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3章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一课时 课件(共3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 生物选择性必修一 第3章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一课时 课件(共3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8-14 18:59:17

文档简介

(共39张PPT)
人教版 高二选择性必修1
第3章 第3节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第一课时
讨论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你和朋友们都会感到心怦怦跳,
并狂呼乱叫,检测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上升。
1. 既然知道过山车是安全的,为什么心跳还会加速呢?
心脏活动受自主神经支配,是不随意的,
当受到极速行驶致使体位发生变化的刺激后,人体处于兴奋状态,
此时,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会使心跳加快。
问题探讨
人体所作出的反应,哪些与神经调节有关?
你能说出两者之间的关系吗?
当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兴奋加强时,心跳加快、加强,属于神经调节;
与此同时,交感神经也支配肾上腺的分泌活动,使肾上腺素增加,
肾上腺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达心脏,也使心脏加快,这属于激素调节。
由此可见,神经调节可以直接调节心脏活动,也可以通过调节激素的分泌,
再通过激素调节心脏活动。
讨论
在游乐园乘坐过山车,头朝下疾驰时,你和朋友们都会感到心怦怦跳,
并狂呼乱叫,检测血液中肾上腺素含量也明显上升。
哪些与激素调节有关?
问题探讨
体液中有没有其他非激素物质也参与调节机体活动?
阅读资料:
动脉血中一定水平的CO2与维持呼吸和呼吸中枢兴奋性有关。
当吸入气中CO2含量增加到2%时,呼吸加深;
增至4%时,呼吸频率也增快,肺通气量可增加1倍以上;
超过7%时,肺通气量不能相应增加,动脉血CO2徒升,使呼吸中枢
等活动受抑制而出现呼吸困难、头痛甚至昏迷。
结论:血液中的CO2可以调节呼吸运动。
CO2不是激素,而是代谢产物
P57 相关信息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临床上给患者输入O2时,
往往采用5%左右的CO2的
混合气体,以达到刺激呼
吸中枢的目的。
体液中具调节
作用的物质
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等)
组胺
某些气体分子NO、CO
代谢产物CO2等
(主要)
体液调节

= 激素调节
激素等化学物质,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1)单细胞动物和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没有神经调节。
(2)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都是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重要
方式,它们相辅相成,各具优势;一般情况下,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非激素:
比较项目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举 例
作用途径
反应速度
作用范围
作用时间
反射弧
迅速
体液运输
较缓慢
较广泛
比较长
准确、比较局限
短暂
缩手反射
甲状腺激素

体液调节与神经调节的比较
观看片段,思考问题:两个爸爸,哪个爸爸的做法正确?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实例1:体温的调节
体温一般是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由于人体内部的温度不易测量,
所以临床上通常用腋窝处测得的
温度代表体温。此外,也可以用
口腔、耳蜗、直肠等部位测得的
温度来代表体温)
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维持在 37℃左右。为什么?
1. 人体体温维持恒定的原因:
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
产热量
散热量
*只要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则体温即相对恒定;
(1)若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______;
(2)若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______;
升高
降低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 体温的调节
如图表示某发烧病人体温测量记录图,BC段持续高烧:
写出以下三段散热量和产热量的关系(>、<、≈)
AB _________________ BC _________________ CD _________________
散热量<产热量
散热量≈产热量
散热量>产热量
2. 体温调节方式
生理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 重要补充
—— 基本方式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 体温的调节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产热
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人体内的热量主要是由糖类 、 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的 )
安静状态


