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2张PPT)部编版八年级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课件(共42张PPT)部编版八年级上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2:4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第12课 与朱元思书
吴均
学习目标
01
结合课文注释,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02
抓住“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把握作者笔下景物突出的特征。(重点)
03
学习作者描绘景物的手法,体会作者寄情山水的高雅审美情趣。(难点)
导 入
浙江的富春江久负盛名,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作,后人把它称为“唐诗之路”,而这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不无关系。
预读先学
知人论世
【一】
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好学有俊才,通史学,曾私撰《齐春秋》,为梁武帝所恶。梁武帝下令焚烧了他的书稿,罢了他的官。吴均仕途遇阻,不免心灰意冷,再加上六朝时佛道思想盛行,所以吴均就有了归隐之意。
走近作者
吴均
吴均的书札以写景见长,“文体清拔有古气”,诗歌亦清新流丽,时人称为“吴均体”,开创了一代诗风。《与朱元思书》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信,但一般认为其并非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与朱元思书》是骈体文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它与南朝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可称“双璧”,同为六朝山水小品文的名作。
探寻背景
南北朝时,我国文坛上盛行着一种讲求辞藻、声律、对偶的骈体文。
《与朱元思书》就是其中一篇出色的写景小品文。
认识文体
初读感知
【二】
译一译
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把握文章内容。
与同伴交流,弄懂不明白的语句。
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一样的颜色。(我乘船)随着江流飘流荡漾,任凭船儿向东或向西漂泊。从富阳到桐庐一百里左右(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疏通文意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全,都
同样的颜色
跟、随
向东或向西

表示约数
独一无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江水都是浅青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能望到水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汹涌的波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浅青色
急流
比箭还快。甚,超过
飞奔的马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译文:两岸的高山上,都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它们)都在争相比高,笔直地指向(天空),形成千百座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声音;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长久不断地叫,猿也一声接一声不住地啼。
两岸
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争着向上
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拟声词,形容水声清越
冲击,撞击
互相和鸣
鸟鸣声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译文: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名利之心;那些忙于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阴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可以见到阳光。
比喻极力追求名利
白天
互相掩映
指平息名利之心
筹划、治理

同“返”,返回
横斜的树枝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动态
听觉
理清结构
基础梳理
【三】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1)缥碧( )
(2)轩邈( )
(3)泠泠( )
(4)千转不穷( )
piǎo
miǎo
línɡ
zhuàn
读一读
2.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窥谷忘反:_______________
同“啭”,鸟鸣,这里指蝉鸣
同“返”,返回
3.古今异义。
鸢飞戾天者
古义:_________
今义:_____
至、到达
乖张
(1)上
负势竞上:___________
横柯上蔽:_________________
4.一词多义。
动词,向上
名词作状语,在上
(2)绝
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______
天下独绝:_____________
动词,穷尽、断绝
形容词,绝妙
(3)百
一百许里:_______________
猿则百叫无绝:___________
数词,指十个十
数词,众多
5.词类活用。
(1)猛浪若奔: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互相轩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词作名词,飞奔的马
轩,形容词作动词,往高处伸展;邈,形容词作动词,往远处伸展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息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乘船)随着江流漂荡,任凭船随意向东或向西漂流。
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让人心生寒意,山峦凭借(高峻的)
地势,争着向上,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
那些像鸢一样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平息了名利之心;
那些治理国家大事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精读研析
读美文
【一】
议一议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解决以下问题。
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
作者描写的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1.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
答案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本文采用了怎样的结构?请简要概括第1段的内容。
答案 (1)总—分—总。
(2)文章开篇以简洁的笔触,勾画了富春江山水的背景——阳光明媚、天高云淡、空气清新、山色苍翠,并总述自富阳至桐庐水上之游的总体印象——“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3.文章第2段写“异水”,第3段写“奇山”,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 ①第2段写“异水”,首先抓住其“缥碧”的特点,写出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然后以比喻、夸张的手法,勾勒其急湍猛浪的动态美;动静结合,显示出富春江水的秀丽之美和壮观之美,突出表现了一个“异”字。
②第3段写“奇山”。首先从形的角度写山势本身之奇,奇在“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然后从声的角度,写空山天籁之奇;再从色的角度,写山林中有日无光之奇。这一段写山之形之声之色,都紧扣一个“奇”字。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异”水
清澈(静态)
湍急(动态)
“奇”山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好鸟、蝉、猿
山高(视觉)
景美(听觉)
赏语言
【二】
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1
赏析:运用对比手法,以离弦的箭与飞奔的马来比较水行的速度,突出了水流急速的特点。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2
赏析:从视觉方面正面描写山,化静为动,体现了山之高。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3
赏析:点明主旨,告诉人们要以赤子之心来面对这样的景色;流露出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悟情感
【三】
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答案 归隐林泉,享受美景。作者抓住此山此水的特征,把动与静、声与色、光与影巧妙结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充满生命力的山水图,让读者充分享受到富春江两岸的“山川之美”。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任意东西   
B.猛浪若奔  
C.负势竞上   
D.嘤嘤成韵
当堂检测

A项“东西”名词用作动词,向东或向西;
B项“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C项“上”名词用作动词,向上。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均,字书庠,南朝梁著名文学家,其诗文峻拔清新,被称为吴均体。
B.本文题目中的“书”是信函,是古代一种文体。
C.本文从内容上看,是一篇山水游记。
D.文章在写景上有详有略,全文详写水,略写山。写水部分详写静态,略写动态。

全文详写山,略写水。
3.下列句子不是骈句的一项是
A.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B.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D.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B句为散句。
本文通过生动地描绘浙江富阳至桐庐一带的富春江上的秀丽景色,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厌恶世俗官场的清高思想和意欲归隐的情怀。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