奈何”是作者的感觉、感受和感叹,“花落去”是自然界常见的现象,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面对落花,联想到春天的消逝,联想到人生的易变,止不住产生一种惋惜的心情,然而作者无能为力,只有徒叹“无可奈何”了。 “花落去”与“燕归来”每年交替一次,便过了一年,而人生在这无穷的交替中逐渐衰老直至消失。
【点评】 对于运用了修辞手法的句子含义的分析必须理清它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根据所学修辞的知识,明确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用自己平实的语言把反话说正,委婉说直,比喻说清楚,象征说明白。意思隐晦难懂的句子,或深奥,或抽象,或省略,我们应该把深奥说浅显,抽象说具体,省略补完整。
30.“好梦频惊”是《采桑子》的点睛之笔,请结合词的上阕说说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2分)
【答案】 ①时光的流逝;②容颜的易老;③离别的痛苦;④无尽的思念。(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 作者每当希望好梦多留一霎的时候,它就突然破灭了。而且每当一回破灭,现实的不幸之感就一齐奔集而来,室外的各种音响、各样色彩,以及室中人时光流逝之感,情人离别之痛,春酒易醒之恨,把刚才的好梦全都打成碎片了。
【考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关键信息的提取、概括、筛选的能力。
【点评】 解答本题时,要认真阅读文章,理清文章思路,或按照作者的叙述顺序,来提炼、概括。 具体做法一时从名词概念出发,提取由名词概念生发的信息或包含概念的关键语句;二是抓住重要概念或重要语句,提取对其阐释的信息; 三是从文章主旨、作者写作意图、观点和情感的角度出发,寻找有关的词语或句子; 四是抓住寓意含蓄的句子,从上下文提取有关信息并转换,使这些语句的寓意具体化和明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