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区域经济发展(东北地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 区域经济发展(东北地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11-26 16:38: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第一节 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思考: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有哪些?知识回顾农业区位条件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一、东北地区
1、位置
位置:东北地区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西面分别与朝鲜、俄罗斯和蒙古接壤。
范围:包括黑龙江、
吉林、辽宁三省和
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类型: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特点:冬冷夏暖,雨热同期降水量:300mm~1000mm耕作制度:一年一熟农作物品种:喜凉作物农事活动:春播、夏管、秋收农作物生长季节:4—10月农作物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2、地理条件分析
(1)气候条件气温、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思考:1、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和年平均气温分布呈现什么规律?深度探究热量水分 4、为什么松嫩平原的积温比西部的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要高?
5、为什么大兴安岭的东坡比西坡和松嫩平原年降水量要丰富?2、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南北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
3、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东西向地域分异的主导因是:__________.大兴安岭的东坡是迎风坡,所以降水量比西坡和松嫩平原要丰富。 松嫩平原比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高原的海拔低,因而积温高。1.东北大米因质量优而广受市场欢迎,这与气候
条件有什么关系?2、东北地区农业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为农村的综合
发展提供了什么有利条件?学以致用东北地区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作物生长期长,因此品质上乘,再加之气候寒冷,农作物病虫害少,几乎不需施用农药,天然具有绿色大米优势。有利于农忙季节时,集中人力物力投入农业生产;在农闲时,发展副业,增加农业收入,还可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和水利建设等。3.与我国主要农业地区相比,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劣势,但是也可以认为热量条件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试分别举例说明。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劣势:无法种植热量要求较高的作物,只能种植如春小麦、甜菜、大豆等对热量要求不高的作物,并且只能做到一年一熟;长冬无法放牧,还要解决好牲畜的防寒问题。优势:长冬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且积雪融化时可以缓解春旱现象,改善土地墒情。 2、地理条件分析
(2)地形、土壤条件
地形特点:山环水绕、
沃野千里
主要地形山地
平原
高原西——大兴安岭北——小兴安岭东——长白山地南——辽河平原北——松嫩平原东——三江平原森林资源丰富,为我国三大林区之首土地资源丰富,居我国三大平原之首:地势平坦,降水较多,是优质草原牧场 黑土耕层有机质含量为2.5%~7.5%,全氮含量为0.15%~0.35%,是我国耕层有机质含量和氮素含量最高的土壤。肥沃的耕地集中连片分布。土壤肥沃(3)水源相对充足东北我国重要工业基地、可为农业提供大量生产资料工业基础交通条件人口密度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开发晚,密度低(经营规模高,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2、地理条件分析(3)社会经济条件工促农牧,农牧兴工地广人稀思考结合以上地理条件,分析东北地区如何因地制宜的布局农业生产活动?3、东北区农业布局特点二、农业布局特点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玉米、小麦、大豆、水稻①玉米分布非常普遍,由南向北种植比例逐渐减少。
②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南向北逐渐增多。
③水稻多种植在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以及东部山区的河谷盆地。
④随着育种和种植技术的进步,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50°以北的黑龙江沿岸。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林木、鹿茸、人参、苹果、梨、柞蚕茧 ①大小兴安岭是我国最大的林区
②长白山区是我国主要的鹿茸、人参等珍贵药材产区,③延边盛产苹果、梨。
④辽东低山丘陵和半岛五陵区是我国最大的柞蚕茧产区。
⑤辽南是重要的苹果产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广东农耕区三河牛、三河马、红牛①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的三河牛和三河马,是闻名国内的良种。
②松嫩平原西部是东北红牛的商品生产基地,有良好的半农半牧饲养条件。
③广大农区的舍饲养畜业发展较快,主要饲养猪、肉鸡、肉牛、奶牛等。牛奶及乳品业发展较快,并向专业化和规模化方向发展。 教材P64活动参考答案:
1、耕作业: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黑土肥沃,水源充足。不利条件是热量不足,只能满足对热量要求不高的农作物,且仅能一年一熟。
林业:有广大的湿润半湿润的山地丘陵,温度低,树木成材时间长,病虫害少。
畜牧业:有一定面积的草原,但长达半年以上的低温天气,降水又少,草类枯干期长,不利畜牧业的发展。
2、水稻种植多选择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的地区。由于培育耐低温的水稻品种,种植技术的进步,缩短了水稻的生长期。1、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农场经营规模━→机械化生产
2、地区专业化生产
水稻:东部的山间河谷盆地和辽河、松花江流域的大型灌区
小麦:北部地区,以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北部最集中。小麦以春小麦为主
玉米:松嫩平原,这里已经形成我国著名的“玉米带”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
东北商品粮基地具有大规模专业化生产的突出特点四、农业发展方向
1、东北地区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问题: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可持续发展方向:必须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入手,坚持开发、利用与治理、保护相结合,坚持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统一五、农业发展方向
2、东北地区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方向与重点的比较
面向国内大宗农产品需求市场,继续强化商品粮、豆等大宗农产品的生产,以确保国家粮食需求。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围绕生态建设与增加农牧民收入两大主题,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推动退耕、退牧和围栏限牧工程的顺利实施,发展集约化草食性畜牧业。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在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同时,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在半山区实现“立体开发”,在山区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林木、人参、养鹿、林蛙、食用菌、中草药材、水果及山野菜等特色经济作物,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农业布局大规模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成为大规模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三大农业生产区域:面向国内大宗家产品需求市场,确保国家粮食需求(平原地区)知识结构地理条件我国东北区域农业发展雨热同季,但易受低温冷害的影响地形类型,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交通发达,人口密度较低农业发展方向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业区已经形成了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西部草原区)保护天然林,多元开发特色农业产品(山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