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我们来做“热气球”》说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我们来做“热气球”》。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在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以被压缩的基础上通过一个有趣的热气球升降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并通过指导学生进行“热气球”模拟实验,让学生动手感受热气球上升时的变化,从而形成对“热空气会上升”这一现象的感性认识,让学生从实验现象的细节中感受到冷热空气的不同物理变化。本课围绕热气球实际设计了两个主要环节。首先是让学生观察、感受加热后热气球上升过程的变化和原因。其次是让学生通过逻辑思维和现象分析反推热气球下降过程的变化和原因。由于热气球上升过程的现象比较明显也方便观察,所以学生不难通过实验现象就能总结得出上升过程的实验结论以及找到背后的物理学本质。但对于热气球上升之后又下降这一过程的原因,学生就容易出现理解障碍。本课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很直观地观察到加热后塑料袋会膨胀、变轻、上升,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热空气会上升”的科学概念。紧接着引导学生利用课堂即时形成的科学概念进行逻辑推理,并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现象”。
二、说学情
热气球是生活中比较有趣的一个物件,三年级的学生对此很感兴趣,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容易从屏幕中看到热气球的升降过程,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同时通过本单元前面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空气具有质量、能占据空间,还可以被压缩等知识点。本课将从热气球的升降现象引入,启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动手尝试制作热气球并观察上升过程中的不同现象,对“热气球的上升”形成感性认识。同时在课堂中启发学生利用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推导得出热气球下降的原因,并让学生尝试自己解释“热气球上升现象”。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空气受热后温度升高,体积膨胀上升。
2.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了解热气球能升空是由于里面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从而带动了热气球升空,空气冷却后热气球又会降下来。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描述热气球上升和下降的现象,并对类似的现象进行解释。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运用绘画、书写等形式进行设计和记录实验现象。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放飞“热气球”活动,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
2.在放飞“热气球”的活动中,能针对活动中遇到的困难或问题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学生通过拓展活动,了解孔明灯的飞行原理以及危害性。
四、说教学重难点
尝试让“热气球”升空并在此过程中了解“热空气”的上升现象。
教学重点:
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集: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教师课件出示热气球的图片,提问:有一些旅游景点会提供游客乘坐热气球的服务,有没同学乘坐过热气球?你知道人们是怎样让热气球升上去的吗?(预设:热气球是通过加热升上去的。)
2.教师出示人们加热使热气球上升的图片,提问:仔细观察,人们做了什么使热气球升了上去?(预设:加热里面的空气。)
谈话:其实,人们在加热过程中并没有加热热气球本身,而是加热了里面的空气,那么加热后空气发了哪些变化,热气球又是怎么升上去的,今天我们在课堂上就要来做一个模拟热气球,通过模拟热气球来研究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我们来做热气球》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引出本节课研究的主题——热气球,调查本班中有否乘坐过热气球的学生,如有乘坐的学生,可以让他凭经验先来介绍热气球升空的过程。再通过热气球升空前的加热短视频,使本堂课研究的中心从热气球本身聚焦到热气球里面的空气,引发学生思考:空气加热后的到底产生了什么变化?)
环节二、探索
(一)查阅资料,认识热球球的结构
球壳
燃烧器 热气球
负载
(二)探索热气球升空、下降的原因
1.思考:
实验中用什么模拟什么?
模拟物和被模拟物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球壳——保鲜袋/垃圾袋 (轻)
燃烧器——蜡烛(热量)
负载——×
2. 观看或进行模拟实验
思考:实验过程中我们应当观察什么?注意哪些问题?
(1)观察加热前后塑料袋与空气的变化
(2)记录加热前后的现象
(3)重复实验,并记录
(4)注意安全
3. 收集证据
结论:空气受热会上升,变冷会下降。
【教学意图】通过查阅资料和观察了解热气球的结构。初步学习模拟实验的过程、方法、特点。通过模拟实验收集证据。
环节三、研讨
(一)分析讨论:加热空气前后的变化
1.比较热量的变化
2.比较塑料袋形状的变化
3.比较塑料袋体积和质量的变化
4.比较塑料袋位置的变化
小结:引起加热后塑料袋上升和下降的现象的原因是空气受热后体积变大、质量变轻。
(二)解释热气球上升、下降的原因
加热后,球壳里面的空气______变大,所以热气球会上升;降落时,调节球壳里面的温度比上升时低,球壳里面的空气______变小,所以热气球会下降。
【教学意图】联系已有知识和观察到的现象,分析热气球受热上升,变冷下降的背后的原因。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度。
环节四、拓展
1.根据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孔明灯为什么会上升?
2.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观察过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现象
3.解释热空气为什么能够气球?
【教学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历史与现代生活中热空气上升的现象,学以致用。
环节五、回顾与反思
4.完善气泡图
【教学意图】将所学科学概念建立联系,内化为自己知识体系。
七、说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对于热气球上升的探索,借助教学课件展示热气球升空,创设主动探究的情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们能够像科学家那样通过实验进行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探究。学生的探索活动,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具体的探索过程中,教师尊重学生的选择,及时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根据观察目的,选择合适的观察方法,避免有的小组因为面面俱到而造成的观察不深入;防止了观察目的不明确,活动没有实效,同时也让学生切实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体积膨胀,体积减轻而上升,温度降低,空气变冷后下降的性质。但也存在不足之处,对于实验中可能出现的危险,强调不到位,导致还有一组学生,将纸筒烧毁。在教学结束时,没有及时将本节课的重点给学生板书在黑板上,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些字不会写,语言处理也欠缺。
课堂练习
1.在放飞“热气球”的过程中,以下哪一项不正确。 ( )
A.“热气球”的袋口边缘高于纸筒的进气孔。
B.加热到“热气球”绷紧时,小组成员同时放手。
C.“热气球”加热导致变形,继续用这个“热气球”进行实验。
2.空气在加热过程中, ( ) 。
A.体积会被压缩 B.会往上升 C.会往下降
3.孔明灯能持续飞行,主要是因为 ( ) 。
A.孔明灯体积大 B.孔明灯的热源温度高
C.孔明灯的热源与灯一起飞行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