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三峡》 课件 (共2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三峡》 课件 (共2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09 12:55: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第10课
三峡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特别喜欢旅游吧?谁来介绍一下你曾经旅游过的一个景点?
青山林立,碧水蓝天
三峡中的游船往来穿梭
巫山神女峰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2、品析写景的方法。(重点)
3、感受三峡的自然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难点)
作者简介

字词学习

合作探究

课堂小结

目录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作者简介
第一部分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
范阳涿(zhuō)县(今河北涿州)人,
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先后在平城
(今山西大同)和洛阳担任中央官吏,多次出任地方官。他爱好游历,酷爱自然,十分注重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终于完成了《水经注》这一地理名著。
作者简介
郦道元从少年时代起就有志于地理学的研究。他喜欢游览祖国的河流、山川,尤其喜欢研究各地的水文地理自然风貌。他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足迹遍及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江苏、内蒙等广大地区,调查当地的地理、历史和风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游览名胜古迹、山川河流,悉心勘察水流地势,并访问当地长者,了解古今水道的变迁情况及河流的渊源所在、流经地区等。同时,他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古代地理学著作,如《山海经》、《禹贡》、《禹本纪》、《周礼职方》、《汉书·地理志》、《水经》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学知识为他的地理学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础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字词学习
第二部分

阙处 曦月 襄陵 沿溯
素湍 绝 飞漱 属引
听录音范读课文,注意听准字音、停顿。
quē

xiānɡ

tuān
yǎn
shù
zhǔ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合作探究
第三部分

朗读课文,注意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御风,不以疾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概、大致
阙:同“缺”,空缺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如果
太阳


顺流而下

宣布、传播
有时
逆流而下
即使
这,指白帝城到江陵的距离
奔驰的快马


自三峡七百里中……略无阙处
重岩叠障……不见曦月
欣赏“三峡群山”之美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即使是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长风,也不如船行得快啊。
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1、三峡的山有怎样的特点?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回答。  
2、这一层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山的特点?
连绵(七百里,两岸连山,略无缺处)
高峻(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比喻修辞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朝发白帝……不以疾也
领略“三峡夏水”之势
1、三峡的春冬有何景物?结合文中的语句说说各自特点。  
2、文章在描写三峡的水时为何不按春夏秋冬季节来写呢
湍:素 潭:绿 清:回 影:倒
  :绝 柏:怪 泉:悬 瀑布:飞漱
水:清 树:荣 山:高 草:盛
因为三峡的水,以夏季为盛, 故先写“夏水”。


第三段写三峡的春冬景色。气氛由紧张变得轻松,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斑斓的山水画卷。
“___ ”是作者由衷的感叹。
良多趣味
1、作者描写“猿声”的作用是什么?
2、作者引用渔歌的作用是什么?
渲染三峡秋景的凄凉。
引用渔者的歌谣来说明三峡秋景的凄凉,以衬托游者哀愁的心情。
第四段写三峡 的秋冬的景象,和上层欢快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比,到处笼罩着___ 的气氛。最后用渔歌作结尾,从侧描写了三峡的 。
悲寂、凄凉
凄凉、空旷
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
课堂小结
第四部分

小结:文章先写三峡概貌,再抓住季节特点,分别写夏天、春冬之时和秋天各个不同季节的自然景象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然而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令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壮观的三峡大坝,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
请思考:
你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还是三峡
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中外游客?请说说
理由。
示例1、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郦道元的《三峡》文笔绚烂,语言清丽,描写了三峡优美的自然风光,很多游客都是通过文章才了解并关注三峡,慕名而去,尽兴而归。所以,我认为是郦道元让三峡闻名于世。
示例2、我认为是三峡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吸引中位游客。因为三峡风景优美,四季景色各异。到过得游客无不惊叹于三峡自身的神奇秀美。美景不用大肆宣传,喜欢游玩的人会想方设法寻找美景观赏。所以我认为三峡闻名于世是靠自身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
板书设计
三峡
山:连绵、高峻
夏:水迅猛
春冬:趣味
秋:悲凉
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