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5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2 14:12:30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5 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1.了解本篇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
2.把握课文内容,梳理作者思路。
3.分析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中华民国首都南京沦陷,至少30万人遇难,掀开了中国近代史上最沉重的一页。
故事一:以“全体战死”为口号,一直血战到最后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兵分三路攻占南京,南京城东南的光华门是当年最激烈的战场,日军连续使用大炮轰击城墙,试图打开突破口冲进城内,却屡次被担任光华门防务的教导总队谢承瑞团和第87师259旅等部击退。
为了夺回城门、堵住城墙缺口,整排、整连成建制的中国官兵前赴后继,在短短数小时内壮烈牺牲。谢承瑞在给身处武汉的妻子的信中写道:“中枢决意守城,余意甚慰。杀敌效命,在此一举……此次战争,造出多少世间惨事。期望倭寇早日肃清,山河亦然无恙。”
战斗一次次打响,谢承瑞因烧伤而发起高烧,但他依然坚守在城头督战。直到司令部转达了撤退命令,已经陷入昏迷的谢承瑞在纷乱中不幸壮烈牺牲。光华门一战,据日军第6师团战史记载:“敌人是以‘全体战死’为口号,一直血战到最后。”
故事二:身中37刀成为“活证据”,生死诉讼只为侵略者承认罪行
日军侵占南京后,李秀英因怀有7个月的身孕,只能与其父在地下室避难。丧心病狂的日本兵闯进地下室,企图强奸李秀英。性格倔强的她与3个日本兵殊死搏斗,脸上、身上、肚子上被刺了37刀。
日本兵走后,她经过医生抢救虽保住了性命,腹中的胎儿却不幸流产。李秀英成为战后第一位赴日控诉南京大屠杀暴行的幸存者,她向世人展示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铁证。
故事三:保护苦难中的百姓,记录亲眼目睹的日军暴行
有一个德国人,他叫约翰·拉贝,在日军的屠刀残忍地挥向南京老百姓的危急时刻,他联系了其他十几名在华外国人,设立了“南京安全区”,为20多万中国人提供了栖身之所。除了全力庇护安全区的民众,拉贝还写了著名的《拉贝日记》,记录下他目睹的日军暴行。这本长达2000多页的日记,被誉为中国版的“辛德勒名单”。
故事四:为了保住国家尊严,他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脱下法袍
在美、英、法、苏等同盟国设立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梅汝璈法官等17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在开庭前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各国法官在法庭审判席上的座位按什么样的顺序安排?照常理说,法官们的席次应以受降签字的先后为序:美、中、英、苏、法。然而,在法官会议室宣布入场行列及坐席的顺序是:美、英、中、苏、法,并说这是经过盟军最高统帅同意的。
梅汝璈认为,此事关系到国家的地位、荣誉和尊严。他脱下法袍说:“对中国人来说,审判日本战犯是一件非常沉重、严肃的任务。中国是受日本侵略最慘烈、抗战最久、牺牲最大的国家。在审判日本战犯的国际法庭里,中国应有的席位被降低,这是不可思议的事情!”
在他的坚持下,中国拿回了应得的席位。之后,东京审判对南京大屠杀惨案进行了专案审理。最终将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松井石根、广田弘毅等7名战犯送上了断头台,为死去的同胞讨回了一个公道。
在梅汝璈故居,他在东京审判时写下的名句被贴在墙壁上:“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80多年前发生在南京城的惨案,和一个伟大民族的英勇、坚韧与包容以及世界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将永远被铭记。
【国家公祭日】一个国家为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纪念活动,每年的12月13日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祀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推出国家级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惨案中死难的国民,增强现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波兰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原爆纪念馆等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活动。
二、整理词语、梳理内容
(一)词语
1.国殇(shāng):为国牺牲的人。觞(shāng):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具,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
2.惨绝人寰(huán):惨状几乎为世间所无,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侧重残暴程度之深,程度比“惨无人道”深)。
惨无人道:残酷到了没有一点人性的地步,形容凶恶残暴到了极点。(侧重形容人凶残)
3.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用于抽象)
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用于具体)
(二)内容
【问1】标题“国家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是什么意思?
【明确】阐明了国家公祭的目的是为了护佑世界和平。
【问2】标题的意思在哪一段里具体讲了?
【明确】第1段,属于通讯的导语,也就是本篇通讯是报道我国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祀一事。
【问3】为什么要举办国家公祭?通讯的主体部分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明确】总原因: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具体原因之一(第2段):因为全世界的正义之士也在用不同的方式纪念死难者。(《波士顿环球邮报》的文章,加拿大安大略省议论的动议,美国圣迭戈市图书馆的活动,加利福尼亚州街头纪念碑前的鲜花,日本某个研究会的建议)
具体原因之二(第3段)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态度仍然顽固。(篡改历史教材,解除友好城市)
具体原因之三(第4段)国家公祭可以让人们牢记历史。
具体原因之四(第5-6段)可以彰显中国矢志捍卫世界和平的立场与决心。
三、分析手法,体会情感
【问】第2段与第3段采用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将全世界正义之士以不同方式纪念死难者的态度与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历史的顽固态度形成对比,批判了日本右翼分子的妄图掩盖历史和埋没良知的丑陋卑劣,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