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同步巩固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唐诗五首》 同步巩固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8 21: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3课《唐诗五首》 同步巩固练习
说明:包括《野望》《黄鹤楼》《使至塞上》《渡荆门送别》《钱塘湖春行》,有配套的ppt供使用。
一、名句填空。
1.(1)王绩《野望》一诗中,以动写静,衬托出秋日晚景的优美与宁静,也写出了放牧和打猎的人随愿而归的诗句是: , 。
(2)崔颢《黄鹤楼》一诗中,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3)由描写边塞景象的句子“长烟落日孤城闭”,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中的诗句“ , 。”
(4)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一诗中,从俯视角度描写花草的优美的诗句是: ,

(6)《野望》中引用典故,表现诗人身处乱世,前途无望,孤独抑郁心情的句子是:
, 。
(7)《使至塞上》中描写了奇丽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 , 。
(8)《渡荆门送别》中描写月映水中、云霞飘飞的句子是: , 。
(9)《钱塘湖春行》中通过描写花草来体现西湖早春生机勃勃景象的句子是: ,

二、基础知识。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牧人驱犊(dú)返 B.芳草萋(qī)萋鹦鹉洲
C.都护在燕(yàn)然 D.绿杨阴里白沙堤(dī)
3.下列诗句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山唯落辉 B.征篷出汉塞
C.水面初平云脚低 D.昔人已辞黄鹤去
4.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皋薄暮望(接近) B.仍怜故乡水(怜惜)
C.来从楚国游(往) D.单车欲问边(慰问)
5.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苏轼曾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李白,号香山居士,他的诗豪迈奔放,别具一格,与杜甫并称“李杜”。
C.白居易是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
D.李白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说的便是崔颢的《黄鹤楼》。
6.下列有关诗歌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野望》写的是山野秋景,遣词造句朴素自然,意境清新恬淡,在闲逸的情调中,带几分彷徨和苦闷,是王绩的代表作。
B.崔颢在《黄鹤楼》中写了黄鹤楼的历史传说,抒发了人生感慨,情景交融,时空切换自然。
C.《渡荆门送别》描绘了诗人乘舟过荆门时所见之景,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D.《钱塘湖春行》描写湖水、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景象,展现了一幅色彩明丽、春意盎然、充满生机的西湖暮春图。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野望》,回答问题。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7.简要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8.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阅读《使至塞上》,回答问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用自己的语言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1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叙写了出使的路线,沿途看到的风光以及听到候骑报告的前线情况,内容与题目紧紧相扣。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颈联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直”“圆”两字精练传神,描绘的景物不多,但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充分体现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出使路途之远。
(三)阅读《钱塘湖春行》,回答问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3.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 ”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 给游人带来的喜悦之情。
14.简要赏析诗歌颈联。
15.这首诗主要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四、课外阅读拓展
(一)辋川别业
王维
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此诗作于天宝年间李林甫当政时。后王维买下宋之问位于辋川山谷的辋川山庄,并在其基础上营建园林别墅,作为他母亲奉佛修行的隐居之地。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是一首七言古体诗,写诗人在辋川隐居时的生活,状写精妙传神,色彩明艳,意境优美。
B.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将近一年,归来时正赶上春耕农忙时节,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C.颔联写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D.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17.任选角度,赏析诗句“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18.“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春兴
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19.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七绝,前两句写景,触景生情,后两句借梦抒情。
B.通过对“柳”“雨”“花”“风”的描写,构成了一幅早春图景。
C.“残花落尽见流莺”,此景更容易触动诗人羁旅异乡的情思。
D.全诗以“春”贯穿始终,触发乡思,引动乡梦,吹送归梦,无往不在。
20.“又逐春风到洛城”中的“又”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三)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21.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2.诗歌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名句填空。
1.(1)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2)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3)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4)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5)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6)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
(7)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8)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9)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二、基础知识。
2.C(“燕”应读“yān”)
3.C(A.山山唯落晖;B.征蓬出汉塞;D.昔人已乘黄鹤去)
4.B(喜爱)
5.B(李白号青莲居士)
6.D(将“暮春”改为“早春”)
三、课内阅读。
7.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8.颔联融情于景,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感。
9.表达了诗人孤独无依、彷徨抑郁的心情,同时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与无奈。
10.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渺无尽头。极目远眺,一缕孤烟直上云霄,俯首远瞰,黄河横贯沙漠,天空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11.表达了诗人被排挤而产生的孤独、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的情怀。
12.B(“明媚秀丽”表述有误)
13.行 早春美景
14.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西湖早春的妩媚和生机:“乱花”“浅草”分别表现了花之繁多、草之柔嫩,“渐欲”“才能”表现了春天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
15.这首诗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四、课外阅读拓展
(一)
16.A(律诗)
17.染”与“然”,青草绿得好似可以用作染料,桃花红得几乎要燃烧起来;以动写静,赋予画面动态的美感,以夸张的手法写出颜色的艳丽;描绘出一幅绚丽的雨中郊野春景图。
18.表达了诗人对乡间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二)
19.B(暮春图景)
20.“又”字,不但透露出思乡的深切,也流露了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
(三)
21.星空低垂,原野辽阔无边;明朗的月空下江水汹涌澎湃,奔流不息,描绘了雄浑壮阔的景象。
22.比喻;诗人将自己比作“沙鸥”,从而表现了内心漂泊无依的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