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11-25 19: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0课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内容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与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及其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精选典型历史事件,了解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历史轮廓;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
教学策略
教材分析
学习本课前,应该对本单元的内容有所了解。第四单元主要阐述了20世纪以来引导中国走向变革、走向富强、走向现代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20世纪初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追求和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并在推翻清王朝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课着重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新旧三民主义的提出及主要内容;新旧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在授课时,应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理解理论成果对历史发展的重大影响,看到思想的力量。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新旧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大作用。
难点:对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
设计思路:以孙中山的一段演讲导入新课,分析三民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结合一组材料分析旧三民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局限,然后评价旧三民主义。结合旧三民主义的实践及局限,进而学习新三民主义。通过新旧三民主义的比较,理解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认识先进中国人的不断深入的救国探索。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设计:原音重现,播放孙中山的演讲录音。根据孙中山的演讲,设计以下几个问题:
(1)孙中山认为造成中国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2)孙中山说:“要赶快想想法子怎么样来挽救。”他想到了什么法子吗?
讲授新课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上书李鸿章失败后,孙中山由改良走上革命道路
甲午战争前,孙中山受早期维新思潮的影响,尚未形成反清革命的思想。1894年春,孙中山北上天津,投书李鸿章,希望清政府能实行资本主义改革,做到“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上书失败后,孙中山毅然弃去和平改革的幻想,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简单介绍《上李鸿章书》——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联合二十多位华侨人士,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后策划在广州发动武装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有关政治、经济、外交、法律等方面的书籍,接触到了西方当代的一些社会学说和思潮。他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得到了深化。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1)建立兴中会,提出革命纲领
指导学生简要分析兴中会誓词“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2)组织领导广州起义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二、三民主义的提出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1)时间
1905年8月。
(2)地点
日本东京。(强调同盟会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
(3)性质
第一个全国规模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与兴中会区别:兴中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4)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与兴中会誓词比较)
2.三民主义的内容
(1)三民主义的提出
1905年11月,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创刊。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的内容
探究:根据材料,分析理解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局限。
材料一:今之满州,本塞外东胡。昔在明朝,屡为边患……满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二: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孙中山(1906)
思考问题一:民族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局限。
材料一: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二: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1906)
思考问题二:民权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局限。
材料一:当改良社会经济组织,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
——《同盟会宣言》(1905)
材料二: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二千,就算那地将来固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两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是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大有益。少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民族之前途》(1906年12月2日)
思考问题三:民生主义的内容、实质和局限。
合作探究: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三、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
组织学生根据三民主义的内容展开讨论。
1.性质
比较完备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2.地位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战斗旗帜。
3.作用
推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过渡: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
中国革命已经十三年,现在得到的结果,徒有民国之年号,没有民国之事实…… 所以革命事业,就是救国救民。我一生革命,便是担负这种责任。
——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的演讲(1924)
设问:从材料看,孙中山认识到了什么?为了担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孙中山又是如何继续革命的呢?
四、从旧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
1.转变原因
播放视频,阅读教材,思考:你能找到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吗?
①辛亥革命后失败后,孙中山捍卫民主共和的一系列努力均失败;②十月革命的影响;③中共和共产国际的帮助;④孙中山的探索。
2.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3.内容
(1)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有两方面含义:一为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帝联俄);二为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2)民权主义则指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3)民生主义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运用表格分析:比较新三民主义和旧三民主义,新在何处?
内 容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新发展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统治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不明确反帝到反帝;反对满清政府到民族平等→反帝联俄
民权主义
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
民权由资产阶级掌握到平民共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主张→联共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
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更加关注工农的利益→扶助农工
合作探究:如何理解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新三民主义是具体实施的纲领,是奋斗目标;三大政策是实现此目标的手段。
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升华。
新三民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四大革命阶级的指导思想,三大政策是在统一战线中占主导地位的国民党的执政原则。
4.地位和作用
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反帝反封建),是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本课小结
(1)本课内容涉及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但教师总结时一定要紧扣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坚持民主革命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
课外调查:你的家乡有中山路吗?中国有多少条中山路?
情感升华
播放《走向共和》中孙中山的一段独白,让学生再度感知孙中山强大的人格魅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延伸阅读建议
黄志高:《三民主义论战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安徽大学出版社,2010
姚锡长:《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刘仁坤、胡晓松:《〈三民主义〉导读》,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2
孙中山、杨天石、陈夏红:《孙中山演讲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2
陈廷一:《辛亥之父孙中山》,河南文艺出版社,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