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4 09:31: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16课一、 走近“人文精神”说文解字“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珍视,对塑造健康、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材料一:公元前7世纪以前……古希腊人认为自然界和人类都是神创造的,人的一切活动都是鬼使神差的结果。
材料二:公元前7—前5世纪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特利特
材料三:公元前5世纪中叶
“人是万物的尺度。”
——普罗塔哥拉神自然人以上三个时期,古希腊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 二、追寻“人文精神”1.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1)智者学派的产生什么叫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是公元前5世纪希腊出现的没有严格组织的学术派别,智者学派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特别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起到了思想启蒙和解放作用。智者学派的某些思想(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精神的最初体现。(1)古希腊奴隶制经济繁荣
(2)奴隶制民主发展到顶峰
(3)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
内容,人在社会的地位日益突出(2)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普罗塔哥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约前481—约前4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普罗塔哥拉曾说:“一阵风刮来,对于正在挨冻的人来说觉得是冷的,而对不挨冻的人则不是。”
——[德]帕普罗特尼《西方古典哲学简史》
材料二:“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存在,也不知道他们不存在。有许多东西阻碍着我们的认识,如问题晦涩、人生短促等。”
——普罗塔哥拉
材料三:“这是一句伟大的话。”
——黑格尔
(1)材料一中,普罗塔哥拉认为判断事物的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中,普罗塔哥拉对神有着怎样的态度?
(3)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黑格尔所说的这句话的伟大之处在哪里?
“普罗塔哥拉悖论”(半费诉讼)
普罗塔哥拉在收授弟子教人打官司时订下合同,学生入学时先交一半学费,毕业后第一次出庭胜诉时再交付另一半学费。学生欧提勒士学成后一直不肯替人打官司,当然也就不交付另一半学费,普罗塔哥拉决定起诉他。
普:如果你在此案中胜诉,你就应按合同约定交付学费;如果你败诉就必须按法院判决付给我学费。总之,无论胜诉还是败诉,你都要付给我另一半学费。
欧:老师您错了,这场官司无论胜负我都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胜诉,根据法庭判决我不用付学费;如果我败诉,根据合同中我第一次出庭胜诉才付学费的约定,我也不必交付学费呀! 请根据“普罗塔哥拉悖论”谈一谈“人是万物的尺度”有何不足之处。“人是万物的尺度” 评价:积极性:局限性:否定“神意志决定一切”的传统观念,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感觉 ,忽视法律、制度、公约和公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苏格拉底之死2.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1)思想主张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我无知,所以我求知”克雷洛夫预言《熊和隐士》

一位隐士同一头熊成为好朋友。隐士在林间睡着了,熊在一旁守护他,为他驱赶着蚊蝇。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苍蝇砸去。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1)熊的这种行为是“善意”还是“恶意”?
(2)既然是善意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3)这个预言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主张?
(4)请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谈一谈,这一观点的提出在当时
有何意义?创设情境柏拉图的堂弟格劳孔,在不到20岁的时候,就朝思暮想做城邦政府的领袖,遗憾的是,格劳孔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都很欠缺。鉴于和柏拉图的关系,苏格拉底决定开导这位青年。
苏:听说你决心做我们城邦的领袖,这是真的吗?
格:是的,我的确是这样想的。
苏:那好极了。倘若目的能实现,你想有什么就会得到什么;你将能够帮助你的朋友;为家庭扬名,为祖国增光;无论到那里去,都会受到人们的敬仰。
格劳孔窃喜。
苏:但如果你想要受到人们的尊敬,你就必须对城邦有贡献。
格:正像你所说的。
苏:是不是让税收增多,让城邦先富裕起来;税收从何而来,总数多少;等等。
格:没考虑,不清楚。这类事没必要亲自管!苏:国家人口多,你为什么不从增进你叔父家的福利试一试呢?
格:倘若叔父肯听我的劝告,我一定能对他们有所帮助。
苏:难道连叔父都说服不了,还希望包括叔父在内的整个雅典人都听你的?
格:那怎么办呢?苏:你看看现实中凡受到尊敬的人都是知识最广博的人。如果想在城邦获得盛名,就应当努力求得最广泛的知识。只有这样,你才能胜过别人;处理事务的时候,就会很容易地获得所期望的目标。
格:我懂了,我还是先去学习吧!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3)“认识你自己”
(4)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
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比较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思想的异同相同:
不同: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
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2)思想影响 进步性:
局限性: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美德即知识”的命题有缺陷
“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的观点,忽视客观规律,片面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3.柏拉图柏拉图
(前427—前347)“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
——柏拉图思想主张: (1)批判雅典过于泛滥的民主制度,认为在一个理性王国中,最具有智慧的人才有资格出任统治者。
(2)关注人类社会,鼓励人们独立思考。柏拉图
(前427—前347)4.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 322)感悟名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求知是人类的本性。没有一个人能全面把握真理,最初偏离真理毫厘,到头来就谬之千里。 ”
——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 (1)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2)国家高于个人,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3)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亚里士多德
(前384—前 322) 材料一:13世纪末期,在意大利商业发达的城市,新兴的资产阶级中一些对宗教文化钳制思想不满的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阐释古典文化充满人性的美,宣传人文精神,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二:高度赞扬人的崇高和伟大,充分肯定人的价值,竭力维护人的尊严,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的出发点和归宿。针对中世纪宗教神学极力主张人应该蔑视自己的观念,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们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人的伟大和尊严。微未斯将人抬高到神的地位,认为人具有神的不朽性和尊严。莎士比亚满怀激情地赞叹了人类在宇宙中的中心地位,他说:人是多么了不起的一件作品!理性是多么高贵!论行动,多么像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韩庆祥、王勤:《从文艺复兴“人的发现”到现代“人文精神的反思”》三、感悟“人文精神”我们能从材料中能够获得什么信息?古希腊的人文精神对近代西方思想解放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三: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社会转型,中国社会出现了诸多有悖人文理想的现象:如物欲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膨胀起来……一部分知识分子不能明确自身的职责和社会义务,落入“落俗和媚俗”的境地……导致人生存意义的失落,人类与环境关系紧张等等。人文精神意识的逐渐淡薄乃至消失……造成金钱比终极关怀更加使人激动人心。
——贺萍、高娜:《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缺失探析》材料反映了哪些社会现象?古希腊先哲给了我们哪些启示?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率先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界转向了人类。希腊先哲们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简单的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古希腊的人文精神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它不仅影响着当时的城邦政治,而且对近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转型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人文精神关心人,尊重人,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拥有这些人文精神的崇高法则,才不会在现实的生活中迷失自我。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