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我为什么而活着
罗素
第16课 散文二篇
学习目标
01
理清课文的思路,学习文章的写法。(重点)
02
理解课文的中心观点,领会其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难点)
03
揣摩文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重点)
导 入
我为什么而活着? 古往今来,人们曾经不止一次地这样追问过自己。有人碌碌一生,未及思考就已经成为人间的匆匆过客;有人搜古寻今,苦思冥想,终其一生也未能参透其中奥妙。今天就让我们来聆听罗素的声音,看看他是怎么解答这个问题的。
预读先学
知人论世
【一】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以表彰其“多样且重要的作品,持续不断地追求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代表作有《幸福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婚姻与道德》等。
走近作者
罗素
本文是《罗素自传》的序言,可视为罗素生活的宣言书。罗素不仅是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作家,同时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和自由斗士。他反对侵略战争,主张和平正义,并为此而多方奔走。这篇出自他自传的短文就真实地展现了他一贯的人生态度与高尚情怀。
探寻背景
基础梳理
【二】
(1)遏制( )
(2)飓风( )
(3)肆意( )
(4)濒临( )
(5)俯瞰( )
(6)呼号( )
(7)深yuān( )
(8)星chén( )
1.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è
jù
sì
bīn
kàn
háo
渊
辰
读一读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遏制:____________
(2)飓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肆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濒临:____________
(5)俯瞰:______
(6)流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抑制,控制。
发生在大西洋西部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
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去做)。
紧接,临近。
俯视。
流动转移,不固定在一个地方。
记一记
3.辨析词语。
词 遏制 遏止
同 都有“阻止”的意思。 异 侧重“控制,使不发作”,对象多是情绪、敌人或某种力量。 侧重“使停止”,对象多是事物或事件(战争、暴动、潮流等)。
例 ①他极力 ,使自己不打哆嗦。 ②如果不对罢工潮加以 ,将导致巨大危机。 遏制
遏止
初读感知
【三】
朗读课文
点我放课文朗读
听名家朗读课文
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落大意。
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总说支配自己一生的主要动力——三大追求。
第二部分(2~4段):分述一生的三大追求。
第三部分(第5段):总结全文,表明对生命的依恋、热爱,升华主旨。
初读思考
请在梳理全文内容的基础上,补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追求爱情
追求知识
同情人类苦难
理清结构
精读研析
合作探究
【一】
1.第1段与文章标题有何关系?说说作者为什么而活着。
答案 (1)开篇点题,回答文章标题提出的问题。
(2)用凝练的语言概括为什么而活,即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
2.第1段中说:“这三种感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答案 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三种感情”比作“飓风”,把苦难深重的社会现实比作“深深的苦海”,形象地写出了自己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各种困境,甚至濒临绝望的境地,强调了现实的残酷与追求理想的过程的艰难。既然如此艰难,为什么还要强烈地追求呢?设置悬念,引发读者思考。
3.第二部分的论证结构是怎样的?
并列式
第2段:分写追求爱情
第3段:分写追求知识
第4段:分写同情人类苦难
4.作者追求爱情、追求知识、同情人类苦难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 ①爱情可以带来喜悦,使人摆脱孤寂,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
②知识可以增进对人类、自然和科学的了解,充实人类的精神,开阔眼界。
③同情人类的苦难,虽深感无能为力,但希望人类所受的苦难可以减轻一些。
5.“我寻求爱情,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那是一颗震颤的心,在世界的边缘,俯瞰那冰冷死寂、深不可测的深渊。”如何理解这句话中的“冰冷死寂”和“深不可测” ?
答案 “冰冷死寂”“深不可测”写出了孤寂的可怕,反衬出真挚爱情的可贵。以充满诗意的语言描述了人孤寂时的情感体验。
6.“我寻求爱情,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贤和诗人们所想象的仙境的神秘缩影 。”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
答案 仙境是美好的,那里没有罪恶,没有苦难。作者说看到仙境的神秘缩影,意在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带来的体验之美好。
7.阅读第3段,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追求知识的
答案 ①了解人类心灵;
②了解星辰为什么发光;
③理解毕达哥拉斯的思想威力。
人
自然
社会
8.第4段说:“爱情和知识,尽其可能地把我引向云霄,但是同情心总把我带回尘世。”这句话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云霄”“尘世”分别指什么?
答案 (1)承上启下。
(2)“云霄”指美好的理想境界,“尘世”指现实世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使作者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
9.“痛苦的呼号的回声在我心中回荡,饥饿的儿童,被压迫者折磨的受害者,被儿女视为负担的无助的老人,以及充满孤寂、贫穷和痛苦的整个世界,都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
答案 人类应有的生活是充满爱、平等和谐、有序发展的生活;社会中的贫穷、冷漠、孤寂等现象,体现了人性的丑恶、社会制度的不公。因此,这是“对人类应有生活的嘲讽”这句话体现出一个伟大思想家希望从苦难中拯救人类的良知。
10.作者的三个追求“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在排列顺序上可以互换位置吗?为什么?
答案 不可以。
原因:这三个追求存在着情感上由浅入深、境界上由低到高的逻辑关系。①追求爱情,能让人领略人生最美好的境界,是人本能的追求,属于个人情感领域。②追求知识,既使自己的精神更加充实,还能掌握改造世界的方法,从而造福人类。③同情人类的苦难,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减轻它们,则由小我升华到大我,由个人之爱升华到博爱的境界,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生的价值。
11.“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乐意再活一次。”此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你对这句话如何理解?
答案 与开头相呼应。
虽然上述三种人生追求在给作者带来了快乐的同时,更给作者带来了痛苦,但作者仍认为这样的人生很有价值,并为此痴心不改,愿意继续为之奋斗,这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真挚的爱。
12.文章前面讲生活的苦难,此处却说“我觉得我活着值得”,应该怎样理解?
答案 ①作者胸怀广阔,勇于担当,要为减轻人类的苦难而活着,因此,付出辛苦是值得的。
②作者不以苦为苦,而以苦为乐,因此痛苦的生活是值得的。
③苦中伴随着乐,现实是苦难的,但是爱情和知识会带来欢愉,征服苦难也会产生胜利的喜悦,因此,苦乐相伴的体验是值得的。
④虽然作者没能减轻人类的不幸,甚至自己也深受其害,但他毕竟努力过,奋斗过,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概括写法
【二】
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
答案 ①总分结构,层次分明。全文采用“总分总”式结构,先总说三大追求,然后分述三大追求,最后总结全文;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②巧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说理形象生动,直白易懂。语言凝练生动,优美流畅,充满感情。
概括主旨
【三】
概括本文的主旨。
答案 作者通过写自己一生的三大追求,深刻阐述了“我为什么而活着”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的同情与悲悯,展现了作者博大的情怀、崇高的人格,体现了作者不懈追求的精神品格。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洗涤(dí) 遏制(è) 卑微(bēi) 牛犊(dú)
B.茸毛(róng) 炫耀(xuàn) 疲倦(juàn) 消逝(shì)
C.蔓延(màn) 凋谢(diāo) 飓风(jǜ) 深渊(yuān)
D.濒临(bīn) 肆意(sì) 震颤(chàn) 俯瞰(kàn)
当堂检测
√
jǜ—j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臼齿 遗留 印迹
B.繁植 孤寂 缩影
C.云宵 折磨 星辰
D.战粟 发掘 兴味
√
B项植—殖;C项宵—霄;D项粟—栗。
本文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但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小 结