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2.3.压缩空气说课课件(共26张PPT)(附反思、板书)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2.3.压缩空气说课课件(共26张PPT)(附反思、板书)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8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09 23:1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压缩空气》说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压缩空气》。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通过前面两节课的研究,学生已经认识到空气和石块、水等一般的物体一样,能占据空间。在此认知基础上,本课以及此后的学习内容要对空气的物质属性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和理解。学生经历前面课程的学习或根据平时经验可能对空气可以被压缩有一定的认识,但无法说出有力的证据证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因此本课通过推拉注射器活动,比较得出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拉伸,而水不能,并且发现压缩的空气有弹性这一特征。
在科学的大概念里,宇宙中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很小的微粒构成的,空气当然也不例外。本课重点就是借助注射器让学生分别对空气和水向下压和向上拉进行对比观察,寻找空气是否容易被压缩、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的证据。再尝试用微粒来解释有关空气压缩和扩张的现象,利于学生构建物质微粒的概念,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最后再通过制作空气枪,解释其中原理,让学生从玩中思,将知识迁移到生活中。
二、说学情
学生在前面感受空气一课中,通过抱一抱装有空气的塑料袋或压一压气球,可能已初步感受到空气可以被压缩。但对于“空气占据空间是否有变化”,学生较难解释清楚。因此本课借助有刻度、不易变形的硬质材料——注射器,帮助学生寻找空气可以被压缩的证据。三年级学生对于对比实验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如何公平的进行实验?哪些条件需要相同?这是学生需要思考的,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对实验操作进行公平性的设计,让其认识到严谨的实验才具有说服力。最后,本课是学生第一次尝试用微粒解释现象,教师要做好引导,关注学生所画圆圈,哪一种更合理,激发学生之间的矛盾,引起他们思考和辩证。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通过注射器压缩空气活动,知道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或扩张,认识到压缩的空气是有弹性的。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分空气和水相同条件下被压缩时的不同特点。
探究实践:通过探究压缩空气和水的活动,能用图画来记录压缩的现象,简述空气很容易被压缩的原理。
态度责任:通过体验空气被压缩,认识到压缩的空气可以制成救援的气垫、玩具气枪等,感悟科技发展对生活的影响。
四、说教学重难点
使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占据的空间可被压缩。
教学重点:
从微观层面理解空气可以被压缩。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集:揭示课题
1.认识注射器教师展示注射器图片,提问:你认识它吗?有什么结构?今天我们也借助注射器继续研究空气。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板书课题“空气”)学生思考并回答。
2.玩注射器教师继续提问:注射器可以怎么玩?学生2人1组,观察和玩注射器。尝试用注射器发现空气的特征,如会流动,可以压缩等。教师提取学生关键词,引导学生关注空气是否被压缩的情况。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知道注射器可以装入不同的物质(如水或空气)压或拉。通过展示学生喜欢的注射器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注射器可以怎样研究空气,会有怎样的发现?学生通过观察注射器,认识注射器的结构,用不同方法"玩"注射器,熟悉注射器压和拉的操作,同时还可避免学生后续实验中只玩注射器,而忽略本课探究活动。
环节二、探索与研讨
1.讲解示范实验方法
空气在篮球里的样子不容易看清楚,我们换个透明的容器装空气,再通过按压观察空气的变化。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认识到,借助水可以更好地感知空气的性质。今天的实验我们依然要请水来帮忙。
我们需要准备两个相同的注射器和一杯水。
实验步骤:
(1)用两个注射器分别抽进同样多(大约半管)的水和空气,比如10ml;
(2)用手指把注射器管口完全堵紧,将注射器的活塞向下压,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松开手,观察活塞位置的变化。在记录表中记录活塞的始末位置。
(3)保持注射器的管口被堵住的状态,待活塞回到初始位置,再慢慢用力向上拉活塞,直到拉不动为止,看看此时活塞的位置。松开手,观察并记录活塞的位置变化。
(4)重复做几次上面的实验。
2.学生准备材料,实验并做记录
3.交流研讨
(1)分享1个学生的记录单
(2)分析实验现象:你观察到什么现象?说明什么?
现象一:开始两个注射器活塞位置相同,说明水和空气都占据10毫升的空间;
现象二:压或拉之后水占据空间的大小都没有明显改变,空气被压后只占6毫升空间了,说明空气可以被压缩;向上拉活塞,空气可以占据更多的空间,到15毫升。物体占据空间的大小称作体积,这说明空气没有固定体积。
现象三:松开手后,活塞回到原来的位置,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
4.用图画表征空气的变化
如果用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你会怎样表示空气被压缩前后的变化?
环节三、研讨:发现以及解释原因
1.学生交流反馈:通过刚才对空气的往里推和往外拉的活动,活塞所指的刻度有什么变化?说明空气有什么特征?
小结:水不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的空气有弹性。
2.提问:为什么空气容易被压缩呢?
3.教师解释:空气是由微粒组成的,我们可以用一个个小○表示空气微粒。
思考:当空间变小时,微粒会怎么变化?
当空间变大时。微粒又会怎么样?
(学生画出自己的猜想)
4.交流观点,发现问题。(预设:数量不同,分布不同,大小变化)
5.模拟空气微粒的运动,解释原因。
6.学生修正观点。
环节四、知识应用
1.学习了今天的知识,补充单元气泡图
2.空气压缩在生活中的应用。
3.小游戏:空气压缩枪。
七、说板书设计
3.压缩空气
特征
空气 可以被压缩 和扩张
水 不可被压缩 和扩张
原因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空气占据的空间可以被压缩,同时认识到压缩的空气具有弹性。
“压缩水”这个实验中,在前两个班实践时发现:即便用力把出水口堵住,在把活塞向下压时水还是会流出来,对学生产生误导。我采取了用橡皮泥来堵住出水口,但是效果还是不太好。所以,我最后给学生解释的是:不管是向下压还是向上拉,在密闭空间里,水或者空气的总量是不会改变的。我们在压缩水时,可以发现活塞的位置几乎没走移动,或者说移动很小,但是压缩空气时会发现活塞位置移动较多。但是,总的来说,针筒的出口堵不严实还是对学生产生了很多干扰。
在活动手册上用画图的形式表示物质的分布时,刚开始很多学生都采取了涂黑或者画线的形式。我讲解了用小圆圈的形式代表物质,并举了一个例子:一个班的学生在操场上做操,和在教室里做操相比,同学和同学之间 的距离有什么区别?绝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操场上做操时距离较大,是因为操场的空间比教室大。再结合上面讲解的知识:密闭空间里,不管是压缩还是拉升,物质的总量不会改变,学生基本能画出正确的图示。但是学生对于“微粒”这个词语还是很陌生,只是老师让用小圆圈表示他就照做,这个我还是没想好怎么解释能让他们理解。
课堂练习
1.下列物品中,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的是( )。
A.瓶子 B.风扇 C.轮胎
2.充足气的足球踢的远的原因是( )。
A.足球质量比较好
B.压缩空气产生的弹力大
C.踢的力比较大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