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5张PPT。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一、发展区域农业的一般步骤:综合考虑区域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确定区域农业发展的大方向
↓根据区域内部差异,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农业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商品粮基地
林业生产基地
畜牧业生产基地二、地理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1.自然条件(位置 范围 气候 地形 土壤)位置:1.经纬度位置2.海陆位置3.区域位置南面临近渤海、黄海,东面临近日本海。位于亚欧大陆东部,
我国最偏东地区53。N135。E范围东北地区包括_______、 _______、____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________。黑龙江辽宁吉林东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气候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何影响?弊:旱涝灾害多;纬度高,热量不足利: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气候 相对地形、土壤等来说,气候是农业生产中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气候条件制约着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夏季,雨热同期。水热条件能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需要,但易受低温冷害影响。(气候类型、降水和气
温特点、水热条件)(1)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有限(主要表现为许多对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品种不能种植,仅能种植一些热量要求不高的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作物。)
(2)一年只能一熟(春种、秋收)
(3)春秋两季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
(4)漫长寒冬需要解决牲畜的御寒和饲料供应问题等思考1、与我国东部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有哪些不利影响?(1)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长期长,有利于营养积累,农产品的品质较佳。例如东北大米质量优。
(2)农作物病虫害较少,因此可以发展绿色农业。
(3)冬季长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矿物质分解和淋溶作用较弱,土壤较肥沃
(4)积雪覆盖时间长,春季积雪融化,既缓解春旱,又可以改善土壤墒情。利: 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其它事业,增加农业收入,还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地形、土壤(2)地形→农业生产类型平原地区-→种植业山地丘陵-→林牧业 (1)包括高原、平原、山地
三类相对完整的地形单元—— 山环水绕,沃野千里高原-→畜牧业土壤肥沃 黑土、黑钙土,是世界三大肥沃黑土分布区之一。(中国东北地区、乌克兰、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2、社会、经济条件工业农业交通发达
对外联系方便开发晚
人口密度低↑↓农牧兴工工促农牧机械化肥工业原料技术优势外向型农业经营 规模大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劳动力)东北
地区地理条件雨热同期,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
人口密度较低气候条件地形、土壤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位置、范围水热充足,自然条件优越邻近港澳台,市场广阔;港口、航空等交通便利;农业技术水平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透气性好;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
种植历史悠久;政府的大力支持,市场需求量大
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能满足热带经济作物的生长市场需求量大
四季如春的气候条件适合花卉种植
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大
二、农业布局特点 根据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及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东北地区可划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东北三大农业生产区域比较 林业和
特产区耕作
农业区平原地区,包括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马、牛、羊(三河牛、三河马、东北红牛)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玉米 _____,
大豆和小麦 _____,
水稻 _____.树种_____,珍贵药材_____,
苹果梨_____,柞蚕_____,
苹果_____.西南林区(横断山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喜玛拉雅山南坡)东南林区东北林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三大林区之首:思考:
1.
2.
3.图示区域年降水量和年均温的分布呈现什么规律?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年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年均温:从南向北递减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什么?年降水量积温纬度位置地形农业布局特点
活动 1.归纳东北地区农业布局的自然条件,并填表:有利条件: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
不利条件:热量不高,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 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林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有一定的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于畜牧业的发展。2、根据水稻在东北地区的分布特点,讨论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由于育种和种植技术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1)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2)由于培育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每年向国家提供商品粮3000多万吨,商品率达60%以上占全国商品粮总量的1/4以上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东北商品粮基地突出特点——大规模专业化生产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黑龙江土地利用状况土地类型多种多样耕地面积广荒地面积广——土地后备资源丰富东北地区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1、农业生产的地区专业化
是商品化的前提2.地区专业化生产2、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3、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北部小麦:中部玉米:南部水稻:三江平原以及松嫩平原北部。主要分布在松嫩平原主要分布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
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东北商品粮基地建设的优势条件
①东北地区人少地多,人口较少,余粮多,可以提供更多的粮食作为商品粮;
②宜农荒地数量很多,后备土地资源丰富;
③黑土肥力很高;
④夏季高温多雨,农业生产条件优越,增产潜力大;
⑤东北地区是我国铁路网最稠密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极为便利。
活动——见课本66页 1.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东北地区的大型国有农场集中,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地区专业化生产水平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东北地区耕地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人均粮食占有量高。
从农业生产条件看,东北地区在全国的比较中具有较强的优势,人均占有耕地水平较高,更具有农业规模经营的基础。同时,伴随着全国日益加快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步伐,耕地资源将继续呈现下降趋势,影响粮食总量的增长。因此,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我国的商品粮供给仍是一个比较紧张的格局。巩固东北的商品粮基地,将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主要依托。
2.教材P66活动3.这一部分可以参考“农业发展方向”中的“平原区农业发
展方向”中相关内容。
四、农业发展方向1、20世纪以来,人口的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采取的措施: ——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 最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措施(1)、调整农业结构,实行农业多种经营(2)、加大农业科技的投入(3)、改善农业生态环境(4)、农副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5)、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东北地区内部的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平原区农业发展方向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农产品的生产,确保国家粮食需求。重点:西部草原区农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图4.4 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业-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山区农业发展方向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重点: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地理条件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知识结构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新颖的混合农业(生态农业)活动 基塘农业1、根据下面材料,归纳珠江三角洲发展基塘生产有利的地理条件。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地形(主导因素)、气候、市场2、图4.16所示的基塘生产将哪些产业联系起来?哪些副产品(或废弃物)被充分利用起来?这种联系对农村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3)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创造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保证了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1)联系了种植业、养殖业、手工业等;(2)利用了塘泥、蚕沙、蔗叶等副产品;3.利用桑叶养蚕,利用蔗叶、蚕沙及蚕蛹缫丝废水养鱼,鱼塘的塘泥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构成基塘互养的养分循环体系。该系统的生产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在该系统的生产过程中糖厂滤泥、蚕蛹缫丝废水及蚕沙、蔗叶等送至鱼塘,降低了污染,净化了环境,而塘泥还田还改变了
农田施肥结构(减少化肥,增加有机肥),有效地保护了土地资源。对池塘水源来说,由于有机物大部分可被鱼吃掉,多余的有机物在清除塘泥作肥料时,被及时除掉,不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
白桦林兴安落叶松柞蚕人参苹果梨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