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背影 》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背影 》第2课时课件(共19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8-13 12:4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4课 背影
 第2课时
朱自清
学习目标
01
感知父亲形象,体会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重点)
02
学习本文的独特写法。(难点)
导 入
《父亲》
那是我小时候
还坐在父亲肩头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拉车的牛
忘不了粗茶淡饭将我养大
忘不了一声长叹半壶老酒
等我长大后 山里孩子往外走
想儿时一封家书千里写叮嘱
盼儿归一袋闷烟满天数星斗
都说养儿能防老 可儿山高水远他乡留
都说养儿为防老 可你再苦再累不张口
儿只有轻歌一曲和泪唱
愿天下父母平安渡春秋
精读研析
整体感知
【一】
1. (1)文章几次提到父亲的背影?
答案 文章四次提到父亲的背影。
(2)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些段落?
答案 第1段: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第6段: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第6段:惜别背影(父子分别)。
第7段:回忆背影(别后怀念)。
2.你认为哪个背影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儿子真挚的爱?
答案 第6段中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爬月台时的背影最感人。
这一部分具体涉及到哪些细节?
走路的姿势
父亲的穿戴
爬月台的动作
蹒跚
探、穿、攀、缩、倾
黑、青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墨剑飘雨
liyongqiang
李永强
一起朗读买橘子的这一段,然后根据原文填空。
我看见他___着黑布小帽,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到铁道边,慢慢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过铁道,要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穿


穿




这一系列的动词细腻、简练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的整个过程,表现了父亲爬上月台的艰难,以及父亲对儿子的关心、体贴、爱护之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
1
赏析:从这三个布字里,可以看到当时父亲当时生活的艰难。可却给“我”做了紫皮大衣,感受到不善言辞的父亲浓浓的爱。
小帽、棉袍、马褂可以说是当时男人的正装。可是父亲不顾这些,去为儿子买橘子,一门心思在儿子身上。父亲爬月台之艰难,甚至是狼狈的,这是多么深沉的父爱啊。
赏析:父亲买橘,弄脏了去谋事穿的衣服却不在意;即将分别,父亲心中思绪万千,可却快速地强作镇定,脸上不留情绪,让我不要挂念和担心,让“我”到了来信,这里我感受到克制的深沉的父爱。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2
“橘”,在江苏的语言系统中,音与“吉”相近,所以,橘子代表着吉祥吉利。橘为红色,代表着红红火火,其形圆,代表着团圆美满。
朱自清离家读书,大家又生活在一个动荡的年代。
送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孩子的关爱,按照当地的习俗买橘子来为儿子送行,其中寄托着父亲对即将远行的儿子,深深的祝福。
月台买橘
大“橘”大利
深重父爱
3.请找出父亲在送儿子上车过程中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其中的深意。
答案 ①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②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③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④进去吧,里边没人。
深意:父亲简短的话语中满是对“我”的叮嘱、关怀,表现出父亲对“我”的细心关照。
4.文中写了几次作者流泪?分别是为什么流泪?
答案 (1)四次。
(2)第一次:为家庭的不幸而流下悲哀之泪。
第二次:因父爱而流下感动之泪。
第三次:因父亲离开而流下惜别之泪。
第四次:因疼惜父亲而流下伤心之泪。
孝子
5.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
答案 内容上,补叙了“近几年来”父亲的状况,着重表现了“我”对父亲的理解和体谅,交代了文章的写作动机并再次定格“背影”,抒发了“我”对父亲浓烈的思念之情。
结构上,照应题目和前文,使文章结构严谨。
探究写法
【二】
1.本文围绕一个重要的形象“背影”展开,切入点小。作者为什么要集中写“背影”?
答案 ①切入点小,能驰骋笔墨。本文以“背影”为中心,选材详写车站送别情景,着重写背影,其余略写。详处充分展开,从容不迫,略处则惜墨如金,“散而不散”。
②切入点小,所见者大。作者将目光凝聚在父亲的“背影”上,恰当地表现了深切的父爱。读者从这里的“背影”中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又理解到父爱的普遍性意义,精神境界得以提升,这是既深且广的意蕴之所在。
③切入点小,能控制篇幅。散文通常精致短小,不适合洋洋洒洒、无节制的叙事抒情。
2.课文的详略是怎样安排的?
答案 “我”回家奔丧,在南京游逛以及最后收到父亲的来信等,都写得非常简略,一言两语地带过。但是将父亲在火车站送别“我”的情景写得非常详尽。全文共7段,送别写了两大段,大约占全文一半的篇幅。这样写是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如果只写“背影”,似乎单薄了;如果全写父亲的生平事迹,而无“背影”的重点描写,似乎泛泛而谈,平铺直叙。本文的详略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的。
  这篇散文通过一条与众不同的途径,反映了一种在旧道德观念的冰水退潮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父子关系中最真诚、最动人的天伦的觉醒。在这种觉醒面前,人们第一次作为一个真实的人来占有并表露自己的感情。这也是文章中蕴藏的革命性的历史内容及思想意义。
小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