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9.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8 18:00: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短文两篇》 同步巩固练习
《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
说明:本同步练习包括:一、文言词义归纳;二、基础知识;三、拓展阅读;四、直击中考。
一、文言词义归纳
1.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②念无与为乐者( ) ③相与步于中庭( )
(2)欲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 ) ②解衣欲睡( )
(3)书
①答谢中书书( ) ②答谢中书书( )
2.古今异义
①晓雾将歇( ) ②夕日欲颓( ) ③沉鳞竞跃[ ]
④四时俱备( ) ⑤沉鳞竞跃( )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⑦念无与为乐者( ) ⑧盖竹柏影也( ) 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月色入户( ) 相与步于中庭( )
3.词类活用
①五色交辉( ) ②相与步于中庭( )
4.特殊句式
①相与步于中庭( ) ②解衣欲睡( ) ③盖竹柏影也( )
二、基础知识。
5.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水中藻、荇交横( )
6.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夕日欲颓(坠落)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同“欤”)
C.盖竹柏影也(大概是) D.相与步于中庭(散步)
7.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B.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歇息,休息)
C.月色入户(古义:门户,窗户。今义:住户)
D.念无与为乐者(古义:思考。今义:思念)
8.下列对句子中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实是欲界之仙都(助词,的)
B.相与步于中庭(介词,在)
C.盖竹柏影也(发语词,大概)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0.默写填空。
(1)晓雾将歇, ; ,沉鳞竞跃。
(2)苏轼,字子瞻,号 , 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11.《答谢中书书》中,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2.《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自嘲是“闲人”,作为“闲人”他有怎样的收获?
13.结合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苏轼《水调歌头》)
材料二: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苏轼《前赤壁赋》)
(1)从课文和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苏轼具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2)我们从中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三、拓展阅读
【一】山中与裴秀才迪书(节选)
王维
夜登华子冈辋水①沦涟与月上下。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②,复与疏钟相间。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③昔携手赋诗,步仄径④,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修⑤出水,白鸥矫翼,露湿青皋⑥,麦陇朝雊⑦。斯之不远⑧,傥能从我游乎?
【注释】①辋(wǎng)水:即辋川,在蓝田南。②村墟:村庄。夜春(chōng):晚上用臼杵捣谷(的声音)。舂,这里指捣米,即把谷物放在石臼里捣去外壳。③曩(nǎng):从前。④仄径:狭窄的小路。⑤轻修(tiáo):鱼名,身体狭长,游动轻捷。⑥青皋:青草地。皋,水边高地。⑦朝雊(gòu):早晨野鸡鸣叫。雊,野鸡鸣叫。⑧斯之不远:这不太远了。斯,代词,这,指春天的景色。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步仄径 (2)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3)露湿青皋 (4)傥能从我游乎
15.请用“/”标示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两处)
夜 登 华 子 冈 辋 水 沦 涟 与 月 上 下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寒犬,吠声如豹。
17.选文写了两个季节的景物,说说是哪两个季节,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18.(1)选文和《记承天寺夜游》都写了夜晚的景物,但二者在景物的选取与抒发的情感方面有什么不同?
(2)选文和《答谢中书书》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好处?
【二】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
(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释】①齐安:黄州,今湖北黄冈。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②陂陁(pō tuó):起伏不平的样子。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念无与为乐者 (2)盖竹柏影也
(3)车马之迹不至 (4)力极而息
20.下列句子中“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于中庭 B.子瞻迁于齐安
C.庐于江上 D.往往留宿于山上
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
22.【乙】文中子瞻“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的原因有哪些?
23.结合【甲】【乙】两文,概括苏轼在贬谪期间的心境。
【三】游东山记(节选 )
杨士奇
洪武乙亥①,余客武昌。武昌蒋隐溪先生,始吾庐陵人,年已八十余,好道家书。其子立恭,能诗。皆意度阔略②,然深自晦匿③,不妄交游,独与余相得也。
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载酒肴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旁有盘石,容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袭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指顾童子摘芋叶为盘,载肉。立恭举匏壶④注酒,传觞⑤数行。立恭赋七言近体诗一章,余和之。
已而岁阳距西峰仅丈许,隐溪呼余还,曰:“乐其无已乎?”中道,隐溪指道旁冈麓顾余曰:“是吾所营乐丘⑥处也。”又指道旁桃花语余曰:“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
既归,立恭曰:“是游宜有记。”属未暇也。
