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说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水能溶解多少物质》。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是三年级上册《水》单元的第5课,属于新课标“物质科学”领域内容。通过感受水与别的物质混合后发生的变化帮助学生进一步构建"水是一种常见而且重要的单一物质"这一核心概念,同时也下一节课《溶解快慢》做准备。 本课聚焦“很多物质能溶解在水里,它们能否不断溶解在水中?”这一问题,开展两个探索活动,属于科学探究型课程。主体活动为设计对比实验来探究“不同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能力是否相同”这一问题。学生将在教师的引导下经历“提出问题- 一做出假 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完整的科学探究流程,尝试设计对比实验并从实验结果中找到证据。他们将体会到用实验验证猜想是最好的办法。
二、说学情
在一年级的时候,学生学习过《它们去哪儿了》,知道水能溶解盐、红糖,不能溶解小石子,判断溶解的现象是颗粒看不见了。这节课,在基于学生对溶解的已有认知上继续探究盐、小苏打这些能溶解的物质,究竟能溶解多少。学生过去在生活中没有关注过这一问题,就会出现不同的预测,如果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先观察50毫升水中溶解20克食盐和小苏打的快慢,就能较准确地做出预测,进而有效开展实验。实验过程中,现象是比较容易观察到的,但是规范地操作能力是学生欠缺的,需教师引导,进而让学生感知到“不同物质在等量的水中溶解的量是不一样的”。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
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目标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是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学富力分校胡老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做过的这个研究吗?
视频:食盐溶解在水里
把一些食盐放入水中,然后搅拌,过一会在水中就看不到食盐的颗粒了,我们说食盐溶解在水中了。
一勺食盐能溶解在水中,如果把这一盘食盐都倒入这杯水中,食盐还能溶解吗?
有同学说:食盐能都溶解,有的同学说:食盐不能都溶解。
你们谁说的对呢?我要试一试。
我们来看一看这位同学做的,他把一盘食盐都倒入了水中。(播放视频)
我们看到,将一盘食盐全部倒入水中,然后进行搅拌,经过30分钟,我们看到食盐还是没有完全溶解。
看来说一盘食盐不能全部溶解在水中的同学们是对的。
环节二、探索
那要想知道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呢?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有的同学说,我们可以用小勺,一勺一勺的往水中加入食盐,就知道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了。
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大约100毫升清水、一些食盐、小勺和搅拌用的小棒,试一试吧。
同学们,你们有研究结果了吗?我们看一看这位同学是怎样做的,有什么发现。看看和你的发现一样吗?
(播放视频)
他先取一勺食盐放入水中,然后搅拌,发现食盐很快就溶解了,同样的方法放入第2勺、第3勺,一直搅拌食盐也溶解了,再放第4勺的时候,发现食盐溶解的速度变慢了,继续搅拌,最后还是有一部分没有溶解。
我们再来看看这位同学是怎么做的。(播放视频)
我们知道除了食盐,小苏打也会在水中溶解。一杯水中可以溶解多少小苏打呢?我们可以怎样做?
有的同学说,我们也可以象食盐那样做。每次都放入一平勺小苏打,记清楚放到第几勺就不能溶解,然后减去一勺,就知道了一杯水能溶解多少小苏打了。
我们按照同学们的做法,知道一杯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和小苏打,那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的一样多吗?
3.我们要想知道食盐和小苏打谁在水中溶解的多?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有同学说,我们可以准备同样多的食盐和小苏打,准备两杯同样多的水,然后分别一勺一勺的放入食盐和小苏打,做到每一勺的量要相同,记着食盐和小苏打里面一共放了多少勺,哪个放的勺数多,哪个溶解的就多。
你同意他的看法吗?
按照同学说的,我们可以称量出相同量的食盐和小苏打,如:我们可以称出20克食盐和20克小苏打,然后平均分成8份,每一份就相当于同学们说的一勺的量。
5同学们,我们在实验时,食盐和小苏打每次放多少?为什么这样做?