运动时
骨骼肌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主要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产热
代谢产热是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
(人体内的热量主要是由糖类 、 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细胞代谢时产生的 )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除细胞代谢产热和骨骼肌运动产热外 ,
骨骼肌的战栗产热也非常重要 。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散热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热量穿过空气或真空的运动叫辐射。
温度较高的物体表面发射红外线,由温
度较低的物体接受。
在室温为25℃的舒适环境下,哺乳动物
的皮肤温度约为32℃,这种温差足够大,足
以使大部分热量以辐射的形式散失。
如果周围温度接近体温时,则辐射作用丧失。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辐射
散热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失温体温图 正常体温图
热量从一物体直接传递到另一物体叫传导,但空气是不良热导体,
人在空气中活动,传导不是主要的散热方法。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传导
散热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热量随空气流动而传播叫对流。皮肤周围空气由于辐射结构温度升高,
体积膨胀上升,周围冷空气补充过来,带走热量。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对流
散热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物质有液体变为气体时需要带走大量热量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蒸发
散热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体内水分从皮肤和黏膜表面不断渗出而被汽化的过程
汗腺主动分泌汗液的活动。
不感蒸发:
(出汗)
可感蒸发:
汗腺
皮肤血管
皮下脂肪
隔热,减少
热量散失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如以红外线等形式将热量传到外界)
(汗液的蒸发)
(通过气体来
交换热量)
(机体热量直接传给同它接触的物质)
此外 , 还有一小部分热量随呼气 、 排尿和排便等散出体外 。
体温调节是通过调节上述器官的产热和散热实现的。
皮肤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散热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体温
产热
散热
皮肤
肝、脑等
器官的活动
骨骼肌
活动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 体温的调节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P58生活小思考:
带婴幼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几分钟后,再给他们量体温呢?
婴幼儿在哭闹时,情绪激动、挣扎等会使血液循环加速、新城代
谢增强,从而导致机体产热增加。如果此时测量体温,体温会偏高。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 体温的调节
3. 人体的产热和散热的机制
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成年后生长激素不再分泌,身高不再增加
B.体内多种激素具有直接降低血糖的作用
C.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通常作用缓慢、持续时间长
D.神经中枢只能通过发出神经冲动的方式调节相关器官的生理活动
C
精题精练
体温
产热
散热
皮肤
肝、脑等
器官的活动
骨骼肌活动
辐射
传导
对流
蒸发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
呼气、排便、排尿等
主要是有机物代谢产热
温度感受器
表皮
真皮
皮下
压力
感受器
神经
末梢
图 皮肤中的感受器
冷觉感受器
热觉感受器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 体温的调节
(1)温度感受器
(2)体温调节中枢: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3)体温感觉中枢:
大脑皮层
寒冷刺激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寒冷刺激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TRH
垂体
甲状腺
TSH
分泌甲状腺激素,
增加产热
增加产热
寒冷刺激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TRH
垂体
甲状腺
TSH
分泌甲状腺激素,
增加产热
增加产热









穿


(行为性调节)
(生理性调节)
寒冷刺激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减少散热
TRH
垂体
甲状腺
TSH
分泌甲状腺激素,
增加产热
增加产热
神经调节
体液调节









穿


(行为性调节)
(生理性调节)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炎热环境体温调节
增加散热,减少产热
炎热刺激
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增加散热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增加散热
汗腺分泌增加,
增加散热
立毛肌舒张,
增加散热
神经调节
(或行为性调节,减衣物)
炎热刺激
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增加散热
为主
神经调节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增加散热
汗腺分泌增加,
增加散热
立毛肌舒张,
增加散热
(或行为性调节,减衣物)
寒冷刺激
冷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传出神经
炎热刺激
热觉感受器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增加散热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请你复述!
神经-体液调节
体温过低或过高都会影响物质代谢的正常进行,使细胞、组织和器官
发生功能紊乱,破坏内环境稳态,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维持体温恒定的意义:人体内的代谢反应是酶促反应,人体体温的相对恒
定能够使酶保持活动,维持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
冻疮
冻疮:皮肤血管持久性收缩、
局部供血不足、组织缺氧引起

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协调
——体温的调节
体温升高对人体只有害而无益吗?
体温升高可分为两种情况:
(1)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发热。
一定限度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这使得白细胞
增多、肝细胞功能加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
在很多急性病中,发热可以代表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但体温过高或长时间发热,会使病人的生理功能紊乱,如引起神经
系统的功能障碍,使病人出现烦躁、幻觉甚至抽搐等。
(2)由于机体进行剧烈活动,在一定时间内产热量超过散热量,致使体
温暂时升高或超过正常最高水平。
这种情况引起的体温升高、经过短时间休息后便可恢复至正常体温
水平,不存在有害或有益的问题。
1. 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
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
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
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
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
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
精题精练
2. 右图表示人处于寒冷环境时身体发生的主要变化。
(1)身体出现上述反应的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
(2)体温调节过程中,某些激素也发挥重要作用,人
在寒冷环境中分泌量明显增多的激素有 _________ 和
__________。它们都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作用。
(3)体温平衡调节除有激素参与外,还有__________途径。
(4)动物实验表明,如果破坏恒温动物的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体温调节能力
了,而保留下丘脑及以下神经,则仍具有调节体温的能力,说明 ______________。
(5)若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6.5 ℃,
则此人在时间内产热总量 ____ (填“>”“<”或“=”)散热总量。
(6)临床上采用低温麻醉是因为人体温下降(不低于28 ℃)时,脑对缺氧的耐受
力增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维持体温相对恒定
  促进新陈代谢,增加产热、抵御寒冷
肾 上腺素
甲状腺激素
体温低时,机体的代谢率降低,耗氧少
神经调节
人体体温调节
中枢位于下丘脑
及以下神经

精题精练
将小鼠和青蛙从25℃的室温下移至4℃的环境中,两者的耗氧量、
酶活性和皮肤血流量发生的变化分别是:
小鼠: 耗氧量 , 酶活性 , 血流量 ;
青蛙: 耗氧量 , 酶活性 , 血流量 。
增加
不变
减少
减少
降低
减少
只有恒温动物才有体温调节机制,
变温动物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易错题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