是冬,隐溪卒,余哭之。明年寒食,与立恭豫约诣墓下。及期余病,不果行。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始命笔追记之。未毕,立恭取读,恸哭;余亦泣下,遂罢。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注释】①洪武乙亥:明太祖朱元璋洪武二十八年(1395)。②意度阔略:心态旷达,无所拘泥。③晦匿:隐迹深藏。④匏(páo)壶:用葫芦做的酒壶。⑤传觞(shāng):传递酒杯。⑥乐丘:指坟墓。
24.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
然 念 蒋 氏 父 子 交 好 之 厚
2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是岁三月朔
(2)天未明,东行
(3)已而夕阳距西峰仅丈许
(4)属未暇也
2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未几,余归庐陵,过立恭宿别, 始命笔追记之。
27.文中的隐溪先生和立恭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
四、直击中考(2023年中考·北京卷)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面小题。(共8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8.“水中藻、荇交横”中的“交”与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四季交替 B.阡陌交通 C.交口称赞 D.君子之交
29.文中的“闲人”意蕴丰富。下列对“闲人”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有雅趣的人。以“闲人”自称,隐含着豁达的人生态度。
B.有闲暇的人。以“闲人”自称,透露出两人夜游的情致。
C.被闲置的人。以“闲人”自称,反映了两人的政治处境。
D.被贬谪的人。以“闲人”自称,表现了空虚的精神状态。
30.根据《记承天寺夜游》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4分)
材料一
乘兴踏月,西入酒家。不觉人物两忘,身在世外。
(李白《杂题》其一)
材料二
五月十四夜,湖风酣畅,月明如洗,繁星尽敛,天水一碧。偕内人系舟于寓楼下,剥菱煮芡,小饮达曙。人声既绝,楼台灯火,周视悄然,惟四山苍翠,时时滴入杯底,千百年西湖,今夕始独为吾有,徘徊顾恋,不谓人世也。子瞻有云:“何地无月,但少闲人如吾两人。”予则谓何地无闲人,无事寻事如吾两人者,未易多得尔。
(取材于徐釚《词苑丛谈》)
亲近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美感与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的审美传统。同样是“乘兴踏月”,苏轼在空灵澄澈的月色下,自适其适,自乐其乐;李白在月光中以酒助兴,产生了“ ① ”的世外之感;月明如洗,“予”在西湖夜饮,觉得此刻的西湖“独为吾有”、产生了“ ② ”的感觉。
答案
一、文言词义归纳
1.一词多义
(1)与
①未复有能与其奇者(欣赏,领悟)
②念无与为乐者(和)
③相与步于中庭(和“相”组成“相与”,意思是“共同”“一起”)
(2)欲
①实是欲界之仙都(欲望)
②解衣欲睡(打算,想要)
(3)书
①答谢中书书(中书,官名)
②答谢中书书(书信)
2.古今异义
①晓雾将歇(古义:消散。今义:歇息,休息)
②夕日欲颓(古义:坠落。今义:衰败,颓废)
③沉鳞竞跃[古义:下潜。今义:(在水里)往下落]
④四时俱备(古义:季节。今义:时间)
⑤沉鳞竞跃(古义:鱼。今义:鱼鳞)
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古义:欣赏。今义:参与)
⑦念无与为乐者(古义:考虑,想到。今义:说,读)
⑧盖竹柏影也(古义:大概是。今义:盖子,覆盖)
⑨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只,只是。今义:但是)
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罢了。今义:耳朵)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古义:清闲的人。今义:无所事事的人)
月色入户(古义:门户,窗户。今义:住户)
相与步于中庭(古义:庭院。今义:多指现代高级旅馆中庭院式的大厅)
3.词类活用
①五色交辉(名词作动词,辉映)
②相与步于中庭(名词作动词,散步)
4.特殊句式
①相与步于中庭(介宾短语后置,即“相与于中庭步”)
②解衣欲睡(省略句,省略主语“吾”)
③盖竹柏影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二、基础知识。
5.yù xing
6.B(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7.D(古义:考虑,想到)
8.C(句首语气词,大概是)
9.(1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庭院中的月光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10.(1)猿鸟乱鸣夕日欲颓(2)东坡居士 宋
11.高山流水、石壁竹林、猿鸟鱼儿等。表达了作者沉醉于山水的愉悦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
12.他既看到了皎洁的月光与月光下如真似幻的景物,又有了独特的感悟,安闲自适,从而排解内心的苦闷。
13.(1)安闲自适、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2)人一生中,总会遭遇困难和挫折,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在逆境中看到美好的事物,获得审美享受,从而渡过难关。
14.(1)散步。(2)信。(3)沾湿。(4)跟随。
15.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16.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
17.冬季和春季。冬季的夜晚一片寒冷静默,只有狗叫声、春米声和钟声。春季草木萌发,鱼游鸟飞,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18.示例:(1)景物的选取方面:课文只是描写了皎洁的月光;选文描写了夜晚的远山与灯火,还有狗叫声、春米声和报更的钟声。抒发的情感方面:课文抒发的是自我排解、安闲自适的心境;选文抒发的是内心的孤独与对春天的盼望之情。
(2 )都是多运用四字短句,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有韵律感和音乐美。
19.(1)考虑,想到。(2)大概是。(3)到。(4)停止,休息。
20.B(A.在;B.到;C.在;D.在)
21.(1)院子里的月光如积水般空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吧。
(2)每当风停了,太阳出来的时候,江面波平浪静,子瞻就拄着拐杖,带上酒,乘着渔舟,到江南去。
22.武昌诸山风景好,山里人好客喜游。
23.豁达、乐观,但又流露出些许的无奈、悲凉。
24.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
25.(1)这。(2)向东。(3)随后,不久。(4)空闲。
26.过了不久,我将要返回庐陵,临行特地到立恭府上留宿话别,这才动笔追记东山之行。
27.从“皆意度阔略,然深自晦匿,不妄交游”,可见二人胸怀旷达,隐逸高远;从隐溪先生“是吾所营乐丘处也”“明年看花时索我于此”,可见其怡情山水,淡泊生死;从“能诗”可见立恭聪慧有诗才,从其出游时的言行可见其性情率真。
四、直击中考(2023年中考·北京卷)
28.B
29.D
30. ① 物我两忘 ②留恋徘徊,似在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