有的同学说,每次应该加入一份,因为只有一份一份的加入,我们才能比较准确地知道水中到底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对,我们在操作时,要先将一份食盐或者是小苏打倒入杯中,然后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和清水充分混合,等到一份在水中完全溶解后,记录下来,才可以再加入第2份。
6.请大家思考: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我们该如何计算份数?
有的同学说,溶解的份数应该是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才能算一份,如果没有在水中完全溶解,就不能被计算在内,所以应该把最后一份减去,或者不记录最后一份。
7.是的,非常有道理,下面我们准备进行实验研究,我们可以先完成食盐的溶解实验,再完成小苏打的溶解实验,并根据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情况,进行记录。当一份食盐或小苏打在水中完全溶解的时候,在表格中打一个 ,在实验结束时,通过统计 的数量,来表示食盐或小苏打溶解的份数。
8.现在大家一起观察老师的实验,你们做好观察记录。
播放视频
9.通过观察实验,我们发现50毫升水中溶解了7份食盐,2份小苏打,你记录对了吗?这说明什么呢?
通过对记录的现象进行比较,我们可以发现: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份数是不同的。50毫升水中食盐溶解的份数多,小苏打溶解的份数少。看来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少是不同的。
我们现在知道了冰融化时在温度方面和冰融化位置方面的变化,冰融化的过程中体积方面有什么变化呢,我们还不知道。
请大家跟随老师来到实验室,利用实验室里的试管和烧杯等器材重点观察一下冰融化的过程中体积方面的变化吧。
(播放视频)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随着温度上升,热量增加,冰吸收热量变成了水,冰融化前是固体状态的,冰完全融化成水后是液体状态的。
通过对两次做的标记进行比较,我们发现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后,体积变小了。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固体状态的冰在吸热的条件下会变成液体状态的水。
环节三、 课后实验。
厨房中还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砂糖、味精、食用碱等。这几种物质,哪一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呢? 课后同学们可以利用今天课上的实验方法试一试。
请同学们把今天实验的食盐水放到窗台上,每天进行观察,期待你的发现。
请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2个一样大的杯子或碗、方糖(可用冰糖、盐等其他可以溶解的物质代替)、筷子、凉水、热水。
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溶解”这一过程,以及认识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关于“溶解”和“融化”概念混淆。食盐加入水中搅拌后食盐“不见了”,大部分学生可以说出“食盐融化了”。针对这一问题,我采取的是举例子的方法:冰化成水的过程叫做“融化”,只有一中物质,没有其他物质参与。食盐加入水中,食盐和水混合成一体的过程叫做“溶解”,有两种物质参与。解释了以后效果比较好,大部分学生对“溶解”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这里面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融化”和“熔化”也有区别,但是我怕讲得过多学生更区别不开,在这课中就没有再做解释。
2.本课实验中包括了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学生第一次做“溶解”相关的实验,操作步骤不熟悉,时间很赶,有些班级刚好把实验做完就下课了,没有时间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如果放在下一次上课时再做总结,效果就不太好,分成两节课来讲又太空了。所以,想请教一下各位老师在上这一课时时如何处理的?
3.溶解实验中在取食盐时要求的是每次取一平勺,最开始学生是用搅拌棒刮平。后面发现搅拌棒要用来搅拌,会沾上水,再去刮食盐时就会有一部分食盐留在搅拌棒上,进而在下一次搅拌时加到水中,影响食盐准确性。所以,后面参考了其他老师的教学设计,采用了用尺子刮平食盐。
课堂练习
选择:
1.在50毫升水中,食盐和小苏打溶解的( )。
A.一样多 B.食盐多,小苏打少。 C. 食盐少,小苏打多。
2.下列物体组合中,都能溶于水的是( )
①白糖 ②食盐 ③面粉 ④沙子 ⑤碱 ⑥食用油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②⑤
判断:对的画“√”,错的话“X”
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多少是相同的。( )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