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内环境的稳态
本节重难点
1.举例说明机体不同器官、系统协调统一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阐明稳态的调节机制。
2.通过思考、讨论稳态失调的实例,举例说明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以及内环境稳态对正常生命活动的重要意义。
3.简述稳态概念的发展,认同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普遍存在稳态。
什么是内环境稳态?
内容:
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
实质:
相对稳定,动态平衡
影响因素:
1、外界环境
2、 细胞的代谢活动
主要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预习检测
导入
一、内环境稳态的事实
资料2:人体的血浆渗透压稳定维持在770KPa左右;血浆的PH稳定维持在7.35-7.45;不同人的体温,会因年龄、性别等的不同而存在微小的差异,同一个人的体温在一日之内也有变化,但一般不超过1℃。尽管周围的气温波动范围较大,但健康人的体温始终接近37℃ 。
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是相对稳定的。
材料 0.1mol/L的HCl滴数 。。 0.1mol/L的NaOH滴数。。
0 5 10 15 20 25 30 0 5 10 15 20 25 30
自来水 6.8 6.5 6.3 6.0 5.0 4.1 3.8 7.0 8.8 9.4 9.8 10.0 10.5 11.0
缓冲液 7.0 7.0 6.8 6.6 6.5 6.4 6.3 7.0 7.2 7.3 7.5 7.8 8.0 8.2
肝匀浆 6.4 6.2 6.1 6.0 6.0 5.9 5.9 6.3 6.4 6.5 6.7 6.7 6.8 7.0
1.就加入HCl或NaOH后的pH的变化来说,肝匀浆更像自来水还是更像缓冲液?
2.请根据模拟实验的结果,尝试对机体维持pH稳定的机制进行解释。
1.肝匀浆更像缓冲液
2.人体内环境中也有很多缓冲对,其中最重要的是HCO3-和 H2CO3,其次还有HPO42-和H2PO4-等,当一定量的酸性(如乳酸)或碱性物质进入后,内环境的pH仍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
酸碱度
人体内正常情况下误食过酸过碱均可以依赖于缓冲对NaHCO3/H2CO3 Na2HPO4/NaH2PO4进行调节,但过多的酸碱性物质则对身体有毒害作用。
成员 上午6h 上午9h 中12h 下午3h 傍晚6h 晚上9h
母亲 37.0℃ 37.2℃ 37.3℃ 37.4℃ 37.2℃ 37.1℃
父亲 36.8℃ 37.0℃ 37.1℃ 37.3℃ 37.1℃ 36.9℃
自己 37.1℃ 37.3℃ 37.4℃ 37.5℃ 37.3℃ 37.1℃
人体体温日变化规律
(1)正常人的体温并不是一个固定值,而是一个温度范围,一般不超过1℃。
(2)不同年龄的人的体温有微小的差异,一般青年人高于老年人。
(3)不同性别的人的体温也有微小的差异,一般女性高于男性。
总结:健康人的体温始终在37 ℃左右,处于动态平衡中。
血糖异常
人体低血糖会出现四肢发冷甚至昏迷的现象,需及时补充糖分;血糖过高会导致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会有三多一少现象——吃得多、喝得多、尿的多、体重减少
血钙异常
机体缺乏血钙会导致抽搐,而血钙含量过多会导致肌无力
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如血糖、血脂,以及渗透压等理化性质都是不断变化的,但都处于一定的范围内。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内环境的动态变化
稳态定义:
①稳态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相对恒定的一种动态变化。
②这种动态变化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③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特
点
内环境的这种动态平衡是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实现
外界环境的改变
体内细胞代谢活动的进行
动态平衡
内环境改变
调节作用
影响稳态的因素:
对稳态调节机制的认识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直接相关的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
泌尿系统。
未吸收的物质
有机废物、水和无机盐
稳态是如何实现的?
1857 贝尔纳
法国生理学家
内环境保持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
1926 坎农
美国生理学家
提出稳态的概念。稳态不是恒定不变,而是一种动态平衡。
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内环境稳态会失调吗?
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因)
外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外因)
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细胞代谢紊乱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引起的疾病
尿毒症
乳酸中毒
抽搐
血钙过低
代谢废物积累
02缺乏
pH失调
酸中毒、碱中毒
体温失调
发热、中暑
组织水肿
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
血糖平衡失调
低血糖、糖尿病
内环境
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稳态失调必将引起代谢紊乱。
血糖浓度、血液含氧量保持在正常范围:保证细胞正常能量供应;
温度、pH保持在正常范围:酶活性正常、细胞代谢正常
渗透压正常: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
…
细胞代谢是由细胞内众多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完成这些反应需要各种物质和条件。例如,细胞代谢需要分解葡萄糖来提供能量,需要酶催化各种反应。
(1)内环境中各种稳态的维持不一定都需要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共同参与,如内环境中pH稳态调节,只与内环境中缓冲物质有关。
(2)能够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人,其生命活动不一定正常,比如“植物人’
易错提醒
训练检测
1、判断下列描述是否正确
(1)人吃进酸性或碱性的食物会使血浆pH发生紊乱。( )
(2)有的人常吃咸鱼、咸菜,但他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仍能保持相对
稳定。( )
(3)在正常情况下,一个人的体温是恒定不变的。( )
(4)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
×
√
×
×
反思归纳
请用给定的备选词补充下面的概念图。
备选词:成分、呼吸系统、理化性质、组织液、营养物质、消化系统、O2、神经、CO2、代谢废物、泌尿系统、血浆、淋巴、细胞内液、体液、免疫、外界环境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成分
理化性质
细
胞
外
界
环
境
营养物质
消化系统
代谢废物
系统泌尿
O2、呼吸系统
CO2、呼吸系统
神经
体液
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