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2.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场景模拟
在摘玫瑰的时候,你的的手不经意间被玫瑰的刺扎了一下,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这整个过程发生需要神经系统的哪些结构参与呢?
反射
定义: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
地位: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结构基础:
反射弧
判断反射
含羞草受到触碰,叶片合拢
人碰到尖锐的物体收回手
草履虫躲避食盐游向肉汁
反射弧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效应器
传出神经
感受器
传入神经
神经中枢
传出神经
效应器
反应
感受器接受一定强度的刺激后,产生兴奋
对传入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
对刺激作出应答。由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组成 。
刺激
(是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细胞或组织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传入神经除了将兴奋传递给脊髓外,还可以传递给大脑皮层。兴奋除了在反射弧中传导,还会在脑与脊髓等中枢神经系统中传导
针扎以后为什么除了躲还能感觉到疼呢?
组成结构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受损后产生的影响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和与它相连的结构 既无感觉又无应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 既无感觉又无应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既无感觉又无应答
传出神经 运动神经元的一部分 只有感觉无效应
效应器 传出神经末梢和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只有感觉无效应
具有神经系统
反射弧完整
有适宜的刺激
反射活动发生的必要条件
反射的种类
非条件反射:
与生俱来的,出生后无需训练的反射;如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
条件反射:
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如望梅止渴、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关系:
▲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示例
1. 给狗喂食,狗会分泌唾液,
2. 给狗听铃声而不给它喂
食物, 狗不会分泌唾液,
3. 每次给狗喂食前先
让狗听到铃声,然
后再立即喂食。重
复此方式若干次。
4. 一段时间后,当铃声单独出
现,狗也会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建立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条件反射的消退:
反复应用条件刺激(铃声)而不给与非条件刺激(食物),条件反射就会逐渐减弱,最终不再出现,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来引起的兴奋性效应信号转为产生抑制性效应的信号。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意义: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它保证了机体最基本的生命活动。
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概念 信号 神经中枢 神经联系 意义
非条件反射
条件反射
1. 反射与反射弧的关系是( )
A. 反射活动可以不完全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B. 反射活动的完成必须通过反射弧来实现
C. 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会出现反射活动
D. 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质上是完全相同的
B
一个人的手掌触到裸露的电线会立即反射性握紧电线,被解救后,当他再次看到裸露的电线时,会立即反射性地把手缩回,对这两种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两种反射中枢都在脊髓
B.两种反射中枢都在大脑
C.前者在脊髓,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D.前者在大脑,后者在大脑和脊髓
C
3. “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的细胞体,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B
4. 巴甫洛夫曾经做了如下的经典实验: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关于此经典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都属于反射
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