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感受空气》说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感受空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感受空气》是第二单元《空气》的单元起始课,本课主要借助生活中与空气密切相关的物体来深入研究空气的特征,如占据一定空间,有质量,可以流动,能被压缩等,同样也选取了空气和另外两种不同状态的物质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与固体、液体之间的相同点,进而对这些相同点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为本单元中持续学习空气做铺垫。
聚焦板块,通过导入活动,希望学生关注到两个问题,空气的特征是什么?空气的作用有哪些?这样更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也为本单元后续研究内容的展开做一个铺垫,让学生对空气的认识更全面的、更科学。
探索板块,主要是学生通过两个游戏活动,发现空气的更多特征。通过感受活动,学生发现空气可以压缩,很轻等特征。通过传递游戏,训练学生的思维,发现空气会流动、不易密封等特征,在游戏的过程中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空气与石头和水的共同特征。
拓展板块,通过游戏后研讨,让学生对物质的三态,固体、液体和气体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为后续研究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在一年级下册《认识一袋空气》中,学生已经对空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知道空气具有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形状不固定的特征,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去观察空气,获取新知。也知道空气和石头、水两种物质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但是对于相同点的认知还是比较缺乏的。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虽然看不见,但是可以被我们感知并且存在于我们周围。
2.学生通过传递游戏,认识空气具有易泄漏、轻、能被压缩等特征。
3.学生通过感受活动,知道空气总会充满各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借助生活中和空气相关的各种物品,并运用多种感官,了解空气特征。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记录实验结果,尝试用科学的语言进行汇报。
3.学生通过对气泡图进行补充,学会整理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主动参与合作学习活动。
2.学生通过研讨活动,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初步了解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需要从自然界获取资源,意识到空气的重要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在游戏中发现空气的特征
教学重点:
关注空气的新特征,能够产生认知冲突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集:揭示课题
一、聚焦: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带盖的黑盒]
1.黑盒游戏,请学生来摸一摸。
提问:摸到了什么?(预设:什么都没有)
2.打开盒子展示,强调盒子里面的确是放了东西。
提问:你们猜猜看是什么?(预设:空气)
3.揭示课题:感受空气(板书)
提问:我们了解的空气有什么特点?(预设:摸不到、看不见、无色、无味、没有固定形状等)
提问:在你们的脑海中,空气有什么作用呢?(预设:呼吸,植物营养——光合作用,大自然的组成部分等)
4.小结:空气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的生活是离不开空气的。
环节二、探索与研讨
1.感知空气的存在
思考:哪里有空气吗?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感知它的存在?
(1)出示材料:扇子、塑料袋、水盆、塑料杯、海绵
(2)参与活动:用上述材料证明空气的存在,在学习单上画图记录你是怎么做的。
(3)交流研讨:你看到什么现象能说明空气的存在?
(5)小结:用一句话说一说哪里有空气——空气无处不在,总是充满各处。
2.捕捉空气,感知它的特征
(1)谈话:知道哪里有空气,我们就可以研究空气的特征了。要想研究空气的特征,首先要捕捉空气。你会用什么容器装空气呢?
(2)出示材料:透明大塑料袋、气球
(3)参与活动,在学习单上记录你的发现。
捕捉一袋空气,用多种方法观察、感知它的特征
抛接气球,观察有哪些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5)交流研讨:看到什么现象,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装着空气的塑料袋、气球都变鼓了,又都容易按出坑,说明空气容易被挤压,没有固定的形状;装空气前后的塑料袋和气球感觉不出重量的差别,装满空气的气球抛起来后会慢慢落下来,说明空气很轻。空气很容易从塑料袋口、气球口漏出来,说明空气会流动。
3.做传递游戏,在比较中感知空气的特征
(1)游戏规则
出示需要传递的物品:几块石块、一杯水、空气(需自己捕捉)
传递的要求:可以从上述任何一种物品开始,先观察需要传递的物品的特征,再把它传递给另一个人进行观察。要求不能遗漏或掉在地上。
可选择的辅助材料:塑料碗、塑料杯、密封袋
(2)准备材料:石块、水、塑料碗、塑料杯、塑料袋
(3)和家人或朋友一起做传递游戏,在学习单上记录你的发现。
(4)交流游戏体会及发现
你是怎样传递这三种物品的?在传递物品的过程中发现了它们的哪些特征?
石块较多,放在碗里传递;水容易洒,装在杯子里传递;空气容易泄漏,装在密封袋里传递。
传递过程中发现:石块很硬,有颜色,有固定形状,容易被传递;水没有颜色,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传递过程中容易洒漏;空气没有颜色,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不太好密封,传递过程中容易泄漏。空气特别轻,几乎感受不到它的重量。
(5)小结:通过游戏,我们感知到空气在颜色、形状、流动性、轻重等方面有与石块和水不同的特征。
环节三、研讨、拓展
1.整理对空气特征的认识
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对空气的特征有哪些新的认识?补充修正你的气泡图。
2.空气和一般物体相比,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物体可以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种类型。石块是固体,水是液体,空气是气体。你还能举例说出一些固体、液体和气体吗?人们是怎样区分它们的?有兴趣的同学课下查找资料。
七、说板书设计
根据二年级的年龄特点,本课板书内容简单明了,重难点突出。
八、教学反思
一、强调学习过程:我们教一门学科,不是要建造一个活的的小型藏书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参与知识发现的过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始终力求形成一种学生能够冲立思考探究的情境。本节课中,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与启发中,学生通过回忆已知的知识与方法,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师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让学生自始至终参与学习的过程,并从中学会与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二、强调新课程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在本节课的教学的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思想,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的情感和生活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上学生一直兴高采烈、其乐融融,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信心也使越来越强。
三、新型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是高高在上的知识的主宰者, 而学生仅仅是被动的知识的接收者。中总是单线条的传输,即使是互动,也只是老师问学生答,问题的提出是老师预先设计的,这样很难让教师在第一时间中了解学生的想法。而本节课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融洽的,课堂中教师和学生之间通过互动、交流达成共识。
课堂练习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