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5 19:4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7课 魅力独特的书画
内容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中国汉字的起源与演变过程,能识别不同字体的基本特征。
知道四种主要书体的不同特征,能初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书法作品。
初步掌握中国画的特征及发展历程,培养综合概括的能力。
通过对比中西经典名画,体会魅力独特的中国画。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教材内容,概括出汉字、书法和绘画的发展过程。
观看视频与图片,充分领略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
通过活动探究,学会从不同角度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展现中国书画的魅力,重建文化归属感,提高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爱国以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为支点,增强历史使命感。
加深对“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认识。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本课从汉字的起源与演变、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和写意传神国画魂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充满魅力的中国书画。课文内容丰富多彩,知识点较多,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艺术修养有限,掌握和体会起来有困难。建议教师一方面与学生合作共同完成知识点的归纳,另一方面有重点的通过讲解图片、欣赏视频,与同学们一起学习、分享和感受中国书画独特的艺术魅力。活动探究可启发学生思考中西绘画的一些差异,书画专业上的问题可与美术老师多交流。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难点:体会中国书画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展示吴冠中先生书画作品《黄河》,请学生谈感受。
教师过渡:中国古老的书画在今天依旧能绽放出她的活力,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今天我们一道走进汉字,一同感受中国书画的魅力。
讲授新课
一、汉字的起源与演变
教师讲解:文字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破天荒的大事,它将人们的思维、语言、经验以及复杂的社会现象记录下来,使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世代传承。世界上最古老的几种文字,如教材中提到的埃及象形文字、印度的婆罗米字母以及美洲的玛雅文等。这几种文字虽然如汉字一样起源很早,但均早已成为死文字,唯有中国汉字,源远流长,几千年来一直被中华民族使用而未曾中断,汉字文化是中华儿女永远的精神家园。
1.起源
展示课件。
汉字起源于图画,原始文字大多是刻画符号或象形字,是可读出来的图画,称为“文字图画”。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逐渐脱离图画,形成汉字。
2.汉字演变的基本脉络
展示课件。
汉字在长期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由商周的甲骨文发展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至今有大约三千六百年的历史。商朝时形成完整体系。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
甲骨文主要是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由于是刀刻的,所以其线条以多方折、劲直为主,同时字体的结构、长短、大小都没有定势。
金文是中国最古老文字的一种,经历了华夏文明一千二百余年历史。因其往往现身于礼器的鼎和乐器的钟,又称钟鼎文。又因其与一种金属紧密结合,堪称世界文字发展史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
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又称“籀(zhòu)文”,相传是西周周宣王太史籀所创。大篆有两个特点:一是线条化,早期粗细不匀的线条变得均匀柔和了,它们随实物画出的线条十分简练生动;二是规范化,字形结构趋向整齐,逐渐离开了图画的原形,奠定了方块字的基础。
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书同文”,向全国颁布的官定文字。
文字发展到小篆已经是相当规范,偏旁有统一的样式,笔画委婉曲折,粗细匀称,字形狭长。
隶书的出现是秦代书法发展的结果,他把大小篆的笔画由圆转改为方折。这个变化使得书写速度提高,后来这种字体在公文中广泛使用。
楷书诞生以后,汉字的字形字体就稳定下来了,确定了“横、竖、撇、点、捺、挑、钩、折”的基本笔画,各个字的笔画数和笔顺也固定起来。
甲骨文→ 大篆→ 小篆→ 隶书→ 楷书
从汉字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出其趋势:由繁到简。
教师过渡:提起汉字,当然我们就会想到书法。
二、独特的汉字书写艺术——书法
观看视频:“中国书法”。
1.何谓书法,有什么特点
所谓书法,从字面上看是书写的法则,写字的艺术,以汉字为基础,以笔墨的黑白空间和线条的刚柔枯润来抒情达意,是中国文化乃至东方文化的一种典型的表现形式。
特点:
(1)实用性:与我们的学习、生活关系密切,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情、品德。
(2)艺术性:书法家运用不同的写作技巧进行艺术创作。
2.书法艺术发展的过程
自发阶段:甲骨文、金文、篆书、秦隶
魏晋 时期
自觉阶段:由隶书衍生出楷书、行书、草书,且渐趋成熟
中国书法兼有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教师结合课件介绍:
楷书
特点: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谨,具有无可比拟的实用价值
其发展:魏晋有定鼎之功(钟、王),唐代步入盛世(欧、颜、柳)。
学生欣赏图片。
(2)草书
特点: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是诸书体中艺术性最强的一种。起源于汉(张芝),成熟与东晋(王羲之),盛唐怀素和张旭是代表。
行书
特点: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 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最具的代表就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欣赏视频:王羲之的《兰亭序》。
讨论:我们在领略了中国书法独特魅力之后,走过千年的书法在今天遭遇了某些尴尬:当下所谓书写因计算机的全面介入,已基本脱变成各种字体的输入和打印机的输出,今天的你还愿意拿起毛笔,在起笔之藏露、运笔之迟速、转折之方圆、收笔之锐钝中追求自我理想和个性的艺术吗?
课后延伸:有兴趣的学生,在下节课带一幅自己的书法作品。
教师过渡:同学们,你能看出西方拉丁字母和西方油画有相似之处吗?应该不能!但是中国传统的书法和绘画却有很多相似之处,“书画同源”已是公认的事实。苏东坡提出“书画本一律”,即书法和绘画虽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二者具有如出一辙的笔墨技法、气韵生动的审美趣味。中国书画同质异体,共同体现了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审美艺术。
三、笔墨丹青——写意传神国画魂
教师结合课件介绍发展脉络。
1.原始社会
岩画和彩陶画是主要画种,其代表是彩陶画:《鹳鱼石斧图》。
2.战国绘画艺术走向成熟
代表帛画《妇女凤鸟图》《御龙图》造型准确,线条流畅,色彩绚丽,表明中国绘画艺术从萌芽走向成熟。
3.魏晋时期:总结出绘画理论
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且提出“传神写照”,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
4.隋唐:璀璨繁盛
绘画种类丰富,大家辈出,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
隋 展子虔 《游春图》
初唐 阎立本 《步辇图》
盛唐 吴道子 《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壁画集中展现了中国绘画的突出成就。
5.宋元明清时期
绘画达到了新高度,风俗画为最大亮点代表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
教师提问:郑板桥的《兰竹石图》有何特点?
学生观察郑板桥的《兰竹石图》。
教师讲解: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师生合作归纳中国绘绘画艺术的发展历程:
时 期
特 点
代表人物或作品
原始社会
?岩画、彩陶画
?《鹳鱼石斧图》
战国时期
开始走向成熟
《妇女凤鸟图》《御龙图》
魏晋南北朝
?注重写意传神
?顾恺之《女史箴图》
隋唐五代
?璀璨繁盛
?展子虔《游春图》
阎立本《步辇图》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两宋时期
风俗画是最大亮点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成就突出
?赵孟? 《秋郊饮马图》
“扬州八怪”等
教师总结中国画的特点:
中国画不求形似,“得意忘形”,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信心、自尊心、独立自主、不畏强暴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活动探究:比较两幅绘画(东西方)的不同?
学生讨论回答。
参考建议:西方画:绘画沿着写实、功利方向,注意定点透视,重视物象,着意刻画,敷色多重,追求色彩的表现力。中国画:中国画不求形似,“得意忘形”,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以墨带彩,随心而作,表现手法灵活。
课后反思
(略)
延伸阅读建议
启良:《中国文明史》,花城出版社,2003
王伯敏:《中国绘画史》,上海美术出版社,1982
钟明善:《中国书法史》,河北美术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