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2.7风的成因 说课课件(共26张PPT)(附反思、板书)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科学 三年级上册 2.7风的成因 说课课件(共26张PPT)(附反思、板书)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0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8-10 21:21: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风的成因》说课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的内容《风的成因》。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接下来开始我的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
本课探究风的成因是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学习活动的延续。当热空气上升时,空出来的区域将由附近的冷空气来填补,流动的空气就形成了风。本课中学生将通过模拟实验观察体验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并以收集到的现象作为针距,构建模型,尝试解释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二、说学情
有了上节课"热空气会上升"的知识基础,学生解释"风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现象就容易很多。但是,要把模拟实验的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额难度的。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更好更容易联系利用上节课知识,我选择在上节课的实验工具上加入扇叶,将热气球装置改造成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走马灯。引导学生对走马灯改造后,让学生"看到"冷空气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并引导学生构建“风的成因”模型,使得学生将模拟实验原理和自然风的形成原因建立联系,突破重难点。也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利用学习的科学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
三、说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交流生活经验,知道有多种方法可以制造风。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自然界的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能用画图的方式解释观察到的现象。
2.学生通过教师指导和教材引领,能够按步骤完成模拟实验。
3.学生能够借用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形成大胆假设、细心求证的科学态度。
2.学生乐于在情境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2.学生感受到大自然中风的神奇,形成热爱自然的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究实验,认识风是由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形成的。
教学重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上,对实验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实验探究、问题启发式教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聚集:揭示课题
[材料准备:小风车]
1.出示小风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预设:用嘴吹、用扇子扇、拿着风车跑)
提问: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预设:风)
2.提问: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引导学生知道外力的作用让空气流动形成了风。板书:外力 空气流动
3.讲述:风看的见吗?在生活中,我们需要通过看其他事物的变化,才能间接地看到风。比如看到大树摇晃、国旗飘扬、炊烟飘散、风车转动就知道起风了。
4.提问:大自然中的风没有外力的作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揭示课题:风的成因(板书)
环节二、探索
(一)根据已有经验形成假设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一种力量推动空气运动起来
类比自然风和人造风的形成。
(二)探索风的成因
1.指导学生准备制作‘风的成因演示箱’的用具
2.通过视频学习制作‘风的成因演示箱’
3.探究风的成因
(1)学生思考:
实验中用什么模拟什么?
实验中通过什么感受到风的存在?
哪些现象与风的形成有关?
蚊香和纸条有什么作用?
(2)学生观看并进行模拟实验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
模拟:动力——蜡烛
空气——演示箱内的空气(空气从温度高的地方向温度低的地方流动,热空气会上升)
树枝——纸条(塑料条飘动,感受风的存在)
对比:
(4)说出演示箱内的空气是如何流动起来的?
指导学生解释风的成因
4.解释自然界风的形成
【教学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类比人造风与自然风的共同点,推理自然风的形成条件。制作风的成因演示箱进行模拟风的成因实验,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自然界风。建立探究因素的意识、巩固模拟实验特点的认知,从而提高探究方面的科学素养。
环节三、研讨
1.指导学生用气泡图的方式补充空气的特点和作用。
2.回顾实验方法:模拟实验
【教学意图】通过回顾与反思,评价学生的重难点的认知水平。
环节四、拓展
交流风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教学意图】了解风与我们人类的关系,知道事物存在是既有利也有弊的。
七、说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
课堂伊始以让风车转动起来为任务,让学生在体验中摸索方法达成任务并分析风车转动的原因,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想法。通过问题链让学生发现风车转动的原因是空气流动形成风。追问:没有外力作用,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通过“热气球”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交流实验设计,从“看见”风、“看见”空气流动路径、“看见”温度变化等方面引导学生实验选材。再通过实验视频播放让学生初步了解实验操作,学生上台操作,边讲边演示,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等一系列活动。
几点不足:
1、出于课堂时间有限考虑,旋转纸杯、风的成因演示箱都老师课前制作好了,是不是课堂播放制作视频,学生能亲自制作,可能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探究制作中思维得到更好的发展。
2、实验过程中竹签易被旁边蜡烛燃烧,导致实验失败,可选取不易燃的材料。
3、在实验设计时,是否从如何感受到风、如何看到演示箱内温度变化、如何“看见”空气流动路径,层层递进进行实验探究会更利于学生思维的进阶培养。
4、学生实验发现展示环节,在黑板上画出空气流动路径更直观。
课堂练习
1.在“风的成因”模拟实验中,点燃蜡烛并放到盒中,盒外蚊香的烟会( )。
A.进入盒子中 B.垂直往上飘 C.向四面八方飘
2.大自然中的风是由( )形成的。
A.雷电 B.太阳 C.冷热不同的空气流动
3.风和下列空气的( )性质有关。
A.能够压缩 B.会流动 C.有重量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